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斷舍離

【轉載】斷舍離

2013-10-16 12:46:38|分類: 轉載篇 |標籤: |舉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本文轉載自暗香盈袖《斷舍離》

暗香心語:大家午安哇,陽光明媚啊,好好吃飯哦。卡哇伊一點再說。記得以前我曾發過一篇博文《這有什麼難的?不過是丟東西。》。很多讀者看了應該說是很受震撼,那文的主旨跟今日的這個主題很是吻合。那之後,暗香也的確越來越學會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整理,從自己的衣服室內的物件入手,進行有序整理,並且慢慢的學會果斷丟棄一些自己並不需要的但是一直認為或許會有用而一直不敢丟的東西。這也是一種技能。

很多時候,你聯想一下寺廟中修行者的生活吧。

一年四季的僧服,頂多幾套即可吧。———於是,我開始慚愧,我身為女人,有著女人的通病,衣櫃里堆滿了衣服,然而依然認為自己永遠少一件衣服。

他們吃的是簡單的素食。一頓飯就是一小碗白米粥,一點花生米。———於是,我又開始慚愧。大量的食物在補養著我們的肉身,吃的太多了,國人啥啥都敢吃,可憐的現代人,愣是吃出了各種惡疾,悔之已晚。

他們清凈自心自身,節儉簡約,身體卻是越發硬朗,童顏鶴髮,仙風道骨。———於是,不由得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衣服嗎?!我們真的需要吃那麼多嗎?!我們真的需要一個人也開著一輛大馬力小車嗎?!我們真的需要室內東西越多就越安心嗎?!我們真的,活著,需要那麼多那麼多的貪慾嗎?!

這段時間,我已經在學會慢慢的整理居室。這是一個系統過程,得慢慢的進行。一遍一遍的,各個角落,靜心靜氣的進行。反覆權衡之下,第一直覺需要扔掉的便是需要丟棄的。扔掉的是不僅僅是東西,而是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

學會斷舍離,調整新境界

  《斷舍離》是一本推崇現代家居整理的書。這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系統闡釋斷舍離理念的圖書。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什麼是「斷舍離」呢?簡單一句話,所謂「斷舍離」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換言之,「斷舍離」的過程,就是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些物品的關係」的過程。如果你可以「斷舍離」,那麼你可以擁有一個舒適的家,你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開支,你的工作效率會提高,你的人際關係會變好,你更愛整潔也更愛自己,好運也隨之接連不斷……總之,呈現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自信向上健康的自己,一個整潔舒適的家,一個幸福的生活,處處充滿正能量。 

斷行,舍行,離行

  學生時代曾在經常去的瑜伽會所里聽說過「斷舍離行為法則」。它本來是一種行為哲學,教導我們怎樣放下心中的貪念。

  回過頭去看看被貪念束縛住的我們,才發現它原來是有更高修為的修行者才能達到的境界。

  「我們這些被俗念纏繞的人即使打坐修禪,應該也難以達到那種境界吧。」這是我對「斷舍離」行為哲學的最初印象。

  有時候,當我向前輩們吐露這種想法時,她們也贊同道:「就是啊,衣櫃里都是一些穿不著的衣服。」

  不管衣櫥里的衣服是不是塞得滿滿的,反正一到換季時我就感覺沒有衣服穿。

  不管是不能穿的還是不想穿的衣服,都被整整齊齊地存放著,難道這就是所說的貪念?

  隱形的貪念,在我們眼前顯形、懸浮。

  「那麼,首先清理穿不著的衣服吧。」——從有形的世界開始,這是我們放下心中貪念的第一步。

  說起來容易,而真正執行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雖然心裡明白都是些不再穿的衣服,但是一旦真要決定丟棄時,心裡就難免猶豫不決,反反覆復總是狠不下心來。

  心中的貪念一直不斷地抵抗,好像在衣服上已經生根發芽了似的。

  那個時候,高野山的禪房還允許外人寄宿。

  走進禪房,不覺大吃一驚,多麼乾淨利索、簡潔的房間啊!

  與旅途中僅供歇腳的旅館不同,大師們在這兒安安穩穩地度過每一天。

  即使某些東西不曾擁有,我們也能生存下去。

  即使如此清貧,照樣能夠生活。

  不僅如此,寬鬆的環境還能帶給我們愉悅、輕鬆的心情,使我們備感充實。

  那僅僅是有此感觸的瞬間。

  那同時也是鞭長莫及的「斷舍離」行為哲學,變身為日常整理藝術降臨人間的瞬間。

  通過實踐「斷舍離」,也就是通過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我們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議的變化。

  當我開始意識到有些東西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必需、不合適、令我不舒適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開始蛻故孳新了。只有發現並清除掉這些不是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後,我們的生活才能消除阻塞,回歸正常。

  只有被溫暖的陽光照射,被清爽的風兒吹拂的家,才會瀰漫著與眾不同的氣氛。

  與雜亂的、是煩惱之源的家什們成了朋友,貪念變成了留念,煩瑣的生活才會充滿樂趣。

  我們首先要捨棄冗餘物品,疏通生活阻塞。

  雖然我們捨棄的是有形的東西,但是在我們的生活消除阻塞、回歸正常後,我們自身以及周圍有形的東西,甚至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及所有人際關係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在琳琅滿目的商品充斥世界每個角落的今天,「收納」也被冠上了形形色色的高效率保存的頭銜。但是,不管我們如何努力整理收納,被整理出來的東西終歸一直就那麼原封不動地擱置著,如此一來,我們的房間和生活不就停滯了嗎?

  我們需要的不是收納保存後的停滯,而是「斷舍離」後的蛻故孳新。

  在忐忑不安中期待「斷舍離」帶給我們的變化,才是實踐「斷舍離」真正的樂趣所在。

  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做到書中傳授的整理技巧,果斷「斷、舍、離」,家裡自然乾淨整潔。怕就怕知易行難,下不得狠心決心。   看書時覺得「斷、舍、離」這三個字用得太到位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難捨難離,一片狼藉。而這三個字,我覺得先要做到「離」,才容易「斷」,斷不了則「舍」。  女人天生愛購物,網購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購買慾,不斷買進的同時也引發了存儲問題,再多的容納空間也無法滿足與時俱進的購買能力。東西越買越多,空間越來越滿,房間越來越亂,心情越來越煩。我家的陽台從去年暑假時就堆放了許多不知該如何歸置的雜物,以小玩意居多。明知道全扔掉就乾乾淨淨了,可是心理上卻難以接受,想著當時因為迷戀所以購買,到手了之後卻並不覺得有多需要,這種情況太多了,舍不掉的「雞肋」也積累的太多了。因為捨不得當做垃圾處理掉,在地上放了將近一年,至今還白天曬太陽,晚上曬月亮的晾著。如何整理,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果斷捨棄用不到的物品雖然是個亡羊補牢的辦法,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冷靜購物,不迷戀物慾,不因一時興起而盲目消費,不將許多不大需要的東西弄回家,從根源上斬斷購買慾才是治標治本的好方法。書里也有如何診治購癮的方案,不需要「剁手」,也可以「住手」,不花錢難受的朋友們趁早下手吧!   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該如此果決斷舍離,對於情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儘快整理好心境,徹底離了貪嗔痴等諸般讓人迷失心境的念想,斷了心魔惡意,捨棄那些讓自己感覺不快的負面情緒,心境越來越開朗,生命越來越積極。

  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麼都丟不掉,因為「捨不得」、「好可惜」;不斷地買新東西,怎麼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總有一天會用到」;想把屋子收拾乾淨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費時間」;……

  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作者山下英子通過參透瑜伽「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並由此獲得靈感,創造出了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靈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過實踐斷舍離,人們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

家中雜物「斷舍離」整理術

  山下英子說,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通過不斷重複斷和舍,最後會到達這樣的狀態: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一言以蔽之,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我是「雜物管理諮詢師」

「人類生活所要面對的問題在於"不足"還是"過剩",現如今更多的應該是"過剩",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做加法,造成了太多的過剩。」斷舍離的創始人、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說。

雜物管理諮詢師是山下英子自己獨創的職業名,它的主要職責是在幫助客戶整理雜亂物品的同時,也清除內心的煩惱,達到心曠神怡的效果,斷舍離是這個職業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通過斷舍離,雜物管理諮詢師會幫助客戶找到看得到的雜亂物品與看不到的凌亂心靈兩者之間的關聯,由外而內,清空環境,也清空心靈的雜念。

斷舍離的概念來源於山下英子學生時代練習瑜伽時的感悟。山下英子說,因為當時還年輕,所以修行時感覺很痛苦,而且想要捨棄對物品的依戀和依賴也不現實。但是,通過學習瑜伽里的「斷行」、「舍行」、「離行」哲學,山下英子發覺,斬斷慾望、脫離執念應當是人們終其一生致力的修行哲學,特別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人們更需要持有這種減法哲學。受「斷行」、「舍行」、「離行」哲學的啟發,山下英子悟出了「斷舍離」這一人生整理概念。

放手即是給予力量

從表面上看,斷舍離就是不斷地「扔東西」,但實際上則是對「放手」和「捨棄」意識的訓練,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給予」。固執地持有某種物品是需要耗費心力的,而放手則是一種力量的釋放,是心理上的釋懷。斷舍離要做的,就是訓練人們從固執持有到果斷捨棄、果斷放手,扔去不必要的困擾,清空心靈,獲得強大的力量,逐漸建立起不持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通過看似簡單的日常家居物品整理,最終令意識獲得改變,這就是斷舍離的奇妙之處。山下英子舉例說,很多人把職業和事業混同,其實每個工作都是與生命有關的,看孩子也好,做咖啡也好,都是為了讓生命更美好。所以,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社會的螺絲釘,要意識到社會如果沒有了自己這樣的角色,整體的運營都會受到影響。如此轉換一下觀點,就不會覺得工作很被動了,做任何工作都會很享受。如果沒有這樣的思考,只是一味地追求別人的認可和期待,就會很被動。一旦得到負面的評價就會很受打擊。

過去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現在的選擇鑄就未來。意識到每次選擇的重要性,按照自己內心真正的意願去做選擇,不管正確與否,自己都能接受選擇的結果。斷舍離是無窮的,發展就是進化,進化就是自由度的提升,斷舍離正是這樣一個不斷提升自由度的過程。

  

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

通過開設斷舍離的講座,我發現那些把家裡到處都堆滿破爛兒的人,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總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裡—逃避現實型

逃避現實型的人,在家的時間非常少。他們是那些馬不停蹄地忙於志願活動、聚餐、社團的社交豐富的主婦,以及那些工作結束之後還總去喝酒、深更半夜才回家、周末也常常外出的男性。他們並不是真的因為太忙而不在家,而是因為不想在家所以才把自己搞得很忙。換句話說,他們是因為不想正視某些問題,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讓自己忙碌到必須一刻不停地外出的理由。

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時光—執著過去型

要幫助執著過去型的人收拾房間非常費勁。留有過去回憶的物品數量龐大,所以每看到一件東西,都會勾起對當時的記憶,結果完全忘了收拾。當然,珍惜過去的物品以及關於它們的記憶也不是什麼壞事,可是執著過去型的人留著的這些東西可不是普通數量。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看不到現實,完全沉溺在過去的死海里。

沒有了就會很不安—擔憂未來型

擔憂未來型的人,總在為了某個沒有這些物品就過不下去了的未來擔心不已,但這一天卻從來沒有真真正正地出現過。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不安,他們只能去買一堆東西放到家裡,看著它們才安心。

反過來說,他們要通過確保物資充足的方式保證自己的未來不陷入困境。只要是遇上特賣,他們會把面巾紙、保鮮膜之類的日用品統統買回家。這都是由於「這些都是平常用得著的東西,要是沒有了會很傷腦筋」、「這麼便宜了,現在要是不買,說不定就碰不上這麼好的機會了」等強迫觀念造成的。

評論這張

轉發至微博

轉發至微博 閱讀(74)| 評論(0) | 分享到: 喜歡 推薦 0人|
推薦閱讀:

【轉載】七種炸丸子的配料炸法
[轉載] 什麼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轉載:好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轉載?二款老少皆宜的鉤針帽
[轉載]仙命各種空亡是什麼?安葬有哪些口訣必要?

TAG:斷舍離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