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需要恐慌嗎?14個基本知識幫你消除疑慮

本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聯合《科技生活》周刊采編製作 文/記者 齊亞鳳

1.什麼是疫苗的防禦原理?

  人體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設防駐紮的軍營,時刻防備敵人入侵,這個敵人就是常說的微生物或其毒素、酶等。一旦敵人進入軍營,士兵會迅速發現敵人,並儘快將其清除出去,進而也記下了敵人的外貌特徵和清除方法。如果同樣的敵人再次進入,士兵會根據既往經驗迅速做出反應,清除敵人,這個過程就是免疫應答反應。

  疫苗就貌似軍營的演習活動,偽裝敵人或者主動找敵人,進行入侵演習,士兵會將其迅速清除,並獲得該「敵人」的外貌及清除方法。一旦真正的敵人入侵,士兵會根據演習既往經驗,迅速做出反應,清除敵人保護軍營安全。

  簡而言之,疫苗,是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預防接種的預防性生物製品。這種預防性生物製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製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製劑。

  疫苗的製備過程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

  疫苗進入人體恰恰就像個「召喚者」,能動員我們的免疫系統對疾病產生應答。疫苗的免疫應答原理是通過疫苗中含有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物質、特殊抗體等,使人體獲得抵抗病毒的能力;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體時,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體的傷害。

2.疫苗分為哪幾類?

  從疫苗的概念里,不難看出疫苗的種類繁多。疫苗主要分為三大類:人工主動免疫製劑、人工被動免疫製劑、新型疫苗。

  一、人工主動免疫製劑

  包括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和類毒素。滅活疫苗,俗稱「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病原體殺滅製成。比如甲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死疫苗在人體內不能繁殖,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複接種。

  減毒活疫苗,是人為使病原體發生變異,毒性減弱,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活疫苗在體內有繁殖能力,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效果優於死疫苗。

  類毒素,是將細胞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類毒素在體內吸收慢,但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多抗體,增強免疫效果。

  二、人工被動免疫製劑

  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製劑、細胞因子製劑、單克隆抗體製劑等。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均能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但後者的持續時間短,主要用治療和緊急預防。

  三、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大多是採用區別於傳統滅活、減毒的新技術製成的疫苗,包括亞單位疫苗、結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3.疫苗為何要冷藏運輸?

  任何一種疫苗的核心關鍵,就是它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部分。為了保證抗原的生物學活性,大部分的疫苗都應該被貯存在 2~8 ℃ 的恆溫環境裡面。

  不論是高溫還是冷凍,甚至長時間的光照,都有可能影響疫苗的效力,甚至導致疫苗失活、無效。

  疫苗是一種特殊商品,疫苗中的活菌要保持活性,對溫度的要求非常嚴格。疫苗運輸全程要求冷鏈運輸。現在生產的疫苗主要一類是減毒活疫苗,一類是裂解疫苗。兩種疫苗管理必須全程冷鏈,有些裂解疫苗可以常溫運輸24-48小時,但除非在當地條件相當惡劣的情況下才考慮,否則不允許常溫運輸。

4.疫苗無效或過期有什麼危害?

  一般情況下,如果疫苗過了有效期,就不能再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作用,失去效果,但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變質的、無保護性的過期疫苗危險之處在於會延誤接種群體的治療,致使人體對某些傳染病無抵抗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危害人的身體,導致疾病爆發。

  比如此案件中提到的狂犬病疫苗,接種無效疫苗後,接種者就無法防止感染,這就可能會危及生命。因為,狂犬疫苗必須在24小時內注射,錯過時機,就難以補救。而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

  對於甲肝、乙肝疫苗,人在接種無效疫苗後會認為自身已經有抗體,從而忽視自我防禦,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接種了無效疫苗,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抗體,根據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重新接種。

  2005年3月16日,國務院通過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已經明確規定,從事疫苗經營的藥品批發企業活動的,應當有從事疫苗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保證疫苗質量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運輸工具和制度,接受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對於取得疫苗經營資格的藥品批發企業,要對其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運輸工具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以確保其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5.疫苗有什麼不足之處

  病毒、細菌都可能發生變異,自然變異是非常緩慢的,其抗原性不會完全改變,所以大多數疫苗都是在一定時間都有效的。有的病毒,如流感病毒的變異很快,每年流行的流感都可能不同,因此疫苗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進,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種。

  由於流感的防治尚無特別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的發現和研製成功是人類攻克流感進程中一個重要事件,至今接種疫苗仍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雖然流感疫苗技術革新很快,但能解決的問題也僅僅是提高生產效率,減輕接種後不良反應而已。流感疫苗面臨的巨大挑戰一直沒有改變,依然很難跟上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

  流感病毒有「抗原漂移」變異的特性,即隨著時間的流逝,病毒會有持續性的小變化。這種小的變化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被同一病毒源感染的兩個人,他們所攜帶的病毒就可能已經與病毒源株不同,而變異成為新的流感病毒了。而隨著新的病毒株出現,針對舊病毒株的抗體不會識別新的病毒,這時就會再感染新的病毒。流感疫苗只能跟隨著病毒的變異而改變自己的抗原特性。病毒不停變,疫苗就只能跟著病毒轉。

  因此,人們想要獲得對流感的免疫力,需要每年接種不同的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正式啟動了全球流感監測網路,在世界各國建立流感監測中心。從此,每年WHO都要匯總全球各地流感病毒毒株的流行情況,然後分析下一年各地區可能流行的病毒類型並提前6個月公布結論,全球各地的廠家則以此為依據生產疫苗。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監測網路目前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並不能保證在病毒致命變種一出現時就做出準確而迅速的反應,而且也並不能完全預測某一地區真正會出現流行的病毒株。

  多數時間裡,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會在每年流感易發季節根據這種預測製備「季節性流感疫苗」,並為人群進行廣泛免疫,從而達到防止流感大流行的目的。如果這一地區流行的確實是該種疫苗針對的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就能顯現;如果來的是其他變異病毒株,那麼疫苗就無法發揮作用。

6.疫苗接種後會出現不良反應嗎?

  疫苗上市之前需要經過臨床試驗,只有它對人群的保護效果遠遠大於不良後果,才有可能被批准上市。和藥物一樣,不同的疫苗也會產生一定比例的不良反應。疫苗雖經滅活或減毒處理,但畢竟是一種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質,對人體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疫苗反應其實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就像感冒發熱一樣是機體在抵禦細菌或病毒。在注射疫苗後,人體可能會出現發燒、哮喘等過敏反應。這種副作用,有個專業術語叫「超敏反應」。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孩子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輕重不同的局部反應或全身反應,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各種預防措施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  近幾年,我國每年預防接種大約10億劑次,但經調查診斷,與接種疫苗有關且較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很少,發生率很低。預防接種疫苗仍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接種後的正常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低熱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一兩天即可自行恢復。出現較嚴重的反應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症處理。  疫苗接種後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的表現結果為兩方面:一是免疫防護作用;二是免疫損害作用,包括引起速髮型或遲髮型變態反應。速髮型變態反應一般是人體接種疫苗後30~60分鐘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遲髮型變態反應一般是人體接種疫苗後48~72小時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癥狀為噁心、嘔吐、腹痛和皮膚多形性紅斑等。  規避這類反應的主要措施是必須由經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授權的機構開展預防接種,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防保科,鄉、鎮衛生院等。對接種者嚴格控制各類疫苗的禁忌證。  免疫接種禁忌者包括:患有急性疾病者、免疫功能改變者、既往接種有不良反應者、神經系統疾患的患兒、重症慢性病患者、過敏體質者(對疫苗中成分過敏者)等。處於發熱、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妊娠期等時期應暫緩接種。  儘管如此,與不接種疫苗導致患傳染病的風險相比,接種疫苗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極低。

7.要不要打疫苗?

  目前,除接種狂犬疫苗外,接種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在有明確禁忌症存在的情況下,確實不能接種疫苗,家長一定要向醫生主動介紹孩子的健康狀況。而不是一味拒絕接種疫苗。

  因為不接種疫苗的後果很嚴重。例如未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約90%以上將發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後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1/4最終將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而接種的效果則有目共睹:1992年前,國內15歲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比例接近10%,開展計劃免疫接種後,這個比例下降到3%左右。只不過疫苗是用來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的,它產生的效果不像藥物那樣容易被個人感覺到。

  美國在60年前也曾因脊髓灰質炎疫苗事件發生過疫苗危機。儘管此後美國聯邦政府對疫苗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和測試,美國社會還是有許多父母對通過疫苗接種預防疾病心存疑慮,甚至喪失信心,近些年「反疫苗運動」在美國社會呈上升趨勢。

  麻疹和百日咳都是可以通過疫苗預防的傳染性疾病,2000年的時候,美國已經宣布消滅麻疹,但是,2014年12月,美國加州爆發麻疹疫情,近百人確診麻疹。近日,美國著名科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一篇文章,通過對眾多研究和報告進行分析發現,未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不充分的美國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爆發事件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世衛組織通報指出,疫苗應該正確儲存和管理,否則將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但必須注意的是,不正確儲存或過期的疫苗幾乎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風險非常低。兒童面臨的風險在於缺乏對疾病的預防能力,這也是接種疫苗的目的。

8.國家為什麼要對疫苗分類?

  國家免疫規劃不僅要根據一個國家的疾病流行趨勢制定,也要依靠國家的財政情況而定。《中國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  國家《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第二條規定:疫苗分為兩類。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一類疫苗常見有卡介苗、脊髓灰質炎、麻疹、百白破及乙肝疫苗等疫苗,能防治結核病、小兒麻痹症、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乙肝等疾病。這幾類疾病傳染力強、危害嚴重,所以國家強制在兒童中廣泛接種,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國家規定,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會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並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在兒童入托、入學後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二類疫苗需由家長支付疫苗費用,又稱「計劃免疫外疫苗」,常見包括風疹、麻腮風三聯、水痘、肺炎球菌、流感、甲肝疫苗等,共有三四十種左右。  疫苗很多,政府之所以沒有強制全部孩子都去接種二類疫苗。這是因為由於地域性差異,有些疾病在某些地區不存在;有些屬於地方或局部流行的;有的雖然流行普遍,傳染性也強,但屬於自限性疾病,且危害性較低;第四,有些疫苗效果不十分肯定,還不提倡普遍接種;還有些疫苗價格較貴、產量有限,比如肺炎疫苗,還不能保證給全部孩子實行免費注射。

9.兒童常見一類疫苗有哪些?

  一類疫苗常見有卡介苗、脊髓灰質炎、麻疹、百白破及乙肝疫苗等疫苗。

  卡介苗可以增強寶寶對於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嚴重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

  乙肝疫苗接種後可預防乙型肝炎。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作用;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製劑,白色顆粒狀糖丸,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百白破三聯疫苗, 由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麻疹減毒活疫苗, 接種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寶寶8個月時,由母親傳遞給嬰兒的麻疹抗體逐漸消失,而使嬰兒對麻疹的抵抗力下降。這時必須採取人工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使嬰 兒體內經過一次輕微的麻疹病毒感染,從而在體內產生相應抗體,對麻疹生成抵抗力,這種抵抗力一般可持續3-4年。

10.兒童常見二類疫苗有哪些?

  二類疫苗中有許多疫苗(如肺炎疫苗、水痘疫苗、HIB疫苗)被證明預防疾病的效果良好,在歐美髮達國家已經納入免費範圍,在我國也建議接種。二類疫苗需由家長支付疫苗費用,又稱「計劃免疫外疫苗」,常見包括風疹、麻腮風三聯、水痘、肺炎球菌、流感、甲肝疫苗等,共有三四十種左右。

  比如,水痘疫苗針對的水痘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空氣飛沫傳播,因此經常在幼兒園、小學中爆發。水痘可引起寶寶發燒及皮膚長水泡、膿泡,還可能造成肺炎、腦膜炎等併發症,或是並發細菌感染;此外,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B型流感嗜血桿菌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一般來說5歲以下尤其是2個月~2歲的寶寶容易感染。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11.二類疫苗都要打嗎?

  疫苗種類很多,除國家規定的一類疫苗必須接種外,二類疫苗選擇要考慮以下方面,比如地域性差異,當地是否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以前是否接種過疫苗,不必重複接種;是否屬於重點保護人群,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重點保護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7歲以下的幼童和體弱多病的人;有無接種禁忌症;是否處於疫區,例如出血熱疫苗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區和要前往疫區的易感 人才需要接種;家庭經濟狀況,有些疫苗價格較貴、產量有限;有些疫苗效果不十分肯定,還不提倡普遍接種,如傷寒、痢疾等疫苗;有的對健康兒童並無大礙,只對體弱多病的兒童造成威脅(如流感、肺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等);還有的傳染病與人為的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如狂犬病雖然病死率極高,但只要不養狗和貓就不易被感染。水痘等。

  所以,目前這些疫苗還屬於家長自由選擇,自費注射的部分。到底您的孩子需要接種哪些二類疫苗,需要結合孩子的特點和醫生商量。另外,所有的疫苗接種後都有發生異常反應的可能。所以,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需要給孩子接種的。

12.適合成年人接種的疫苗有哪些?

  對於傳染病的威脅,只要體內沒有產生過抗體,任何年齡階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會及家庭的重要成員,更需要受到保護。雖然預防接種絕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均已完成,但成人階段時,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在幼兒時期某些疫苗漏種,幼兒時期雖有接種但抗體消失,或原來就未產生抗體;或在某種環境下,如非幼兒時期的例行預防針,但對成人階段高危群體有接種必要;旅遊或出國前的特別考慮;因工作需要前往疫區工作等因素;尤其是醫務工作者等特殊職業的高危群體更應當接種。

  在疾病流行期、機體處於特殊狀態或特殊工作需要時,以下疫苗常可被推薦成人使用。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水痘疫苗、白喉破作風疫苗、白喉疫苗、傷寒疫苗、風疹疫苗、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疫苗、狂犬病疫苗、黃熱疫疫苗、日本腦炎疫苗、鼠疫疫苗、霍亂疫苗和瘧疾疫苗等。 

13.二類疫苗來源和使用存在問題嗎?

  這次事件未冷藏疫苗銷往了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目前已曝光的地區包括湖北、安徽、廣東、河南、四川、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這次出問題的都是第二類疫苗,而平時兒童必須接種的那些疫苗,屬於第一類疫苗。

  根據現有的報道,被查扣的疫苗為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包括兒童用腦膜炎、水痘、脊髓灰質炎、口服輪狀病毒、成人用流感、狂犬病、甲肝、乙肝等疫苗共計25種,100餘箱20000餘支。此外,還查繳了一些免疫球蛋白等其他生物製品。

  據報道,自2010年開始,嫌疑人龐某衛與其醫科學校畢業的女兒孫某就已經從事疫苗的非法經營。也就是說,2010年之後在以上18個省市接種的25種疫苗,可能存在違規儲存的問題。

  中國的一類疫苗(國家免費接種)是集中招標,二類疫苗(居民自願自費接種),比如狂犬病疫苗等,是自由流通,二類疫苗處於商業和疾控機構供應疫苗,這兩種混合式流通模式。

  據了解,由於二類疫苗屬於計劃外疫苗,各地對其銷售和管理並沒有特彆強制性的規定,造成基層衛生單位疫苗來源和使用非常亂。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醫院、鄉鎮衛生院甚至某些個體醫生,從疫苗販子手中隨意購進,給製造並販賣假疫苗,提供了空間。

  實際上,國家對於疫苗的監管,遠甚於普通藥品,任何一個疫苗從生產開始都要批批檢,層層檢,檢驗合格之後才能上市。而疫苗進入接種點之前,接種點都應該當場對疫苗進行驗收,溫控記錄不合格、沒有運輸資質和批發資質的企業所送來的疫苗,是不能進入到接種點的。保證疫苗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是專業人士和監管者的責任,作為普通公眾,只要選擇正規、大型的醫療機構和防疫中心接種疫苗,就無需過分擔心。

14.為什麼會有疫苗接種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

  某媒體拍攝了一組疫苗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反應照片,引發了現在「聞疫苗色變」的這種恐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疫苗接種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 假如疫苗失效了,但它並不是往裡面加了毒品、壞東西,它是沒在冷藏條件下存放,相當於打了疫苗不管用,而不是由於疫苗引起什麼壞的效果,所以媒體報道的情況跟這次事件是兩回事。此次問題疫苗事件,是犯罪行為,犯罪嫌疑人賣失效的疫苗要追求其法律責任。但疫苗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過期沒有任何反效果。

  疫苗對人類的保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打疫苗不同的個體反應不一樣,包括乙肝疫苗,大概有10%的人對乙肝疫苗沒有反應,就是打了等於白打,這是個體差異。但個體差異的機制是什麼?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研究清楚。另外,個別人打了疫苗以後會有副反應,但這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副反應還會出現極少的死亡事件。中國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3年12月,接種乙肝疫苗後死亡的疑似異常反應病例已上報188例。其中,最終確定為疫苗異常反應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這在醫學領域是正常的。

  另外,個別情況下也有疫苗的偶合反應。因為幾乎所有的嬰幼兒都要接受疫苗接種,而嬰幼兒又有一定的比例會生病乃至猝死,那麼在概率上,只要樣本足夠大,必定會有一小部分嬰幼兒碰巧在接種疫苗之後的短時間內會出現疾病甚至死亡,而其實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與疫苗接種毫無關係,是別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容易讓人歸咎於疫苗接種。例如,根據澳大利亞嬰兒猝死綜合症發病率估算,澳大利亞每年發生1.7起嬰兒在接受疫苗接種之後一天內猝死,3.5起在兩天之內猝死(Pediatrics. 2005 Jun;115(6):e643-6.)。中國人口比澳大利亞多很多,發生這種偶合的死亡案例當然也會更多,必然會有一些父母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寶寶是打疫苗打死的。實際上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發生與疫苗接種沒有關係。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打疫苗是為了防群發疾病,而不是個體疾病,好比如果五萬個人打疫苗出現一個人死亡,但如果不打疫苗,在嚴重的疾病威脅下,可能出現五萬人死亡的情況。打疫苗可以預防疾病,這一點不能懷疑。在此次事件中,有些情況被偷換了概念,把個別極端異常反應和偶合事件等同於疫苗本身的問題,這完全是兩回事!

解讀專家:高福(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甄二真(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醫學部主任)、胡云章(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方舟子(生物化學博士、科普作家

(來源:科通社)

推薦閱讀:

黃佟佟:陷入死結的「剩女恐慌症」
為什麼30歲的人容易職業恐慌?-小小斌科技的回答
抗生素「恐慌」:吃肉就是間接吃抗生素?
出現一件非常小但是足以致命的事情怎麼辦?
房價上漲 誰最恐慌?

TAG:知識 | 疫苗 | 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