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圖文】南海觀音

  觀音信仰是大乘佛教領域中最流行的一種信仰形態,這種信仰形態與宗教、哲學、藝術、民俗、倫理、文學等文化形態相互交織,彼此影響,構成一種厚重而複雜的宗教文化現象,在佛教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關於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經中多有記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可顯現各種化身去說法救度眾生,如有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去救度;如有眾生應以羅漢身得度,他就現羅漢身去說法,自古有傳說可佐證之。

  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是在亞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為人所知的菩薩,亦即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

  在佛教藝術中,觀音菩薩是一個數量最多、工藝品種最全、造型形象最為豐富的菩薩。不同時代的觀音藝術形象打上了各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印記。其典型的藝術形象,是由現實人身上提煉出的美的姿態、善的品格和豐富的情感融合塑造而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表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普門品》敘述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如《普門品》中所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誕辰,六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成道之日,九月十九為觀世音菩薩出家之日。紀念日中,信眾們結伴前往觀音道場燒香、頂禮膜拜。佛教認為在觀音菩薩紀念日舉行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等活動猶為殊勝,具大功德。

  觀音源流的七種傳說,雖始源於印度,但進入中國之後,有詳細居住地的多在四川遂寧,觀音之父都名妙庄王,而且都是三姊妹,這種傳說令人暇想,遂寧是中華觀音的故鄉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觀世音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而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東漢的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姚秦的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唐代的玄奘譯為「觀自在」。此外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聖觀音」等。其中以「觀世音」譯名最為流行。

  佛教把觀世音形象塑造得很莊嚴,既神聖,又慈祥,給人以可敬可親的感覺。據認為,《圖畫普門品》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以白衣觀音的形象,最使人肅然起敬。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處觀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蓮之中,因而就其衣飾名為「白衣」,就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衣顯示聖潔、淳凈的菩提之心。

  我們在寺院中看到的一面三目八臂或三面十臂的觀音塑像,稱作「不空羂索觀音」。「羂索」是捕獲鳥獸的獵具;「不空羂索」,意為羂索捕獲不落空。以此出觀音菩薩的慈悲之心如「不空羂索」,能度脫一切眾生而不使一個被遺漏。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

  觀音菩薩可以顯化為多種寶相,依據觀音菩薩隨意顯化這一特點,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各佛教宗派和中國民間又各各供奉著各種觀音,如密宗所傳為六觀音,天台宗所傳也為六觀音,中國民間則盛傳三十三觀音,亦有觀音三十二應身、大悲咒八十四像、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密宗二十一度母等。

  人們從自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出發,凡是能想像到的美麗,都以藝術化的方式全部呈獻給了觀音菩薩。她的容貌、體態、服飾都達到了中國女性美的極致,作為一個「集萬千美麗於一身」的形象典範出現在中國人的視域和精神世界中。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眾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


推薦閱讀:

疏影橫斜水清淺【美圖共賞】
【孫允珠】美圖攝影 美珠之浮生里的落花,不再如此優雅
【美圖共享】◆ 女人心思你別猜
【美圖欣賞】★歲月靜好,許你淺笑而安★
【美圖共賞】◆ 品懿禪心

TAG:美圖 | 觀音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