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不仕: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的隱士

隱居不仕: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的隱士《三味書屋754》2014年11月29日編輯整理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居。不仕,不出名,終身在鄉村爲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岩穴砍柴。曆代都有無數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爲隱士。《辭海》釋「隱士」是「隱居不仕的人」,沒有強調「士」,實在是不精確。《南史·隱逸》雲: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而且壹般的「士」隱居怕也不足稱爲「隱士」,須是有名的「士」,即「賢者」,《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是「賢人隱」而不是一般人隱。質言之,即有才能、有學問、能夠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隱士」。《南史·隱逸》謂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爲氣」。因而「隱士」不是一般的人。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他們才華橫溢名聲在外,卻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意仕途歸隱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詔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賢者對此無動於衷,這些隱士往往被人贊譽爲,在曆史上留下美名。

NO.1 許由、巢父不貪帝位隱箕煙,名利拋開尊大賢。大樹築巢清淡過,山中義士壽神仙。 時間:三皇五帝之堯管理時期 三皇五帝之堯管理時期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據說曾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箕山隱居起來,帝堯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爲隱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時期的隱士。是陽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賢。山居不營世利,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傳說活到壹百歲的時候,他老人家騎著仙鶴而去。許由在曆代人心目中的高潔形象和深遠影響,使得許由被譽爲「高義之士」、「隱士鼻祖」

NO.2 伯夷、叔齊相互讓賢居海灣,周公尊重留權班。淡然一笑輕搖手,還是無官心最閑。 時間:商代 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遷西縣、灤縣等地)國君的長子和三子。生卒年無考。孤竹國國君在世時,想立叔齊爲王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叔齊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妳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麽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爲他們對商紂王當時的暴政不滿,不願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後來周族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長途跋涉來到周的都邑岐山。武王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立書盟誓,答應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級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2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NO.3 鬼谷子清溪鬼穀道非凡,奇術通天有本傳。弟子衆多才智廣,縱橫四海大名宣。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華夏族,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泣縣)人 ;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穀子村)。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爲千古奇人,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爲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一說是山西呂梁交口雲夢山(現仍存棋盤山,和清溪一條。環境優美如世外桃源。是隱士生活的不二選擇。也是北方少有的清幽之地。)「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 鬼谷子爲縱橫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壹),蘇秦與張儀爲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捐亦爲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壹是神學:日星象緯,占蔔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NO.4 顔回孔門弟子德賢高,簞食清居樂自豪。好學謙虛心和氣,惜哉陽壽不堅牢。 顔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顔氏,名回,春秋末魯國人。孔子最得意弟子。字子淵,亦顔淵。《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爲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顔回被列爲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顔回配享。此後曆代統治者不斷追加益號。唐太宗尊之爲「先師」,唐玄宗尊之爲「兗公」,宋真宗加封爲「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爲「兗國複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山東曲阜還有「複聖廟」。

NO.5 「商山四皓」秉性清高不愛官,商山大隱壽高安。漢家天子誠心顧,明志飛歌一曲彈! 「商山四皓」指的是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術、吳實、崔廣、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須皓首,避秦焚書坑儒而隱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秦末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ù)裏先生周術、綺裏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今浙江奉化裘村鎮黃賢村東南的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爲「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其大名,曾請他們爲官而被拒絕。他們甯願過清貧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委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爲太子,封次子如意爲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衆,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著急,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商山四皓。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爲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爲漢惠帝。

NO.6 嚴光助劉中興不爲官,亮潔高風山水刊。若問嚴光何處隱,富春江裏釣魚灘! 嚴光(生卒年未詳),本姓莊,後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壹名遵,字子陵,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劉秀同遊學。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爲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劉秀思賢念舊,令繪形貌尋訪。齊的地方報稱有壹男子披著羊裘在澤中垂釣,帝疑是嚴光,即遣使備車,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時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問候,光口授使者:「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劉秀至館所看望,光臥著不起。帝撫光腹說,咄咄子陵,爲何不肯相助?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劉秀上車歎息而去。後複請他入宮論道舊故,因共偃臥。相傳嚴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禦座甚急」,帝笑著說,這是我與故人子陵共臥耳。授諫議大夫,不從,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建武十七年(41)複特徵,仍不就。有《劉秀與嚴子陵書》傳世,曰:「古大有爲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辟之瘡痏須杖而行。若綺裏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潁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後歸故裏,80歲卒於家。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陳山(客星山)

NO.7 「竹林七賢」常聚幽林酣暢談,心胸曠達笑雲天。皇權司馬容不得,身首東西南北顛。 「竹林七賢」是指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壹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據陳寅恪先生考,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爲「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麽「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度不同於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因此被殺。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後投靠司馬氏,曆任高官,成爲司馬氏政權的心腹。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爲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竹林七賢最後各散東西,分崩離析。

NO.8 陶淵明南山種豆好悠閑,五柳先生腰未彎。野境結廬詩寫意,菊花燦爛醉容顔。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尋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NO.9 陶弘景山中宰相煉金丹,書勁精醫文大觀。本草神農經最妙,中華史載一鵬鸞。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益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聰明異常,十歲讀葛洪《神仙傳》,便立志養生,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爲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華陽洞。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曆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

NO.10 「竹溪六逸」縱酒酣歌佳境幽,舉杯邀月竹溪遊。絕塵靖節高風亮,余韻清風萬古留。 唐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世人皆稱他們爲「竹溪六逸」。他們同隱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腳下的竹溪,這裡峰巒突起,一川縈迴,林木棉蒙,鳳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紋如深雕竹葉片片。攀上竹岩,他們在此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後來李白《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中曾有「昨宵夢裏還,雲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對這段隱居生活的深情回憶。世人仰慕他們,盡管總是覺得有些狂妄而不可狎近。他們有著隱士與逸民的心理特徵,性之所至,高風絕塵。他們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驁不馴,放曠不羈,柴門蓬戶,蘭蕙參差,妙辯玄宗,尤精莊老,是壹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度,更是一種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好的皇帝是誰?
除了中國,還有那些國家過春節呢?
(6)[轉載]中國道教神仙圖譜(一)
記者來信:中國人寫漢字不該「慘不忍睹」
人民性 | 反對蔑視華人,中國人也要有種族敏感性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 | 隱居 | 隱士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