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明清傳統民居中的宅門

作者:成明

北京明清傳統民居中的四合院(含三合院)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布局構成的基本形式。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遠在商周時期其雛形已經產生,元代時為主要居住場所和形式,明清兩代得到發展和完善。四合院之所以得以發展是因為它既有寬綽疏朗、起居方便的中心院落,又有高度私密性和親和性的內院,其以四合為基本單位,具有向縱深和兩側任意發展的拓展性。 由於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所決定,四合院房屋的位置以坐北朝南為主,坐西向東次之。除方位不同外,北京四合院因等級差別,規模的大小也有差別,形成了一進、二進、三進、四進及四進以上不同類型的四合院。住宅建築中等級制度的體現是十分明顯的。明初建立的「官民宅邸之制」,是有關建築住宅的制度,它對官邸甚至平民住宅的間架、門窗裝飾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民宅間數不能超過三間。明正統十二年(1447 年)曾對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的規定稍有變更,「庶民房屋架多而間少都不在禁限」,這樣不論官民建宅,只是房屋的間架受到限制,而不限制房屋的「進數」,房屋規模在進深方向有了擴展的餘地。增加進深架數擴大了房屋的深度,增加了使用面積,只要遵守不超過三間的規矩,建築數量可以無限制地增加,民居中出現院中院,多院落的格局自此開始,故而也形成了院落最前端的宅門,背面進出的後門,側面進出口的側門,由兩組院落(或以上)組成的建築群的二門、三門,在客房、居室出入口所設的房門等等不同的「門」。

正是由於北京四合院的建築院落的形成,住宅的門制也隨之發展與完善起來。造門的歷史悠久,雙扇為門,單扇為戶,甲骨文中即有這兩個象形符號。從「衡門棲遲」(《詩經·陳風》)、「抗志柴門」(《晉書》)到「朝天闕」(《滿江紅》),直至明清故宮的午門,中國的建築文化因為不同的「門」而益發獨特。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歷來重視宅門的作用,統治階級把「門堂制度」視為封建制度中等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門的規模、形式、裝飾及材料質地都作了明確規定,從而使宅門被視為宅主人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重要標誌。同時宅門制度也派生出「門第」、「門閥」、「門戶」、「門派」等複雜的等級觀念;宅門位置和規模尺度也派生出住宅風水學的宅門風水說;以宅門形式裝飾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宅門文化也隨之產生並發展光大。在封建社會中,宅門的高低大小同尊卑程度成正比。「天子諸侯台門,此以高為貴也」(《禮記·禮器》)。在唐代,規定官員屋舍,三品以下門屋不得過三間五架,五品及以下門屋不得過三間兩架,六品以下門屋不得過一間一架(《稽古定製》)。宋代規定「非品官毋得起門屋」,至明代則規定「百官地宅,公侯,門三間,五架,用金漆及獸面錫環」;三品至五品,「門三間,三架,黑油,錫環」;六品至九品,「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明史》卷68)。門上的裝飾物有鋪首和門釘。鋪首用於衙門環,門釘則是中國古代大門一種特有的裝飾。明《太祖實錄》規定「正門以紅漆金塗門釘」,但並未對門釘行數及數量的多少作具體規定,在對民宅的等級制度中也未提到門釘,據此可知門釘制度此時尚未列入等級制度。清定都北京後,大量吸取漢族文化,完全繼承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築風格,四合院的形式也予以繼承,宅門亦是如此。《大清會典》中對宅門也做出了更加詳盡的規定。北京目前保留的四合院很多,明代遺物極少,大多為清代遺迹。 宅門的方位設計,在清代更加完善,影響較大的說法是「坎宅巽門」,即院門的開設方位,根據八卦風水說,選在左角青龍而避右角白虎,譬如,主房坐北朝南,宅門開在東南隅;主房坐南朝北,宅門開在西北隅;主房坐東向西,宅門開在西南隅等等。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大多坐北向南,宅門開在院牆東南隅,避免大門正對正房,減少很多不便,以增加私密性。風水學說大門為氣口,為避免煞氣有沖內室,大門口宜修影壁,以為屏障。關於建門風水說中有一點須提及的就是門光尺的應用。門光尺,又名「門尺」、「魯班尺」、「八字尺」,是用來確定門窗等器物尺寸,判斷凶吉的專用尺。傳統觀念中視門戶為咽喉。在「天人合一」的背景下,出入的門被設想出和氣、乖氣、致祥的神奇意蘊。為取得和諧,順應天意,為此制定出種種禁忌。清代匠人稱魯班尺為「較量」。門光尺長度為460.88mm,正反兩面分別在尺寸上標有吉凶內容字樣、星座名稱、數碼色澤,用以度量門第尺寸,確定凶吉。對宅門而言,吉尺寸是指門口裡皮尺寸。確定吉尺寸時需考量建築規模、主人社會經濟地位及發展需求等諸多因素在內,故在民間傳有「寧與人家造十墳,不與人家修一門」的俗語。 傳統民居中宅門的種類很多,大體可分成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隨牆門以及近代出現的西洋式樓門等等。宅門的使用與主人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密不可分,亦是一種象徵。所以在封建社會中被視為住宅中的重要環節。現就幾種宅門分述如下: 1、廣亮大門 廣亮大門是僅次於王府大門的宅門,是具有相當品級的官宦人家所用的形式。廣亮大門一間,位於院落東南隅,倒座房東數第二間位置。其面積和高度均大於倒座房。採用五檁中柱式,五架梁。門扉設在大門中柱之間,由抱框、門框、余塞板、走馬板、抱鼓石(或門枕石)、板門等組成,使整個大門廣(而)亮(堂)。廣亮大門裝飾也十分講究,磚制的「拔檐」、「戧檐」十分精細,抱鼓石雕刻成各類吉祥圖案,門簪為木質,上雕有吉辭或四季花卉。由於規制限制,大門的色彩裝飾受到一定限制,不施華彩,僅適當點綴。另外有在廣亮大門外設有兩塊八字影壁(撇山影壁),使門前形成一小廣場的形式。

2、金柱大門 金柱大門是形制上略低於廣亮大門的一種宅門,它也是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宦人家採用的宅門形式,它與廣亮大門的主要區別就是門扉設在前檐金柱之間,而廣亮大門則是設在中柱之間,故名。大門的木架結構多為五檁前檐出廊式,個別也有七檁前後廊式的形制。

3、蠻子門 蠻子門是商人富戶常用的宅門形式。蠻子門與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將檻框、余塞板、門扉等安裝在前檐檐柱之間,門扉外沒有容身空間。磚雕裝飾彩繪也略顯遜色。

4、如意門 如意門是北京傳統民居中普遍採用的一種形式,它的基本做法就是建築的前檐牆中間留一門洞,尺寸與門同。門洞內安裝門框、門檻、門扇及抱鼓石等構件。門框上有兩門簪,刻「如意」二字(或其他吉語)。門面磚雕等飾物,由於不受等級限制,可根據個人喜好和財力著意進行,充分體現如意門頭裝飾的隨意性。

5、隨牆門 隨牆門亦稱小門樓,顧名思義是一種牆垣式的門,比以上幾種門的等級要低得多,是小型傳統民居的宅門。純磚結構,主要有腿子、門楣框、屋頂和門扉構成。在門楣上也有施磚雕者,不失小巧玲瓏之雅。

6、西洋式宅門 西洋式宅門是清中期後,西洋文化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宅門組合的一種小宅門,在北京地區普遍採用,西洋式宅門位置與其它小宅門沒有區別,做法基本與如意門相似,不同的是磚柱上一般有二重或三重的冰盤檐向外挑出,將磚柱分割成二段或三段,形成二道裝飾線,二道裝飾線中間留出匾額,用以書寫或雕刻。

除上述六種門外,傳統民居宅門中還有大車門、小窄門、半間門、柵欄門等形式,除功能性外,基本不超出上述門的做法。

在北京明清傳統民居宅門中,裝飾是一塊重要的組成部分,除功能作用外,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和宅門的等級相匹配,顯示其地位和財富,擇其要點試述如下: 1、抱鼓石(亦稱門墩,或根據其形狀稱圓鼓子、方鼓子等等)是門檻兩端承託大門轉軸的石構件,與門枕石連作一體,以宅門檻為界,外側為雕有紋飾的鼓子,內側為置放門扇的門枕石。抱鼓石亦是圓鼓子和方鼓子的通稱。 圓鼓子顧名思義造型為圓鼓形,富有裝飾功能。鼓子上面通常雕刻獅子(趴獅、卧獅和蹲獅),兩側鼓心通常雕有葵花、蓮花、麒麟卧松、犀牛望月、如意草等吉祥圖案。圓鼓子下部為須彌座。鼓子與須彌座尺寸比例約2:1。其主要用於大中型宅院的宅門。 方鼓子體量略小於圓鼓子,造型為長方形,由襆頭和須彌座兩部分構成。頭上部一般加卧獅,金邊為陰刻或陽刻紋飾,圖案以回紋和丁字錦紋為主,正面及側面多雕有吉祥圖案。方鼓子與下部須彌座尺寸比例約2:1。此方鼓子多用於如意門、隨牆門等小型住宅宅門。 2、鋪首(亦稱門鈸),安裝在門扇上,是叩門用的響器,亦是方便開關門的拉手,同時也是一件避邪飾物,多為銅製或鐵制。鋪首歷史很長,從西漢出土文物中就有實例。「獸吻其形似獅,性好食陰邪,故門立環上」(明《菽園雜記》),就是講其避邪作用的。現在鋪首大多指皇宮、寺觀等大型建築門上的飾物,在北京傳統民宅門上多稱「門鈸」。門鈸狀似鐃鈸,周邊常取圓形、六邊形、八邊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在門鈸上有的還有如意符號,如如意紋、蝙蝠等圖形。 3、宅門木雕主要用於宅門的門簪、雀替、門聯三個部分。門簪在門口上方,兩個。有方形、長方形、菱形、八角形等,雕刻部位主要在正面,圖案以四季花卉為常見,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以取四時吉祥之意。也有福字、壽字、吉祥平安等吉語的。方法多採用在另一木料雕刻完後安在門簪上。在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的雀替上也有雕刻,用剔地突起雕蕃草紋。雕刻在門扉門芯板上的是門聯,也是宅門雕刻內容之一,通常採用陽字雕,內容多為治家格言或祈福祈壽之類,如常用的「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等等,字體也多為當時書法家手筆。 4、宅門彩畫中,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比較講究,如意門、隨牆門次之。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彩畫大致為連檐瓦口硃紅色,望板紫硃色、椽紅色、幫綠色。梁枋大木滿彩畫或局部彩畫,餘地為紫硃色,貼金按彩畫等級。雀替硃紅色隨彩畫貼金。下架框柱朱紅或紫硃色,框邊貼金。大門、邊框、余塞板或朱紅或紫朱等顏色。如意門彩畫比較簡單,大致是:門簪朱紅或大青色,邊框和字貼金,門框門扇或紅或黑色。隨牆門等做法大體隨如意門。 5、傳統宅門的磚雕。在五種宅門形式中,都有精美的磚雕點綴。廣亮大門在墀頭上的磚雕最為醒目,由戧檐、墊花和博縫頭組成。金柱大門除與廣亮大門相似處外,在檐柱和金柱間的廊芯牆上作磚雕裝飾。蠻子門與金柱門類似,著重在墀頭上做戧檐雕刻。戧檐部分磚雕主要是以花、草、竹石、博古、蟲鳥為中心的吉祥圖案。北京如意門的磚雕是傳統宅門的代表,主要是門楣雕刻。講究的如意門在其掛落、欄板、冰盤檐、望柱上均用滿雕,也有在門楣掛落板上擺出須彌座形式,在須彌座上置欄板柱子,全部雕刻的形式。在隨牆門和西洋式門樓上也都有不同形式的磚雕。隨牆門雕刻主要在掛落板、頭層檐及磚椽頭處。西洋式門樓磚雕則主要在門楣之上的磚匾上,其餘則在梟、混等線角上。

宅門高顯,可壯觀瞻。高大門樓矗立著便是一種語言。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宅門的高矮大小、豪華簡陋是同尊卑程度成正比的,並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簡單樸素的宅門似乎也就成為美德被加以宣傳。 宅門這種功能性建築物,在「萬物有靈」的封建社會中,同樣也會被賦予神靈的桂冠,產生了門神,《禮記》中就有關於祭祀門神的記載。創造門神的歷史悠久,至明清時代民間更是視若神明,認為是一家之守門神,可保平安吉祥。於是貼門神、貼春聯、四時節氣的掛物、門掛避邪物、「照妖鏡」等民俗文化隨之產生並廣泛流傳。在北京明清傳統民居宅門的記述中此類文字是很普遍的。如清光緒《順天府志》中就有為求雨而貼龍王神馬於門,瓷瓶插柳枝掛於門旁的文字。明《帝京景物略》中也有相類似的記載。宅門在歷史上是風俗禮儀的見證物,門前禮賢、擁慧迎賓、程門立雪、望門投刺的典故,在明清時代的北京傳統民居的宅門前也時常以不同形式演繹著。 宅門也是人生禮俗的親歷者,生死大事,從宅門事物一望便知,嫁之禮從宅門一望便曉。「門檻高低」、「人生有幾道檻」等俚語便由一道小小的宅門檻演繹而出。門楣光照,倒楣之際也是由一道小小建築構件演變而成。 所以為更好地烘托出宅門,顯示宅門,配合宅門的使用,在宅門兩側修八字牆,宅門前造影壁,在宅門側置上馬石、拴馬樁,在宅門側邊牆角處安泰山石敢當等等,既實用又有裝飾性的形式便隨之產生了。 值得提及的是對北京明清傳統民居的保護工作在過去的時日中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現在通過對北京傳統風貌保護的認識的提高,傳統民俗的保護工作也得到了應有的地位。在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也逐步在增加,目前已公布的傳統民居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35 處(王府除外),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則更多。

(作者為頤和園管理處助理館員)

推薦閱讀:

(2)羌寨碉樓?(中國各地民居大觀四)
瓦的發明和使用對中國建築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民居:客家圍龍屋
穿斗檐廊
山西民居:建築材料的種類和來源

TAG:北京 | 傳統 | 明清 | 民居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