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大人物系列——多多益善的韓信
筆者導語:韓信作為一個謀略家被中國人所稱道,其對劉邦誇下海口帶兵多多益善的經典句子也成為成語流傳下來,那麼這位受胯下之辱的統兵者到底該如何去看待他,同時他又為何最終會被呂后所殺,這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出身平民子弟,在那個時代貴族制和門閥制度還沒有被完全弱化的情況下,以韓信的出身想要被重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再加上韓信所喜歡的是軍事,這讓他生活變得非常拮据。甚至到了乞討的地步。在歷史中有關於韓信想做亭長門客卻被嫌棄的事情,以及有著韓信去向漂母求飯的故事。更有家喻戶曉的胯下之辱故事。
那麼為什麼那個人要羞辱韓信?因為韓信喜歡持劍。而當時經常把劍帶在身上則標示了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可韓信並沒有與之相配的地位,故屠戶認為他不過是吹牛就想要羞辱他,結果韓信不敢殺人受胯下之辱。當時的秦朝尚未滅亡所以秦法森嚴如果韓信犯法必然遭受株連,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個時代的出現韓信就會成為歷史中的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但正如那句話所說一樣: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是相互疊加的,機會是留給懂得忍耐與等待的人的,但是韓信這一等又是數年,雖然當時群雄並起,可韓信並沒有得到機會,韓信只能棲身於項羽的帳下,那麼為什麼項羽沒有重用韓信呢?
因為項羽瞧不上韓信,對於楚國人來說他們的制度和文化更偏向於貴族和門閥制度,尤其是吳起改革之後,楚國貴族當著楚王屍首的面就要射殺吳起,這使得楚國非常強調以宗法與門閥來看待人才,而一個受胯之辱又窮困潦倒的韓信自然是不被使用的,韓信亦決心離去他轉向了劉邦,然而劉邦為什麼又不重用他呢?
其實公平的說,當時的韓信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又非常的年輕,想要直接一步到位的成為統兵者除非他一開始便是起義軍領袖,不過這顯然不太可能,自然也沒有人用他。然而一個車夫卻發現了他,這個人就是騰公夏侯嬰。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要小看車夫,因為車夫夏侯嬰是劉邦的朋友,又經常可以見到他。
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一躍上升上去,就需要認識領導身邊的秘書、近隨,這一點是很多白身出仕人物的關鍵一步,當認識了夏侯嬰後就慢慢與蕭何相識,屢屢攀談下來蕭何認可了他是一個人物,那麼為什麼會這樣說?
蕭何是一個公務員,他經常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看穿一個人是真有見識還是夸夸其談對於蕭何這種中低階層的官員來說是一種素養,蕭何看中了韓信便向劉邦推薦,劉邦並未在意,於是韓信感到失望又逃走了,知道他逃走以後蕭何連夜追趕,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聽說蕭何也跟著跑掉劉邦非常傷心,等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一解釋劉邦改變了看法,之後劉邦設壇拜將授予韓信大將軍的地位。
那麼為什麼劉邦要如此?
因為當時的劉邦已經走向了困境,在鴻門宴之後劉邦被趕到了巴蜀漢中地區,這個地區在當時開發程度並不高,與其說是封賞不如說是流放,劉邦並不甘心如此他即需要改變自己的狀態,有了這個原因劉邦才要重用韓信,人才得到了機遇自然就會展現其才能。
劉邦問計於韓信,韓信展示出了他的根本策略。那就是明修棧道、明度陳倉。筆者並不認為存在暗度陳倉的事情,如果想要理解這個分析就首先要分析韓信的基本戰略是什麼?韓信要斷掉棧道,這樣棧道被毀進入他們後方偷襲的道路就等於是毀滅了,所以明修棧道其目的是表明姿態根本不想從這裡走出去,而關鍵在於陳倉的進攻上。
在韓信看來他要進入關中,如果可以成功他就複製了秦國時代的疆域,擁有巴蜀的後院基地同時又有了進退自如的關隴地區,在這樣的優勢下劉邦就可以快速的進攻項羽,然而項羽想要真正的消滅劉邦就需要先入關中,之後再進攻巴蜀,這樣的進攻路線會使得項羽的兵力過於深入腹地導致補給困難。
所以即便是讓項羽知道了兵出陳倉,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那麼為什麼劉邦會如此的順利,這是因為劉邦入關中時約法三章得到了舊秦人的認可,相反投降項羽的章邯、董翳、司馬欣等秦將被項羽封賞在秦地,可同時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的秦兵,讓秦人對項羽和降將恨之入骨,這種條件讓劉邦出兵非常順利,可以說當劉邦控制關隴地區的時候,劉邦已經勝利了一大半。因為項羽隨可以擊敗劉邦,但他卻很難真正的征服劉邦。
項羽最大的矛盾和隱患便是其沒有從根本上看到時代的變化,劉邦為什麼想要成為皇帝,恰恰是劉邦身份弱導致,由於劉邦沒有高貴的出身,想要維持一個封建的制度就缺少禮制的支持,所以唯有學習秦始皇那樣成為皇帝才能從根本上獲得穩定。但項羽並沒有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項羽並沒有從根本上征服其他對手,另一方面是項羽沒有穩定在制度上追求變化,相反以追求軍隊的精良,這樣的結果使得項羽可以快速出兵打壓對手卻不能根本上穩定對手,反而成為隱患。
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又往往喜歡大量鎮壓當地反抗,大量的殺戮使得對他的仇恨和當地的基礎大肆被破壞。讓很多地方的人無法安靜下來生活,基礎變差又讓他們不得不去反擊項羽求得生存,造成了項羽的隱患。
所以從戰術上將項羽是勇猛難敵的,但是從戰略上將項羽已經走向了表面強勢實際上被動的局面,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韓信提出了他的北進計劃,帶領部隊前往北方攻打諸侯最終形成夾擊項羽的態勢。
那麼為什麼韓信的能夠取得北進的成功?
因為韓信重用了曾經有能力擊敗他的李左車,由於趙王歇沒有聽從李左車的計劃,最終造成他認為自己佔盡優勢,貿然出兵攻打韓信,韓信將軍隊布置在河邊穩住了陣腳又讓埋伏的人前去偷營,造成了趙王歇的失敗。當取得了趙地之後他聽從了李左車要勸降燕、齊之地的建議,又將趙地作為自己的地盤妥善經營,這種方式區別於項羽式的強烈攻伐讓韓信很快在北方站住了腳跟,然而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對於當時的諸侯來說降服等於確保了自己的地方統治權,在一個混亂的時代投降與背叛是根據利益的變動而變化的,這讓韓信決心收復齊地,如果擁有了齊地韓信便有了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這種戰略使得韓信聽從蒯通的建議背叛了劉邦的戰略,偷襲了齊地導致劉邦使者酈食其被烹殺。這為劉邦與韓信的關係蒙上了一些隱患。
在平定了北方以後韓信做出了他一生最錯的事情,他要向劉邦求得代齊王的地位,這時候正是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最焦灼的時刻,所以這樣的請求無異於逼宮,劉邦聽從了謀士意見後決定直接封賞韓信為齊王,那麼為什麼說韓信做錯了呢?
因為他沒有看到時代的變動也沒有看懂劉邦,劉邦為什麼敢於大肆封賞,這是因為劉邦從始至終都只能以皇帝為目標,他的身份不能成為封建的諸侯王,所以封賞韓信等於是安撫了他,這與安撫英布、彭越是相同的,然而韓信違反了「非封不王」的底線導致劉邦與其說是之後想要殺他,不如說在這一刻開始劉邦就必然殺他。
那麼此時的韓信為什麼沒有同意項羽的建議呢?
這是因為項羽是不會留情的,一旦項羽緩過氣來就會反過來攻打韓信,另外從需要的角度上看,韓信通過擊敗項羽似乎可以得到更大的好處是他如此希望的結果,他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判斷劉邦時候沒有看到他要稱帝的決心,如果劉邦不稱帝自己就可以成為重要的諸侯王,這使得他沒有聽從蒯通的意見。
結果劉邦與韓信的戰略布局已經完成,項羽陷入到了四面楚歌的地緣之中,在不停的鏖戰之中項羽最終兵敗身死於垓下,但是韓信與劉邦之間的事情並沒有結束。
韓信之後被貶斥最終被殺是否該歸結於劉邦或呂后呢?
實際上韓信號稱兵法韜略非常擅長,其實他的政治頭腦不如他的謀士蒯通。在對於未來的判斷中蒯通的意見基本上都應驗了,而韓信更加看錯了呂后。韓信想要趁著劉邦起兵征討陳豨的時候偷襲呂后,卻沒有想到的是呂后心中已經對他起來殺心。
呂后在與戚夫人之間對於權利的爭奪想要獲得優勢,就必須要有讓劉邦無法否定的功業,這一功業便是殺掉韓信,所以韓信第一沒有看透劉邦,第二沒有看透呂后,第三他更沒有看透時代的根本變化。結果他反倒被呂后施展了十面埋伏,最終導致自己被殺的下場。
那麼該如何去看待韓信的作為呢?
韓信之所以可以施展其精妙的才華在於當時劉邦的困境,以及劉邦在過去為創造的有利條件被韓信發揮了出來,自己在對外擴張的時候又能夠招降納叛獲得一戰站穩腳跟,兩戰平定北方的效果,可是韓信最大的失誤不能簡單的是他輕視了劉邦或者說他過於自滿。
而是他沒有看清歷史的變化,沒有看清王朝制度已經替代了封建制度,所以最終他錯誤的判斷了時事,沒有抓住時機相反浪費了時機,最終當一切條件都對他不利的時候,他也只能兵敗於自己的「垓下」了。
推薦閱讀:
※法在禮內禮外的歷史流變
※【歷史煙雲】楊玉環投懷唐明皇其實並不心甘情願
※恬不知恥的百家號「中華小神兵」
※今年上半年杭州賣地收入543.1億元,列歷史同期第二前兩個月成交額佔八成·每日商報
※樂府《蒿里行》里體現了曹操怎樣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