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價值觀本質屬性的新思考

發布時間:2011-01-17 08:30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梅寧華 網路編輯:謝永利本文語粹●當前,價值觀問題已超越哲學的範疇,成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被人為地空掛起來,被各種概念架空了,陷入一種「天人交戰」的混沌狀態,使人們不能從根本上把握價值觀的本質,造成價值觀理論的虛無化、空洞化,導致價值觀研究和建設的表象化。●從利益在價值觀中的本質性決定作用來看,在人類價值觀體系中對其它價值觀起著支配作用而處於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只有兩種:一種是個人主義,一種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歷史演進過程從根本上說是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衝突、博弈,甚至交鋒的過程。●在多層次的社會價值觀體系中,「自由」、「平等」、「博愛」、「公平」、「民主」、「正義」等等,並不處於核心層,不少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產生的觀念,從價值生成上說,只不過是這兩種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形式,或是由這兩者衍生而來的概念。●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必然的,這是一種既尊重個人利益,又維護集體利益,實現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機統一的先進價值觀。●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不能被極端化、絕對化。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極端化,必然導致過分追逐個人利益,而把個人主義絕對化,將導致無政府狀態,銷蝕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把集體主義極端化、絕對化,必然會嚴重壓抑個人的創造性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使社會發展失去活力。●先進社會制度和現代國家應提倡和弘揚集體主義,同時也應承認並尊重個人的權利,給人們實現個人的理想創造條件,為解決社會發展的難題貢獻個人的聰明才智,使共同富裕和個人幸福互為因果。近年來,有關價值觀的研究和爭論十分熱烈,中西價值觀,不同社會歷史形態的價值觀,以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價值觀,多種多樣,價值觀問題成為重大的、根本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被人為地空掛起來,被各種概念架空了,陷入一種「天人交戰」的混沌狀態,使人們不能從根本上把握價值觀的本質,造成價值觀理論的虛無化、空洞化,導致價值觀研究和建設的表象化。不釐清價值觀的本質屬性,很多討論無法深入,價值觀建設就無法有力推進。一、社會意義上的核心價值觀只有兩種:個人主義價值觀與集體主義價值觀當前,價值觀問題已超越哲學的範疇,成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但是價值觀問題的討論,存在著模式化、概念化、空洞化的傾向,越說越看不到核心,口號太多,概念太多,讓人茫然。特別是關於「什麼是核心價值觀」問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觀點,說得天花亂墜,但大都沒有切中問題的要害。有人認為「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是核心價值觀,有人主張「公平」、「正義」是核心價值觀,還有人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核心價值觀,等等,不一而足。確實,這些概念和範疇都具備了價值內涵,反映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價值寄託,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已變成了口號性的東西,使核心價值觀已被概念包裹得越來越厚,妨礙了人們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這些總評價和總看法,歸根結底,反映了人們對待利益的態度。也就是說,價值觀是人們意識到的利益。人們的實際利益具有多樣性,人們意識到的利益也具有多樣性,因而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具有多樣性。在眾多利益中,存在兩種基本利益,即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時也存在兩種基本價值觀念形態,即個人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因而,從利益在價值觀中的本質性決定作用來看,在人類價值觀體系中對其它價值觀起著支配作用,處於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只有兩種:一種是個人主義,一種是集體主義 。考察人類社會發展史和思想觀念演變歷史不難看出,價值觀的歷史演進過程,從根本上說是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衝突、博弈,甚至交鋒的過程,而且這兩種核心價值觀,也常常呈現為互相滲透、交互補充的狀態。原始社會,人們為爭取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而勞作,實現自然生理意義上的個人需要,既是個人的基本價值觀念,也是集體(氏族、部落)的基本的價值觀念。在這樣的社會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原始統一的。伴隨私有制的出現,產生了私有者的利益。這是一種特殊的利益,這種利益基於又超出了自然生理意義上的個人需要,這種需要是對財產的私人佔有。而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私人利益的出現,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始統一也就開始被分裂、對立起來。一方面是個人利益,另一方面是或大或小範圍內的公共利益,例如團體的利益、階級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會的利益等等。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分裂、對立,產生了兩種基本的價值觀念形態:個人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個人主義是個體利益的觀念表現,集體主義是公共利益的觀念表現。可以說,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原始社會解體後到私有制徹底消滅前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兩種最基本的價值觀,在人類多樣複雜、多層次的價值觀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在多層次的社會價值觀體系中,「自由」、「平等」、「博愛」、「公平」、「民主」、「正義」等等,並不處於核心層,不少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產生的觀念,從價值生成上說,只不過是這兩種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形式,或是由這兩者衍生而來的概念。二、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兩種價值觀的性質個人主義、集體主義這兩種核心價值觀,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基於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個人,其自由和權利被完全束縛和剝奪,以土地所有者、貴族為代表的統治者壟斷了社會所有權利,壓制了個人權利。少數人及小集團的個人利益凌駕於社會利益之上。「存天理,滅人慾」,體現的就是這一時期的社會價值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教會神權統治的鬥爭中打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以此為思想武器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並取得勝利,人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個人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它強調以個人為中心,把個人看作是唯一的目的,把社會、把他人看作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鼓吹「合理的利己主義」、「為別人是手段,為自己是目的」;它肯定個人與生俱來的生命以及自由、私有財產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賦人權」,認為社會的一切權力都導源於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基本權利,只有個人才是實在的,整個社會的結構和關係通過個人之間的交往,特別是通過商品交換來形成。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表現在社會制度和社會規範方面,是反映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自由競爭、追求私有利益最大化的觀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以個人利益為支點的價值觀必然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西方社會現實中金錢、財富決定一切,決定個人的自由度,決定個人在民主遊戲中的地位,決定個人享有的人權水平;如果沒有金錢至上的崇拜,沒有對享樂、消費的貪慾,沒有在財富慾望驅動下的「個人奮鬥」,資本主義發展就會失去動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個人主義的本質,曾經給予深刻的揭示和批判。這次發端於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再次暴露了那些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華爾街精英們追逐金錢、貪婪無度的本性,暴露了極端個人主義的弊端。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義的屬性決定的。集體主義所指的集體利益是由多個層面組成的,即是社會共同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組織和社會單位利益。這些亦是具體的,也是能夠確定的,只是有些人不想承認以至混淆它的實踐性,使個人利益得以更多的保護。社會主義社會中必然確立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這是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本質上社會成員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因此社會或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根本利益總的說來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集體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具體包含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把社會、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統一起來;二是社會、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三是個人正當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當社會、集體的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應服從社會、集體的利益。需要強調的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強調堅持以集體主義為核心價值觀,並不排斥個人的價值和利益追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一方面個人的價值是權利與義務,享受與貢獻,消費與創造的統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為社會發展付出努力,而同時社會和集體要對這種付出給予肯定和保護;另一方面,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原則的同時,必須肯定個人的正當利益和個性解放,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前提是集體利益反映和維護個人利益,使個人追求通過集體努力達成,因為個人是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動力源泉,利益和自我需要的滿足使人富於精神性和創造活力。因此,從人類社會發展史來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不能一般地定性,更不能籠統地肯定或否定,而要看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來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有先進性的一面:個人主義強調個性解放,對於把人從歐洲中世紀那種人身依附關係中解放出來,承認個人追求利益的權利,發揮個人的創造性,推動社會進步具有積極意義;而集體主義在民族、國家、社會利益客觀而多元的歷史條件下極為重要,沒有它,社會就沒有凝聚力,尤其是對於貧窮落後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政治上、思想上、意識形態上形成統一,對於民族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建設社會主義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必然選擇搞清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不在價值觀的本質屬性上產生模糊不清的錯覺、似是而非的認識,才能使關於如何把握價值觀問題的探討回到理性的軌道上。1、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是多樣的,但核心價值觀必須與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現代社會利益是多元的,價值觀也必然呈現出多樣性。價值觀作為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有其能動性,不少不起支配作用、不居核心地位的價值觀,有不受制於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面。但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必然與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社會變動劇烈,這就決定了我國在價值觀上,既要堅持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強調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民族利益等集體利益,強調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在相應的發展階段,難免要遇到犧牲某些個體利益的情況,比如產業結構升級中出現的就業調整,城鎮化、城市化過程中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快速變動,都在不同程度上會犧牲某些個體利益。這是後發國家在趕超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種必然選擇和歷史宿命。但這種個體利益的犧牲是暫時的,是為了求得在更大範圍、更多個體利益的實現。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也經歷過一個犧牲個人利益的過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早期發展階段靠的就是犧牲個人利益來實現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美國孤立主義時期的政策代表的是國家集體行為,是以個人利益犧牲為代價的。美國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主義發展時期是在二戰以後。因此,只要國家存在,就存在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的利益靠個人主義既不可能也不可靠,這一點不因國家的發展階段、國家性質的不同而改變。2、要吸取歷史經驗,防止將價值觀妖魔化的傾向。一般性地研究和解釋核心價值觀,會陷入一種非科學狀況,使人模糊不清,以致出現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被妖魔化的傾向。一種傾向是,把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對立起來,講社會主義就不能講個人私利,個人主義被視為骯髒的腐朽的思想意識,而集體主義則被道德化了,其本質的東西也被空洞化了。另一種傾向是,個人主義者強調個人利益和個人權利至上,經常將集體主義概念化。資本主義社會裡更是將個人主義包上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外衣,將其道德化,而把集體主義妖魔化,斥為專制、獨裁的代名詞,這實質上是一種反社會的非理性思維。完全的個人主義只會使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是不可維持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要反對那種忽視和剝奪個人正當利益搞純而又純的集體主義。過去,我們曾強調純粹的大公無私,公共利益高於一切,追求個人利益就會遭到批判。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承認了個人利益的正當性,承認個人合法財產的正當性,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成為一種社會存在,這極大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重要動力之一。3、在現代社會中,既不可能搞純而又純的集體主義,也絕不能搞極端個人主義。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必然要求有個人權利和利益,這是不能否定的,也是由經濟存在決定的。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和社會法制的進步,個人的權利得到了張揚,不尊重個人利益,個人的積極性就得不到發揮,社會就沒有活力。但是,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發展難題和要達到的社會發展整體目標,只講個人主義,甚至於將個人主義視為社會的根本價值觀,絲毫不承認其局限,使個人主義走向極端,是根本行不通的。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為什麼會出毛病?登峰造極的個人主義是社會根源。正是在個人主義驅動下,美國社會中從財團到個人都在瘋狂追逐個人利益、個人享樂,國家法律強制性保護私有利益,這種建立在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之上的經濟政治制度已經病入膏肓。總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不能被極端化、絕對化。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極端化,必然導致過分追逐個人利益,而把個人主義絕對化,將導致無政府狀態,銷蝕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國家利益將會嚴重受損。把集體主義極端化、絕對化也不行,會嚴重壓抑個人的創造性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使社會發展失去活力。4、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內在要求和條件。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的必然。在我們這樣一個由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必須適當地強調和重視集體主義。過去,中國社會長期是小農經濟社會,極端個人主義意識有不少市場,社會曾是「一盤散沙」,缺乏民族凝聚力。中國近代革命的歷史證明,中國社會只有靠集體主義才能凝聚起來,才能使國家走上發展復興之路。從世界現代化進程來看,中國是後發國家,需要靠集體主義來凝聚力量,整合資源,搞私有化是行不通的,把個人主義當作核心價值觀更是行不通的。我們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在體制上要保持既能有效發揮公權力集中調配資源的能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也強調個人的創造性,充分保障私權利得以實現。近些年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技術水平之所以能發展得這樣迅猛,就在於發揮了這個優勢。反過來,集體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主義的物質條件有了較大的積累,社會成員個人的物質精神需求也會得到相應的滿足。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既尊重個人利益,又維護集體利益,實現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機統一的先進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激勵下,中國人民有共同的理想、追求,這就為中國改革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奮鬥目標,而對共同奮鬥目標的認同和追求,形成了支撐國家發展的持續的精神動力。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複雜背景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可以使人們在利益關係的得失比較和現實矛盾的分析處置中分清主次,產生一種資本主義國家不可企及的凝聚力,它能夠團結社會成員,凝結社會意志,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而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雖然很高,但個人或利益集團各自強調自身利益,內部摩擦成本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意志的統一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難以形成發展的持續爆發力。5、先進社會制度和現代國家應提倡和弘揚集體主義,以克服全社會面對的共同挑戰。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些發展難題,人類社會更是面臨著氣候、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等共同挑戰。這些挑戰沒有任何個人能夠應對。先進社會制度和現代國家應提倡和弘揚集體主義,同時也應承認並尊重個人的權利,給人們實現個人的理想創造條件,為解決社會發展的難題貢獻個人的聰明才智,使共同富裕和個人幸福互為因果。真正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之上的,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和私利。在現階段,個人權利,個人利益,個人進步仍有很大的空間,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集體主義的重要性。先進的價值觀應該是:將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效地整合起來,既能充分調動個人能動性,維護個人利益,又能充分發揮國家集體整合資源維護公共利益的功能,實現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這是現階段的主流價值觀。中國社會在為共同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倡導並堅持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推薦閱讀:

你還在玩手機?!你正被手機一點點殺死
引用 對城鎮化的幾點思考
關於精神危機的思考
郭藝芳:我對降糖與心血管病預防的思考
有哪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其實十分有用?

TAG:價值觀 | 思考 | 價值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