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維方式比較(五)

中西方思維方式比較(五)(2010-10-08 12:27:30)

轉載

標籤: 中西方思維方式 差異 雜談 分類: 自言自語

沙老師要我舉個例子說明傳統思維注重直覺意象而非邏輯推理,我想下面這個差異的分析可以作個回應。

差異之五:直覺性和邏輯性

中國傳統思維注重實踐經驗,注重整體思考,因而藉助直覺體悟,即通過知覺從總體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認識對象的內在本質和規律。直覺思維通過靜觀、體認、靈感、頓悟,未經嚴密的邏輯程序,獲得對事物的認識。比如中國的儒、道、佛三家都注重直覺體悟宇宙本體,孟子的「誠」,老子的「道」,理學家的「太極」,都靠直覺、靈感、頓悟來領會,而不用概念和語言去描述,也不用邏輯推理去論證。

悟性是直覺思維的核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呵呵。因此,中國的文化缺乏結構嚴謹、條理分明的實證分析,多以語錄、評點、雜感、隨筆之類的即興式心得體會表達觀點,缺乏像西方那樣的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

西方思維傳統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藉助邏輯,在論證、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創了形式邏輯,提出了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了論證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斷、推理),提出了兩種思維方式(歸納法、演繹法),尤其創立了演繹推理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以及整個形式邏輯體系,對人類思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使邏輯性成了西方思維方式的一大特徵。

隨後,培根、穆勒、萊布尼茨、黑格爾、馬克思等又擴充了邏輯學,直至今日,西方已有了演繹邏輯、歸納邏輯、數理邏輯、辯證邏輯等基本邏輯工具。西方邏輯思維的發展導致思維的公理化、形式化和符號化,並衍生出相關的邏輯系統,如概率邏輯、模態邏輯、模糊邏輯、語言邏輯等。

相比之下,中國邏輯學的發展非常緩慢,先秦的《墨經》曾注重邏輯的研究,但漢代以後,墨學衰微,現代邏輯學的成果,幾乎全是西方引進的。可見,中國在邏輯思維上是遠遠落後於西方的,由此也導致科學、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發展的滯後。

中國社會不講邏輯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說咱們中南大學的校訓,「經世致用」,如果要深入分析,其實也是缺乏邏輯思維的表現。「經世致用」是指學問須有益於國事,以治世、救世為急務,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講求功利、求實、務實的思想特點,這樣導致的後果即是注重實效而不注重研究問題的本原,對問題的研究不從源頭,系統的分析,而是以應當時之急為目的,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不符合邏輯的。而我們作為一個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府,校訓之內涵都經不起邏輯推理,怎能不悲觀。呵呵。


推薦閱讀:

如何讓自己具備創新思維,突破現狀?
04、如何控制鬆散思維
一個故事告訴你:感情中非黑即白的思維多可怕
思維方式決定投資成敗
生死是表象,生命無生死

TAG:思維 | 思維方式 | 比較 | 西方 | 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