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變遷:電子紅包成中國春節「新年俗」
新華社合肥2月22日電(記者周暢)「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元宵節的到來,就代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進入尾聲。猴年春節期間的「紅包大戰」令人記憶猶新,電子紅包逐漸動搖了傳統紅包的地位,成為中國春節的一種「新年俗」。
春節紅包年俗有著長時間的歷史變遷。中國春節的傳統紅包俗稱「壓歲錢」,安徽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王賢友介紹,關於壓歲錢的起源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有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受到驚嚇而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後來有一對夫妻發現,當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下時,枕頭便能迸發道道閃光,把「祟」嚇跑。
從此,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逐漸流傳開來。人們便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壓祟錢」逐漸被稱為「壓歲錢」了。「當然,還有不少其他關於壓歲錢的傳說,大多大同小異。」王賢友說。
據介紹,壓歲錢的形式在古時主要有兩種,一種可見於《燕京歲時記》中:「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另一種直到現在也很常見,即長輩用紅紙包好壓歲錢,在晚輩拜年後派發,或在除夕夜由長輩悄悄放在孩子的枕頭下。
王賢友表示,壓歲錢可能最早起源於漢代。它並非是流通的貨幣,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正面往往鑄有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去殃除凶」等,背面則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等。
宋元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紅包的寓意演變得更為豐富。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圓寓意「長命百歲」,紅紙里包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鈔票後,家長們喜歡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包紅包給孩子們,寓意「連連發財」「連連高升」等。
新中國成立後,壓歲錢曾多為五分、一角的硬幣。上世紀90年代至今,孩子們的紅包開始上百、上千元,不過大部分最後都交還到長輩手中。
家住安徽合肥的沈先生說,雖然每年都要發出很多紅包,不過最後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孩子給收回來。基本上就是將錢「轉了一圈」。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紅包早已不是孩子們的專屬。一些「80後」「90後」在春節期間還會給父母派發紅包,紅包也成為晚輩對長輩的美好祝福和表達孝道的一種方式。
猴年電子紅包的火爆,讓發紅包這一傳統年俗有了新的形式。猴年春節,微信,支付寶、QQ和百度錢包等各大平台紛紛推出紅包新玩法,「集五福」「咻一咻」「紅包雨」「搖一搖」等紅包玩法讓人們在除夕夜格外繁忙。
親朋好友之間通過電子紅包互相問候、拜年也逐漸成為了新年俗。
安徽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王雲飛認為,電子紅包的興起是傳統紅包文化的延伸,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形式。不僅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紅包文化的重視,還凸顯了新時代賀新年方式的變遷。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看來,科技的進步為電子紅包的興起提供了技術基礎,如微信、支付寶等應用軟體的客戶端正是以智能手機為基礎發展起來。新型的電子紅包藉助信息技術影響支持著個體間的溝通交往,但不可否認,電子紅包的興起也使得紅包由個人之間的行為,變成了多為企業參與的營銷活動。
夏學鑾認為,新型電子紅包層出不窮的各種玩法不斷刺激人們的娛樂需求,同時也充當了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媒介,讓人們的交往變得更加多元和方便。
推薦閱讀:
※少開車就發紅包,難道又是一次綁車牌的珍珠港偷襲?
※女生搶同學QQ紅包沒錢歸還被逼下跪道歉是怎麼回事?
※汽車之家錢包,現在玩還不算太晚
※到底該不該給心愛的她發紅包?
※小小紅包或可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