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吃料慢?真正的原因在這裡!顯微鏡檢帶你走近腸炎

現階段正是南方高位池晚造蝦養殖的關鍵時期,大多數養殖戶已經投苗40-60天,規格主要集中在100頭—400頭每斤。但筆者走訪養殖戶發現,湛江樂民、企水、北和等高位池養殖重鎮約有八成左右的養殖戶不同程度地存在腸炎慢料的現象。

筆者對這些池塘蝦子進行腸道鏡檢,發現大多數出現腸炎慢料蝦子,腸道色素顯著擴散、模糊,甚至發紅。從收集到的25口塘情況來看,除了4口塘正常吃料外(標黃色),其餘塘出現慢料、白便或偷死等問題,與之對應的是腸道色素擴散、發紅。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對蝦腸炎?又有何解決思路呢?

一、腸炎原因

腸炎是對蝦養殖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整個養殖周期都可發生。一般而言,腸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近年來爆發性蝦病主要以細菌性疾病為主,嗜水氣單胞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認為會引起對蝦腸炎。當這些致病菌在腸道菌群中佔據數量優勢時,就會引發腸炎。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腸道有益菌群,彼此競爭、抑制,保持穩定的動態平衡。眾多一線高手驗證,從放苗開始即拌喂活菌製劑,對蝦腸道更健康,發病幾率更小。

2、藻毒素。據一線觀察,池塘出現有害藻相後,蝦子發生腸炎是大概率事件。實際上,在養殖過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害藻是較為常見的,但當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絕對優勢後,因絮凝成團或黏附飼料上被蝦子攝食或有害藻衰亡釋放藻毒素到水體中,才會導致對蝦中毒誘發腸炎。一般而言,高鹽度的土塘、高位池常見甲藻,低鹽度土塘常見藍藻爆發,容易引發腸炎。

中晚茬為何腸炎多發?

①氣候:中晚造養殖,一般時間在5~11月,這期間氣溫偏高、雨水多,容易引起不良藻相(如甲藻、藍藻),倒藻應激、弧菌滋生等問題,腸炎更易發生。

②水源:5~11月多雨,河水帶入大量有機質,加上養殖污水排放,外海水源條件較差,病菌滋生、有害藻橫行。抽水入塘,感染風險大。

③投喂:中晚茬蝦水溫高,攝食快。養戶大多本著「吃完就加」的原則,持續不斷加料,加料量少則五斤,多則十多斤。長期飽食,不僅肝胰臟遭受重荷,腸道亦會拉伸變形,蠕動能力變弱;腸道粘膜損傷,發炎。

二、腸炎癥狀

  • 表觀癥狀

  • 發生腸炎時,對蝦的消化道呈現紅色,胃部最明顯,腸道後部也變紅或腫脹,後盲囊混濁。

    進一步惡化時,腸道出現斷節,拖便等情況,病蝦活力差、慢料、生長緩慢。

    嚴重時,腸道內無食物,腸粘膜壞死脫落,腸道內積膿或積液。腸道韌性變差,易斷,蝦子少量偷死。

  • 微觀鏡檢

  • 正常情況下腸道上的色素細胞是呈點狀,擴散較少,當蝦子應激較大或者腸道發生炎症時色素細胞擴散呈雪花狀,當比較嚴重時色素細胞與炎症發生時產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應而呈現紅色。根據對蝦這一生理機制,我們對大量腸道鏡檢並結合養殖實際情況,初步界定了腸道健康參考標準,如下圖。在排除溶氧、有害藻相、應激等環境條件影響後,發現大多數慢料對蝦,基本確定為腸炎所致。腸道鏡檢屬於異常腸道或嚴重異常腸道,出現擴散、發紅等情況。

    三、腸炎帶來的養殖問題

  • 長速慢、體質弱

  • 發生腸炎後,腸道對飼料營養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蝦子營養不良,出現瘦身、脫殼困難、長速慢;時間一長,體質與抗病力隨之大幅度下降,出現損耗偷死或其他病害;

  • 快速敗壞水質

  • 飼料經胃部磨碎,肝胰臟消化後,需要進一步在腸道消化、吸收。蝦子腸炎後,腸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進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難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惡化。

    四、預防方案關鍵點

    1、緩加料、多喂菌

    天氣好時,平穩加料,並定期以蝦多寶發酵料代替投喂一餐,減輕蝦子消化負擔;天氣差時,減料或停料,避免飼料污染。堅持拌喂蝦多寶這一類菌種多樣化的複合菌種,有利於打造腸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

    2、少應激、多修復

    養殖過程中,應激和損傷是經常發生的,高位池高密度養殖更是如此。一方面盡量避免應激,比如水溫變化、倒藻等。定期施用泡菌和鈣鎂佳,穩水水質。另一方面需要持續修復,堅持拌喂維生素、多糖等產品。

    3、勤排污、多換水

    環境極大影響致病因子發展和對蝦體質。養殖中後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換水和補菌,改善水質環境。環境改善不僅能降低腸炎發生率,也利於腸炎的恢復。

    轉載聲明

    來源:湛江海大


    推薦閱讀:

    結腸炎2案
    直腸給葯治療兒童潰瘍性結腸炎
    【腸炎注意事項】
    潰瘍性結腸炎出血不止該怎麼辦
    結腸炎的食療方

    TAG:顯微鏡 | 原因 | 腸炎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