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凈法師:佛教罪福之說——罪福俱舍
佛教罪福之說:罪福俱舍
《百論》云:「福尚應舍何況罪」。即是說福能幫助我們成就道業都應舍而不應住,更何況罪是破壞道業損壞性命的,因此更加應當捨去。在《金剛經》中也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者即世間一切真實實有之法,「非法」者即世間一切不存在的虛幻之法。如果我們要把生活中的一切實有之法捨去,那不真實的虛妄之法更應捨去。也就是說「福」是善法都要捨去不要,更何況「罪」是不善法還能不應捨去嗎?
今言罪福俱舍即是中道義者,《百論疏》云:「二取墮二邊故,名之為邪,兩舍是中道,名之為正。」也就是說如果執著於有罪可舍,有福可修即是邪見。因為罪福本來無形無相,本性是空。只因眾生妄心分別而生。如《中論·觀四諦品》云:「若謂從福,而生果報者,果從罪福生,云何言不空。」這就是說如果有人認為從罪福能生善惡果報的話,即是說果從罪福而生,罪福是因,但罪福本無是由於眾生的妄心分別有善惡之因而感的果報,而今罪福又從善惡生。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理論是不能夠成立的,如果成立則因果混亂,成為因能生果,果亦能生因,因果互生,如此則無因果。所以罪福本空,唯人所招。即所謂「兩舍即是中道」。也就是說如果不著於罪也不著於福,罪福二邊無所依,無所得即是中道正觀,中道正觀即是真如本性。因此不著罪福二邊即是平等性,佛性即是平等性。又《百論疏》亦云:「舍者蓋是中道之異名,佛性之別目。」《涅槃經》亦云:「明與無明,愚者為二,智者了達,知其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中道佛性也。」說明舍是不著,不著二邊即是中道,中道即是真實自性,所以實性是佛性。因此罪福俱舍不取二邊,即是見中道實相。
罪福俱舍者能入不二法門。如《凈名經·不二法門品》云:「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即是說如果從因位講有善惡不同,若從果位講有罪福區別。如果能用般若智慧了達罪福的本性空寂,則罪福本性無二。這樣無罪無福、不取不舍、罪福無二,是為入不二法門。所以罪福俱舍是入不二法門之殊稱。因此說「罪」是不善法應舍,若著有福可修亦是邪見,若能悟入不二法門,則識罪福本空無有自性。如《中論·作作者品》云:「若無作等法,則無有罪福,罪福等無故,罪福報亦無。」這就是說我們眾生有罪福報是因為有善惡之行為,有凈不凈之分別心。如果斷除分別心即無有作、作者、作法。若此三法皆空則無有罪福可作,無作即無果。因此罪福俱舍即是入空觀見佛性。(作者,理凈)
推薦:
理凈法師:佛教罪福之說——依空舍福
理凈法師:佛教罪福之說——依福舍罪
唯識無境思想—— 三性說
推薦閱讀:
※道教和佛教拜神佛的時候手勢不一樣的 你拜錯沒有?
※六祖惠能(佛教電影 上下集)
※佛教節日(陰曆)1
※為什麼抄寫和誦讀經文是有功德的?
※諾,你想知道的最高級別的灌頂是咋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