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養生莫若嗇(原創)
本文屬我個人的學功、練功的體會總結,初學者可以接借鑒。養生莫若嗇
從「排開尾閭以安身」慢談練功次第。
(本次第是立論在身體健康的人的層次上說的,若有疾病。首先練捧等功祛病)
主要總結以下步驟的練法和聯繫 松尾閭——松腰——開底輪,封海底———開玄關———混化中宮,開混元竅——五丹田歸於後丹田——命門與脊中氣的交換混化——10種呼吸結丹———開周天———再開玄關———中脈———中線———點———混元。
以及環境、飲食、伴侶的選擇。(從整體修,修整體性)
本文請勿轉載,信筆寫來,還沒有修正,可能隨時對字、句有所修改。
唐秘藥師法要安般守定,首先需從「排開尾閭以安身」開始,道家把尾閭視為鍾錘,太極拳裡面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之說,武術、氣功裡面有「欲松腰舍尾閭而何求」的感嘆。
象龜蛇長壽之靈性動物,尾巴尖都會動,而其它壽短的動物只能尾巴根動。
尾閭是脊柱的最後一節,若運動能注意此處,自然就會像惠達邊疆的國家,長久而安定。
現代的運動已認識到圍繞脊柱的鍛煉是根本的,但有習練尾閭方法的,多秘而不宣,就像太極拳,知道尾閭指地帶動脊柱的螺旋纏絲的背這張弓的練法,已很少人知道了,知道的,沒有大把的銀子也不肯教人。現代瑜伽乾脆把這個完全不提了,瑜伽若能把前彎後彎等姿勢改成以尾閭帶動,不但能較少運動傷害更能提高很大的健身效果。
藥師法提出「排開尾閭以安身」,要求生活中的行、走、坐、卧均注意尾閭帶動脊柱向後排開,以濡養脊柱,延長神經,復活脊神經至尾閭。從腰3到尾l的馬尾神常易損傷引起眾多疾病,排開尾閭可以有效治療這些損傷,尾骨共4-6節並形成一塊,馬尾神經到尾骨第一節已經結束,練活尾閭(尾骨的最後一節)意義重大但又相當不易。(練習過智功的人可以用捧起貫頂法的推揉來體會排開尾閭,推得時候尾閭帶動脊柱向後排開。)
龐明先生已經公開了尾閭四步功。功法附於下:
「專門松尾閭之方法,則有「垂、泛、扣、轉」四式,現分述如下:
(意念中尾閭部似連著一根棍子,柱於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閭則可下垂)
第一式,垂尾閭。見站庄松腰法。注意初練者,由於下蹲的程度小,尾閭與指地點的連線為一向後的斜線,隨下蹲程度的加大,其線漸趨垂直,待成垂直直線後即可轉入第二式。
第二式,泛臀。接上式,上身不動,髖關節部之兩股骨頭向外後撐,膝微內扣內收,大腿根內側放鬆向後收,臀向後面凸出(勿上翹),以此抻開腰骶關節,鬆開臀後面的骶髂關節,從而使臀向後、外泛(翻)張,使骶髂關節鬆動。
第三式,扣尾閭。隨著泛臀與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閭逐漸移到指地點的後面,尾閭從下垂狀變成前扣,指地點則可從等邊三角形中點逐漸前移至兩足連線中點,同時身體繼續下蹲至大腿呈水平狀。
第四式,轉尾閭(尾閭劃圈)。接上式,兩足尖稍向外撇,尾閭做前後劃弧擺動,做左右劃弧擺動,最後尾閭做轉圈動作。此法與前述轉胯松腰法之轉腰涮胯動作似同實異。轉胯松腰雖也要求以尾閭骨為動點帶動骨盆轉動,但主要是力催形動,轉動僅在尾閭。古人把尾閭轉動喻為鍾錘、鐘擺。一是表明其重視程度;二是為了保密。須知這是腰胯全松以後之事:尾閭靈動自如,氣機圓活無滯,已達周身一家、意氣合一的境界。
上述松尾閭的四式修法,由於各家修法對尾閭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側重。一般練太極、形意等內家拳,要求垂尾閭;練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後胯;練八卦掌則要求縮臀靠胯。為什麼要求不同?因尾閭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閭下垂,使氣機容易收歸丹田,向外發力時,從丹田叫力較易,對初學者也容易做到。太極拳講太極推手,尾閭下垂就不易被推動,因此要求尾閭下垂。在尾閭下垂後丹田氣充足了,就要衝開後胯,使骶髂關節能夠活動,做法就是泛臀。骨盆後的骶髂關節是假關節,一般不會動。修定就要把此處練活,使骨盆、骶髂關節能活動,如果把恥骨連合處練鬆開,把臀泛開,活動範圍就更大,命根氣就會更加充足,如果發力打人,力氣會更大。因此,少林拳練功強調泛臀。八卦掌講究輕靈,只泛臀不行,尾閭要向前扣。尾閭向前扣,不僅封住海底以煉精化氣,而且能把氣調起來,使動作輕靈。因此八卦掌練功要求尾閭前扣,即縮臀靠胯。
太極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來對尾閭的要求不同,實際上也是練習松尾閭不同階段的要求,從垂尾閭、泛臀、扣尾閭到轉尾閭,直到尾閭能劃圈了,靈動自如,氣機就達到圓活無滯,能隨自己指揮,也就達到周身一家、形神合一的境界了。但在練功時,須從垂尾閭練起,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如果把某一階段的要求局限化,當作整體或當作唯一正確的姿勢,則屬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謂「尾閭如鍾錘」,「尾閭如鐘擺」的說法。實際就是第四式的尾閭會動、會擺、會轉。會轉以後就能調動周身的氣機,尾閭往那兒動,氣就往那兒沖,象一口大鐘,它不會自動響,怎樣才能響呢?一拉鍾錘,撞到鐘上就響了。尾閭就象鍾錘,尾閭往那邊一靠,氣馬上就往那兒去。使丹田發力,用尾閭扣激,把氣力發到周身各個地方。但這仍是初級的調氣發功,功夫高時則「周身處處是丹田」,不需要再從丹田去調。
作用
尾骨上與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與後翹之尾骨相接處有微隙可活動,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氣血轉輸之處),尾閭處非常重要。動功與內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談及松尾閭者,然而尾閭之活動,關係到周身陽氣的發生和發動。尾閭能運動周身之陽氣(張紫陽八脈經稱陽維脈即在此處),尾閭不松則氣難以靈動。龜、鹿長壽,其尾閭均能靈活轉動。尾閭鬆動後則氣機易於流通,故古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之說。需知這只是尾閭鬆動後的初級效用罷了。」
一味練習松尾閭四步功,容易招致脫肛、疝氣等氣下陷的疾病。因此要注意提肛相合。不過就是注意到了提肛,從練功的順序看,還是不夠的。這需要氣能聚命門和會陰。
這就涉及到松腰的問題。
腰為腎之外府,腎中藏有元陰、元陽化生元氣,注於氣海以滋養全身。又腰為支撐人體的重要支柱。故養生家特別重視之。松腰可使腰部靈活,不僅要能轉平圈,而且要能轉「立圈」與「混旋圈」。這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此即古人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鬆,可使氣血流通,從而保證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古人說「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說「力由脊發」,腰部不能放鬆,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腰部如不能放鬆,弊病甚多:
(一)腰部前塌(尤其體弱元氣不足者前塌更甚),一方面影響命門蓄氣,另一方面阻滯背部氣機上升,輕則背部酸痛,背部獃滯、頭暈、眉間悶脹、腹滿、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發展到不能自控(這是氣不能納入河車大路,而別出少陽、太陽之故。若能予以調整腰部身形,與引氣歸經,則氣自順矣)。
(二)影響命門火對水液的蒸騰,男人可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人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等。
(三)修動中禪者(尤其往複轉身頻繁者),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於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中風半身不遂。
(四)腰不松,氣不能聚,尾閭關不能打開。(尾閭不松,腰也難松,這兩者互相影響,需要互相促進)
欲解上述諸弊端,均需著意於松腰的練法。
松腰練法主要有六: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靜站立,兩腳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屈下蹲,膝不過足尖;髖後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穴向後突,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同是調襠提會陰。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內扣,踝放鬆,足平鋪,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可採用腹式呼吸,吸氣時意念收向命門,吸滿氣,微微向下一坐,同時腰放鬆,可反覆進行3—5個呼吸。每次站半小時。此法不僅能松腰胯,亦為松尾閭之捷法。
(二)轉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兩腳平行分開,略寬於肩,兩手叉腰,適度下蹲,軀幹與大腿成鈍角,膝不過足尖。髖關節放鬆,以尾閭骨為動點帶動髖部劃圓(正轉、反轉)。以此活動腰部之關節、肌肉、韌帶等。習練久久,腰胯不僅能平轉劃圓,而且要能立轉劃圓即轉「立圈」,甚至能轉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蹲牆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鬆,周身中正,兩腳併攏,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正對牆,腰後突下蹲,頭不可傾斜,如此反覆。初練者腳尖頂牆下蹲有困難,可以稍離寸許,兩腳分開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為一組,每日蹲一組以上。待熟練後,鼻尖可離牆下蹲;再進一步可將腿蹲平後耗時間。此法不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療修定出偏造成的多種不適,為古德不傳之秘法。
(四)俯身拱腰法
(五)直腿坐松腰法(較快捷也很重要的方法)
(六)輔助:扣翹尾閭法
習練松尾閭四步法和松腰六法對松要和尾閭很關鍵,也是去病強身的良法。但是,一味習練上述法還是不能完全達到目的的。
這裡涉及開底輪封海底的問題。
松腰松尾閭,好像疏通一條河,河流疏通的好,便不會造成泛濫,但要讓河流有更大作用,需要關鍵地方設閘攔截水流。在身體的攔截處就是海底,也稱會陰,此處為古德最隱秘處,現代養生家也只簡單提一下,如提肛和提會陰,再往深處都禁口不言。
此地講的最為重視的應屬胡海牙老先生
坐定後,呼出粗濁之氣一二口,即收心神於命門(兩腎中間、肚臍對面)不事他顧專一於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坐一二小時,或能多坐更佳,如覺兩腰間轆轆跳動不已時,隨即以意送入陰蹺(即針灸家的會陰穴),既至陰蹺,又覺其中掣掣跳動,雖跳動我不要理它;嗣更覺渾身通泰心如迷醉,遍體脈絡皆覺活動,暖溶溶如坐春風之中,我亦不理它。只自專心致志安居其中,如此凝定、跳止,萬不可稍有邪念意淫,自誤匪淺。
口鼻之息名為外呼吸,與內呼吸之動作正相反,鼻中之氣吸入則內呼吸反迎而上升至臍輪。鼻中之氣呼出則內呼吸反背而下降至海底如此情形,久久自然認得真切。我卻勿去做他主張,只聽他自然升降,則無弊病。若稍有意念送他上下,則此內呼吸與我靈明不能融化為一。其要緊處,惟忌念起。念起神散,雖坐無益。總之,務要此虛靈不昧之體歸入陰蹺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則神白化氣,氣自化精。
初坐,約得二三百息,繼漸加至五六百息,兩腰之中及小腹,漸漸覺熱,體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覺其熱。而後使陽氣化為陰精。如是每日行持,以填補歷年之虧損,並為藏陽之地步。故此補虧一法,是謂清靜工夫中接命添油之秘訣也。此法不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乃是以神化氣、以氣化精。因為年高體虧之人,身中已無精可煉,故不能不借重此法。由此步功夫做完,而後再行煉精化氣,方是進步之途。
攖寧師曰:神仙家每於陰蹺一穴秘而不宣,且雲輕洩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傳,蓋人不論老少,若得此陰蹺種陽之訣,其腎陽立能變弱為強,易如反掌。而陽旺思淫亦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為壽世,今反用及助淫,是貽害於世也,故必擇人而後傳者一也。其二又恐落入江湖騙者之手,搬弄是非,致成落平原反被犬欺耳。
下面涉及到開玄關的問題,玄真師對我說,開玄關很簡單,若教授一共沒有幾句話就說完,但就是不允許外傳,自古至今論述玄關的大有人在,只是說得再多,也沒人懂,因為都在故弄玄虛,說到底就是:明白的看透了認為沒必要教,不明白的就故作玄虛騙人騙己。下面一些論述,看清靜經圖注有關對玄關的論述:
談及開玄關者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聖經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經云: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嘻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儒曰:靈台、至善、無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槃之天、阿彌陀佛之地。道曰:靈關、金庭、太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釋得此竅而成佛,在道得此竅而成仙也。只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泄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是以泥丸、鹵門、印堂、頑心、肚臍、心下、臍上、下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為玄關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說了半天,也沒有說出玄關是什麼,下面看有關玄關的其它論述,雖沒明說,但認真多看幾遍,應能能明白一些:
有清一代著名之丹道學家言及清凈丹訣者:先有朱元育、劉悟元、閔小艮、後有李涵虛、黃元吉,此數人學養俱深,亦各自有名山之著流傳於後世。朱有《參同》及《悟真闡幽》;劉有《道書十二種》;閔有《金蓋山古書隱樓藏書》;李有《三車秘旨》、《道竅談》、《東來正義》、《無根樹詞註》、《黃庭內外景經註》、黃有《道德經精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均極具水準。
爭奈丹經術語繁多,實非一般人所能深入瞭解。嘗見當代有些學者對黃元吉之《道德經註》及《樂育堂語錄》作整理詮釋,可惜彼等於玄關妙諦之前後層次混淆不清,閱之令人輒起以盲引盲之嘆。今特試論《精生玄關》與《氣動玄關》之真義如下:
玄關意涵
黃元吉書中屢言混沌一覺,太極開基,此即是陳攖寧先生所說玄關之所在。蓋玄關雲者,昔張三丰曰:神氣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黃元吉曰:神氣相依,則玄關之體已立;陳攖寧曰:神氣相摶,則玄關之體已立。可見只要神氣合一,即可稱為玄關。若混沌一覺,子母分胎,則謂之玄關竅開。故白玉蟾曰:忘機絕慮為生殺,念頭動處為玄牝。(按:黃元吉先生對前句有二種解釋:一為沐浴,一為玄關。)(孤峰外史按:此二句中,前一句是描述玄關之體,後一句是形容玄關之用。因白真人已將卯酉沐浴、刑德臨門之意表明於以真氣薰蒸為沐浴、以息念為養火二句,文意方不重複。忘機絕慮指玄關神氣合一之靜,念頭起動處是竅開,子母分胎之動。)
下手方法
丹道修鍊必須從神氣下手,此固不待言。但如何下手?其實凝神調息,心息相依,八個字就是關鍵。至於息如何調?神如何凝?此處不及細說。陳公曾謂調息之法三豐最詳,安神之論,廣成最精。 (見孫不二女丹詩註)..其餘陸潛虛《三藏真詮》所載亦可玩索。
玄關層次
若論玄關之層次,應以李涵虛之分最詳備。但玄關之內容,則以黃元吉之言最清楚,蓋黃氏將之分為精生與氣動之玄關,玄關竅開之前必有一段神氣合一、混沌不分之時,迨混沌一覺,乃稱玄關竅開。一般學者無法分辨,遂至死於句下。更有學者因見黃氏云:煉精化氣時有精生之玄關,鍊氣化神時有氣動之玄關之語,竟誤會此二者即是三煉三化中之初關中關功夫,此乃不明其竅奧之故耳!夫望文生義,依文解義乃常人易犯之過失,所謂鷦鷯已翔於玄冥,而弋者猶視乎淵澤者也。
初者精生之玄關,乃指混沌一覺,陰蹻氣萌之謂。此時無河車可運,無周天可行..只因關竅尚未開耳。只可收入中黃正位,若從混沌中來者精為真精。如未混沌則無葯,若已混沌而未神氣合一,斯為葯嫩。若一覺之後,復覺他事,則為葯老。 (按一般說法,.陰蹻氣萌並非藥物,只名微陽耳!)然亦有陰蹻之氣未萌者,自當從此凝神入氣穴,以期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再候混沌一覺矣!
次者氣動之玄關,乃是繼精生之玄關而後產生者。 (按程序而言,.此氣動尚發生在開關展竅之後也。).蓋精生之時,即宜攝回中黃正位,以與離宮靈液兩相配合,神氣融成一片,宛轉於丹田中,悠揚活潑,則吾身靈氣與天地外來之靈陽不知不覺合而為一。 (按《性命圭旨》謂之呼吸相含,神氣相抱,結為丹母,.鎮在下田,.外則感召天地靈陽之正氣,內則擒制一身鉛汞之精華,久則神氣歸根,性命合一,而大葯孕於其中。李涵虛稱之為坎離交,海印子稱為:外則乾坤會合,內則坎離交姤。.說法不同,其實一致耳!).混沌之中,忽然一覺,真機自動,時至氣化,葯產神知。此即氣陽生,乃伍柳派所謂小葯產,真種生。功夫原須從混沌一覺而來,若玄牝未大交而採、謂之葯嫩;已大交、猶不急採,則是葯老。
一刻之中亦有三煉三化
黃氏語錄中所言:煉精化氣時有精生之玄關,鍊氣化神時有氣動之玄關。一般研究黃氏丹訣者均誤會此煉精化氣與鍊氣化神之真義,認為該二化屬於初關與中關,殊不知丹道有所謂:靜功在一刻中,亦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功夫在內。(見:張三丰煉丹火候說)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三件功夫一時可到。 (黃元吉曾言及之)此與整個修鍊過程中之三關有別焉。
再者精也者,即黃元吉所謂微陽,李涵虛稱為元陽,一般通稱為陰蹻之氣。陰蹻氣萌攝回,久積則成後天真氣,用以開關展竅,李謂之第一件河車者是也。
至於氣也,.即伍柳派及黃元吉所謂小葯,或稱外葯;李涵虛則名為後天中之先天者,自宜採之歸爐封固,升降沐浴,李謂之第二件河車者是也。
氣動之玄關仍屬煉精化氣初關,並非鍊氣化神中關。學者未經明眼人指示,見語錄如此記載,遂師心自用,致有此謬焉!
應知氣動之玄關,即命陽生。此時身體泰然,酥軟如綿:瓊鐘一扣,玉洞雙吹,即當採葯歸爐,運行河車
一般來說,很多人按照上述方法,不能打開玄關的,其中原因兩點:
一是:道德修養不夠,發的願太小。
二是:中田氣不夠。
修中田,有個很好的法子:
學人下手之初,別無他術,惟有一心端坐,萬念悉捐,垂簾觀照。心之下,腎之上,彷彿有個虛無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歸,任其一往一來,但以神氣兩者凝注中宮為主。不傾刻間,神氣打成一片矣。於是聽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覺心。久之恍恍惚惚,入於無何有之鄉焉。斯時也,不知神之入氣,氣之歸神,渾然一無人無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聵也——若使昏聵,適成枯木死灰。修士至此,當滅動心,不滅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於無知無覺之際,忽然一覺而動,即太極開基。須知此一覺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來真覺。
要打開中田混元竅,需要松腰和舒張、肅降肺氣結合(先天後天氣的相合),我曾除做形神庒還加練武當易筋法第一式360次,主要健肺功能的,大約10分鐘做完。效果很好。
慧 意
我家自種自家田,內有靈苗活萬年,
花似黃金色不變,手如玉粒果皆圓,
栽培全憑中宮土,灌溉還靠上谷泉,
功課一朝得大道,飛升直達無量天。
不管舒張肅降肺氣還是松腰、開玄關等沒有中宮的運化,將一事無成。
練功到此,身體一般人至少也要經歷個三胖三瘦、死去活來幾回。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在認識、習練:松腰、松尾閭、開混元竅等玄關的時候,意識裡面要有這個概念,就是,我們的腰、尾閭、玄關都是開著的,就像小周天、大周天一樣都是開著的。活著的人,都是開著的,否則我們已死了,只是我們沒有感覺到是開著的這個存在,另外開的程度比修鍊有成的人差一些而已。認識到這點,在一生的修鍊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是我沒有開,我要練開,從無到有;另外一個是,我的已經開了,只是沒有找到,或者開得有點不夠,需要再大一點。這關係到意識狀態。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轉載]十二葯叉大將護持——所求滿願!(敬請轉載,隨喜功德)
※(1)[轉載]自製保健南瓜粉
※【轉載】年少崢嶸屈賈才
※[轉載]三教合一辨(一)
※【轉載】論模式 / 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