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講課筆記「阿Q正傳」

找個借口跟魯迅照照面

——2011年繼續教育授課點滴之一「阿Q正傳」

涓涓語流

2007年曾經給區小學教師上過兩期繼續教育,當時講了幾個小專題,分別是屈原、李白、蘇軾、李商隱,每期講十幾次,其中有兩位學員把家屬也帶去聽課了,這些學員們以及組織者給了很令我開心的評價。以後幾年,每次都邀請我繼續開課。但一想到晚上授課,把本就逼仄的個人時空再次壓縮,我選擇了放棄。

今年上課時間改在了白天,且在工作日內進行,而且濃縮成三個半天,分別是4月7日、14日、21日。在陽光明媚的四月,離開自己的辦公室、自己的座位,換個場所、換群對象去聊聊自己喜歡的話題,何樂而不為呢?再何況我的領導吳姐給我戴了一堆高帽子,也算是盛情難卻。於是在時隔三年之後,我再次走上了繼續教育的講台。

這次選的是魯迅專題,分三講,第一講是「阿Q正傳」,第二講是「故鄉」,第三講是「我們今天怎麼做父親」。

第一講我從蕭讓那篇《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開始,聊了聊魯迅對於當下的意義。看看今天復活了的阿Q們,孔乙己們;趙太爺、康大叔、紅眼阿義、王胡、小D們祥林嫂;華老栓、閏土們,假洋鬼子們;「資本家的乏走狗」們;還有「體格茁壯的看客們」……看被魯迅攻擊、痛斥、譏諷、憐憫的那些人物如何復活或曰一直活在身邊,活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魯迅的存在,真會讓有些人感到恐懼、驚慌、卑怯,甚至無地自容嗎?如今還有那些人在傳魯迅的衣缽在「懷疑、批評和抗爭」,又有哪些人早已在歷史的河流中被淘洗得「沉默、歸順、奴化」?

然後我提了提中小學魯迅作品在民國時代的自由解讀,並順便展示了下《阿Q正傳》的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如果我們不把魯迅泛政治化,不把他與「三大家」劃等號,我們的閱讀可能能更接近真相吧。

接下來進入正題,我分這麼幾層來和學員們分享。

一、出處:「開心話」里的不開心

搞笑與不正經中一樣可以捉住思想中的鬼。世界本是滑稽的,深刻中自有幽默。

二、普適性:沒名沒姓的阿Q

「我所聊以自慰的,是還有一個「阿」字非常正確,絕無附會假借的缺點,頗可以就正於通人。」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模糊了。」

「你敢胡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姓趙么?」

「此後便再沒有人提起他的氏族來,所以我終於不知道阿Q究竟姓什麼。」

——該姓什麼是由身份決定的,身份可以決定很多東西,包括語言的正確性,正如「老爺說的准沒錯」。

——正如未庄可以是中國任何一個村莊一樣,阿Q可以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

——沒名沒姓、沒根沒源,不給阿Q名姓,因為他已經已經鑽入我們骨髓,成為我們生命中一部分。

三、行狀渺茫:阿Q的長衫短褂

「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

「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

「阿Q真能做!」

——渺茫的人定有渺茫的人生,「能做」改變不了命運。

——挖坑就挖坑,修渠就修渠,這是被動而無奈的生存,是被取笑的人生。再卑賤的人也是有精神需求精神滿足的。

四、「優勝論」:永遠的勝利者

「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於對於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

「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進了幾回城,他又很鄙薄城裡人。」

——借過去與未來填補今天的窟窿,誰都這麼干過。

——站在未庄的立場上看不起城裡人,再站在「城歸」(從城裡歸來,類似於「海歸」)的立場鄙夷一下鄉下人。人的判斷總跟立場有關。,而且永遠存在著是有利於自己的證據。

——「怒目而視」、「你還不配」、「被兒子打了」等,這些都是勝利的法寶。勝利是可以自行創造與維護的。

五、蟲豸論:人的異化如此簡單

 「阿Q『先前闊』,見識高,而且「真能做」,本來幾乎是一個『完人』了」

「總還是阿Q吃虧的時候多。於是他漸漸的變換了方針,大抵改為怒目而視了。」

「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

「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說:人打畜生!」

「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

——抹殺勝負,填平強弱,人總要給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人有兩極,一極是自尊、自大,一極是自輕、自賤,在兩極中上下跳動。一會兒自大一會兒自賤,目的只是要挺過難捱的悲慘時間。

—— 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阿Q是不可戰勝的。一個可以放棄人的身段甘當蟲豸的傢伙,當然是不可戰勝的。

——偽勝利也是勝利。

——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該當蟲時就當蟲。尊嚴和生存哪個更重要?行走在地面想求雲上的日子,註定將痛苦纏身。痛苦是哲學家們的事。讓阿Q們去變甲蟲吧。

——異化也是一種生存。

六、忘卻與轉移:祖傳的寶貝

酒店裡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

酒店裡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為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裡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維護著自己的「勝利」、自己的「第一」,再不行,還可以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臉,——此阿Q打彼阿Q,這都還不夠。人還需要尋找轉移,去尋找平衡。進而化難為易、轉敗為勝,再去愉快地喝酒,愉快地調笑,愉快地睡覺。

——阿Q在無數次地充當別人的「蟲豸」之後,也為自己挑選「蟲豸」,王胡、小D、尼姑們是最合適的人選!在強者面前稱臣,在弱者面前稱大,這下子就心理平衡了,就心安理得了。「人」與「蟲豸」巧妙轉換,強與弱適時調整,阿Q實在是高!

——阿Q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酒店裡人九分得意的笑,畏強凌弱原也是人的本性之一。

——受壓迫、受屈辱的人,沒有能力去反抗去復仇,卻去欺負一個更善良更軟弱的人,這種卑怯的人格,在今天竟也是比比皆是。

——「這斷子絕孫的阿Q!」小尼姑的帶哭的罵聲。弱小到底的小尼姑情急之中竟站在了自己的反面。弱小到底,往往可憐到底。

——弱小者幻想著成為強者去對付更弱者,屈辱的身份還如何改變?這就是所有想成為人上人的先天性人格缺陷。

七、革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

「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殊不料這卻使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有這樣怕,於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況且未庄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況且未庄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罷,」阿Q想,「革這伙媽媽的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

「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歡喜誰就是誰。」

「造反?有趣,」「這時未庄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么?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  

「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裡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革命就是要什麼是什麼,喜歡誰就是誰;除掉那些曾經欺負自己的鳥男女。至於革命的前世今生,於阿Q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這樣的愚昧者,如果真革命了,怕也是災難。

——假設阿Q「投降」後被收編了,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等到他坐擁了趙太爺的一切,別人還能姓趙嗎?——你得罪過我,穿你的小鞋去吧;我做主人了,斗死你!這樣的事我們經歷了太多,佔山為王,是我們多少人的夢想,請用阿Q照照我們自己吧!

八、畫圓:立志畫圓不成曰「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

「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面臨殺頭,似乎發昏卻也泰然,因為「人生天地之間」,所有的事情皆為「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哀即樂,是即非,榮辱可以等同,革命與反革命也可以化一,生與死當然可以混淆。難得糊塗!

九、永遠的快樂者

——阿Q在受苦受辱受罪受難,但他卻比哈姆雷特要快樂得多,因為他糊塗而且健忘。他用苟活者的忘卻構築自己的快樂長城,也應了中國一句俗話:無知即是福;連尼采都說:善忘為至樂之本。「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可惜魯迅不會忘卻。

——用精神勝利法給自己製造退路,從而麻醉自己,享受那不可得的人生之樂,這實質也是我們在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形成的心理痼疾:不敢正視人生。做穩了奴隸,得把做奴隸的屈辱和失敗的痛苦轉變成滿足和快樂,這樣才能安心做奴隸。

——懶惰,怯弱,怕付出,怕承受,怕失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拒絕任何失敗,這是一種失敗主義的哲學,也是一種懦弱哲學。我們現在說「後退一步路自寬」,說「知足者常樂」,或許是一脈相傳了。在「退步」、「知足」中我們降低了人生的慾望,化解了生活的痛苦

十、權威下的奴隸

——趙太爺不準阿Q姓趙,阿Q就不能姓趙,在村民們看來,阿Q是荒唐、招打。趙太爺是決不會錯的。這就是"人上人"對"人下人"的絕對權威。帶兵的老把總,地位又在趙太爺之上,所以阿Q蒙冤被處死後,未庄的輿論,"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壞的證據;不壞又何於至被槍斃呢?這就是我們淵源流長的官位意識,奴隸根性,等級觀念。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畏強凌弱,能屈能伸!阿Q做階下囚時,不讓跪也跪;宣布革命自認身份改變了,便想著發號司令、財色俱收。也因為這些,我們誰都想著往上爬。佔據制高點去指點江山,於是擠軋爭鬥,拿人不當人。阿Q們編織著我們可怕的官位意識。阿Q的時代從來沒有過去。

——缺乏抗爭的勇氣是奴性的標誌。趙太爺不準阿Q姓趙,顯然是對人的權利的無情剝奪,然而「阿Q並沒有抗辯他確鑿姓趙」,因為在他看來,天經地義地就該如此。他連想抗爭的念頭都不曾產生過。「中國人是極容易變成奴隸的,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歡喜」,對此除了憂憤,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十一、奇妙的逃路

——魯迅發現中國人自命為愛中庸,但在行動上卻常常過激。不少中國人不敢或不願睜眼看現實,卻用「瞞和騙」的手段造出奇妙的逃路。

——中國人愛看斗,諸如鬥雞、頭牛、鬥蟋蟀等,在別物的傷敗中體會做人的優越;更有甚者,愛看殺頭,在別人的犧牲中感受自身的存在。

——阿Q津津有味看別人殺頭,別人再津津有味看他被殺頭。當看生命猶如一粒塵埃時,我們又如何會善待自己!悲哀著你的歡喜,歡喜著你的悲哀,我們才在未當官時痛罵官吏,一旦當官又跟前任沒什麼兩樣。這樣我們如何才能如魯迅所說的「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呢?

十二、孤獨的阿Q

——阿Q的本質,亦即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阿Q是孤獨的,如有絕對不幸,那麼阿Q就是絕對不幸的人。阿Q不得不死,他構築著精神勝利,信奉著奴性哲學,在「縣官依舊是縣官」的背景下,他無處可逃。改變被禁錮的精神世界,重塑健康人格,是魯迅開出的良方,也是阿Q們的唯一出路。

——癩瘡疤」因為存在便合理嗎?那些捆綁、麻痹著全人類手腳的「從來如此」的愚昧、閉塞、迷信、自大,無是非觀的中庸之道,自欺欺人的瞞和騙,「做穩了奴隸」的心理積澱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卑怯精神,難道是正常的嗎?

——魯迅橫眉冷對的不僅是敵人,更是這種精神上的痼疾。「竭力摸索人們的魂靈,但時時自憾有些隔膜。」和阿Q一樣,魯迅是孤獨的。他給了我們一個灰冷絕望的世界。

——置之死地而後生,魯迅從從容容給我們的,其實是重生的希望。

阿Q在我們面前緩緩地走了一個圈。未庄冷冷的風中,和阿Q一樣緩緩走來的還有還有趙太爺、假洋鬼子、趙秀才等。趙太爺能不許阿Q姓「趙」,又能在革命初始時稱阿Q為「老Q」「Q哥」,色厲內荏恐怕是很合適的概括了;趙秀才胸前的「銀桃子」,是他投機人生的最好寫照;至於假洋鬼子披散在肩背上的長髮,則有著腳踩兩隻船的嫌疑;還有沒出場的舉人老爺那「載給未庄大不安」的烏蓬船……不露聲色,將醜惡的東西排排隊,——魯迅捧給我們的算是喜劇嗎?要是,那阿Q被剝奪得只剩下一條褲衩又最終被押上斷頭台,該如何算?我們笑不出來,因為我們在喜劇的外殼下觸摸到了悲劇的內核。魯迅的憂和憤也一樣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無法不自省。

給阿Q立傳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對人性庖丁解牛般的剖析剝離:精神勝利法、奴隸根性、欺軟怕硬、投機取巧、幸災樂禍、麻木愚蠢、偽詐殘忍、卑鄙懦弱、骯髒丑怪、女人禍水論、粉飾自欺……魯迅這麼不露聲色地一梭子掃過來,阿Q的布衫、夾襖沒有了,我們身上形形色色的長衫、短褂也沒有了,我們的鐵屋子被掀開了一個角,魯迅橫著他的一字須,黑黑瘦瘦,滿臉的冷峻和凝重,正站在風口,按著他炮筒粗的筆,對著厚實堅硬、滋長了幾千年的國民劣根,數著他的炮彈吶。

魯迅實在是狠,他不知不覺地把那頂破氈帽、把那些瘌瘡疤按到了我們頭上,讓我們欲哭無淚,欲笑無聲,欲怒無辭,他讓我們體無完膚。

《阿Q正傳》撼動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人性劣根,瘦弱矮小的魯迅,屹立在生命的峰巔,以強健的生命意識、責任意識、民族意識,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為我們扯起了一面「文學即人學」的大旗。告別怯懦、懶惰、自欺、庸俗,告別浸漬在我們身上的奴性和官性,我們人性才能更加完善,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美麗,我們的社會也才得以進步和發展。

註:5月3日值班時整理。以前寫過阿Q的論文,挪用過來,和今天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呼應起來,聊聊,更發覺魯迅從未離我們遠去。


推薦閱讀:

李涵辰09年10月講師班課堂筆記
全宋筆記第三編全錄
20150919萬家燈火視頻和筆記:洪侃,骨質疏鬆,骨密度檢查,鈣流失
務虛筆記(3)失樂園

TAG:教育 | 筆記 | 講課 | 繼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