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消極抗戰浮誇戰績與搗毀抗日烈士陵園
最近,有關所謂的「抗戰名將」張靈甫葬於何處之亊,又被意圖抹黑共產黨的果粉們炒了起來。什麼張靈甫是「抗戰名將」,《否認張靈甫的抗戰功績讓親者痛仇者快》等等言論,果粉們都拋出來了。當然,果粉們不僅僅是談張靈甫等「抗戰名將」的「抗戰功績」,還想通過大談國民黨的「抗戰功績」,抹殺共產黨的抗戰功績,並指責共產黨對「抗戰名將」不尊重。
我最近看《少將:張靈甫品德之差喪失正常人的底線》一文時,看到文章後面有果粉在回復中大肆鼓吹國民黨是抗戰「中流砥柱」。我對此回復道,國民黨「丟了東北丟華北,華東華中也丟了不少地方。政府從南京逃到武漢又向西逃到重慶。這是中流砥柱表現還是消極抗戰表現?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大反攻的1944年,蔣軍還被日軍打得大敗,日軍從河南打到中越邊界,西南打到貴州南部,重慶一片驚慌(國民黨一些高官已安排其子女從重慶學校退學而去成都、昆明等地)。這是中流砥柱表現還是消極抗戰表現?」
1945年元旦,蔣介石發表廣播講話《新年文告》,蔣回顧去年狀況時稱,1944年給國民黨帶來奇恥大辱。蔣的文告第一段就講道,「我們神聖抗戰到今天已進入了第九年度,回溯這八年以來,要以去年這一年為危險最大而憂患最深的一年。敵人侵豫犯湘,串擾桂柳,猖狂冒進,在最深入的時候,侵犯到了貴州境內的獨山。我們在這八個月以來,國土喪失之廣,抗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之中最堪悲痛的一頁,我們在這飽受艱難痛苦挫敗恥辱之中,度過了舊年,迎接著新歲……我今日要首先明告我同胞的,就是去年一年之間,我們中國處境的艱危,不僅是抗戰八年中所未有,也是我們革命50年以來未曾遭遇過的險境。」(《蔣家王朝》第三卷第1726頁,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
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勝利大反攻環境下,中美空軍在中國大陸有制空權形勢下,國民黨軍卻被小日本打得四處逃竄,呈現一付狼狽相。各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首腦在各自1945元旦的《新年文告》中,暢談1944年自己國家軍隊的高歌猛進時,蔣介石卻在自己的《新年文告》中哀嘆「去年這一年為危險最大而憂患最深的一年。……國土喪失之廣,抗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之中最堪悲痛的一頁……去年一年之間,我們中國處境的艱危,不僅是抗戰八年中所未有,也是我們革命50年以來未曾遭遇過的險境」。中囯戰場國民黨被打得四處逃竄的大失敗和其他戰場盟軍快速向前推進之間的極大反差,使蔣介石覺得在世界上及中國百姓面前太無顏面,是最大恥辱。這戰場的極大反差,或蔣介石的最大恥辱,難道不是國民黨消極抗戰的結果?
在蔣介石所稱的恥辱的「八個月」里,果粉們所吹噓的張靈甫這些國民黨「抗戰名將」們(果粉們宣傳這些「抗戰名將」們在一次會戰里就能殲敵多少多少萬),為何未挺身而出率國民黨軍痛殲日軍並收復大片失地以使蔣總裁在世上臉面有光,反而是「抗戰名將」們率領的軍隊被日軍圍追逃竄,造成「國土喪失之廣,抗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之中最堪悲痛的一頁」的出現,造成蔣介石「50年以來未曾遭遇過的險境」出現,這就是張靈甫這些國民黨「抗戰名將」們的「赫赫戰功」?
在1944年春,日軍在其佔領區進行了一系列的道路整治和兵力調動,以便對國民黨區發動進攻,打通從河南到東南亞的陸上交通線,並佔領沿線機場。中共曾將日軍道路整治和兵力調動等情報通告國民政府,並在河北、山西、山東進行一系列鐵路破壞活動,以破壞日軍準備進攻而實施的兵力和物資的運輸調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的這些鬥爭,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敵人的準備工作,阻滯了敵人進攻的時限。相反,國民黨對敵人的新進攻卻沒有任何對策,不做任何實質性的準備。河南情況如此緊急,國民黨將領蔣鼎文竟在洛陽召開反共會議,不僅不增兵河南,反而從河南調走三個軍回陝西參加反共十字軍。華北黃河防務日益吃緊,國民黨將領胡宗南反而調走兩個軍入新疆去鎮壓人民反對盛世才反動統治的革命鬥爭,並令其餘的幾十萬大軍緊緊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蔣家王朝》第三卷第1679、1680頁)。這充分說明,國民黨一貫的積極反共、消極抗日政策,是造成國民黨軍在1944年遭遇大失敗的重要原因。
現在果粉熱衷吹國民黨的「抗戰名將」們打的20餘次「大會戰」殲敵多少多少萬,企圖以此證明國民黨軍是抗日中流砥柱。鳳凰歷史2014年6月17日的《王奇生:研究抗戰應擠掉國軍官方戰報中的水分》就講,抗戰時國民黨軍官方戰報中的水分很大,「抗戰時期國軍將領虛構戰情、虛報戰績、虛領軍餉等情形十分嚴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奇生的文章,列舉了一些囯民黨高官承認國民黨軍官方戰報浮誇、撒謊的例子。其實蔣介石也提到國民黨軍撒謊的問題。「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國民黨軍亊委員會在湖南衡山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即南嶽會議。」蔣介石主持會議並檢討七七亊變後一年多來「國民黨軍的得失,日軍的作戰特點,指出國民黨軍隊存在謊報軍情、因循敷衍、推諉延誤、保守挨打等12項恥辱……」(《蔣家王朝》第三卷第1459、1460頁)。全面抗戰一年多,丟失大片國土後,蔣介石也承認「國民黨軍隊存在謊報軍情、因循敷衍、推諉延誤、保守挨打等12項恥辱」。「謊報軍情」被蔣認為是頭項恥辱。丟失國土大片並發達地區全部丟失,卻還浮誇多少次會戰里,國軍多少「抗戰名將」率軍殲敵多少萬,就是國民黨「謊報軍情」的主要表現。
你如真正殲敵這麼多萬之後,日軍力量應大大削弱,日軍就不可能有多大防衛力量,國民黨軍就應該實現大量國土的收復。但直到二戰快結束的1944年底,未見國民黨軍實現大量國土的收復,反而看見國民黨軍被打得四處逃竄和囯土大量喪失。國民黨的會戰殲敵多少多少萬,全是極大地浮誇戰績。而蔣介石指責的國民黨「謊報軍情」,和王奇生的文章所講的「抗戰時期國軍將領虛構戰情、虛報戰績、虛領軍餉」是一致的。所以國民黨宣揚的抗戰史,謊言太多。而國軍將領通過虛構戰情、虛報戰績、虛領軍餉這些弄虛作假,使自己成了「抗戰名將」。而果粉們仍然繼承了國民黨軍將領虛構戰情、虛報戰績的弄虛作假傳統,還在一個勁鼓吹「抗戰名將」進行的「大會戰」表現出國民黨軍是抗日中流砥柱。
看看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場,不管是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還是北非戰役等,戰役勝利不但要殲滅大量敵軍,而且還通過追擊敵軍,將戰線向前推擊100公里甚至幾百公里,解放被敵軍佔領的大片土地。蘇軍在德軍突然進攻後的約3年半時(即1944年年底),通過一系列戰役(或會戰),不僅基本上將德軍全部逐出蘇聯國土,而且蘇軍已前出到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挪威,甚至在1944年10月已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到距德國進攻不到4年的1945年5月初,蘇軍已完全攻佔德國首都柏林。但奇怪的是,同樣至1944年年底,國民黨的「抗戰名將」們率領蔣軍進行的20多次所謂「著名大會戰」,號稱每次會戰殲滅敵軍多少多少萬,但未見這20多次所謂「著名大會戰」收復多少土地。到1944年年底,能看得見的收復土地,仍然主要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華東和華中的抗日根據地。殲滅日軍多少多少萬可以編(蔣介石稱之「謊報軍情」,王奇生稱國民黨軍「虛構戰情、虛報戰績」),但你說你收復多少土地卻不好編。因為你如宣傳會戰後我軍乘勝追擊、向前挺進100公里,收復土地幾千平方公里,但軍隊官兵、當地農民和記者覺得此次會戰前後雙方所佔區域變化不大,就知道你在撒謊。
為什麼號稱殲滅敵軍多少多少萬的20多次所謂「著名大會戰」,不能見到收復囯土的顯著作用呢?國民黨所大肆宣揚的國民黨「抗戰名將」們率領蔣軍進行的20多次所謂大會戰,實際上多是日本主動進攻,國民黨被動應付的狀態。也就是蔣介石在南嶽會議上講國民黨軍「因循敷衍、推諉延誤、保守挨打」狀態(蔣稱之為「恥辱」)。國民黨軍戰前準備和戰時作戰「因循敷衍」,軍隊各部分對作戰「推諉延誤」,整個軍隊就不會是積極抗戰狀態,而必然是蔣介石說的「保守挨打」狀態。王奇生文章中記載了張發奎(抗戰時曾指揮過約50萬國民黨軍,抗戰勝利曾任廣州戰區接受日軍投降的中國最高長官,曾經官至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葉注)所說:「在整個抗戰中,我們一直採取守勢。在戰爭快結束時,我首次負責發動重大規模的攻勢,可惜攻勢剛開始,戰爭就結束了。」國民黨軍「一直採取守勢」,一直「保守挨打」,這就是果粉們宣揚的20多次大會戰真實的主基調。
所以國民黨「抗戰名將」們打的約20次「保守挨打」的所謂大會戰,既是國民黨及「抗戰名將」們消極抗戰的表現,也是這些「抗戰名將」們不能通過這些「採取守勢」、「保守挨打」的「大會戰」收回多少他們戰前丟掉的國土的原因。如真是積極抗戰,真是勝利大會戰,則應有大量殲滅敵人並乘勝追擊收復大量戰前丟失的土地。但國民黨的大會戰未有這種戰果。
張發奎就曾談到國民黨軍戰況浮誇。王奇生文章寫道,「張發奎在回憶錄中……坦承:『為了宣傳目的,敵人每撤退一次,我們便上報一次勝仗。中央對此十分了解,這些都是虛假的勝利』;[4](果粉所宣揚的許多國民黨軍大會戰的勝利,就是這樣來的,都是虛假的勝利。隨虛假勝利而來的是一些高官有了抗戰名將的頭銜——葉注)所謂粵北大捷、收復南寧,其實都是日軍自動撤退。[5]……『三次所謂長沙大捷(一九三九年秋,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同所謂粵北大捷相似。敵軍志不在長沙,猶如它們志不在韶關,它們只不過是佯攻而已。我的觀點是基於一個簡單的理由:我感覺敵人能攻佔任何他們想要的目標;倘若他們沒有佔領某地,那是因為他們不想要。在整個抗戰期間我一貫思路都是這樣。』」「敵人能攻佔任何他們想要的目標」,既表現了國民黨「抗戰名將」的虛假和無能,也表現了國民黨軍消極抗日的狀態。1944年日軍想要,就沒有了給國民黨虛假的抗戰名將帶來聲望的虛假的勝利,這時日軍在國民黨佔領區就如入無人之境,國民黨「抗戰名將」們就隨其率領的軍隊四處逃竄。這就出現蔣介石所說「國土喪失之廣,抗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在是第二期抗戰之中最堪悲痛的一頁」。
2013年08月26日新浪歷史轉登了源於南都周刊的《<張發奎口述自傳>披露眾多民國軍事史實》,《張發奎口述自傳》披露民國抗戰軍事史實的一句話是:「講句真話,我們從未取得一次勝利,只是延宕了敵人的前進」。即張發奎講真話是國民黨軍抗戰「從未取得一次勝利」,而果粉的國民黨軍20多次大會戰的勝利是大大的假話,而因虛假的20多次大會戰的勝利而來的「抗戰名將」們,也是大大的假貨了。
王奇生文章還寫道「抗戰時期,國軍各高級長官謊報戰功更屬常態。如敵人攻佔某地後,有時無意長期佔據,會主動撤出。每當遇此,前方將領均會以『大捷』向上申報和對外宣傳。中央雖明知內情,也往往認可。抗戰時期的很多『大捷』大體如此(果粉大肆宣揚的國民黨軍20多次大會戰的勝利也是「大體如此」——葉注)。何成濬即指出:『自抗戰以來,各高級長官所極力宣傳之台兒庄勝利、湘北幾次大捷(即所謂長沙會戰大捷——葉注)等等,無一不誇張,中央明知之,然不便予以揭穿,只好因時乘勢,推波助瀾,藉以振勵士氣,安慰人民,用心亦大苦矣。』……作為軍法執行總監,何成濬直接與聞軍事委員會的最高決策,自然洞悉各高級長官之虛報內情。」
王奇生文章以被果粉大肆吹噓的長沙會戰為例,講述蔣軍大肆浮誇戰績。對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敵我傷亡人數,國民黨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一直未能得到確切的數據。徐在10月14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薛伯陵對外記者及武官(日前由渝招待前往者)談話,發表湘北之役,敵遺屍四萬一千餘具云云……又據報,長沙外藉傳教師語外記者及武官,敵人二十七日入長沙約兩萬人,留四日退去。」在長沙外藉人士說日軍「二十七日入長沙約兩萬人,留四日退去」,薛岳卻能吹出日軍「遺屍四萬一千餘具云云」的大牛皮。
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對俘敵人數有『八千幾』與『二百四十七』之說。徐永昌感覺無法確認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到10月25日,軍令部次長林蔚向徐永昌轉述從蔣介石那裡聽到的湘北真實情形:
一、湘北戰之序幕,敵人掃蕩大雪山時,戰區所報我軍如何轉出反包圍敵人等等,完全子虛,斯役我第四軍吃虧極大。二、敵人打過汩羅江以後,我軍已無有戰鬥力之軍師。三、所報俘獲敵人不到十個,槍許有幾枝,余可想矣。[11]
徐永昌獲知這一情形,大為感慨:『由謊報一點看我國軍人無恥,可謂達於極點。』」
明明「敵人打過汩羅江以後,我軍已無有戰鬥力之軍師」,卻宣揚我戰鬥力勇猛之軍師,殲敵多少多少萬;明明「俘獲敵人不到十個」,卻宣揚俘敵數百數千。而現在果粉們還在熱衷宣揚徐永昌所稱的無恥到極點的「大會戰」謊報戰績。
國民黨一貫謊報戰績,其所報戰績與戰場實際狀況相差甚遠,使美英認為國民黨所報戰績根本不可信。王奇生文章寫道,「1943年7月駐英大使顧維鈞轉述,英國方面認為『我國抗戰公報多誇大不足信,尤以報告敵人傷亡數目為最,此次湘鄂一役所稱敵方傷亡三萬,超過不啻十餘倍云云。』[22]美國方面同樣對中國處理戰事新聞的『不實』頗多訾議,『一般印象似認中國統帥部對於戰情粉飾逾分,不願承認挫折,失敗更無論矣。』」而現在果粉們,卻硬要將英美認為誇大超過不止「十餘倍」,「誇大不足信」,「對於戰情粉飾逾分」的國民黨軍抗戰戰績大肆宣揚,以顯示國民黨將領是「抗戰名將」,囯民黨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從9.18起,蔣介石集團對日本侵略就是以不抵抗或消極抵抗來對待之。9.18後,蔣介石集團就以名曰「公理對強權」,「待國際公理之判決」的策略來迴避武裝抵抗日本侵略。9.18後的9月22日,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上就9.18亊件發表名為《國存與存,國亡與亡》的演說,演說不號召全國軍民抵抗日本正在東北實施的侵略,卻宣稱:「我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蔣介石分明企圖以中國「逆來順受」的不抵抗,讓國際帝國主義依「國際公理」制止日本侵略。而果粉們現在硬說9.18時只是張學良不抵抗,不是蔣介石不抵抗。那麼請果粉指出,蔣介石的上述針對日本侵略的演說,哪一點體現了他要全國軍民進行武裝抵抗的意思。
七七亊變後,蔣介石集團被迫抵抗,卻還企圖留與日本妥協解決問題的餘地而不敢宣戰,希望國際調解(蔣介石集團怕斷交、宣戰後不利於雙方談判妥協,不利於國際調解)或「國際公理判決」日本侵略,制裁日本。即希望國際干涉來制止日本侵略。因此與這政策相適應,國民黨軍的所謂20多次大會戰多是被動防守,即蔣介石所說「保守挨打」狀態。通過張發奎所說:「在整個抗戰中,我們一直採取守勢」來拖時間,企圖拖到國際調解或國際干涉成功實施。而美日開戰後,蔣介石集團寄希望由美國去打敗日本,更是保存實力以準備戰後消滅共產黨,因此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特點更加明顯。
這在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矛盾上就有充分表現。史迪威作為美國派往中國戰區的最高軍亊代表,要求改變國民黨軍「一直採取守勢」的狀態,史迪威認為國民黨軍「一直採取守勢」的狀態不能很好地牽制日軍,不能減輕太平洋等地美軍的負擔。史迪威希望國民黨軍積極主動進攻日軍,加大對中國大陸日軍壓力,迫使日本將本島或太平洋的日軍調一部分去中國大陸,以減輕美軍攻佔太平洋諸島和日本本島時的難度。而蔣介石反對史迪威的計劃,蔣介石集團希望美國去打敗日本,國民黨軍不願意主動進攻日本軍,因為蔣認為主動進攻日本,會增大國民黨軍傷亡,損害他戰後進攻中共的力量。而且蔣消極抗日,「一直採取守勢」,蔣希望這樣減小蔣軍對面的日軍壓力(美國希望國民黨軍積極進攻來增大中國大陸日軍壓力),日軍會將與蔣軍對峙的日軍後調一部分去圍剿共產黨,蔣可借日軍之手去削弱共產黨力量,縮小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以便日本戰敗後蔣軍能較容易的戰勝共產黨。
相反,蔣認為主動進攻日本,不僅會增大國民黨軍傷亡,而且前線吃緊,日軍會將在後方圍剿共軍的日軍調一部分來與國民黨軍作戰,這會使國民黨軍傷亡更大,而共軍壓力減小,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和武裝力量都會藉機發展壯大,不利於戰後國民黨消滅共產黨。因此,是國民黨的階級本性和政治考慮,決定了它積極反共而消極抗日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積極抗日,決定了它不可能作好積極抗日的準備,決定了它的軍隊在1944年的日軍進攻面前只能抱頭逃竄而大量丟失國土,也決定了國民黨不可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果粉們現在大炒張靈甫,還意圖指責共產黨對抗日人士不尊重。但2015-01-27 源於澎湃新聞網並肯定張靈甫的《張靈甫:共產黨用楠木棺材厚葬他,公開廣播安葬地》也講,共產黨對張靈甫很人道。該文寫道「 孟良崮戰役結束之後,解放軍官兵『用擔架抬著張靈甫的遺體開始轉移,兩天之後,由於天氣炎熱屍體開始腐爛,華東野戰軍政治部決定就地掩埋。官兵們花了四百塊大洋買了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將張靈甫的遺體擦洗乾淨,給他穿上了新衣服』,並允許他的部屬與他作了最後的訣別,然後把他安葬了。 同學們,四百塊大洋啊!什麼概念?!楠木棺材,什麼規格啊?」
國民黨軍抗戰時「一直採取守勢」,未見那時的張靈甫在一次會戰或連續的會戰中,對日軍進攻幾百公里,收復被日軍佔領的大片領土。而抗戰後,張靈甫卻與其它國民黨軍一道向共產黨從日軍手中奪回的區域大舉進攻。74師原駐蘇南,進攻共產黨時,74師參與攻蘇中,攻蘇北,攻魯南,向前進攻幾百公里。張靈甫及74師就是國民黨積極反共而消極抗日的代表。
張靈甫為反動的國民黨賣力,進攻解放區,造成沿途軍民大量傷亡。最終74師被全殲,張靈甫被擊斃是罪有應得。但解放軍還人道地給予厚葬。而國民黨的積極反共的階級本性,使國民黨軍進攻解放區時,將成片的抗日烈士陵園搗毀,對並未進攻國民黨軍的抗日烈士大肆侮辱。
1949年8月21日人民日報《蘇軍烈士功勛永垂不朽 昂昂溪紀念塔落成承德烈士塔復舊觀》報道說「……又訊:熱河省承德市的蘇軍烈士塔,前遭蔣匪破壞,在「八一五」前也已由離宮管理處加以修理,恢復舊觀。」這說明,蔣軍在1946年下半年攻下承德後,將紀念蘇軍進軍東北時犧牲的烈士的蘇軍烈士塔搗毀。蘇軍進軍東北是打日本,蘇軍烈士是抗日烈士。蔣軍這搗毀蘇軍烈士塔的行為,是果粉這段時間大叫的應尊重抗日誌士的行為?
有份2008年9月22日貼出的、名為《國民黨破壞的抗戰烈士陵園》的文章。文章講述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攻佔解放區時,對解放區的眾多抗戰烈士陵園實施諸如推倒、炸毀甚至「扒墓鞭屍」等等極惡劣的行為。
共產黨對進攻解放區途中大肆燒殺搶掠的張靈甫,還給予厚葬。而國民黨卻對未進攻國民黨的抗日烈士的安葬處大肆破壞,對抗日烈士大加侮辱。在張靈甫問題上大講要譴責不尊重抗日誌士的果粉們,如果真是尊重抗日誌士,真是只是譴責不尊重抗日誌士的行為,你們就應大力譴責國民黨。否則,你們說的尊重抗日誌士,譴責不尊重抗日誌士的行為等等都是虛偽,都是打著尊重抗日誌士的幌子實施別有用心的行為。
附件 國民黨破壞的抗戰烈士陵園許多建於抗戰中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戰烈士陵園,在其介紹之中,都有這樣記錄:抗戰勝利後不久,曾經被國民黨破壞。
本文整理摘錄幾則這樣的記錄,回顧一下這些讓人痛心不已的往事: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與日寇血戰劉老莊,全部壯烈犧牲。抗日戰爭勝利後,淮海區行署將82烈士犧牲安葬之地闢建為烈士陵園。
「1946年9月,蘇皖邊區政府北撤後不久,八十二烈士墓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把烈士陵園炸毀。」
贛榆縣抗日山烈士陵園
是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於1941年興建的;至1944年,先後四次為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抗日山,是全國唯一處以「抗日」二字命名的山巒。
「1947年2月27日拂曉,駐竹庭縣朱孟區歡墩埠村的國民黨軍隊向夾谷山區進攻,抗日山烈士陵園遭到破壞。」抗戰殉國將領「符竹庭的銅像」「被國民黨軍隊用機槍打壞」。
朱家崗烈士陵園
1943年10月興建,以紀念1942年12月10日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朱家崗戰鬥中犧牲的新四軍4師9旅26團73名烈士。
「就是這座紀念抗日烈士的陵園竟會被國民黨還鄉團給破壞了。1947年,國民黨還鄉團突然闖進朱家崗烈士陵園,他們拆毀大門,推倒院牆,砸碎石碑。」
「1947年初國民黨朱家崗鄉公所和一部分國民黨軍隊闖進朱家崗烈士陵園,拆毀大門,將陵園周圍的花牆和房子推倒,把磚運走,分別送到曹廟、陳大庄以及許圩、界集4個據點建炮樓。他們還將烈士墳前的石碑砸倒,將烈士墳前的木碑毀光。有的還鄉團將烈士名錄碑砸成碎塊。」
淮北烈士陵園
為紀念淮北抗戰陣亡將士而建。
「11月23日,我軍撤離淮北,淮北根據地淪入敵手。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還鄉團血洗淮北,淮北烈士陵園遭到嚴重的破壞,他們扒墓劈棺,拋撒彭師長遺骨,拉倒紀念塔上的新四軍銅像,用機槍掃射紀念塔、紀念碑和烈士英名碑,致使塔碑上彈痕累累,使近千名烈士英名無法辨認。」
亳州輝山烈士陵園
位於渦陽縣曹市鎮輝山之巔。1945年為悼念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渦北抗日殉國的300餘名烈士而建。
「一九四六年,國民黨地方武裝推倒碑亭、牌坊,砸毀碑記、匾額,輝山烈士陵園被嚴重破壞。」「斷碑傷額,丟棄滿地。」
老黨寨烈士墓 (水東烈士陵園)
安葬抗日烈士忠骨150具。
「12月5日國民黨五十五軍二十九師和太康縣郭馨波部扒墓鞭屍,毀碑炸亭,陵園慘遭破壞,該部撤離後,當地群眾拾骨重為掩葬。」
臨沭縣革命烈士陵園
始建於抗戰時期1942年6月。
「1947年被國民黨破壞。」
單縣湖西區抗戰烈士陵園
1945年8月為紀念湖西抗戰烈士而建。
「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犯單縣,陵園遭到嚴重的破壞。」
藕塘烈士陵園(新四軍第二師烈士紀念碑)
1944年9月18日建成「抗日烈士紀念塔」,並立碑以志。
「1946年5月,二次奉命作戰略轉移後,藕塘烈士陵園被國頑77師和138師炸毀、拆除。」
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
1945年7月始建於江蘇省東台縣三倉鎮新五村。正面為碑文,背面刻有120位新四軍抗日烈士英名。「1947年遭國民黨軍破壞。」
謝騤等七位抗日烈士墓
1944年3月29日,淮北抗日根據地泗陽縣前縣長謝騤與六名戰士在伏擊日軍的戰鬥之中犧牲。4月2日,烈士遺體合葬於泗陽太平集大橡樹下。
「解放戰爭期間,謝騤烈士的靈寢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嚴重破壞。」
抗日根據地區長張蘭美烈士紀念碑
蘇中抗日根據地通海行政區八區區長張蘭美烈士(42年殉職)的墓碑
「該碑於一九四七年被國民黨還鄉團搗毀」。」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載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5/02/338114.html
推薦閱讀:
※風水界可怕的浮誇風
※推廣 | 剪下浮誇的現代設計,復古Vintage風格穿起來!
※學員投稿 | 扒一扒我最愛的陳奕迅和他的蛻變史(下)
※全金太浮誇純銀色太乏味 你知道間金腕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