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槐樹 全世界華人都來此認祖歸宗
槐樹是一種常見樹種,在中國分布廣泛,在北方一帶尤為多見。槐樹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數千年來,中國人甚至形成了崇拜槐樹的文化現象。
春秋時期,晉靈公看權臣趙盾不順眼,派刺客去刺殺他。刺客悄悄來到趙盾門外,發現趙盾勤勉辦公,感動不已,不忍殺他。可是就這樣兩手空空回去又無法交差呀。於是一頭撞在槐樹上,自殺了。
勇哥馬上提到的這棵大槐樹,知名度比刺客自殺的槐樹高多了。
這棵大槐樹位於山西洪洞縣。就憑這棵大槐樹,支撐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響噹噹的名號。每年,這裡都要舉行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的華人前來認祖歸宗。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還得從600多年前的明朝說起。
在元朝末年,由於連年兵荒馬亂,加上各種天災人禍,中原一帶連年饑饉,民不聊生。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由於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導致一個州往往只有3000多戶人家。所以,到朱元璋登基創建明朝後,把這些人煙稀少的州都降格為縣。
中原地區,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得中原者,就得了天下。可是,明朝初年,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產生的勞動力不足、土地大片荒蕪等現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最生動的寫照。這已經直接威脅到明王朝的統治。很簡單的道理嘛。沒人種地,就沒人納糧繳稅;沒人納糧繳稅,明朝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喝西北風嗎?
為了扭轉這一局勢,朱元璋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從人口密集的山西,遷移人口到人煙稀少的中原地區,提高中原地區的人口密度,讓中原地區的生產生活慢慢回歸正常狀態。
為什麼中原地帶人煙稀少,而唯獨山西卻沒有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山西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難攻。不管是官兵還是起義軍,都無法攻破山西。再加上那些年山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所以,中原地區的民眾逃難,首要之選就是山西。這樣一來,當中原地區「十室九空」之際,倒是山西顯得人滿為患了。
數據顯示,當時河南與河北的人口差不多,都有189萬人,而山西人口卻高達403萬,比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還多。
大致從1373年開始,朱元璋開始從山西往中原地區移民。《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六年,徒山西真定民屯鳳陽。」鳳陽屬於安徽,就是著名的中國花鼓之鄉。至此,啟動了中國歷史上延續五十年的移民活動。
據稱,當時的山西老百姓,絕大部分不願背井離鄉,遷移到其他地方去。於是,官府下了一張告示,稱:「凡不願遷移者,三日內到大槐樹下集中;願意遷移者,請在家等候。」
老百姓看了告示後,信以為真,紛紛前來大槐樹下集中,指望來登個記、簽個名後回家繼續過安居樂業的小日子。三天之內,這裡竟然集中了10多萬人。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官府將這10多萬人全部遷移到了中原地區。
歷經50年的大移民,對於中原地區恢復生氣,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肯定是有利的。可是,這對於千家萬戶的移民來說,卻無異於一場災難。人們在漫長遷徙路上,流淚哀嚎,悲切不已。他們遷移的足跡,遍布中國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蘇、浙江等地30個省市、2217個縣市。他們甚至遠涉重洋,去了海外,散佈於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個國家。
這些遷移先祖留下的後輩們,都記得一首歌:
問我祖先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鶴窩。
最後說一個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進攻革命軍。官兵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可到了洪洞後,官兵但沒搶掠百姓,還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說:「終於回到大槐樹老家了。」
推薦閱讀:
※80個中國人,說出了他們最想對爸爸說的話
※平局 | 解放軍果斷出手協助此國結束戰亂,中國是最沉默的英雄,這是最低調的勝利!
※世界第一斜塔在中國,早於比薩斜塔300多年
※中國北宋畫家丨 燕文貴
※2015年中國將保持多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