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之思考三 模式的變革
06-27
春節將至,而連綿大雪打亂了許多人的軌跡。回到家裡,左右是無事,撿起多年放下的書閑閑的看起來。金聖嘆老先生說過:雪夜圍爐看禁書,是人生之一大美事。有這樣的空餘時間看書,對我輩來說實為不可多得。《廬山草堂記》中有「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一語,然妻卧於我左手邊,右手執書,逍遙不可方物。手中無意執起的卻是我丟下經年的新聞類書,內容大意為:中央電視台從初期的錄播到後期的直播,再到97年香港回歸的大型現場直播,最後再到後期「實話實說」類談話節目,節目模式改變背後的甜酸苦辣。其中有一句話「什麼是新聞、什麼是正在發生的新聞、什麼是將要發生的新聞」甚為精闢。道出了一個大型電視台不斷變革新聞模式,不斷探索新聞背後蘊藏真諦的過程。以中央電視台之龐然大物尚不斷進取,反觀目前互聯網企業可說模式之變革更不可稍怠!近期有一新聞,頗為引人注目。微軟傾巨資收購雅虎。同時有評論說:微軟公開承認在互聯網業自己沒有成功。其實也就是因為強如微軟的老大意識過濃,才成就了「google」成就了「百度」。如果微軟依然像當年「網景時代」那樣充滿了競爭意識,估計很難見到這種互聯網群雄蜂起的局面。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一種模式的崛起和衰落如流星一樣快。前二年,新浪、搜狐的新聞門戶概念輝煌一時,造就了現在國內互聯網的幾大豪門。可轉瞬,「google、百度」又風雲突起。這背後蘊藏著什麼,互聯網是不是如「周星星」一樣無厘頭?其實這是互聯網隨著硬體技術的實現而出現的一種「從媒體向草根、從推送到互動、從被動獲取向主動表現的」趨勢體現!雖然我到現在也沒有搞清web2.0是個什麼高深的玩意,但理解一點:網路和平媒、tv競爭的最大法寶就是高度互動,人人參與、極高的時效性以及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無地域性。互聯網企業如果不能很好的抓住上面的原則那麼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了!現在的以新浪為代表的互聯網豪門,以新聞為主要表現形式,大家一般也都習慣去新浪看新聞,但這樣的新聞和內容都帶有一個問題,這是不是我需要的新聞?我需要的內容從哪裡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由「google、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企業所提供的。但被動的獲取依然不能解決網友的參與性問題。可以大膽的預測,下一種互聯網的模式是解決,從需要的內容獲取到如何去展示自己的內容。一個讓更多的草根去發布內容的模式必然要代替目前由少數采編人員提供內容的模式。目前以互動和個人參與為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是——博客和論壇。但這樣的兩種形式目前還處於非主流的狀態。有幾大難題沒有解決,1)博客和論壇的共同問題是海量信息,如何把他們從沙子里淘出來,讓其中好的和需要的信息能夠傳播出去。2)盈利和分利模式如何解決,不解決就不會吸引更多人參與。3)分利模式中的安全性問題。其實互聯網企業所謂的模式,最終的表現是盈利模式,沒有這個任何一種模式都要垮台。從新浪到百度他們的盈利模式都離不開二種形式一硬廣模式(靠廣告費用生存,接近於現在平面媒體的生存方式)二風險融資和股市融資。不過第二種方式最終其實還是要靠第一種方式生存。目前的互聯網企業其實是在做一種另類的廣告公司,大量的網友在平時是觀眾必要的時候是企業向商家要廣告時候的籌碼。可這樣的模式能持續多久?大量的網友能不能一直被動的接受你推送的內容?搜索引擎能不能公平的不帶商業氣味的搜索出需要的內容,而不是商家花錢買位置推薦的內容?諸如史玉柱先生的征途類網路遊戲其實已經開始探索一種新的盈利模式。遊戲是免費的,可裝備是不免費的。點卡是要收費的。而這樣的盈利模式其實完全可以用到目前的博客和論壇上,每一個人的一塊錢是微不足道的,在某些有錢人來說甚至丟失都不會去撿。可如果論壇的人數足夠多,每一個人給一塊錢,那麼就會有驚人數量的價值可以獲取。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讓人氣足夠高的論壇增加參與度,讓網友用微不足道的一點現金去參與企業的一些活動以表現自身的能力,甚至於能夠出人頭地。相信這就會成為將來web2.0時代企業的一種主流盈利模式。論壇和博客最大的好處是自由和參與性,可如何讓大量草根的東西上升成為文化,吸引更多人去表現自我。這就需要論壇和博客必須有人進行管理,至少在資料庫中有排序和隨點擊量提高的浮動機制。這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企業研究的主要技術問題。以後有時間再去寫文字。不過目前電視媒體所探索的很多互動形式其實完全可以用到目前的論壇上,快速、草根參與、自我欣賞和自我評審都是論壇急需要的東西。從目前的感覺來看,現在的幾大網站的操作手法接近平面媒體,但從將來的趨勢看,電視模式的操作手法將更多的應用在論壇和博客中。下一代互聯網企業必然是以論壇為主的企業,網友和企業都會在這個論壇獲取到利益得到信息,這樣的論壇也必然是自由的,不會給少數商家用金錢而左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英國與歐盟:延續與變革
※激活憲法:被忽視的變革中國之路
※風留痕:烏克蘭危機將加速世界變革
※騎兵取代戰車的軍事變革
※一份「作業」帶來的「互聯網 教學」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