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對「初二現象」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初二」這一關

值班編輯:淡然供稿

孩子剛上初一時還挺省心,父母的話也能聽進去,可到了初二就開始越來越讓人費神了,你說往東,他偏要往西,這種情況時常發生——這是很多父母的困惑,也是教育人士非常關注的「初二現象」。

困惑:孩子初二變「壞」?

「孩子上初二就像變了個人,學習成績滑坡,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還特別逆反,聽不進我和他爸爸的話……」說起正上初二的兒子,越秀區的吳女士就煩惱不已。更讓吳女士氣憤的是,前幾天兒子的書桌上放著一本低俗小說,封面女郎暴露的打扮足以讓人臉紅,而兒子竟不以為然地說,全班同學都流傳著看,現在剛好傳到他手裡,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面對兒子的這種態度,吳女士狠狠地教訓起來,而兒子卻不耐煩地摔門而出。「這還是我的孩子嗎?怎麼越來越陌生呢?」吳女士充滿焦慮卻又無可奈何。

  對此,相關老師和專家指出,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過分緊張,只要合理引導,孩子會順利走出叛逆期。

雖然家長對「初二現象」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但發生在初二學生身上的一些問題卻讓很多家長頭疼。初二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正確引導學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其人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直擊:初二問題逐個睇

早戀幾率高 廣州某中學曾對初一、初二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初一有4.3%的學生有過早戀經歷,這一數字在初二學生中攀升到25%;有四分之一的初一學生認為「早戀不會影響學習」,而初二的學生三分之一支持這一觀點;對早戀持肯定態度的初一學生僅佔4.4%,初二學生則達到15%。初二部分學生的戀愛行為表現大膽,在集體場合公然以「老公」,「老婆」相稱,舉止親密。不可否認,早戀是青春期感情的萌動,但初二學生談戀愛更多的是受社會環境影響,「試探」和「遊戲」的成分居多,如果在受一些不良書刊或網路的影響,很可能會誤入「雷區」。 學業的分水嶺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學科數量明顯增多,學習方法也有所改變,一些學生能及時調整適應變化,進步很快,由成績中等上升為優秀。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逆反心理加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與師長「對著干」。 注重個人隱私 初二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隱私,小秘密,不在什麼事都向家長和老師彙報,開始有意地疏遠長輩,同時開始在同齡人中尋找親密夥伴,與同伴分享秘密。 初二學生也開始注重外表,變得好打扮,如噴香水、打髮膠等,衣服鞋帽也講究品牌,一些男生開始沾上吸煙、喝酒等不良惡習。 容易沉迷網路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不停的打遊戲。一部分學生也考慮過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定決心離開網路,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路的誘惑。 針對初二現象,從客觀原因分析:學生在小學階段由於年幼天真,一般都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行為乖巧,守規矩。升入初中後第一學年對新校園和新的學習生活還有新鮮感,膽子也比較小,能夠遵守紀律,好好學習。 到初三的時候,有升學壓力,很多學生都能剋制自己,盡量將精力用到學習中,所以問題也比較少 ,因而初二問題就顯得特別嚴重。

解析:初二學生身心日益成熟

主觀原因: 生理進入青春期 初二學生大多數十二、三歲,生理髮育逐步成熟,第二性特徵開始出現,他們一方面為自己身體各部分的發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滿羞澀和不安,比如不願意讓父母進入自己的房間,有自己的秘密。具體表現是容易興奮和衝動,神經敏感,產生了愛情的萌芽,大多數孩子的早戀是發生這一時期。 心理上渴望獨立 生理的發育必然會引起心裡的變化,初二學生心裡逐漸成熟,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懂,甚至比師長都理性,於是渴望獨立的空間,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它們的行為約束和管教,他們反叛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在種種嘗試中獲得一種肯定:我獨立了。 這一時期的學生不信任老師、父母,卻容易受朋友影響,加之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往往對外界影響缺乏識別能力,和容易走上歧途。 另外,他們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裡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 如何順利度過「初二」這一關?

專家指導:多給孩子自由和空間

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專家佟梅梅指出,初二是一個極其關鍵的階段,家長和老師都應特別關注這個時期孩子的變化,但同時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自由,讓他們健康成長。

提早認識「初二現象」

  傑出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希望全面去教育人,那麼他就必須首先全面去了解這個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初二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家長之所以感到焦慮、困惑,是因為他們沒有隨著孩子成長而成長,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兩者之間產生衝突。家長應該提早認識這種現象,在接受理解的基礎上從容應對,不急不躁、坦率交流。

  學會尊重聆聽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出現問題,很焦急,情急之下會採取比較暴力的手段。也有家長苦口婆心地勸說,甚至是哭訴,想以此軟化孩子,這些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教育效果可能反而更差。

  初二的孩子有了獨立的思想,當問題出現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把他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坐下來正式跟孩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守住自己的情緒,學會聆聽,不要打斷孩子的發言。有時,孩子不願跟家長交流,這時候切記不要步步緊逼,可採取其他手法,比如寫個小紙條,讓孩子打開心扉。

  及時轉化「問題生」

  「初二現象」會使學生產生明顯的兩極分化,為了避免、減輕這種現象發生,就要及時轉化問題生。問題生大多成績差,不太遵守日常行為規範,容易遭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如果只是一味指責,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其實「問題生」和「好學生」一樣渴望進步,他們的根源只是對學習沒有興趣,老師和家長要發現他們的愛好和特長,給予指引和肯定,讓他們各盡所能,從中看到自身的價值,這時,再逐步從學習上要求他們進步。

  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家長需要常和老師聯繫,多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就一些問題,雙方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同時,學校可開展心理諮詢室,對有問題的學生個別輔導,但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個人隱私。

  另外,多開展一些與青春期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自己主持、暢談,消除孤獨感。

父母「管太多」的十個信號

多數父母都會將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時候,父母們的管教方法卻會帶來不利後果,美國學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下列十種行為,那麼很有可能父母的教育方法失當。

1.時常在遊戲時間干擾孩子;

  2.老是關心孩子該吃什麼;

  3.與孩子的穿著「較勁」;

  4.干涉孩子如何做家庭作業;

  5.與孩子的老師爭論分數;

  6.教孩子如何比賽;

  7.頻繁地給孩子打電話;

  8.要求孩子詳細彙報白天情況;

  9.暗中查看孩子隱私;

  10.孩子剛幾歲就選好大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深信,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寬。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一定會幫助初二的孩子們,順利的度過這一關,領他們走出黑暗迷茫的霧區,奔向明亮陽光地帶。
推薦閱讀:

陝西「學生遇襲案」,9死10傷!我們到底該怎麼保護孩子?
給青年教師的建議十:懂學生比愛學生更重要
給學生的建議——在四中三年要做的18件事
黃天樹和他的學生們:用甲骨拼綴出一個逝去的商王朝

TAG:學生 | 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