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堂館藏古錢幣圖錄--秦,西漢卷

秦錢幣(公元前206——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一系列加強封建國家中央集權的同

時,又統一了幣制。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每鎰重二十兩(一說每鎰重二十四兩);以銅錢為下

幣,圓形方孔,單位是半兩(重十二銖),重如其文。從而把各種原始形態鑄幣統一於方孔圓錢之下。

秦半兩錢之所以圓形方孔,據說是因為秦始皇迷信當時方士們所宣揚的「天圓地方」宇宙觀的緣

故,實際上方孔圓錢在戰國時期早已有之,並非秦始皇的發明。但他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幣制,規定了

貨幣的形制和單位,無疑是一大貢獻。

半兩錢一般重八克左右。但因每范所鑄錢很少,故需范甚多。錢範不夠整齊劃一,帶來錢幣的輕重大小

及文字也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戰國紛亂的貨幣形制統一於半兩錢以後,從此,我國的貨幣形制基本固定

下來並延續了兩千多年。

權錢。餅型,面小背大且面有外郭。重14.7克

秦半兩

秦半兩

兩漢錢幣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漢初貨幣承襲秦制,使用半兩錢,但逐漸減重。黃金改以斤為單位,斤又稱金,每斤重十六兩。漢武

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鑄行「五銖錢」。這是貨幣形制的重要改革,由於五銖錢輕重大小適

中,此後七百多年間,一直成為我國主要的貨幣。

一、西漢錢幣(公元前206——公元8年)

西漢鑄有半兩、五銖錢。漢半兩錢因輕重不同,又有八銖、五分、四銖、三分數種。五銖錢中又有「郡

國五銖」、中央政府所鑄「赤仄五銖」、專門的鑄錢機構上林三宮所鑄「上林五銖」等。又因私鑄盛

行,漢初貨幣一度曾相當混亂。

「三銖」半兩,公元前206年,漢高祖行半兩錢,因經濟窘迫,所鑄半兩錢大幅度減重。

「榆莢」半兩,漢初許民鑄錢,為圖大利,各地豪強大戶私鑄紛起,錢愈鑄愈薄,成為孔大體小、形如

四片榆莢的小錢,被稱為「榆莢半兩」。劣錢的泛濫,曾使當時物價飛漲。

「八銖」半兩,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鑄重八銖的半兩錢,減重三分之一。

「四銖」半兩,漢文帝時定半兩錢重四銖,沿用了五十多年,這是有漢以來第一種穩定的貨幣。

「五分」半兩,重量只有五分之一,故稱。非錢徑僅五分。

三銖錢公元前140年,漢武帝鑄三銖錢,約重兩公分,行四年廢。

「郡國」五銖,漢武帝無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廢半兩錢改行五銖錢,從此結束了半兩錢的流通。五

銖錢許各郡國鑄造,這些五銖錢輕重成色不一,製作較粗糙。

「赤仄」五銖,郡國五銖既粗且濫,武帝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鑄行赤仄五銖,每枚當郡國五銖五

枚。年謂赤仄,即外郭光滑整齊。

「上林」五銖,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停止郡國鑄錢,並廢赤仄。

四銖半兩(外郭)

四銖半兩(旋讀、異書)

四銖半兩(上下星)

四銖半兩(半增筆)

四銖半兩(小穿)

四銖半兩(口)

四銖半兩(昂半)

四銖半兩(川)

四銖半兩(銀)

四銖半兩(內外郭、面四決)

榆莢半兩

榆莢半兩

三銖

五內星

四決

長字下半星

上杠

上杠

面一出

泥范

大型、穿下「十」

雞目五銖

二、王莽錢幣(公元8——23年)

  公元8年,外戚王莽取西漢政權而代之,改國號為「新」。王莽在政治上進行殘暴統治的同時,在

經濟上用改革幣制的辦法,鑄行高額而大幅度減重的錢幣搜刮人民財富。

王莽進行幣制改革四次,先後鑄行貨幣達三十七種之多。其名目之繁多,貨幣之混亂,在中國貨幣史

上是空前的。但王莽錢製作精美,在我國貨幣文化上,達到了較高水平。

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王莽於公元七年第一次幣制改革時鑄行的錢幣。大泉五十重十二銖,價值五十個五銖錢,減重為二

十分之一以下。契刀五百一枚當五銖錢五百枚;一刀平五千每枚當五銖錢五千枚,貶值七百一十分之

一。當時黃金一斤價值一萬錢,兩枚一刀平五千可兌換黃金一斤。王莽用一兩多的銅,強行收兌百姓黃

金一斤。

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寬緣大型)

大泉五十(泥范)

大泉五十 後期減重

一刀平五千

契刀五百,

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

這是第二次幣制改革(公元9年)鑄行的錢幣。這種錢重一銖,當五銖錢一枚,同時繼續鑄行

「大泉五十」。

小泉值一

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

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

王莽於公元10年,實行第三次幣制改革。推行「寶貨制」,發行貨幣有五物(金、銀、龜、貝、

銅),六名(錢貨、金貨、銀貨、龜貨、貝貨、銅貨)二十八品。大布黃千一枚重二十四銖,即等於

小錢的二十四倍,價值卻等於一千枚小泉,鑄利在四十倍以上,比五銖錢則利又更大。「寶貨制」繁

瑣混亂,是大規模掠奪民財的手段,它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小布一百

幺布二百

差布五百

中布六百

大布黃千

大布黃千

大布黃千

大布黃千

貨布,布泉、貨泉

王莽(公元14年)第四次幣制改革鑄行的錢幣。

貨布重二十五一銖,與貨泉並行,一枚值貨泉二十五枚。

貨布

貨布

貨泉(小字)

貨泉(泥范)

貨泉(重文)

貨泉

貨泉

貨泉(傳形)

貨泉(合面)

貨泉 (鐵質)

布泉(重郭、下決)

布泉(重郭、上決)


推薦閱讀:

錢幣學-兩宋時期?3
30枚銀質錢幣--遼代珍稀銀錢12枚
2018年新加坡伯明翰拍賣精品一刀平五千.金錯刀壹組品鑒
中國古錢幣鑒賞!
明代錢幣

TAG:西漢 | 錢幣 | 古錢幣 | 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