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求內在內動的好處

太極拳求內在內動的好處

太極拳講究:"內動帶動外動,內不動外不發。"這說明「內動」在太極拳運動中非常重要,說明了內動是太極拳的實質問題。練太極拳一定要求內在實質,不要在外在量上瞎求。我看到這樣一個寓言,很說明內容。「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這個寓言告訴我們,練太極拳不求多學,學這學那,俗話說,學多了嚼不爛,要求精練,求太極拳的靈魂,也不必急於快學,學習中要懂慢下來,或是停下來,總結一下,悟悟拳理,找找感覺,然後再更好地學下去。

一、不求內在的弊端

太極拳初學者一般學拳心切,急於多學動作或是錄下視頻去學,這樣就會對拳理不能更好地理解,對拳法掌握不熟練,甚至走向誤區,把太極拳學偏,最終要麼學不會,對學拳失去信心和興趣而半途而廢,要麼學走板了,但仍執著學拳,只好再找師重學,浪費時間和經歷。總之,初學者要多看、多問、多悟,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動作都要學到位,然後再向下學。要多想為什麼這樣做,有什麼感覺,對比一下與師的異同,切忌囫圇吞棗,向下瞎學。

學過多年太極拳的朋友不能滿足於學了多少套路、多少器械,要向「精」字上下功夫。太極拳練的好不在於外在打的多受看,更不在於學了多少套路,而在於你學拳後身體要強壯,心態得坦然,甚至產生了真功夫。有的人一套拳還沒有學到位,又急學另一套拳、劍、扇等,忘記了學拳初衷是為健身養生,反成了學拳的"奴隸」。有的人太極拳還沒學精,這山望著那山高,又去學他家拳術,把精力全放在「量」上了,把功夫全下在「多」字上了,到頭來,太極精華沒學到手,他門武藝也未必能學好,對藝心不專,對師心不誠,天道不會酬勞的。其實太極拳學好了,健身防身俱佳。何必東奔西走,太極拳這裡應有盡有,這邊風景獨好。

二、太極拳的內在表現

太極拳博大精深,這要求習拳者多求內在的東西。這是不是說不求"外"和「量」了?不是的,太極拳要求內外要兼修,講究手足、肘膝、肩胯相對勁合的「外三合」,既外在表現,也要求意、氣、勁相統一的「內三合」,意到,氣到,勁到,既內在表現。太極拳還強調「內外相合」,外在為內在集聚能量,是內在的表現,表現出拳架的漂亮,只不過要把注意力多放在修內在上。有內才叫拳,無內有外那叫操。

太極拳的內在是指內功,包括給意念、走內氣和發內勁。有「內功」有如下表現:

一是初有內功,打出的太極拳動作會顯得松沉、渾厚、凝重、粘稠。舉按如有物,進退有阻力。四肢似用皮筋牽拉著,想走走不快,運勁如抽絲,動作似膠沾。拳勢大氣磅礴,韻味十足,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是隨內功的提高,會有內氣感。全身又像充滿氣的皮球,腰腹漸粗,感覺內氣向外膨脹,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雙手會有發漲、發麻、發熱、發紫現象,手指也會粗大。兩手掌還有相吸或相斥現象,功力越大相吸的距離越遠,感覺很微妙。

三是內功高深時,打出的太極拳有虛靜空靈感,邁步如貓行,輕靈如履薄冰,如入無人之境,拳勢如太空飄移。此時周身有虛靈之氣勢,用的是意念勁,功深不可測,發似雷霆驚炸,化讓其捕風捉影。功夫輕靈的正如太極拳論所言,「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三、內動帶動外動

如果打出的太極拳柔中有剛,快慢相間,韻味十足,那麼一定是內動帶動外動了。比如我們手要運轉,必須先給意念,也就是意念在先,意念讓內氣旋轉,以氣催行。內氣動,內勁給,外形從動。如要發力,先讓內氣在體內騰然晃動,便帶動腰胯抖動,於是發出內勁。

怎樣做到內動帶外動呢?行拳時,首先頭要虛領上頂,肩關節鬆開,胸虛含,腋虛空,沉肩墜肘,松腰塌胯,氣沉丹田,開胯圓襠,尾閭下墜,襠內合勁,八面支撐,下盤穩固,上輕下實,心態坦然。然後在心靜的境界下行拳,心想意動,意動氣走,氣走勁催,勁催體動,便形成內動帶外動,完美太極拳。

(本文作馬權友)

推薦閱讀:

女人吃素食的好處 8種蔬菜適合夏季吃
男生為什麼要跳拉丁?跳拉丁有什麼好處?(附視頻)
閑時常踮腳 保健好處多
有一本書叫, 把話說的恰到好處
多吃蘋果有什麼好處

TAG:太極拳 | 太極 | 內在 | 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