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幼兒教育,讓中國家長感到羞愧!

西方幼兒教育,讓中國家長感到羞愧!【黑白先生吐槽大典】

西方教育史是從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開始的,他強調對於0-3歲的教育,應該由國家最優秀的公民來擔任。內容是做遊戲,講故事,還有學音樂。而在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他強調早期教育的價值和父母的義務。德國福祿貝爾說,有些父母不能勝任早期教育的任務,需要建立幼兒的花園,即早教機構來進行。他在1837年在德國開辦學前教育機構,1840年正式命名為「幼兒園」。

在德國,孩子的勞動義務明明白白地寫進了法律,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繪製地圖是德國人獨創的教育方式,常常可以在海濱的沙灘上,幼兒在父母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維凝聚,並逐步演變為邏輯思維。

德國幼兒教育強調兩個方面: 德國幼兒教育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事實與環境教育,這是一種喚起幼兒環境保護的初步意識的教育。二是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就是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給孩子以體會,熟悉使用各種玩具,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務勞動技能,熟悉交通規則,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給孩子機會,進行模擬練習以助成長。通過觀察周圍環境,訪問不同的機構,增強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直觀體驗自然過程。通過各種方式讓幼兒接觸自然,是促進兒童成為環境保護主人的前提條件。

比如,在德國,孩子3歲上幼兒園,為期3年。期間,他們會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報警。參觀消防局,學習滅火和躲避火災。參觀市政府,認識市長,看他如何為民服務。坐有軌電車,學會記回家路線。跟老師去超市,學習付錢和選貨。3年後,他們具備初步的生存能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德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孩子們的行為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而中國的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想法,將孩子關在教室里,按照老師的想法進行書寫、認讀、計算,磨滅了孩子們自主思維能力的發展,把幼兒當作鸚鵡學舌、模仿的機器,真是罪過!

中國的教育就是謀生層次的教育, 上各種的技能培訓班,奇葩的是包括完成作業都有培訓班。另一個就是叢林法則,教孩子怎麼打架,以孩子能欺負別人為榮。 一句話,中國人教育孩子和獅子這些動物教育孩子驚人的相似!

而西方父母非常在意他們孩子的自尊。他們會啟發他們肯定自己的長處,西方父母特別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由於中國受傳統儒學教育的影響。中西方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崇尚力量,勇氣,自信。在西方,父母為激發孩,吃飯採取AA制。中國人講血濃於水。我生了你,我就要操控你,必須聽話乖巧…中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懂事,講道理,不任性,聽話是什麼鬼?父母的話都對嗎?而不聽父母的話常被視為「不孝順」想來實為道德綁架!聽話才是好孩子,不聽話就取消玩耍時間,再不聽話就不要你們了等等。在奴役和極負激勵的環境成長下,孩子要是能好才出鬼。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的幼兒教育,向來缺乏人格和獨立思維培養。趁著孩子心智不成熟,灌書他們連大人都不信的「知識」,又有誰關心過孩子的真正需求?即便這樣,想進個幼兒園還要家長掏大把的銀子。人心何其歹毒?魯迅先生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然而現在的時代何嘗不是吃人的時代,哪一個時代不是呢?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光怪陸離的網路,盲目的孩子們,醜陋的人性…救救孩子…

不能再用傳統儒家思維毒害國人了。我們要開放思想,把世界最先進的幼兒教育引進中國。一百年前梁啟超就大聲疾呼: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教育,那麼無論多麼富有這個家庭將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家庭,一個國家如果不重視教育將面臨被動挨打的局面。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少年自由則中國自由,少年雄於地球則吾中國必將雄於地球。

推薦閱讀:

滿滿的收穫---莉創教育12月SAT成績報告
應試教育到底害著誰了?
有沒有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學習方法?
新晉奶爸奶媽該如何帶著寶寶做早教?

TAG:教育 | 中國 | 國家 | 幼兒教育 | 幼兒 | 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