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的戰爭!(下)
(1)晶元是高投資的產業
2017年三星投資260億$,是intel和台積電(2016年102億$)總和,而就算中國最牛民企華為的每年研發投入也只有99億$,大家想想我們國家產業基金一期投入也就1200億單位還是RMB啊! 但明年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投資額將佔全球投資額的21%,將僅次於韓國,全世界只有中國政府對產業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最大,這是一黨執政的優勢,舉國力辦大事兒,大國意志,不容置疑!換句話來說,集成電路產業的振興在中國我們自家這個最廣袤的市場佔據了地利優勢。
集成電路是一個非常耗錢的產業,從台積電的成功之路我們不難得出,要想獲得市場份額,提高市佔率就必須不斷挑戰摩爾定律,進行技術更新替代,而製程工藝的成本非常昂貴,比如建一個最新製程的半導體工廠成本達到120億美元,然而回報周期卻很漫長。所以一般只有巨頭公司才能不斷地研發推動技術發展(為何晶圓製造趨於壟斷,原因也在於此),我們國家的優勢在於產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不能比的。
(2)晶元也是人才匱乏的產業
晶元產業的背後既是資本的戰爭更是人才的戰爭,半導體產業中華民族的脊樑卻是被台灣同胞挺起來的:
紫光集團人才隊伍:
全球執行副總高啟全(台灣DRAM教父,台灣旺宏創始人&南亞科總經理,台灣視為叛將);
長江存儲CTO楊偉毅(台灣晨星創辦人,後晨星與聯發科合併)
全球執行副總孫世偉(台灣聯電前CEO)
中芯國際人才隊伍:
張汝京創辦(台灣世大創辦人,後被台積電趕出中芯)
蔣尚義(前台積電第一戰將,研發總裁)
梁孟松(台積電研發戰將,後跳槽三星任研發副總,10月剛剛加盟中芯)
國內頂級的半導體研發人才台灣人佔據了半壁江山,他們來到大陸的原因很簡單,不願意被台積電壓制——想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拳腳。(詳見下圖)
國內半導體產業崛起人才流動圖譜
實際上,這個人才從技術帶頭人到高級工程師到中基層工程師再到晶圓廠的操作工人,無一不缺!目前,在IC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國家建設的26個微電子學院IC人才輸出數量遠不能滿足即將面臨的人才缺口。按照2020年達到一萬億產值來看,需要的人員規模是70萬人,缺口達40萬人!所以在自行建設培養人才體系的同時,人才爭奪戰不可避免!但我也相信,以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人才暫時的稀缺不可能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
第四個話題——巨人的行動
(1)國家的意志
晶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效益,不僅是社會就業,不僅是國防戰略,更是純粹的大國博弈的籌碼!在國際社會外痛斥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同時,大家應該去思考,這個世界秩序到底是真正的自由市場還是殘酷的叢林法則?
關於晶元產業發展的價值我來一段故事:
在水泥行業,電機成套設備必配一台減速機。九十年代,國內沒有成熟的技術,一台減速機需要1000多w,其中80%的利潤落入了擁有技術優勢的國外口袋。在國人完成了減速機的國產替代後,一台產品的成本驟降至200w,減速機成本引發的骨牌效應將水泥產業鏈的成本統一壓低了一個層次,才有了國內水泥產業近代的蓬勃發展。發展至今,中材國際已成為全球級別最大的水泥工程承包商。國內水泥的發展實力也帶動了非洲、東南亞的飛躍進步,我國"「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稱呼被愈叫愈響!
再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產業扶持的重點是通訊設備行業,文明中華的「巨大中華」四家電信設備公司最終華為中興脫穎而出修成了正果,華為更是成為了通訊設備行業的龍頭老大!
再比如,國防軍工產業的落後人人皆知,因為武器禁運,中國的國防實力一直讓我們在國際社會直不起腰板,但是我們的先輩從蘇聯、法國等國的武器仿製一步步做起,終於實現了趕超之路,可以說,只要有國家的意志,只要有了突破口,中國必定長驅直入,對得起「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美譽!
再比如,晶元的成長之路同樣伴隨著野蠻生長,學不到技術,沒關係!為了做模擬電路,我們買來進口的晶元,打磨掉封裝,拆除晶元,用蝕刻一層層的脫掉晶元上面的復層,然後照相,人工扒版圖,分析出電路,進而模擬!從無到有,從0到1!
時至當下,晶元的國產替代已然成為粉碎機的最後一個高地!而晶元需求量最大的中國,一個龍的傳人的國家,是絕不允許80%的利潤落入他人囊中,甚至被人利用技術優勢野蠻拔高價格的!美國最後的產業底褲,我們不得不扒,晶元之戰,已悄然而至,當然不得不打!
大國意志,不容置疑!
(2)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
2014年9月24日大基金成立,初期規模1200億元,截止2017年6月規模已達到1387億元。如果加上地方資本,截止2017年6月,由「大基金」撬動的地方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包括籌建中)達5145億元,加上大基金,中國大陸目前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額高達6532億元。據稱,第二批產業基金將在今年底披露,規模有望更上一個台階,預計總體規模將超萬億。有了國家的支持,才能不斷的出現蛇吞象的跨越式發展,才能有資本從農村包圍城市的迂迴作戰轉向正面戰場布局三大戰役!
(3)《智能製造2025》
規劃中明確指出,2020年要將集成電路自給率提高到40%(2025年提高到70%),目前不到9%,三年時間每年提升10%是一個跨越式的目標。我們國家的宏觀目標制定和政策扶持一直不含糊,畢竟說到做到才彰顯大國實力,所以後續的政策扶持力度只會增不會減!
因為下游需求擴張,國內的建設行動也是非常迅速,據統計,含外資及存儲器在內,目前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廠共有22座,其中在建11座,規劃中1座;8英寸晶圓廠18座,其中在建5座。這個數據比韓國日本台灣地區加起來都多!
第五個話題——產業崛起的先鋒
晶元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看戲!野心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所以晶元產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我們都需要扶持一批巨頭成為全球的領袖!
華為海思: 麒麟970的成績不用多介紹了,實際上海思的業務覆蓋無線網路、固網、數字媒體等很多領域,成功應用在100多個國家,並且一直在堅定的自主研發道路上一走到底!海思是低調的國內老大哥,代表大陸最高端的水平,通訊晶元世界前三,目標直指高通,成為晶元設計霸主!品牌戰略直指三星! 下一部手機,我買華為!
中芯國際: 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國家大基金投入了百億資金意在扶持中芯對抗韓台。但是擺在中芯國際前面時重重困難——半導體製造中國缺乏先進設備,沒法跟上最先進的製程,缺了這部分最大的利潤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回報投入更先進的製程研發。惡性循環讓領先者更領先,三星台積電愈來愈強。另一個影響則是台積電三星量產同樣製程的時間比中芯國際早幾年時間,導致同樣的製程三星台積電良率性能穩定性成熟度都超過中芯,從而使得客戶寧願用台積電的28nm,哪怕中芯28nm的報價更低,所以要趕超棒子和灣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華力微電子也是一個重要的橋頭堡,國家投了幾百億扶持,兩家企業都是高端製造的先鋒者。
紫光集團:IDM模式建立紫光半導體帝國,目標直至韓國三星!主力是紫光國芯的兄弟長江存儲和紫光展銳(展訊 銳迪科)。前幾天上了電視《對話》欄目的趙偉國自稱收購美國展訊使得他在業內一戰成名!目前展銳的晶元在第三世界國家享有盛譽,尷尬並激動著!2016年,紫光打造了武漢存儲基地,今年,在南京和成都建設了兩個半導體製造基地,三個項目投資了700億$,趙偉國的野心路人皆知—— 在未來主導全球晶元製造業!
中科寒武紀:寒武紀科技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的,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兄弟兩個一個14歲,一個16歲進入中科大天才少年班,哥倆一個博士方向是晶元,一個方向是人工智慧,很自然的「合體」研發人工智慧晶元。現在哥哥當研究員,弟弟當CEO。寒武紀是全球首個AI晶元「獨角獸」公司,公司成員平均年齡25歲。寒武紀晶元的名字卻是以非常直白的拼音DianNao來命名代號,讀起來就是中文拼音的「電腦」。新軍寒武紀有望帶領中國人工智慧新興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帶動半導體產業趕超發達國家!
(圖左一、右一為陳雲霽、陳天石兄弟)
長電科技:目標直至封測排名第一的台灣日月光!大基金直接乾脆的助力長電科技蛇吞象吃掉新加坡星科金朋,一舉躍升成為全球半導體封測老四的位置,後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定增後成公司第一大股東也是產業基金投資以來第一例,類似中芯國際,長電這個國家隊的身份地位早已板上釘釘!
。。。。。。
長路漫漫,道阻且長。目前的手機6個月就可以更新一代產品,而新興的智能硬體產品則不斷地縮短著產品面市時間,有的3個月就可以更新一代。以上這些變化對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更多且更高的要求,新的挑戰擺在了半導體元器件、系統設計/集成商、終端品牌及其OEM/EMS廠商面前,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和需求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挑戰。當然機遇也隱藏在其中。誰能夠提早洞察到這種變化趨勢並迅速採取措施應對,只要策略得當且堅持做下去,哪怕是之前劣勢地位的廠商實現新市場形勢和格局下的超越也是完全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當下的半導體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著,不過,勤勞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在未來的5-10年里奮起拼搏,踢開列強,成為晶元強國,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蒼海!對於中國這場晶元的崛起之戰,我覺得有句話很適合表達國家的決心——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整理相關信息,重新解碼編碼(因為是外行,並非從業人員難免有專業性不足之處,還望見諒),雖然過程複雜但是心裡充實,從明天起,請叫我晶元鵝。
如果覺得有所共鳴,還望轉發支持,謝謝各位!
推薦閱讀:
※明代的抗日戰爭
※對於戰爭我們有什麼可說的呢——《五號屠場》
※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栓動步槍
※因為有及時、準確的信息,他成為戰爭期間的財富寵兒
※戰爭與外交
TAG: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