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每個學校的物理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不同,有的學校物理學是系(歸到理學院),有的是學院。不過大致方向都差不多。所有方向所共通的必修課程先是普通物理課程:
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原子物理(這個有的學校二選一)
之後是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平衡態統計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二選一)固體物理/固體物理導論(二選一),電子線路。(根據你選擇的系不同有的課程不用學,這裡只是列舉出來方便你選擇)
數學課:高等數學(B類),線性代數(B類),數學物理方法(分複變函數與偏微分方程兩個部分)
計算機基礎課為:C/C++(二選一),演算法與數據結構。(你是計算機系C應該學完了吧)
本科的物理學院學的是學物理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數學,做科研所需最低限度的編程和電子線路知識,以及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到量子力學全部的力學框架,描述大量粒子系統的統計力學框架,以及經典框架下(經典力學/相對論)關於電磁相互作用的理論。所以題主要是想搞科研或者自己研究課題,建議畢業之後讀研吧。那才是科研的開始,本科學的都是基礎。
說的有點散哈,匯總一下,四大力學+固體物理:
理論力學:看起來似乎還是高中那一套,解小球運動軌跡或者彈簧振子,但其實跟牛頓力學相比,多了好多新思想、新數學,非常精美。它可以在純經典力學的領域直接推導到量子力學中的很多重要方法和結論,包括測不準原理和共軛量(conjugate variables)的概念。;拉格朗日量(Lagrangian)和哈密頓量(Hamiltonian)是極其重要的物理概念。此門課中的數學非常重要,包括從最小作用量原理到歐拉-拉格朗日公式(Euler-Lagrange equation)的推演,變分法和泛函的思想。
電動力學:麥克斯韋方程組及其應用。最後一般要提到洛倫茲不變數(Lorentz invariance),這可以直接推導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並且此思想在量子場論中繼續深化。數學上很複雜,各種三維微分、積分,各種近似的方法和思想一定要尤其注意。另外還有格林函數,曾經有一個老師半開玩笑講過一句話:「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的區別是,理論物理學家能明白並且推導格林函數。」
量子力學:多了很多新符號,算符作用在一個量子態上,能得到一個可觀測的物理量;從這一方面來上說重新定義了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由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哲思。但其實它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其實繼承了理論力學裡的好多東西,非常有趣。數學上用了線性代數,因此需要有數學思維上的轉換;從實空間拓展到了復空間。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當粒子變得很多很多(10^23)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們日常慣用的宏觀物理量(壓強,溫度,體積等)和微觀粒子的的物理狀態(速度,能量分布等)有什麼關係?各種相空間(phase space),熵,自由能的概念,都在之後的科研中很有用。
固體物理:雖然並不屬於傳統中的四大力學,但作為20世紀40年代之後飛速發展的凝聚態物理中的最大分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一下。這門課首先教一些有周期性邊界條件的體系(比如晶體)所常用的數學工具,然後在理想晶體或者絕緣體等極端情況(也是相對容易討論的情況)中解薛定諤方程求電子結構、能量分布等各種特性,還有半導體、相變等等。有很多20世紀後半葉的「新鮮」研究成果,讀來頗令人興奮。
哦,差點忘了你問的「當代著名物理學家」了,怎麼界定當代呢?
我給你列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以及貢獻吧。先說幾個數據,我國物理學家一共就兩位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就是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得獎。其中楊振寧的貢獻遠不止這些,老先生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都有里程碑性的貢獻。(PS一下,悟空上很多人在問「楊振寧到底牛不牛」之類的,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最後看圖吧,具體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查一下。(今年物理學獎給了引力波)
推薦閱讀:
※SYK Model 簡史
※SJ極限下超流僅由ABS唯一貢獻的證明
※「光錐之內都是命運」 | 軟科普計劃 Vol.3
※真空能:一種讓UFO穿行時空的力量
※正月為什麼不能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