特朗普剛上任一周年,美國政府就面臨關門大吉的威脅……
特朗普當選總統一周年。
美國20座城市,又舉行大規模的反特朗普遊行。
民主失衡
國家分裂
外交遇冷
現金政治
媒體失格
……
一年前,人們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
可今天,世界卻似乎見證了超級大國一點點跌下「神壇」:
「America is not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anymore」。
當地時間1月19日,特朗普總統宣誓就職臨近一周年之際,美國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在20日「關門大吉』,85萬公務員或將」家裡蹲「!
據悉,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特普朗政府2018年的財政預算上存在較大分歧,導致美國國會對此預算方案遲遲不能通過。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如果19日晚兩黨仍無法達成一致,聯邦政府則關門歇業,聯邦資助的博物館、公園等公共設施也將關閉。
從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到面臨政府關門,特朗普上任一年來,美國社會和政壇的風起雲湧,也實在是把這個超級大國」拉下了神壇「。
1、美國式民主:
說好的理性、法制、自由、包容呢?
街頭一片狼藉,遍布催淚彈的彈殼,抗議者殘破的海報,被遺落的衣物…
有留學生驚呼:「這不是巴勒斯坦、敘利亞,而是美國?」
是把人類的足跡烙上月球,開啟人類星辰大海征途的美國?
是有著號稱最完美的政治制度,最包容的社會氛圍的美國?
在自由的土地上出生,在勇者的故鄉里奮鬥,人民自信自強的美國?
失衡暴露在2016年11月8日。
選舉結果一出,當晚,紐約騷亂。
第2天,多地爆發反特朗普遊行,年輕學生走上街頭。遊行逐漸演化成騷亂。
紐約千人遊行,從Union Square沿著Broadway直至特朗普大廈樓下。
波特蘭,人們焚燒國旗,警方用催淚彈驅散人群。
西雅圖,人們躺在路中間,車輛無法通行。
俄勒岡,示威者用球棒和石頭打碎商店玻璃和車窗。
芝加哥,上百人聚集在千禧公園。
各高校的學生成為遊行、抗議的主力。
恐懼,迷茫,無助,憤怒,上一次見到美國人民這麼多負面情緒,是911。
而真正原因是——抗議國家正常選舉的結果。
上億國民參與的民主選舉,近一半選民票選出國家未來的方向和領導人,說不接受就不接受了?
He does not representus !
是的,新總統代表不了你,但至少代表把他選上去的選民。
甚至有人呼籲:取締選舉人團!
這是美國嗎?
說好的理性、法制、自由、包容呢?
新總統不合心意就不認憲法?這是對國家制度的踐踏。
這就好比,對遊戲結果不滿意就要廢掉遊戲規則,說好的契約精神呢?這算不算「玩不起」?
國父地下有知,棺材板要蓋不上了。
民主化膿的傷口如何癒合?
2018年1月20日是特朗普宣誓就職一周年整,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20座城市,又舉行大規模的反特朗普遊行。
看來,沒有答案。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根據美國政治科學協會的專家意見評出了特朗普上任第一年的」成績單」。在A到F五檔成績中,絕大部分專家給特朗普打了不及格(F)或將將及格(D)。
對「立法成果」一項,155名專家學者的平均打分是D-,他們沒有讓特朗普「掛科」,是因為他在去年聖誕節前不久簽署了一項重大的稅收改革法案,算是他的主要立法成就。
然而,因為民主黨霸佔八年白宮,共和黨終在2016翻身、一舉入駐兩院和白宮,人民對變革的要求和期待遠高得多。
同時,專家們普遍認為特朗普無法和國會配合工作,一味採取單邊戰略,濫用總統行政特權,有違美國政府民主和權力制衡的原則。
特朗普不公開納稅申報表、大肆質疑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法官和政府機構的合法性、給家庭成員重要的政府職位等,也與他消除腐敗、徹底清理門戶的參選誓言完全矛盾。
人們認為,特朗普上台後沒有改善選舉時的混亂景象,對美國社會的政治論調和政府形象有不小的負面影響。
2、國家分裂:
美國人民無法互相妥協
2016年,特朗普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人物;配字:「特朗普:美利堅分裂國的總統」。
對此,特朗普很不滿。他說這個國家已處於分裂的狀態,存在巨大的分歧;而自己正試圖將國家重聚在一起。
其實,自大選初始,從美國到中國,甚至全世界,民眾就已開始劃分陣營,為支持的候選人站隊。
人們身上的標籤,變成了兩個:「支持希拉里的人」和「支持特朗普的人」。
在特朗普粉眼中,希拉里粉是替罪犯辯護洗地、姑息叛國者的「白左、無知的精英、自由主義者」……
在希拉里粉眼中,特朗普粉是「種族主義、反智主義、排外、受教育低下」的保守主義者……
兩方民眾曾是同事、鄰居、朋友、同學,而面對觀點與政見的衝突,他們成了為候選人瘋狂打call的「敵人」:激烈辯論、針鋒相對,甚至人身攻擊、網路暴力。
有學生因為在宿舍門口張貼特朗普的支持海報而被同學嘲弄,甚至遭到門上貼納粹的標誌。
這些,在以往大選年從沒出現過。
選舉結束後,有人歡呼,有人悲痛。雙方相互攻擊,甚至肢體衝突。
有留學生以為在這裡遭到歧視,但沒有,當時美國人正忙著歧視自己的同胞。
特朗普當選後,種族主義抬頭。「我們必須保護我們人民的存在及白人孩子們的未來」,這話重新回到大家耳中。
去年8月,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發生種族主義暴力衝突,新納粹分子在街上赫然行希特勒禮,高呼「打死猶太人」。一名反種族主義示威者遭汽車衝撞致死,19人受傷。
對此,特朗普不僅刻意迴避直接譴責種族主義和新納粹分子,還稱「暴力來自多方」、「雙方都有好人」等,引得輿論一片嘩然,媒體紛紛痛批特朗普是種族主義分子。
這也難怪,在南加大和《洛杉磯時報》(LA Times)的聯合民調中,55%的受訪者都不支持特朗普上任後的表現。按照受訪者的種族來劃分,以黑人和拉丁裔為首的少數族裔對特朗普極度不滿的比例遠高於白人。
種族主義興起,在美華人也成了攻擊對象之一。
一名華裔女性被路過車輛內高喊「Trump」的司機扔雞蛋,並大吼「滾回Chink Town」;部分中國留學生被攻擊:「滾回中國去」。
儘管有些在fb上被熱議的歧視事件後來被揭露是假新聞,但有人這麼說:
「也許是你們見過我發的最炸裂的po——
致那些堅信種族主義已經消失的人…
致那些堅信只是媒體在誇大其辭…
或認為父母不會教孩子這些東西…
或認為政客不會教我們這些東西…
或我的孩子不在一個他們感覺低人一等,被告知他們不如別人的世界裡長大…
今天這些垃圾寫在他們高中的浴室隔間里…」
哈佛校長給全體師生髮公開信,呼籲大家包容與自己相左的意見。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共同證明,哈佛作為一個包含差異性和多元化,而不是劍拔弩張的社區的價值;即便意見相左,我們仍能傾聽彼此;我們要使理性的、尊重他人的話語和論證,成為我們表達意見的模板;我們必須支持我們社區中那些脆弱或受到攻擊的人們。」
11月13日,特朗普接受電視採訪,直面所有爭議,說抗議者只是因為不夠了解他,並喊話:別害怕,我們會復興美國。
可是,遊行示威、種族主義抬頭,綠黨推動重新計票、新政府內閣組建,新舊交替之中,社會矛盾似乎愈發尖銳。
特朗普上任的這一年,美國人民從政治觀點到價值觀的分裂、族群分裂、意識形態分裂,尤其分裂成激進與保守的力量,這一對峙達到美國歷史的最高點;保守力量與民族主義也重新達到頂點。
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時,加州就曾在加州獨立運動(Yes California Independence Campaign)中號召2018年舉行公投,如公投通過,則加利福尼亞州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社會階級流動的機會關閉,失業率高,貧富差距大,恐怖襲擊頻繁,財政赤字嚴重……導致社會不穩定,民眾之間的不妥協——這一切矛盾暴露時,被無數國人看在眼中。
而過去10年、20年甚至30年,不少人都宣傳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民眾超高的政治覺悟。
《華盛頓郵報》對特朗普的周年評選中,專家們給特朗普政府的「公共溝通」能力打出了最高分「D」。
一方面,特朗普精通社交媒體,以推特為溝通渠道,有極強的「吸睛」能力。這不僅讓他時時引領著輿論風潮,也給了他很多機會與他的選民——那些「被遺忘的男人和女人」聯動。
另一方面,特朗普經常代表白宮和國會傳遞錯誤消息,其誇張、庸俗和時常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煽動性、分裂性言論被認為不利於美國的團結和和諧,因此在「公共溝通」上的總體分數也被拉低。
有些民眾表示,不是特別反對特朗普當總統,只想讓他的推特消停消停。
3、外交遇冷:
「總統大選讓美國丟了臉」
特朗普當選後,有人問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克里,美國大選將如何影響美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他說:2016年總統大選讓美國丟了臉。
「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的年終評估結果仍為「不及格」(F)。
專家們不否認特朗普上任後的成果,比如對抗爭ISIS(伊斯蘭國)作出的一定貢獻、去年秋天的亞洲之行,以及針對敘利亞的導彈襲擊(雖然在一次採訪中,特朗普說錯了轟炸的國家,把敘利亞說成了伊拉克)。。。
但特朗普把「美國第一」從口號變成政策,也讓美國在國際社會頻頻「遇冷」。
一方面,從與北朝鮮不斷互相挑釁、到羞辱鄰居墨西哥、再到認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成為中東「攪屎棍」,特朗普搞得美國和許多國家、地區外交關係十分緊張。
不久前,大嘴特朗普更是被爆出說非洲國家和海地是「骯髒的鬼地方」(shithole countries),表示比起接受來自這些地方的移民,自己更希望有更多的挪威移民。
另一方面,美國去年不斷「退群」——不僅實施「旅行禁令」,還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巴黎氣候協定,搞起孤立主義。多方領導人坦言,特朗普的外交方針損害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聲譽。
專家學者們希望白宮更加嚴謹地執行國家安全戰略。如此一來,特朗普的外交表現明年將有望好轉。
4、現金政治:
人民對政治灰心
除了民主失衡、國家分裂、外交遇冷,美國的政治黑幕更讓人大吃一驚。
美國總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最大核武庫持有者、世界金融經濟系統的核心國之一的最高領導人,他將決定更長時間裡世界各方面的變化和走向。
可是,從郵件門,到DNC郵件遭維基解密揭露,再到特朗普的各種桃色新聞和歧視女性言論等等……劇情跌宕,黑幕頻出。
冷戰時期,還是國會選舉代表爭奪總統寶座,蘇聯解體之後,現金政治登上舞台,更多總統變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表。
民眾灰心,或許有感於以75歲高齡競選總統,卻成為大選中最悲情的人物的桑德斯。
他出身草根,稱自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始終參與社會平等化進程,堅決抵制金錢影響政治和富人壟斷民主。
減免高等教育學費,全民醫保,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從1995年為LGBTQI群體爭取權利……許多政治主張在當前政治和經濟環境下無法實現,但桑德斯的出現鼓舞了年輕人和工人階層,讓他們看見改變的可能性。
民主黨選民背調顯示,他在年輕人中支持率高達65%。
可是,黨內初選「欽定」希拉里,差點打亂棋局的他被out了。
後來,民主黨一敗塗地,而桑德斯的主張,在可遇見的未來,不可能實現。
這時,他卻表態:假如特朗普的政策有助於改善工薪家庭的生活,他願與之合作。
一位工人階級的美國白人朋友是桑德斯的支持者,他說:
「這次大選中,只有一個候選人在真正為人民發聲,也是唯一能團結起如今已經走向分裂的美國人民的人,那就是桑德斯。
而其他的候選人做的只是在美國人民的不滿和分裂情緒上火上澆油罷了」。
桑德斯被人們當做一面鏡子,反照出特朗普總統的種種不盡如人意。
《華盛頓郵報》訪問的155個專家中,137個在「制度規範」一項給了特朗普「不及格」(F),認為他沒有體現出總統職位的制度規範,缺少美國總統該有的樣子。
雖說改變總統刻板印象並不一定是壞事,但特朗普不僅謊話連篇「攪渾水」,還拒絕脫離商業利益,甚至相傳為了贏得競選與俄羅斯串通一氣。
專家們認為,特朗普作出的「革新」大部分與他的參選宣言——消除政府腐敗和讓美國再次強大絲毫沒有關係。
當因此受到抨擊,特朗普的對策有二:要麼轉移注意力、呼籲民眾對希拉里的系列醜聞展開調查,要麼抨擊媒體造假、污衊自己。
如此混亂、黑幕重重的政壇,美國還是不是當年那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5、信譽破產:
媒體成啦啦隊
大選當晚,特朗普大翻盤:搖擺州一路翻紅,甚至連賓州和威斯康星都倒向他,最終,特朗普勝出。
實際結果與此前主流媒體的民調預測相差太大,不少民眾質疑主流媒體的傾向性和嚴謹性。
美國法律不規定媒體的中立性,但媒體賴以生存的新聞道德,要每家媒體約束自己。
可是,看看美媒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選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我們不再是中立客觀的記錄者,而成了希拉里的拉拉隊!」
左派媒體不斷放大特朗普醜聞的細枝末節;泛濫於網路的假新聞多是右派媒體的傑作。
他們沒做分內的工作,沒走出去,通過真實的選舉反應來了解國情,並報道其中原因;而是撕下中立的面具,成了候選人的宣傳工具,甚至親自下場撕逼。
兩位角鬥士在場上搏殺,兩方媒體就像賭徒在下注。
有媒體提出,特朗普有可能當總統時,引來很多人,世上做優秀媒體的記者的嘲笑:你是種族主義者、偏執狂,特朗普沒門。
《時代周刊》一直批判特朗普及其執政政策,分別以「垮台」與「徹底垮台」為題登上雜誌封面。
而「《紐約時報》和記者的工作是擊敗特朗普。」
11月10日,MSNBC的節目Morning Joe中說,身為啦啦隊長的媒體,「認為特朗普會成為憲法的一顆毒瘤」,到處找能證明希拉里有92%或99.999%獲勝幾率的證據。
政治正確是黑特朗普。
如此一來,媒體引導輿論,「把民主派、自由派、無黨派人士等你認為跟你想法一致的人放在沾沾自喜的位置」;在那個位置上,他們相信,不僅在紐約,而是在全國、全世界範圍內,希拉里會大獲全勝。
這個大泡沫使希拉里錯覺自己贏定了,也讓支持特朗普的民眾成為shy trump voters,但shy trump voters把他抬進了白宮。
冷戰後,競選資源最全面、聲勢最大的候選人,輸給一個素人。
包括Fox等右派媒體,大家陷入後真相時代:真實本身不被關心,這背後的情緒被無限放大;而社交網路將這一現象無限擴散,最終,輿論失控、結果失控。
希拉里崩盤,她萬聖節還想cos總統。
是誰給她幻想的泡沫?
其實,更嚴重的——美國主流媒體也要為選舉後全美爆發的遊行騷亂負一定責任。
他們將特朗普描繪成種族主義者、排外主義者、歧視女性者,對長期以來信任主流媒體,信任媒體客觀真實性的民眾來說,主流媒體放出很不好的信號:「大魔王要上台了,美國要完蛋了。」
另外,媒體也助長了種族仇恨與歧視情緒,「新總統是個種族主義者,所以我們搞種族歧視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事,跑偏的媒體沒一毛錢關係?
也難怪當初特朗普高喊「假新聞」(Fake News)的時候,能引起那麼多民眾的共鳴。
蓋洛普調查顯示,到2017年底,特朗普的支持率僅有39%,比其他總統同期數據都低。
《洛杉磯時報》發起的民調顯示,許多民眾認為特朗普沒有在第一年內遵守競選誓言;中期選舉時,特朗普政府將前途暗淡。
《華盛頓郵報》的評估里,特朗普的「年終綜合表現」為「不及格」(F)。
他的第一年充滿挑戰,除了稅改法案和最高法院的幾項司法成果,就長期政策而言,幾乎沒有建樹;而其在民眾心中不受歡迎的程度更是「歷史性的」。
但是,就連《郵報》自身都承認它的局限——155名受訪的專家教授大部分是偏自由派,這也更加印證了媒體和大眾的觀點問題上存在的邏輯怪圈。
寫在最後
其實,說美國「走下神壇」,更多是說,特朗普上任一周年來,美國社會呈現出的種種與我們心中的超級大國反差巨大。
而美國的國家問題,從不是備受爭議的總統,而是政治家喊出的貨不對版的「change」。
特朗普可能是一個催化劑,但他本人不是毒瘤,也當不了國家罪人。
或許,真是美國在單極的位置上呆得太久。
《新聞編輯室》第一季第一集里,主人公就發表了「政治很不正確」的演講——「America is not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anymore」。
調整造就社會矛盾的失衡的現行制度;接受外頭早已變天的事實,擁抱新時代或許才是良藥。
Re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nkey-cage/wp/2018/01/19/we-asked-experts-to-grade-trumps-first-year-as-a-president-heres-what-they-said/?nid&utm_term=.305064070499
http://www.latimes.com/politics/la-na-pol-trump-poll-20180119-story.html
推薦閱讀:
※天文史上的今天:一封催生了NASA的總統信
※爆料:美國政府用斯諾登把全世界耍了一把
※窮瘋了,美國政府開始勒索中國富人了!
※外星人控制美國政府是真的嗎
※打爆那個諜影重重的美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