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解和原諒,才能激發出你內心的愛
理解和包容,從原諒開始
每個人出生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我們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也讓自己帶著被咬過的傷口。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原生家庭:父母沒朋友,家庭環境也是比較封閉的,小時候他們經常對別人說我不說話,所以我默認自己是不會說話的。而且我脾氣也不好,我爸爸,我爺爺都這樣,這是遺傳,加上家庭環境的原因。
父母不會交往,就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孩子不知道如何跟朋友交往。同時,父母又給孩子貼了一個消極的標籤【對別人說孩子不說話】,這個標籤孩子接納了,於是「我默認自己是不會說話的」。脾氣不好並非是遺傳,而是一種模式的習得。雖然孩子知道脾氣不好並不舒服,但是他無法學會,如何在不發脾氣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孩子性格:我孤僻,與父母,親戚,同學的關係都比較疏離,沒什麼朋友,不知道怎麼跟人建立親密的友誼。長大以後談戀愛也成了問題,很難跟異性打交道。
他們都不是真心喜歡我,都不喜歡我的性格,但是我長的還行,可能喜歡我的外在,談戀愛也談不長久,很難跟人談婚論嫁,大概別人都不想娶個有性格障礙的人吧。(對自己有負面評價)
因為自己的性格,我不想生孩子,怕孩子遺傳我的缺點。我覺得自己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與人交往的少造成的,現在我想改變,想做銷售,逼迫自己與他人交往,想讓自己變得開朗外向朋友很多,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的,其實我挺聰明而且有毅力,我現在的工作不錯,但是想辭了,不知道我這麼想到底對不對?(有改變的願望和反思)
夢陽老師解讀:不能融入群體的人不是對他人有過多的負面評價就是被他人過多負面的評價。這位讀者就是默認為,他人對自己的有著負面的評價。人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他們的父母成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狀態造成孩子形成疏離型或焦慮型人格,如果是疏離型的人格,那麼其表現為:當接近他人的時候,感到不舒服,完全信任別人、依賴他們是困難的,進而與任何人接觸時候,都感到緊張,對他人的痛苦不敏感或不予理睬,遠離需要幫助的人,有時候還自我膨脹般的自我信任。可以判斷,這位讀者是疏離型的,內心渴望著關係,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建立關係。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何能贏得他人的喜歡和接納?而不能得到別人的接納才是人際交往困境的主要原因。
疏離的人對交往的人的情感和想法沒有感受和理解。沒有感受和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回應。他人哭的時候,不知道安慰,人家快樂的時候,不知道同喜,他們成功的時候,沒有由衷的敬佩。如果人際關係的互動中這些情感和行動都不會表現,那麼,他就會對他人和環境無動於衷。
先從修復和父母的關係開始,真正的理解和原諒,才能激發出內心的愛,內心有了愛的生長,人才能敏感柔軟,才能變得寬厚包容,讓人願意接近。反省一下與父母的關係,看看,可以先從表達情感開始去改善關係。而疏離的人特點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情感。理解和包容,先從理解爸爸媽媽開始吧,理解他們當年年輕時候的局限性,理解他們之前和現在的狀態,更理解他們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理解他們對孩子的愛的模式,理解這些了,就可以解讀自己的童年與現在的性格的來源。
良好的自我評價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上,在人際中,只有去嘗試,思考,逐漸有著人際關係的成功經驗,就能慢慢有著良好的自我評價,改變就開始了。人際交往有個秘笈:微笑——熱情語言——愛心——善良——不計回報——奉獻——快樂。
推薦閱讀:
※內心感到孤獨、寂寞的句子、傷感好句
※成功靠貴人,貴人卻在我們的內心中
※男人吻你的九個部位,看出這個男人的內心,十有九准!
※有一種內心叫簡單,簡單到誰都無法破壞的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