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

你的期待決定孩子的未來。孩子的一生都決定在你手中。你是選擇讓他成為「最幸運的人」,還是「最不幸運的人」?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了以下的實驗。這位心理學家請小學老師對孩子們做一種特別的測驗,藉此就能夠預測孩子的將來。當然,並沒有所謂能夠預測「將來」的測驗,實際進行的只是普通的智能測驗而已,也就是說,老師們在一開始就受騙了。根據測驗的結果,把被認為「將來」不錯的孩子的名字列舉出來。但是這個結果並未公開發表,只有老師們知道而已。一年以後,讓同樣的孩子再做一次智能測驗。結果發現上一次做測驗時,被認為將來有希望的孩子的智商,比沒有被列舉出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了許多。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如何解釋呢?老師們在心中會想「這個孩子將來很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努力教育他」,但是並沒有對孩子這麼說。可是,任課老師對孩子的看###改變,這種改變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原本認為「他是靜不下來的孩子」,可是因為測驗結果良好,也許老師會認為「他是一個對於各種刺激都能夠產生敏感反應的孩子」,從而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也就是說,如果認為這個孩子具有好的「將來」,則老師的看###對孩子造成良好的影響。這位研究者將此效果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生長於塞普勒斯的年輕天才雕塑家,他天生討厭女人,本來想一輩子不結婚,但後來卻愛上了自己的雕塑。皮格馬利翁持續看著由大理石所雕塑出來的美麗女郎,不斷奉獻自己的愛,愛神維納斯覺得他很可憐,於是給予石雕生命,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如果以好的「眼光」來看孩子,那麼對於孩子的發展會造成好的影響。當然,也有與「皮格馬利翁效應」相反的效果,亦即如果以「蠢蛋」「沒辦法」「真糟糕」的心情來看待孩子,則對於孩子的發展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看法,會使孩子喪失自信。原本應該伸展的芽,也會被摘除。無法得到父母期待的孩子,健全的成長會受到妨礙,無法充分地適應社會。不論周圍的人對於孩子的看法如何,做父母的一定要對孩子抱有期待之心,並認定「孩子將來一定會有發展」,如果連父母都放棄了,那麼孩子就徹底失去希望了。給予你的孩子足夠的期望,他也會成為「最幸運的人」。1.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理想一天,A女士下班回家,發現兒子拿著他心愛的牛角冒著大雨在院子里挖石頭,身上雨水混著泥漿,渾身髒兮兮的。那牛角尖也不知是否依然還存在。A女士正氣得想好好教訓兒子一頓的時候,兒子手中拿著幾塊石頭,滿臉興奮地跑了過來。「媽媽,你看這石頭上的花紋,真漂亮,放在我們家的金魚缸里,小金魚肯定喜歡得很。」兒子舉著石頭對A女士說。「是的,你真有眼光,這石頭的花紋很特別,像向日葵,哦,還像一隻縮著頭的烏龜呢。」A女士看著兒子無邪的臉,不由改變了主意。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A女士一怒之下打罵兒子一頓,以後她兒子心中始終會存有陰影,會因顧慮母親的責備而放棄去做許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責怪牡丹為什麼不香,梅花為什麼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為什麼不掛西瓜,荷花為什麼不能長在陸地上。大自然的萬物,總是各盡其天性,發展它們的長處,於是才有這萬紫千紅的世界,百花爭妍,精彩紛呈。 推薦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二)唯獨輪到看自己的孩子時,總覺得他處處不如人,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期望過高、過於單一,要求每一朵花都開成牡丹,自然多數的花朵都達不到要求。中國的教育往往強調讓孩子遵循某些固定的規範,而忽視孩子的個性成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一俗語,就是此種教育觀念的反映。而所謂的「規範」又是由老師和家長單方面制定的,許多時候它甚至成為壓制孩子的一種工具。不明白有的老師和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不但是在跟孩子較勁,而且還是在和大自然(孩子的基因)較勁,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對於家長,教訓則是:不要盲目與教師保持一致。不能把「配合老師的工作」簡單地理解成「老師怎麼說,家長就怎麼做」。家長若發現老師的辦法總是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最好去請教一下教育專家。那樣至少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孩子的問題或許能解決得比現在好一些。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對上面所講的事例一定要引以為戒,雖然你可能不會像上面所提到的老師和家長那麼「傻」,但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習慣,不要跟孩子較勁。自然界沒有一條相同的河流,也沒有一座相同的山峰,亦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更不會有一個相同模樣和相同性格的人。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有什麼必要非得強求自己的孩子要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呢?自從達爾文發現進化論以來,我們大家就知道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則。然而,在自然界還有一條比「優勝劣汰」更重要的法則,那就是「與眾不同」。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優勢,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發揮他們的優勢,如此才可能成功。孩子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他們的天賦、興趣、愛好、潛力也是有差異的,尊重孩子的個性其實就是保護孩子的未來。馬克思曾說過:「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同樣,任何教育的第一前提也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尊重每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應是教育的第一要義。只有尊重差異性,尊重孩子與眾不同的興趣和理想,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去關心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才有可能走進每個個體的心靈去完成喚醒的工作,才有可能實現不拘一格塑造人才的美好願望。2.尊重孩子的隱私莉莉自上初中後,就把自己的東西鎖在一個小柜子里,鑰匙總是藏起來。一天晚上,媽媽發現女兒的鑰匙放在桌子上,又驚又喜,準備打開柜子看看女兒究竟藏著什麼秘密。這時,丈夫制止說:「你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女兒的反感。」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兒醒來就大叫起來:「你們偷看了我的東西!」媽媽不容置疑地說:「沒看!」女兒叫道:「我在鑰匙上放了一根頭髮絲,怎麼不見了?」母親猛地倒吸一口涼氣:幸虧聽了丈夫的話。女兒打開柜子,看見裡面的東西紋絲不動,道歉說:「冤枉你們了。」母親有點兒沉不住氣了,馬上說:「本來我是想看的,可你爸沒讓我看。」女兒說:「只要你們看了我就能發現,我所有的東西都有『暗道機關』!」女兒的話讓母親大吃一驚:她這不是把我們當成「特務」了嗎?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總愛給自己的抽屜上把鎖,似乎有什麼秘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特徵,它體現了一種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宣告了他已成長為一個擁有個人行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時期那樣,心裡有什麼話都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這個「隱秘世界」是孩子自由個性的集中體現,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再不可隨意進入自己內心世界的「警戒線」。毫無疑問,保護孩子的「隱秘世界」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會因此贏得孩子的敬重和愛戴。 推薦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三)「我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爸爸媽媽偷看我的日記、偷聽我的電話。我覺得他們看我就像看賊一樣!這樣下去,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的隔閡越來越大,甚至不願意和他們交流了。」北京市一名初二學生如此訴說。調查顯示,當孩子和同學聊天或者打電話的時候,有50%以上的家長會坐在旁邊聽甚至是躲在旁邊偷聽。「其實我和同學只是隨便聊聊天,但是看到他們在旁邊偷聽就是彆扭,所以每次打電話我都躲到自己的屋裡,把門關上。」一位女學生說。而孩子的家長也表示出自己的無奈:「她有什麼話都不跟我們說,這是我們唯一了解她的辦法。」這個學生的心聲並不是個別現象,很多孩子在「隱私」問題上都深有同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性的增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秘密」,日記就變成了孩子傾訴的「朋友」。但很多父母以對孩子「負責」、「關心」為由,想方設法翻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談話,殊不知這些父母的做法卻正是孩子們最反感的行為。父母應尊重孩子們的隱私權,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金伯利?肖內特認為:「青少年時期對隱私的需要超過他一生任何其他時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認為隱私對你很重要,那麼它對你的孩子更重要。」孩子需要有自己私人的時間和空間,家長應給予應有的尊重。在孩子的生活空間上應如此,在孩子的心靈空間和感情空間上更應如此。所以,不要輕易去動孩子抽屜上的鎖,因為它是用來珍藏孩子的「秘密」的,如果強行打開,孩子的心靈大門就會從此對你緊閉。父母應該平視孩子,走近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解決他們的煩惱,給他們一片快樂純凈的心靈空間。因此,作為家長萬不可採取偷聽(孩子之間的電話、談話)、偷看(孩子的信和日記)、偷察(跟蹤孩子,向孩子的同學朋友「刺探情報」),甚至打罵體罰、「刑訊逼供」等手段來窺探孩子、監視孩子和干涉孩子。否則,只能使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距離越拉越遠,甚至還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果。3.莫羞辱,尊重孩子的人格一天,喬治教7歲的兒子凱利怎樣使用割草機。當他正在教凱利如何在草地盡頭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叫他接電話。喬治剛剛轉身,凱利由於控制不住割草機的抖動,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所過之處,大約2尺寬的一片花草已被夷為平地。喬治回頭看到發生的一切之後,非常生氣。這是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好不容易侍弄出的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他開始對兒子吼叫:「你這個笨蛋,什麼時候能不幹這種讓人笑話的蠢事。」這時,妻子很快走過來,把手放在喬治的肩膀上說:「親愛的,請記住,我們是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花已經死了,還有被棒球砸碎的玻璃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以及掉在廚房地上的碟子,它們都已經破了,都已無法挽回。此時,我們不要再去打碎一個孩子的心靈,如果他們充滿活力的內心變得麻木,這種無法挽回的損失才是真正的遺憾。可惜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孩子有時出了差錯,常常遭到父母或老師的指責,甚至諷刺和挖苦。「白吃了十幾年飯了。」「你父母給你吃什麼長大的。」「你多能呀!」 推薦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四)「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敬愛的父母們,當你用這種諷刺挖苦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這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你的孩子,即便他不像你心中想像的那般優秀,但記住:性格比成就更重要!健康的性格才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礎。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應該受到尊重。挖苦、侮辱孩子,不是體罰卻是「心罰」,是一種「語言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雖然,每個家長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家長沒有認識到孩子雖然還不太懂事,可他們也有情感、有委屈、有苦惱、有失望、有悲傷,做父母的應當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惡言惡語,強迫威脅,甚至挖苦譏諷,大都是那些年輕母親在氣急了的時候、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下,訓斥子女時常採用的方法。但是,她們通常也是最不能為孩子,尤其是那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強的孩子所接受的。這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反而會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不良的影響。「語言暴力」決不是小問題,決非無關緊要,它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只有遇事冷靜、理智的家長,才能找到適當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知道,孩子的自尊、靈性和寶貴的想像力一旦被摧毀,是很難重建的。如果孩子被你罵皮了,什麼都無所謂,弄到羞恥心蕩然無存的地步,便很難教育了。因為人一旦喪失了最寶貴的羞恥心與尊嚴,此人便再難有希望了,也再難有什麼成就與作為了。尊敬的父母一定要知道,為發泄自己的怒氣隨意說出的那些帶刺的話,那些侮辱性的話,會構成對孩子的精神威脅,會傷害他們的心靈,摧毀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氣,其後果是斷送了他們的前程。「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見。孩子,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作為家長,在尊重孩子的發言權方面你是否這樣做了?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員。可是,許多父母在決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沒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項決定時。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更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對他做出決定。事實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員,即使年齡小,總歸是一個人,他有權知道關於自己以及家裡的事情,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由此,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記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許多事情,不要忘記彎下腰與他平等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做父母的把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他思考判斷,然後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於孩子的思維高度,總能找到每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當然,商量,不是父母發號施令,而是要使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打上「民主」的印記。商量更不是遷就,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溝通、相互了解,形成雙方可接受的意見或辦法。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商量了?學會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下面的小事開始。你現在不想睡覺嗎?明早你能夠按時起床上學嗎? 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五)你又要這麼多錢做什麼?給你少一些可以嗎?把舊文具盒扔掉買新的,可是這不在我們這個月的消費計劃里,怎麼辦?……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寫過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這一點對於孩子的確是十分必要的。卡耐基不是也曾經這樣說過嗎:「對待殺人犯,還該講三分道理哩。」與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趕快試試吧,一定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1.信任比制度更重要劉清為女兒珍珍制定了一套學習時間安排制度,女兒也同意了按規定玩遊戲做作業,到時間就休息。劉清終於鬆了口氣,突然有一天,劉清出差提前回到家,發現珍珍又在房間里聚精會神地玩玩具,而且沒有完成功課。「珍珍!」劉清大喊一聲,死死地盯住女兒。女兒急忙把玩具藏了起來,試圖做出一個笑臉,然後故作鎮靜地說:「我做了一個小時的功課,剛剛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珍珍,你真讓我傷心,你怎麼會這樣對待媽媽,你懂不懂這樣做會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你不必解釋了,聽我的。」看見女兒似乎要申辯,劉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我不想聽你的任何解釋,你讓我失望極了,你知不知道我這樣做全是為了你?」「那你不要管我好了。」珍珍頂了一句。「什麼?」媽媽的眼睛瞪了起來,聲音驟然升高。此時,珍珍的眼睛裡開始出現恐怖的神情,她在尋找退路。「不管你!這是我的責任,我當然要管。你回房間去想一想,還有……」她忽然想起珍珍這個周末要同幾個好朋友到同學家過夜,「還有這個周末不能去琳琳家過夜了。」「為什麼?」珍珍大叫,憤怒和絕望像洪水一樣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個壞媽媽。」看著女兒那種狂怒的表情,劉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兒是多麼盼望著這個機會能與小夥伴一起過夜,但她的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這道「命令」。「是你自己取消了這次機會的。」「為什麼?這與玩有什麼關係呢?我就要去,看你怎麼樣!」女兒暴跳如雷,她此時困獸似的表情和姿態是劉清最不願意看到的。「你馬上停止,不然我要發火了!」「你已經發火了,我就這樣,怎麼樣?」啪啪,劉清狠狠地在女兒背後拍了兩下。「哇!」女兒哭著衝進自己房中,「哐啷」一聲將門關上。隨著這兩下,劉清的氣泄了,卻感到十分內疚,有一種被擊敗的感覺。一直在旁註視的保姆說:「劉阿姨,這幾天珍珍沒有貪玩,今天的確是先做了一些作業,才央求我讓她玩一會兒的,我覺得她是很看重你的規定的,你應該信任孩子才是。」我們來看一下劉清在看到女兒違反規定時的心理活動:當看到女兒在玩玩具時,劉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許多工作後女兒仍然無視媽媽的要求,做媽媽的辛苦和委屈一下湧上心頭。更想到睡眠不足對女兒身體的影響,女兒以往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也一件件地在腦子中映現出來。她沒有相信女兒,沒有給女兒任何解釋的機會,就妄下結論。誠然,對孩子不關心、不在意的母親一定是不稱職的母親,但用制度強求孩子,一旦出了問題就過於魯莽地、不假思索地採用不正確的方式進行處理的母親,不管她內心有多麼關心孩子,但在我們看來,她也一定是個失職的母親,因為她沒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女兒。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六)  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專家在家庭調查中發現,子女對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們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學習上的啟蒙老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感情上的摯友。他們也特別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們認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實、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著壓力、重視和鼓勵,這是真正觸動他們心靈的動力。  許多普通的、不為老師和家長看好的孩子,他們的潛能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做父母的一定要對他們充滿信心,堅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綻開燦爛的花朵,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挖掘出那閃爍著獨特光芒的潛質,讓它成為打開孩子生命潛能的金鑰匙。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勵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現。對孩子的信任,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失敗時的鼓勵。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的目光和言語中,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  沒有比不用制度強求,而給予正當動機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則更進一步認為,唯有以父母為主的身邊所有的人,給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2.「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己決定。」  在冰冰上初一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她來到正在看報的媽媽面前,用低低的聲音說:「媽媽我想要二十塊錢。」媽媽一愣,因為冰冰是個從不亂花錢的孩子。難道她在外面惹了什麼事嗎?媽媽沒言語,冰冰接著說:「明天我們學校進行文藝會演,我排了一個舞蹈,想花錢去租一套專業的舞蹈服裝。」  媽媽問:「沒聽說你會舞蹈啊,是誰給你編排的舞蹈呢?」  冰冰說:「我要說了您可別生氣,我前幾天下午的自習課沒上,自己到藝校找老師學了一個獨舞。」  對此事一無所知的媽媽特別驚訝,問她去了幾天。冰冰說:「我只去了三天,不會影響功課的。」  媽媽問她:「你為什麼不提前和我說呢?」  「提前說您肯定不讓我去,怕我耽誤功課。」  冰冰以為媽媽會對她大加指責,誰知媽媽並沒有指責她的先斬後奏,而是對她說:「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決定,媽媽信任你!」第二天,媽媽還帶著攝像機來到了學校,並給冰冰的表演以很高的評價。  許多父母一邊責備孩子做事沒有主見,獨立性差,什麼事都要父母操心,一邊又要求孩子「聽話」。這是自相矛盾的,就好像指望籠中的鳥能飛上藍天一樣。  那麼,遇事有主見、敢作敢為的孩子和遇事唯唯諾諾、事事都要求助於父母的孩子,哪種孩子更好呢?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的順從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更不應該用這樣一種意識影響孩子:只要順從父母的意志就值得表揚。父母最好把「聽話」「不聽話」「乖」一類語彙自覺剔除掉。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當你想用「聽話」稱讚孩子的時候,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別的詞語。  如:「你沒有買那種小食品,真聽話。」可改為:「你沒有買那種不衛生的小食品,你知道愛惜自己了,媽媽真高興。」  (2)當你想用「不聽話」訓斥孩子的時候,也請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他語彙。 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七)  如:「你到底還是先去玩了,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改為:「如果你先把作業做好再去玩,你一定會玩得更開心,你也不用晚上很晚還要補做作業,是不是?」  (3)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同你辯解,當你想用「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來斥責孩子時,請不要這樣說,而應該使自己冷靜下來,對孩子說:「你既然有很多意見,現在就請你都說出來吧,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4)在家庭中,父母要豐富對孩子正面評價的詞語,比如「勇敢」「有愛心」「懂禮貌」「有創意」「愛思考」等。  (5)在父母的心裡應該時時警惕,如果發現孩子一味地順從,而自己卻不是信任孩子,鍛煉孩子主動地去思考,獨立做決定,就應該給自己敲響警鐘。  所以,當孩子小心翼翼地向你徵求意見時,你不妨放開權力說一聲:「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媽媽相信你一定會做好的。」或:「我只提示你這兩點,其他的事你自己決定。」相信孩子一定會為你的話感到滿心歡喜。  3.「媽媽絕對相信你!」  一位媽媽發現孩子作業寫得很糟糕,雖然很生氣,但她卻克制住了自己不滿的激動情緒。她知道,孩子不是不能寫好,而是態度不認真。於是,媽媽就對孩子說:「孩子,你今天的作業怎麼寫得這樣潦草。這樣寫老師會認不出來的。你最好重寫。我知道,讓你重寫,你是不大情願的。可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讓你重寫呢?因為媽媽相信你能寫好。寫第二遍肯定會比第一遍寫得好得多。媽媽絕對相信你!」孩子一聽媽媽的話,再看看自己寫的字,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撕掉它,再重寫一遍。這次我一定認真寫。」寫完後,他讓媽媽看他寫的作業,媽媽認真看過後,高興地說:「我兒子的作業寫得真工整,一定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後來,這個孩子的作業一直寫得很好,每次媽媽都會表揚他,他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同樣還是上面這件事,如果採取另外一種態度,效果會大相徑庭。  比如另一位媽媽發現孩子的作業寫得特別潦草時,非常生氣,一氣之下,把孩子的作業本撕掉,說道:「說了你幾次了,你怎麼就不長個記性,作業還是寫得這麼亂,你給我重寫!」孩子拿著作業本,望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被媽媽這樣蠻橫地撕掉,很是生氣。嘀咕道:「我就不給你好好寫,愛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氣歸生氣,但明天的作業還得交啊,無奈只得重寫。孩子心裡憋了一肚子氣,寫得還不如上次好呢。媽媽看了大怒:「我的話你怎麼就是不聽!」剛想撕掉,可一看錶已經10點多鐘了,重寫已經不可能了,只好就這樣了事。  同樣是要求孩子「重新寫作業」,後一位媽媽採用了訓斥、強制的辦法,給孩子的是壓力;而前一位媽媽給孩子的是絕對的信任,給孩子的是動力,其結果是不同的。  說話是很有學問的一件事,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是信任的話,會讓你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讓你的心裡發堵,同孩子說話更需要語言的藝術。但有些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孩子小,同他們說話不必顧忌太多,什麼話拿過來就說,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氣了,長此以往,會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說的話是對是錯,他們一概排斥。  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接受你的意見,使教育達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相信孩子會有絕佳的表現,不然任你怎麼著急也沒有用,因為根上就錯了。尊重孩子的最佳對話模式(八)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見。孩子,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作為家長,在尊重孩子的發言權方面你是否這樣做了?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員。可是,許多父母在決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沒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項決定時。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更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對他做出決定。  事實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員,即使年齡小,總歸是一個人,他有權知道關於自己以及家裡的事情,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  由此,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記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許多事情,不要忘記彎下腰與他平等商量。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做父母的把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他思考判斷,然後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於孩子的思維高度,總能找到每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  當然,商量,不是父母發號施令,而是要使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打上「民主」的印記。商量更不是遷就,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溝通、相互了解,形成雙方可接受的意見或辦法。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商量了?  學會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下面的小事開始。  你現在不想睡覺嗎?明早你能夠按時起床上學嗎?  你又要這麼多錢做什麼?給你少一些可以嗎?  把舊文具盒扔掉買新的,可是這不在我們這個月的消費計劃里,怎麼辦?  ……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寫過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這一點對於孩子的確是十分必要的。卡耐基不是也曾經這樣說過嗎:「對待殺人犯,還該講三分道理哩。」與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趕快試試吧,一定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信任比制度更重要  劉清為女兒珍珍制定了一套學習時間安排制度,女兒也同意了按規定玩遊戲做作業,到時間就休息。  劉清終於鬆了口氣,突然有一天,劉清出差提前回到家,發現珍珍又在房間里聚精會神地玩玩具,而且沒有完成功課。  「珍珍!」劉清大喊一聲,死死地盯住女兒。  女兒急忙把玩具藏了起來,試圖做出一個笑臉,然後故作鎮靜地說:「我做了一個小時的功課,剛剛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珍珍,你真讓我傷心,你怎麼會這樣對待媽媽,你懂不懂這樣做會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你不必解釋了,聽我的。」看見女兒似乎要申辯,劉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我不想聽你的任何解釋,你讓我失望極了,你知不知道我這樣做全是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珍珍頂了一句。  「什麼?」媽媽的眼睛瞪了起來,聲音驟然升高。  此時,珍珍的眼睛裡開始出現恐怖的神情,她在尋找退路。「不管你!這是我的責任,我當然要管。你回房間去想一想,還有……」她忽然想起珍珍這個周末要同幾個好朋友到同學家過夜,「還有這個周末不能去琳琳家過夜了。」  「為什麼?」珍珍大叫,憤怒和絕望像洪水一樣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個壞媽媽。」
推薦閱讀:

記一次對話
一組爆笑男女對話
失策了?怕落單?安倍也要擠上「與朝對話列車」
李宇春2012新碟首發 破戒對話林夕韓寒
夫妻那些噴飯對話,現在的小夫妻是想怎樣逆天吶!

TAG:孩子 | 尊重 | 對話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