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川《品中國文人》之李清照

劉小川《品中國文人》之李清照

品中國文人 2009-01-04 20:43:05 閱讀39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李清照(1) 中國古代,婦女地位低下。古代史書中男人的名字浩若繁星,而女人的名字寥若晨星。宋以前,女人很難留下她們的名字,比如李白、杜甫的夫人,我們只知姓氏。名女人如五代十國時蜀國的花蕊夫人,風流文采,芳名遠播,但她姓甚名誰、系何方人氏,卻罕有人知。人們寧願把目光停留於花蕊夫人。花蕊夫人與蜀主孟昶,是個令人滿意的片語。如果指出花蕊夫人姓陳,青城人氏,人們會覺得莫名其妙:陳氏與孟昶,這誰跟誰呀?

《全唐詩》九百卷,女姓作者佔九卷。《宋詩紀事》一百卷,女作者僅一卷。比例均為百分之一。明清一些詩詞選本,甚至不按年代排列,把女姓作者排在無名氏、妖魔鬼怪之後。

也許正鑒於此,鄭振鐸先生才充滿情緒色彩地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

將「偉大」這樣的形容詞放到一位古代女性身上,似乎絕無僅有。

歷史的星空,儘管女人寥寥,但總算有一個李清照,光輝不讓鬚眉。文學史為她辟專節,「等級」僅次於李杜蘇辛,卻並非勉強提高婦女地位。如果李清照缺席,事情將很麻煩:把蔡文姬、薛濤或花蕊夫人提到一流作家的位置,難免湊份之嫌。

李清照填補了文學史的高端空缺。她是存了心與北宋士大夫文人一爭高下。意義還不僅於此:她的身影純粹是女性化的,不作男兒腔,不怪叫,不以性別模糊賣弄於人,不刻意裝扮成女權鬥士。她優美,優雅,風骨天成;雍容華貴而又滿目清新,向當世向後人,亮出她光彩照人的身姿。金人血淋淋的屠刀切下了北中國,也把李清照的命運攔腰砍成兩斷,她後期的作品沉痛、寂寥、凄慘。

幸福與苦難,分割了李清照的一生。此二者,都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得到經典描畫。賴有她,我們才知道,一個宋代的女人是如何幸福的,又是如何被殘酷的命運之手反覆摔打。

李清照是上帝賜給人間的尤物么?上帝給她莫大的幸福,卻又在突然間,以折磨她的方式來成就她。

悲慘故事充滿虛構般的懸念……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丞相的兒子、金石學家趙明誠。這位品德高尚的貴族子弟,享譽南北的學者名流,在那個男權遮天的年代,破天荒成了妻子的陪襯。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濟南當時叫歷城。父親李格非,是蘇軾門下的「後四學士」之一。蘇軾死於1101年,李清照生於1084年。不過她可能沒見過蘇軾。蘇軾晚年貶謫嶺南炎荒時,她尚在孩提時代。

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為人耿介。著述頗豐,因戰亂多散佚。有《洛陽名園記》傳世,詳細描繪西京洛陽的十九處名園,矛頭指向宋徽宗和蔡京。北宋末年,名公巨卿仿效昏君奸相,在汴梁、洛陽辟豪園無數,佔地二、三百畝的,通常只能算普通園子。李格非指出:「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矣。」後來金人入侵,洛陽所有的名園燒成焦土,應驗了李格非的預言。南宋士子每誦《洛陽名園記》,無不涕泗縱橫。

李格非又追慕魏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其性情可見一斑。他的夫人王氏,亦系名門之後,《祖國名媛錄》稱她「工詞翰」。圍繞著李清照的家庭氛圍可想而知。富裕,寬鬆,書香襲人。她有姐弟數人。濟南、開封都有父親置的房子。童年她去過京城,盤桓有日,舟車往返。印象比較模糊,卻深埋在記憶中。她在華北名城濟南長大,從少女到少婦,度過了許多好時光。小詞《如夢令》云: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溪亭為宋代歷城名泉之一,靠近城西北的大明湖。濟南稱泉城,七十二泉天下知。又有佛教勝地千佛山、詩聖留連過的歷下亭。杜甫曾於歷下亭追隨北海太守李邕。這李邕系盛唐大名士,號稱書法第一,隨手一幅行草,王公富豪重金爭購。李邕左手收錢右手拋金,接濟四方寒士。所過之處,拜謁者摩肩接踵踏破門檻。不過他高看年輕的杜甫,歷下亭中設宴款待。後來的詩聖即席揮毫:「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濟南讀書人,包括深閨中的名媛淑女,一代又一代,對歷下亭的光榮歷史津津樂道、如數家珍。李清照也不例外。她崇拜杜甫,嚮往李邕的風度。受父母親的影響,晉唐宋詩人,都被她收入眼帘。她對金石書畫的興趣當起於閨中。這貴族少女顯然與眾不同。上流社會的少女們,誰能像她這樣?修養那麼好,卻於青燈黃卷中透出一派天真。小令《浣溪紗》:

淡盪春光寒食天,王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黃昏疏雨濕鞦韆。

淡盪:春光融和飽滿。山枕:枕作凹陷,兩端聳起如小山。花鈿:金花,頭上裝飾物。

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沐浴著陽光踏青鬥草,唐時,長安洛陽杭州的婦人們中間普遍流行,宋代更是風糜全國。上元觀燈,上巳鬥草,成群結隊的女孩子,紛紛走出深閨與淺閨,來到原野上、溪水旁。鬥草又稱鬥百草,從清明節一直斗到端午節。《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竝踏百草,有鬥百草之戲。」李清照(2) 鬥草的前提是熟悉各種各樣的野草。1970年代,蜀中尚有這習俗,減了衣衫的姑娘們格外起勁,「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男孩兒則偶爾為之。野地里色彩豐富,芳香四溢,蟲鳥之聲不絕,藍天透明,停雲幾朵。人與自然如情侶。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城裡也是遍地薄冰。哪有什麼暖冬。

北宋三百二十州,至少一千五百個大小城市。城鄉人口近一億。城市與鄉村大致和諧。有錢人讀書人,居於鄉下的很多。豪華莊園是尋常景觀。中原、江南、西蜀富庶,山東比較窮,但濟南是個例外。

濟南的仕宦人家,又是例外中的例外。

「黃昏疏雨濕鞦韆」,這畫面多舒服。看不夠。為何看不夠呢?因為句子濃縮,畫面指向更多的畫面。少女的身影在鞦韆架上,亦在幽篁洞窗迴廊間。小令《浣溪紗》: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濃,疏鍾已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瑞腦:香名。唐開元、天寶年間波斯貢品,極珍貴,唐明皇僅賜楊貴妃十枚,「香氣徹十餘步。」辟寒金:亦唐朝貢品。「昆明國貢嗽金鳥,形如雀而色黃,羽毛柔密,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屋處之,謂之辟寒台。宮人爭以鳥吐之金,用飾釵珮,謂之辟寒金。故宮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難得帝王心!」

這種能吐金屑的昆明辟寒鳥,早已絕種。

李清照寫她沒用過的富貴物,卻透出濃郁的富貴氣。普通的貴族少女,憧憬著楊貴妃的生活,再自然不過了。貴妃醉酒,宛如牡丹添新紅,美色慾滴。李清照也飲酒,對鏡暗比楊貴妃。她清瘦,勻稱。楊玉環則是「肥到楊妃肉亦佳。」有考證說,楊妃大約身高一米六五。李清照可能略高一些。辟寒金小,反襯她一頭雲發。空對燭花紅,含蓄道出少女情竇初開。

古代所謂二八嬌娘,十六歲亭亭玉立了,十二、三歲已含苞欲放。三十歲稱半老徐娘。青春二十年。個體有差異,李清照屬於哪種類型呢?她的青春小令透露了哪些教科書上不便明言的消息?

名小詞《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丫環識得幾個字,能說海棠依舊,卻不能道綠肥紅瘦。李清照連問兩個知否,透出兩點消息:一是她練就了一顆詩心,看花木格外細膩;二是,美少女已盛開如海棠,盼著出閨,嫁給如意郎君。小令《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襪剗猶剗襪,不穿鞋。李煜詞云:「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後花園裡打鞦韆,忽有客人來,李清照鞋也顧不得穿,和羞走,金釵溜,走到門邊卻又回頭,瞧那客人怎生模樣。並且掩飾慌亂與羞澀,低頭嗅那玉指間顫動的青梅。青梅本無味,少女心中有滋味。

這小詞耐人尋味。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看來對異性相當敏感。若說《點絳唇》尚不足為證,我們再看《蝶戀花》: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李清照是個情慾熾烈的女子么?

如果是,為何我們長期視而不見?

柳眼梅腮春心動。酒意,詩情,春心,三種可以燃燒的東西混為一團,然後逼出帶著身體特徵的急切追問:誰來與共?

是啊,良辰美景誰來與共?

沒人來。於是少女掉眼淚,「夜闌猶剪燈花弄。」床上翻來覆去的,想呀想呀,春心欲脹破,枕損釵頭鳳。

李清照對暮春初夏很敏感。季節撩撥她。

歷史的真相大約是這樣:李清照原本性早熟,情熾烈,而她讀的那些閑書,那些「艷科」作品,又使情慾得到強化。她的藝術天分使她能用語言給出異於一般女孩子的情狀。禮教給她張力,修養使她含蓄,她贏得了一個能讓宋代士大夫普遍認可的表達空間。

十六歲始提親,官紳子弟走馬燈似的,李清照一個都不滿意。父親安排她的婚事,但尊重她的意見。家裡很民主。濟南城的那些紈絝,李清照怎麼看也看不入眼。這怪誰呢?天生麗質難自棄哩。這少女拒絕了兩個自視甚高的豪門後生,滿城傳為新聞。她上街,後生老頭爭睹芳顏。有寫得幾句辭賦的,近距離驚艷,激動萬分揮毫:名門閨秀,傾城之貌,舉步街巷生輝,顧盼里閭增色!

李清照芳名遠播,出門就招惹眼珠子話匣子,轉覺無聊,無聊透了。整整半年,她摁下四處瘋玩的勁頭,只於自家庭院戲耍,看書,撲蝶,打鞦韆,「珍重芳姿晝掩門。」家裡人多著呢,大戶人家自成天地,過節時,上上下下近百口。雖不比那鐘鳴鼎食之家,卻也算曆城名宦之宅。李格非單憑蘇軾弟子的名號,便足以炫耀海內。朝廷一度禁東坡詩文,愈禁傳播愈烈:「士大夫不能誦坡詩,自覺氣索。」李清照(3) 父親大名士,女兒百媚身。於是驚動了一個叫趙挺之的官場紅人、金石名人。這趙家有個公子,生得眉清目秀也罷了,更要緊的是,媒人這般描繪:趙公子自幼浸潤於金石書畫,深得古物之靈氣,行動得體,懂溫柔諳風情。總之,好處說不完。

李清照眼放光,紅了俏臉兒急問:趙公子他叫……

媒婆一拍胖腿:趙明誠!

李清照呼吸急促了。她聽說過這位趙明誠。閨中女兒扎堆時,趙明誠三個字在紅唇玉齒間傳遞、咀嚼、吞下去。

媒婆笑問李格非,李格非笑看女兒。

李清照和羞走……

十八歲,李清照終於出閨成大禮。折了名花在手的趙明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男子呢?

趙明誠大李清照三、四歲。其父趙挺之與蔡京交厚,官運亨通,後至尚書右僕射。尚書左僕射即是權傾朝野的蔡京。蔡京既是弄權高手,又是大書家。趙挺之收集金石書畫,包括徽宗、蔡京的作品,藏品之豐,百官羨慕。蘇東坡之後,海內文壇黃庭堅稱大,他參觀趙挺之的書齋,「觀古書法甚富」,驚嘆不已。黃庭堅也是大書家。

趙明誠的家庭環境,類似李清照。這條山東諸城漢子,血液里透著翰墨氣。其《金石錄自敘》云:「余自少小,喜從當時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

金指有銘文或圖案的前代金屬器皿。石指石碑。收集金石,主要是收集拓片。金石學由北宋歐陽修所創,歐陽自號「六一居士」,其中就有「集古一千卷」。

李清照嫁給趙明誠,顯然很滿意。出嫁那天的過程今無考,從盛大的婚禮到洞房花燭夜,李清照不留一字,讓後世的好事者們去揣摩。

婚禮是在汴京舉行的。

婚後的李清照移居東京,很快變成了金石書畫的愛好者。

婦從夫。社會風尚如此,李清照不能例外。何況她的少女時代,積下了那麼多的春心。她巴不得早日出嫁呢。

宋代理學盛行,先有二程,後有朱熹。理學強化禮教。民間已興起婦女纏足之風,綿延八百餘年,直至1949年。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婦女,對「解放前解放後」,感觸尤深。婦女翻身得解放。這「翻身」所翻掉的,乃是幾千年的封建壓迫。

從李清照活潑的性格揣測,她的一雙腳,大約是「天足」。

李清照與三寸金蓮對不上號的。她和丈夫對眼兒。婚前互聞大名,婚後胡亂叫著心肝寶貝。

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時為京城的太學生。除了上太學,他還有兩個心愛的去處:回家,逛大相國寺。

回家和嬌妻盡情纏綿,每日琢磨賞心樂事;逛大相國寺,則與古玩字畫恣意交流。

宋代佛道雙盛,汴梁城多廟宇宮觀。大相國寺緊挨著御街,年年辦廟會行佛事,熱鬧稱冠京誠。平時設有「瓦市」,每月開放八次,三教九流齊聚。城裡的趕市,類似鄉下趕場,只是面孔穿戴有異,物品及交易花樣更多。大相國寺僧房外的庭院、迴廊,可供萬人交易。古玩書畫市場,永遠人頭攢動。其中有個頭戴巾帽、穿繞襟深衣、操一口山東腔的後生,便是趙明誠。

富家子弟也討價還價,因他胃口大。

購得一樣東西,忙不迭的回家,與老婆「相對展玩咀嚼」。

古文物,妙在一個玩字。器皿稱把玩,書畫、拓片稱展玩。掌握相關的知識在其次,要緊的是崇尚古代,「發古之幽情。」

試想,如果擁有一幅文同的畫、蘇軾的字,那該是何等興奮。紙張、墨色、作品、其人風貌,四者合一,奔來眼底。

新婚男女則是陰陽妙合。亦稱玩,稱戲,稱揣摩。古物尚且有生命,有「體溫」,何況吃不盡的秀色佳肴,摟不夠的軟玉溫香?小兩口相對展玩,相擁瘋玩。

哦,多好的青春時光。

一晃便是兩年多。

年輕的夫婦玩古上癮。這癮,對人有好處。

只是耗錢。古物一件又一件往家裡搬。貴族少婦,物質生活下降了:「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

李清照素麵朝天,猶樂此不疲。明珠翡翠都進了當鋪。趙明誠的藏寶室多一件藏品,李清照身上就會少一樣從娘家帶來的飾物。不過趙明誠向她拍胸脯:送到當鋪去的東西,一定會贖回來。父親的官越做越大,等他讀完了太學,也將登仕途。

宋代官員俸祿豐厚。而趙明誠倚靠門蔭制度,即使考不上進士,照樣能穿上官服。

仕宦子弟的優越感,今天亦能想像。

可是朋友興沖沖送來一件書畫珍品,南唐徐熙的《牡丹圖》,開口要價二十萬錢。趙誠誠湊不足這個數,犯愁了。轉看李清照,那頭上值錢的東西已蕩然無存。這徐熙可不得了,《御制宣和畫譜》稱他「畫花鳥魚蟲,妙奪造化。」他的作品,宮廷里都是寶物,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極盡讚美之辭。而李清照偏愛李煜風流,愛屋及烏,對徐熙的這幅牡丹圖再三展玩,鍾愛之情,勝於丈夫。

是夜兩口子破例不肯上床,玩賞通宵,驚嘆復嗟嘆。翌日太陽升起,畫還是被那朋友嘀咕著取走了。

李清照對老公說:索性賣了你家宅子,這京師好幾處呢。

趙明誠愁眉苦臉:我以前手頭緊時也曾提起過,老爹說,宅子也是古物。李清照(4) 李清照美目閃爍:要不我回娘家跟爹爹商量。

趙明誠被她的俏模樣撥得性起,咬她耳垂軟語:傻娘子哎,哪有這道理?回屋去,回屋去,今日學也不上了,玩了一夜假牡丹,倒不如嘗嘗真牡丹。

李清照嗔怪,故意問:我像牡丹么?

趙明誠想了想說:初過門像趙飛燕,眼下賽過楊玉環。

享受芳姿晝掩門,轉眼是黃昏……

不久,另有汴梁富家子弟名叫張汝舟的,拿了一本唐朝詩人自抄的詩集過來,請趙、李二人欣賞。並聲稱,先不談價格,請李清照用她的小楷錄個副本再說。張汝舟是趙明誠的朋友,說話時,卻愛拿眼睛去瞧李清照。趙明誠嗜金石書畫,對此並不敏感。

李清照居家抄唐人詩集,那張汝舟坐小馬車來,佯稱看進展,瞧書法,踅入御街附近的趙府。趙挺之上朝,趙明誠上學,府中的下人對張汝舟也不防備。這富家子舉止有度,對李清照的書法看了又看,磨蹭半天。他謹慎地讚美李清照,從書法到素麵朝天。其實李清照淡妝接待他,符合規矩。

明朝張丑見過李清照的書法作品,譽為「筆勢清真可愛」。又有人名宋濂者,有幸目睹李清照的親筆畫《琵琶行》,她花許多時日「圖而書之」,追慕白居易。可惜長卷毀於兵亂。

而李清照這些日子素麵朝天,京師貴婦為之咋舌……

李清照錄完副本,請張汝舟開價。這男人含笑瞧她良久,目光彷彿順便觸摸她的削肩蜂腰、她優美的五官布局。李清照原是清爽人,吃他這麼一瞧,臉兒略紅,卻究竟不在意的,只催他快說個數目。

張汝舟依然微笑,徐徐道:正本奉送,副本我帶走。

李清照細眉一挑:這不行的,這禮物太貴重,我們不能收!

張汝舟二話不說,揣了副本抬腿便走。李清照急忙抬腿攔他,纖纖玉手伸將出去。二人發生充滿友情的爭執,張汝舟執意要送。爭執持續了一陣,難免有接觸,氣息相聞。——張汝舟於百忙中還做了個深呼吸,享受吹氣如蘭,陶醉一剎那。

趙明誠回家了,李清照告知原委,並重複她的意見:不能收。趙明誠卻說:一本唐詩嘛,比不得那徐熙的畫作,汝舟盛意,卻之不恭,不如收下吧。

那張汝舟抱著李清照的墨香襲人的副本,喜滋滋走了。是夜展玩不休,竟拿鼻子去嗅,直把墨香認作體香。

由於這件事,李清照對張汝舟印象蠻好。

此後,張汝舟有事沒事到趙府走動。通常,趙明誠在家的。若偶然不在家,張汝舟會驚奇說:今日太學不開講的呀,哦,明誠兄肯定去了大相國寺……

李清照吩咐丫環上香茶。

張汝舟端著茶碗眼望美少婦說:喝兩口就走,喝兩口就走。

他喝下了三道香茶,腳卻挪不動。又說:真是好茶,醇香可口,潑了可惜……

李清照靜靜地望著他。香爐、香茶俱裊裊。

二人後來有故事的。

婚後兩三年,李清照與夫君琴瑟和諧,從精神到肉體,幾乎弦弦相扣。一對山東男女,陽剛陰柔並舉。欲觀那風情,請看《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橫。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李清照敢與鮮花比美,看來的確生得漂亮。她清瘦而高挑,也有點骨感美人的意思。換句話說,她長得比較現代。性格活潑而含蓄,又十足的古代。「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重。」這俏模樣又俏皮,況且是在大街上。回頭率該是百分之百?有人誇,有人羨慕,有人視為輕佻。

李清照可不管別人的評價,上街閑逛時,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她不缺教養,於是偶爾在大街上弄弄風情。弄風情好玩。

她與公公趙挺之,橫豎是合不來,時有齟齬。這事兒宋人有記載。也許李清照初入趙府的那一天,對這公公就不大喜歡。而才女一般都有性格,才氣大的女人,性格更突出。李清照不因趙家門檻高便低眉順眼。公公批評她,如果她認為不合理,要頂撞的。她愛著趙明誠,卻有點白眼堂堂朝廷大員趙挺之。這一層也透露出:趙明誠沒有站在父親的立場上向老婆施壓。可能他還做母親的思想工作,說了老婆許多好處。翁媳已經不和,如果婆媳再發生矛盾,李清照勢必受雙重的壓迫,活得無限鬱悶。

看來,趙明誠「端的」(宋人俗語)是個好丈夫,北方漢子懂溫柔、有體貼。他家地位那麼高,他又是那麼有文化,金石學家的名氣一日大似一日,圈兒里綽號「小歐陽」。可他對老婆李清照疼愛、敬重。他知道,親愛的老婆不僅是一朵鮮花,老婆填的那些小令,《浣溪紗》、《如夢令》,完全可以和馮延已溫庭筠晏幾道一較高下。甚至能比美兩口子共同崇拜的歐陽修。

趙挺之曾彈劾蘇軾,後來彈劾蘇門學士李格非,出於政治考慮,不認兒女親家。李清照與公公的矛盾加深,礙於趙明誠才沒有激化。這些事兒,提一筆便罷。要緊的是李清照剛二十齣頭,便遭遇離別之苦:夫君正式踏上仕途,開始宦遊了。

宋人初做官,稱「磨勘」,一般不帶妻室。

美少婦日復一日守著空房。努力適應,卻很難適應。李清照(5) 結婚兩三年,正是情與愛的大好時光,恩愛小夫妻,雙雙享受著肉體的盛宴。不過這宴席有個學習享受的過程。剛開始大吃大喝,不辨美味,漸漸地,趨於細細品嘗。既有暴風驟雨似的狼吞虎咽、「被翻紅浪」,又有和風細雨潛入夜、合著優雅的節律。

歷代女子的香艷詞,莫過於李清照的《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此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詞中的女人形象,令人聯想楊貴妃。香臉半開,芬芳四溢。

少女詞,篇篇有酒。少婦詞也如此。李清照為何老喝酒呢?深更半夜的,趙明誠撐不住,她還婉轉勸飲,卻強調「此花不與群花比」。什麼意思呢?為何向我們指出:造化可能偏有意?偏有什麼意?「故教明月玲瓏地」,暗喻她玲瓏入懷。趙明誠不勝杯酌及床笫之歡么?

不是男人不正常,而是無限延續著蜜月期的美少婦艷力太強。

李清照真不愧是李清照,理學盛行時,敢於寫這個。蜜月體驗湧向筆端。

弗洛依德有名言:藝術乃是慾望的升華。

《漁家傲》走到了肉體的邊緣,卻停下了。李清照拒絕尖叫。一叫就白了,走出了藝術的張力區、高貴區。

如此曼妙的婚姻生活,卻突然中斷。偏是中斷有理:穿上了官服的老公必須離開汴梁御街上的家。空房,空床,空枕頭。美味佳肴一下子全沒了,連聊作補償的尋常家味也沒有。這宴席散得如此徹底。趙明誠「負笈遠遊」,少則三五月,多則一年。

法國男女求浪漫,故意分開寫情書。而李清照的情詩,字字出自肺腑,因而感人肺腑。

回到前面的議題:李清照可不是一般的女人。情烈,欲旺,二者又相得益彰。古代女性的身體,從來就不是身體本身。李清照從精神到肉體都扮演了反抗者的角色,雖然她並非自覺。

教科書上的那個李清照,真是不夠圓滿。還是詞中的李清照來得更直接、更確切、更生動。

有一點叫人費思量:李清照沒有留下表達母愛的詩篇。這種人世間最為深沉的情感,唐詩宋詞罕有出色的表達。女性之被匿名,於此為甚。女中豪傑如李清照也甘願隨波逐流么?

傳記、宋詞選本,未見提到她的兒女。

有母愛作挽留,李清照的心思便能轉移,而不是整日價追隨幾百里外的、浪萍難駐的丈夫。

趙明誠回家,過個十天半月又走了。床笫間剛留下一點男人味兒。

婚後五六年,李清照沒生下一兒半女么?

鬱悶。思念連著思念,沒個間隙。她落筆填詞,輕鬆優雅的小令不見蹤影。長調《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愁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應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想老公,想得真夠慘的。

婚後受滋潤,日復一日地玉潤珠圓,堪比那位肥而不膩的楊玉環。可是如意郎君一走,她又瘦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什麼教人瘦,不言自明。

這大聲喊出的情與愛,驚破多少封建男人的耳朵。

抨擊,叫好,不一而足。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多為後者。

古代學者張祖望說:「詞雖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結構天成,而中有艷語、雋語、奇語、豪語、苦語、痴語、沒要緊語,如巧匠運斤,毫無痕迹,方稱妙手。古詞中如: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痴語也。」

歐陽修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情不關風與月。

對李清照來說,卻恰好相反:一切都關乎風與月。

男女於情愛,究竟不同。女人是白髮蒼蒼也要愛的。

相對輕鬆的,是名篇《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少婦情愁,從初秋堆到深秋,堆滿了,堆不下了。輕愁轉濃愁,重陽登高日轟然炸開,向天地間瀰漫開去。兩宋婉約詞絕唱《醉花陰》問世: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紗廚即紗帳。

重陽節半夜睡不著,風流身子不得己,去領略秋涼。明誠在家時,哪有這般光景。一年四季都是火熱的。

趙明誠遠遊,李清照辛苦。

悵望秋風抱悶思。整日價情思睡昏昏(《西廂記》語)。情愛淹沒了李清照,她要吟唱。端著酒杯,迎著秋風與秋聲,迎著無聲。情思比曠野里的西風更廣闊。

這宋朝貴族美婦,是個情愛至上主義者,她身上的每一個毛孔,朝著男歡女愛張開。所幸她是詩人——

將詩意帶入慾望的核心地帶;讓詩意在慾望的內部生長。

李清照把這首《醉花陰》寄給趙明誠,趙嘆賞不已,卻有點不服氣,欲與娘子比個高低。他閉門三日,一口氣填了五十首《醉花陰》,連同娘子的新作,一併拿給他的朋友陸德夫看,請陸德夫指點佳句。這陸德夫系當時文壇頗有名望的點評家,一句評語,往往文壇皆知。陸德夫玩賞再三之後,對趙明誠說:只三句佳。李清照(6)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

陸德夫笑吟: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拍案叫絕,又仰天長嘆。夫婦二人,從此分出高下。陸德夫的點評傳遍京師,後世傳為佳話。宋元明清的各式書齋,多少儒生捋須而誦,多少名媛捧心而吟。

這一年李清照二十一歲。

那三句,將一個激情女子推到我們面前。

美滿的婚姻生活,中斷得恰到好處。且無母愛分心,李清照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鬱悶愁苦中,於愁悶深處,綻放詞語之花。

藝術就是深入,一竿子插到人性中。李清照專心致志,攝取愁悶的能量。一如南唐李後主,死死的盯著愁與恨不放。

遺憾的是,我們的一些教科書,對婉約大宗師「二李」的闡釋,聽上去怎麼都像喝溫吞水,這也重點那也重點,面面俱到,均衡分配。結果是:傑出的古代人物,彷彿他越傑出,他的個性就越不鮮明。這種簡單化的處理模式,妨礙了傳統文化鮮活於當下。

而西方作家盯人性,我們是比較清楚的。

中國古代作家亦如此,他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人生情態,從中帶出寶貴的歷史情景。他們能夠傳於當下的原因,一是政府倡導,二是民間有沃土。

高爾基說:文學是人學。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高爾基說的是:文學不是社會學、時代學。文學與社會學的分野應當清晰。

把時代置入人性的背景,還是把人性置入時代的背景,這是一個問題。而眼下「以人為本」的遼亮呼聲,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契機。

一部盛行幾十年的四卷本《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著),從總的方向看,功不可沒。賴有前輩學者的嚴謹學風,宏闊視野,我們才擁有一長串堂堂正正的、光焰持久的名字。

影響甚大的教科書有遮蔽,所以才會生髮相應的解蔽、解構,在文學史的板結處來點兒疏鬆。在這個開放的時代,力爭贏得源頭性的領悟和理解。

北宋末年的李清照抒發她的個人情緒,感動中國八百多年,這個擺在明處的文學現象,卻好像從未被思考。這個「從未…」也有待喚起追問。

且看活生生的李清照。

從二十一歲到二十四歲,李清照在汴京城獨守空房的時候多,飽嘗離別之苦。三年辛苦不尋常,寫下永久流傳的詩篇。這還得感謝趙明誠呢,包括宋朝「磨勘三年」的官制。如果李清照一開始就隨夫宦遊,上述佳作便無從談起。

另有一層: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妻平等。在心理上,誰也不用變著花樣爭上風。夫妻相愛,愛情是主活的主題。現代人習以為常,古代卻是鳳毛麟角。歷代民間不乏愛情的元素,但一對一的愛情體驗,在「三綱五常」的禮教大背景下,難成氣候。

由此可見,李清照的表達空間無限大。

歷史沉積下的能量,由她來噴發。恰好她碰上了宋詞這種有利於表達個體情感的文學形式。不過,宋詞碰上李清照,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南宋錢塘女詩人朱淑真,以錦心秀口嫁入市井,鬱悶而死,其身世也頗感人,其作品,卻和李清照不能比的。

李清照思念丈夫百般辛苦。殊不知,辛苦結出碩果。當時有汴梁文人指責她「無顧藉」、「無檢操」,她一笑置之,照寫不誤。寫作的外在理由和內在理由一樣的充足:丈夫趙明誠欣賞她,佩服她;文壇點評家陸德夫高度評價她;士子爭誦市民傳播,李清照足矣。作為一名純粹的詩人,夫復何求?

這一天,趙明誠回家了,仕途突然中止。

李清照忙問緣故。原來是他父親弄權,弄來弄去,弄到自己的頭上。

趙挺之早年彈劾蘇軾,中年搞親家李格非,晚年轉與曾經沆瀣一氣的蔡京鬥上了。「小人交之以利,利盡交絕。」小人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小人是鬥雞。趙挺之搞垮蔡京,得意了一年,蔡京蓄勢捲土重來,趙挺之挺不住,一敗塗地。不久,鬱郁而死。——歷代官場小人的心理結構何其相似。

趙家失勢。呼啦啦大廈傾。趙明誠黯然脫下官服,攜李清照避居老家青州(今山東益都)。

青州一待十年。

李清照並不希望丈夫落官,可她告別了分離之苦,意外地發現自己隱隱約約有些高興。丈夫愁眉苦臉,她軟語勸慰。好男兒志在四方、搏擊官場,但既已落官歸家,又何必老是長吁短嘆?生活在眼前。老婆在身邊。官身不存事業在:趙明誠賦閑了,正好把精力用於金石書畫的研究。

如果趙明誠官運亨通,則難免像宋朝的其他官員一樣生活糜爛,招妓乃至蓄妓,李清照必定受不了。傑出的女詩人,具有相對獨立的、自由的人格。李清照從小受父親影響,生長的環境寬鬆,性格中洋溢著自由元素,而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又使她汲取了文化的力量。李清照過著傳統的日子,卻有傳統不能束縛的自由面孔。

在青州過了一段日子後,李清照又進一步發現:老公不當官,真好。相愛者不能分離。再說,他們已經分離過了。李清照已經飽嘗了離愁別緒,不想再去體驗,雖然愁苦使她寫出了好詩詞。詩壇她聲譽雀起,可她並未刻意做個著名女詩人。她唯一的身份是女人,趙明誠的老婆。女人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呢?是愛情。這一點李清照可不含糊,她始終牢記著,活得方向明確。她不像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陸遊,這些宋代大男人有著明確的文化意識,擔當著傳承華夏文化的歷史重任。她是個地道的女人,活在當下,感受周遭,對政治幾乎毫無興趣,也不要什麼宏大悠長的歷史感。李清照(7) 青州她才二十幾歲,正是生命中的好時光。與那同樣年輕的趙明誠百般恩愛。

家裡也不缺錢。她後來回憶說:「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給,衣食有餘。」

有餘錢,都拿去購買金石書畫。十年積下的文物竟有數十車之多,可見余錢數字很大。趙明誠的丞相父親想必留下了大宗遺產。珍貴而龐雜的文物,需剔除訛謬,整理校勘,編輯成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最終編成一部《金石錄》。這部書,是古代文物的重要資料,前後用了十多年才大功告成。李清照協助丈夫。有時白天不夠用,夜裡繼續工作,「夜盡一燭為率。」趙明誠還帶著她登上五嶽之首泰山,摹下《唐登封紀號文》兩碑,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山民很好奇,不知他倆得了啥寶貝。此間又收藏了蔡襄的書法《進謝御賜詩卷》、南唐徐鉉的小篆等,寶貝一撥接一撥。兩口子沉浸於其中,「摩玩舒捲,指摘疵病。」

愛著,卻有事兒干。如此甚好。

自足的愛情悄無聲息。愛到末路才咿呀呻吟。

李清照把丈夫的事業認作自己的事業,寫詩填詞,無所謂了。從丈夫落官的那天起,她也基本上告別了詩人生涯。幸福的女人忙著幸福,無暇寫作。

青州十年時光,未留一首相關佳作。纏綿與喘息才是她和相愛者不斷共創的佳作,她不以文字發出她那美滋滋的聲音。

她以十年沉默講出八個字:男女風流,妙不可言。

她把家裡的廳堂命名為「歸來堂」,將居室取名為「易安室」,兩個雅號均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似乎向世人昭示著她的詩人生涯:從此李易安登場,李清照息影。其實她的側重點在歸隱:夫妻雙雙隱於青州山水,每日品嘗貨真價實的愛情。

家在山水懷抱中,女人在男人的懷抱中。——當然,實際情形也可能相反,男人不知不覺滑向了女人的臂彎。

李清照的性格,顯然柔中帶剛。嫵媚而又激烈,是她的迷人處。平日里說話,既有款款嬌語,又有快人快語。嬌語在房內,快語在門外。

概言之:這宋代美婦人婉轉多姿。

李清照在青州有一幫情投意合的好姐妹兒,有些是趙家的親戚,有些是像她這樣的衣食無憂的貴婦。姐妹們在她的帶領下,喝酒行令,踏青鬥草,撲蝶尋花,蕩舟採蓮,坐香車騎寶馬招搖過市,惹得市民爭睹、道學家們一陣又一陣傻眼。甚至有人氣急敗壞地告到衙門,狀告李清照帶壞了他的妹妹和老婆。街坊也有憤世嫉俗者的評論:李清照像個瘋女人!必須加以制止,否則青州城雞犬不寧、魯國這禮儀之邦將蒙受恥辱!

事實上,確實有姐妹在家裡鬧起了獨立:女兒向父親索要自由,老婆向老公宣告平等。男人們驚呼:反啦反啦,孔夫子安在?孔聖人安在?女子不唯難養矣,女人已開始作亂,禍亂之源乃是李清照!趙明誠亦有責任:居然有這樣的老婆!他的鞭子哪兒去了?他的掃帚哪兒去了?

控告李清照的訴狀飛向州府。州府大人卻不了了之。他心想:那趙明誠是條龍,暫居青州而已,時機一到必定騰飛。拿他老婆示問,豈不是自尋晦氣?

青州城裡的一場「婦德」風波,以李清照和她的姐妹們的全勝告結束。這群「瘋女人」,瘋得更起勁,斗酒成癮,一張張粉臉兒賽過桃花,扔了裹腳布,邁開美腿走路,公開場合大聲喧嘩。她們還高唱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大儒小儒三五成群恨聲不絕:典型,太典型了,這是典型的「夜不收」,煽動全城的名媛淑女晚歸家,四面撒野八方喧嘩!

不過,和李清照的姐妹們兒的遼亮歌聲相比,道學家像幾隻蚊子蒼蠅嗡嗡叫。

有一天,宦遊途中的張汝舟來訪,並帶來幾樣古玩,慷慨贈送趙明誠。夫婦二人熱情款待,不在話下。張汝舟與趙明誠結為兄弟,管李清照叫嫂嫂。趙明誠不在時,那張汝舟一口一個嫂嫂,叫得怪甜,兩個眼珠子只在李清照漂亮的五官之間。他還讚美李清照體態依舊,甚至比幾年前在汴梁時更婀娜多姿。女人誰不想聽這個呢?再說李清照受了愛情滋潤,確實模樣更整齊、身段更俏、舉止更嫻雅。少婦美在細節上。風流,風韻,風度。閑談中,李清照提及青州城的婦德風波,張汝舟完全站在她這邊,狠狠罵了一通道學家。

張汝舟說話,李清照愛聽。

張汝舟盤桓幾日後上路,趙明誠、李清照送至長亭。

美婦人揮揮手,眼中有惆悵……

此間她自繪一幅肖像畫,掛于歸來堂,形容清瘦,體態風流,坐姿嫻雅。右手持菊花一枝,略有沉思之狀,畫上題有「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字樣。趙明誠還題了兩行字。此畫見於晚清王鵬運刻本《漱玉詞》。

香艷美婦,句子清麗,漱得紅口白牙清爽。

漱玉詞三個字,出自李清照的紅唇。由此不難揣測,她擁有兩排值得驕傲的玉齒。何物使之白如雪?端賴好詞妙語。李清照(8) 細讀李清照,也會令尋常女子漸漸地吹氣如蘭。這工課,美容院開不起來。

即使北方的「大老爺們兒」,用心品讀漱玉詞,也一定讀得目光細膩,知道什麼叫憐香惜玉。

李清照生活好,心情好,可能沒生孩子,駐顏強於一般女人。三十一歲自繪肖像,向我們透露出她的青春消息。

估計她到四十歲,看上去仍像三十歲。

永遠的李清照……

可是趙明誠復起,又要當官了。這對著名的夫妻撤離青州,前往東邊的萊州(山東掖市)。這回李清照跟定了丈夫,首先為了愛情,其次可能是為了適當監督。她三十幾歲,趙明誠奔四十歲——男人在這個年齡段通常比較危險。趙明誠到萊州做知州,僚屬如雲,誰能保證他不受部下挾裹、去歌肆酒台樂個沒完呢?當年那個柳三變,半生折騰,做個區區餘杭縣令,也是煙花巷中樂顛了、耍安逸了。尋常婦人能忍受這個,李清照偏不!趙明誠若是花心膨脹,忽視她的存在,無視她的胖與瘦、穿紅還是戴綠,回家如蜻蜓點水,出門如狡兔無蹤……李清照定會跟他比試比試:誰出門的動作更快,誰消失得更徹底。

從現存資料看,趙明誠既無納妾之舉,又無招妓之名。

老婆如此漂亮、多情、才高、性傲,老公甘心做陪襯吧。

別了青州!姐妹們哭得唏里嘩啦,胭脂滿臉亂竄。領著她們鬧自由的李清照這一走,那些個道學家還不捲土重來?惡狠狠拽著她們纏上裹腳布,強令她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食不能言寢不能語——那將是什麼樣的悲慘日子呀?

李清照攥緊拳頭,安慰這群人數漸多的姐妹說:萊州並不遠,有情況你們到萊州找我!

十里長亭,送了一亭又一亭。離別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李清照心潮澎湃,詩情像海浪般高高聳起,縴手一揮,寫出一首平生佳作《蝶戀花》: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迭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杯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送別的這一天下著微雨。

幸好沒喝酒。否則裙釵將亂作一團,授道學家以口實。

青州的姐妹們是否重歸暗無天日,是否激憤相約到萊州找過李清照,史料揣測暫無憑。

萊州三年,青州的好日子得以延續。老公幾乎每天回家,夜裡同床共枕。然而趙明誠畢竟是地方長官,應酬多,偶有不歸之夜,或衣袖間沾點酒色氣。這對李清照是個考驗。卻沒有跡象表明她是醋罈子,憑著蛛絲馬跡就要對丈夫刨根問底。她像曹公筆下的林妹妹一樣愛著,又像寶姐姐一樣識大體。

她需要對付的是寂寥。這東西很實在,白天的每個時辰都來光顧她,撩撥她,欺負她。獨自飲酒,獨自賞花,獨自散步。春風亂翻書,她隨便挑個字,憑那韻腳寫起詩來。

輕愁無好詩。

沒有能量的聚積,就沒有能量的噴發。

一切藝術均在此律。

淺表性的生存嚴格對應快餐文化。此言非妄語。

相似的日子過得快,一晃三年過去,李清照四十掛零了,仍是「轉照動人」。愛情這東西真是沒得話說,兩個字:滋潤。趙明誠在萊州的官秩滿,調淄州(山東淄博)任知州。從小州調到大州,官階隨之上調。李清照比以前的任何時候更像一位貴婦了,頭飾鑲了海底的明珠,瑪瑙玉器無數。也許努力和丈夫生孩子。也許主動建議親愛的趙明誠納個偏房。

從各類記載看,趙、李二人的確伉儷情深。這愛情故事非杜撰。李清照從十八起就開始幸福,直到她四十六歲趙明誠一命嗚呼。此前的少女期,稱快樂。

1125年趙明誠調淄州,上任沒幾天,金人向北宋開戰,從燕京打到太原,戰火燒向洛陽汴京。

這裡卻有兩個重要史實:1.戰爭即將切掉北中國,卻未能影響李、趙二人的愛情生活;2.他夫妻倆的「金石情緣」在戰爭的紛亂中紋絲不動。

學者們於此往往匆匆帶過,其實沒必要。這兩個史實不是見不得人的,恰好相反,倒值得重墨書寫。1979年我初讀王學初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厚厚的豎排本,繁體字,非常的舒服。後讀相關的文藝評論,就存了一些疑慮。過了二十多年,疑慮方消,我忽然意識到,李清照在國家面臨著南北分裂之時,仍痴心於愛,鍾情於金石書畫,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舉「二戰」為例:當納粹德國肆虐歐洲時,一些被佔領國的科學家,安靜地待在他的書齋或實驗室,面對屠刀毫無恐懼,能吃能睡能工作,並充滿了生與死的幽默感。這是勇氣使然。

李清照一貴婦,生在官宦人家,婚後備受夫君呵護,這朵綻放了四十餘年的富貴之花,不可能在一夜間變成愛國女詩人、吼出金戈鐵馬。她愛文物就是愛國了。而文化從來有矜持的特徵。她高貴。在侵略者的馬蹄聲中,她繼續著她那既高貴又平凡的愛情生活——

趙明誠從邢氏村莊買得一本白居易手書的《楞嚴經》,如獲至寶,連夜飛馬歸家,顧不得洗澡上床,急切喚娘子沏一壺「小龍團茶」。燭光通明,兩口子「相對展玩,狂喜不支」。李清照(9) 我們在今天解讀這喜悅,不妨視為趙、李二人對金國侵略者的無限輕蔑。

金兵圍困汴京,夫婦倆急奔青州,望著那些堆了十幾間屋子的文物,憂心如焚。李清照《金石錄後序》說:「聞金寇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

二十年心血將毀於一旦。有些寶物是趙挺之傳到趙明誠手上的。個人損失事小,祖國丟了寶貴文物事大。

李清照對未來的恐懼,很快得到驗證,惡夢走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1126年的春天,趙明誠的母親在金陵去世,他帶了十五車文物赴金陵,李清照暫留青州,守著十餘間「書冊什物」。他們習慣了和平的生活,「幾曾識干戈?」對戰爭這頭怪獸懵然無知。飽讀詩書,書上卻哪有刀光劍影?戰事一天天的吃緊,李清照心驚肉跳。青州的姐妹們已各奔東西。年底,金兵攻陷青州,先入城的軍隊,惟恐後續部隊佔便宜,獸性大作,掠殺姦淫。李清照捲入逃難的人群中。

金人毀了她的美好家園。十餘間文物燒成灰燼。

她千里奔逃、輾轉到金陵,已經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的初春了。趙明誠時任江寧知府。卻後重逢,夫妻抱頭痛哭一場。李清照驚魂甫定,住進了江寧府的高牆深院。

貴婦的日子又回來了。

憑藉著長江天險,金陵城似乎萬無一失。這座名城繁華依舊。高宗趙構駐蹕金陵,改江寧府為建康府。

皇帝念念不忘割地求和。高官們照樣享樂。

這一年的上巳節,趙明誠的許多親戚族人聚於建康,李清照的弟弟李迒也從外地趕來。趙府擺盛宴,笙歌曼舞慶佳節,卻是強顏歡笑。酒闌客散,詩人無眠。傷感的李清照寫下《蝶戀花》: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長安代指淪陷的北中國。

此後一年多,李清照生活平隱。國讎家仇,正緩慢植入她的肌膚,流進她的血液。要等到若干年後,那個蒼涼的李清照方來與我們照面。此間仍是雍容華貴。她幾十年的修養、生存姿態是朝著這個方向。根子扎得深,轉向有個過程,並由內在的力量所推動。打仗是男人們的事,她也不可能去研究軍事。

從1128年初春到來年的冬天,李清照在建康城裡寫詩,勁頭十足。宋人周煇說:「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

李清照戴斗笠披蓑衣踏雪尋詩,令人聯想《紅樓夢》中的經典場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嬌娃割腥啖膻。」漫天好大雪,不可無詩。只苦了趙明誠,寫詩寫不贏夫人,卻又必須唱和。

李清照入了魔境: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倚石自沉音……

有時下大雪,李清照收拾雪具前腳走,趙明誠後腳消失了蹤影。他才思枯竭,聽到詩就有點害怕,躲起來了。

李清照滿載而歸,到處找他……

春天,她深鎖重門玩味歐陽修,得一闕佳詞《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風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美人垂暮。李易安四十五歲開始言老,比許多男性大詩人還晚了好多年,杜甫,蘇軾,辛棄疾,都是三十幾歲就言老。這首詞作於建炎三年的元宵節後。趙明誠很是欣賞,頻頻向賓客推薦,可是李清照請他和上一闕,他又連連擺手,稱不敢。

趙明誠為逃避寫和詩,還有個口頭禪:「易安居士堪比東坡居士,趙某不才,豈敢豈敢。」

為這口頭禪,李清照不止生了一回氣。趙明誠常常夜裡賠不是,哄得她玉齒大開粲然一笑。中年夫妻亦纏綿,手忙腳亂的。屈指算來,夫妻恩愛,二十七年整。李清照忙完了夫妻事,意猶未盡,談起了歷代詩人,雙頰潮紅兩眼發亮。那趙明誠已沉沉睡去……

李清照經常批評蘇東坡,說東坡填詞不協律,使她為之頭疼。雖然這位兩宋第一名士學究天人,可她李清照偏要說,東坡詞,「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她最欣賞李煜,那風度,那才氣,方為詞人本色。再者,時隔二百年,誰接李重光的班?俺李易安是矣。李易安也表揚歐陽修、二晏、柳永,認為他們是詞家正統,強於所謂豪放東坡。趙明誠嘀咕:娘子口氣越來越大。他堅決不同意,跟她爭論,並提醒她說:「別忘了,你父親是蘇門弟子。」

李清照在床上就蹦起來了,瞪圓了杏眼說:「父親是父親,我是我!」

兩口子有時候爭得面紅耳赤。睡覺背對背,誰也不理誰……

然而爭吵的好時光已經不多。

這一年的五月,建康突發兵變,對軍事一竅不通的趙明誠倉皇逃向安徽。不久,兵亂平息,高宗駕臨建康,詔令趙明誠任湖州知州,並要他火速到建康聽聖諭。趙明誠把老婆安頓於池陽(安徽貴池縣),飛馳金陵。

《金石錄後序》記載池陽江頭的離別場景:「六月十三日,明誠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李清照(10) 趙明誠目光射人,情形不妙。

李清照待在小城池陽,焦急等候老公的消息。

時值三伏天,酷熱難耐。李清照身居官舍,眼看平靜下來了,忽又心神不寧,幾日不能消。奇怪。老公此去建康面聖,應該說不是壞事,他的湖州知州的任命是發表在先的。可是為何心不安呢?趙明誠臨走時叮囑過李清照,待池陽別動,等他的書信。戰爭時期,皇命臨時變動是常事。

轉眼已是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於鵲橋的時刻,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行香子》,像個不祥之兆。全詞如下: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濃愁。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李清照此間與老公離別,時間短暫。不像新婚時,更不比三年前,然而濃愁散不開:草叢中幾個蟲子叫,竟然驚落了梧桐葉子。晴也不是,雨也不是,風也不是:離愁把李清照撥得團團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這個夜晚,空中瀰漫著楊玉環唐玄宗的氣息。說不清道不明……

李後主生於七夕死於七夕,莫非這七夕是個不祥的時辰?

李清照整夜徘徊於官舍的庭院。腦子不可思議地清醒著。思念燒燙了她的心房,雙頰卻冰涼。《行香子》改寫了七夕,可她此刻的思緒出離了詞句,拋向那座著名的石頭城。

她當然不會知道,幾百年後有個人,寫了一本令億萬讀者淚濕黃卷的《石頭記》。那個男人,一生痴迷她和她的作品,尤其是這首寫於池陽七夕的《行香子》。

雨過天晴皓月當空,裹一身月白色輕紗的李清照徘徊著。

究竟為何,七夕無眠?

晨光熹微時,下人送來了趙明誠的書信。

李清照讀了半行字,手便抖上了。草草收拾了幾件衣裳,來不及告別當地官員,解舟東上,直奔建康。

原來,趙明誠受皇命催促,冒著酷熱趕得太急,到建康城就病倒了。過了一些時日,眼看將息不起,才給李清照寫了這封字跡潦草、語氣急促的簡訊。

李清照趕到丈夫身邊。向來紅潤的老公一臉蠟黃。

伺奉湯藥月余,病人不見起色。

探訪者絡繹不絕。其中有個不速之客:張汝舟。他帶來了一件名貴的玉壺古玩,贈送趙明誠。病榻上的金石學家目注古玩,時而微笑,時而眼中含淚。他連「把玩」的力氣都沒有了。李清照一直手拿玉壺,放左,放右,置前,配合著親愛的夫君的目光。夫妻二十八年,做過多少動作。這最後的床頭動作叫在場的人哽噎。張汝舟伸手抹了幾回淚。

八月中旬,四十九歲的趙明誠扶病寫下絕命詩,含恨西去。

李清照當場昏死過去,親朋喚不醒。

此後大病一場。人在病榻魂在天,尋她的檀郎。

上天入地求之遍,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耳邊有痴男——

張汝舟每天抱一束她以前最喜歡的木犀花來看望她,親自下廚,為她熬雞湯。日將晚時他離去,並無半點磨蹭。下人於窗邊誇張大人,說:不愧是君子,是主人生前的摯友。

冬日裡,李清照臉上慢慢回復了血色,身子還長了幾斤肉。張汝舟謹慎地讚美她的容貌,體態,她搖搖頭,微笑著瞧窗外的雪花。

亡人是越望越遠了,活著的人還得享受生命。享受著,懷念著……

李清照眼下是寡婦,卻不是禮教意義上的未亡人。

她催著張汝舟去他浙東的任職之所。

也許,這許多年來,她對張汝舟的那點心思不是不清楚。

她還算個中年美婦吧?女人到這個緊迫的年齡段,也許更渴望男歡女愛。「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韻藉,木犀花!」

然而命運再起波瀾,苦命的李清照在劫難逃。

金兵鐵蹄南下,一心要捉宋高宗。建康城眼看守不住,城裡亂作一團。那張汝舟春末也消失了。李清照想:大約是奉命去浙東,匆忙間不及告辭。

張汝舟消失不要緊,李清照還守著大宗文物呢:書二萬卷,金石書畫二千卷,並器皿茵褥無數。所有這些東西,每一件都是趙明誠撫摸過的。她寧願死,也不願文物丟失。青州燒過一次,她痛心疾首!徐熙、吳道子、杜甫、白居易、李公麟、蘇軾、徽宗、蔡京、蔡襄、黃庭堅……的親筆字畫,丟了怎麼得了!

建康「行在」傳言蜂起:金兵克日度長江,高宗隨時準備放樓船逃跑。也有百姓說,皇帝要在王氣蒸騰的金陵城與金主決一死戰。而李清照的直覺告訴她:高宗要跑。她氣憤,卻不能上書皇帝。於是揮筆寫下千古流傳的《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直接指責宋高宗及一大幫逃跑主義者。寥寥二十個字,出離了憤怒,轉為憤怒的平靜,把李清照推向傑出的愛國女詩人。傑出是說:任憑失國之痛的種子開出燦爛的詞語之花。

李清照寫這絕句,距金人佔領北中國已有數年。

她寫不來口號詩。雖然口號詩自有它的歷史價值。

她憂著文物,托明誠的妹夫把文物運到江西洪州(南昌)去。這位妹夫是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有他在江西照料,文物可保。李清照打算在建康處理完一些事之後,隨即趕往洪州。李清照(11) 幾十車文物,在劍戟森森的士卒保衛下出城了,李清照鬆了一口氣。高宗的伯母隆佑太后也去洪州,看來江西的安全非常可靠。

豈知到了十一月,金人陷洪州,隆佑太后及那位兵部侍郎連夜逃亡,侍衛潰散,幾十車國寶級文物全部「蒸發」。

李清照聞訊,痛哭失聲,在趙明誠的墓前長跪不起。

下人拽她走。皇帝已經放樓船溜了。金兵即將攻破石頭城。

李清照再次捲入逃難的滾滾人流,盲目地追隨著皇帝的御駕行蹤,向南再向南。所幸弟弟李迒和她一起逃。

逃杭州、越州、明州、溫州、台州,一路亂竄。「出陸(浙江建德),又棄衣被走黃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之為動詞,去的意思。皇帝停留處稱駐蹕。

四十七歲的貴婦,整整逃了一百天,踉蹌三千里。

有趣的是,據說她在海上寫出了平生的豪放詞《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苦難催生抗體,詩句反呈噴射。大詩人無一例外。李煜被擄去汴梁之時,不是也在船上寫下了一首著名七律么?「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李煜鎮定的情狀,想必感染了李清照吧?大詩人向大詩人看齊。大海上風波險惡,李清照直接與天帝對話了,揀要緊的說,提到她寫詩。清人黃了翁激情點評:「渾成大雅,無一毫脂粉氣,自是北宋風格。」

不過,我們已經見識過了,脂粉氣也沒啥不好。

曹雪芹也是有脂粉氣的。大作家通常兼具陽剛與陰柔。

十二世紀三十年代初,南宋小朝廷偏安於杭州,改杭州為臨安。李清照的生活隨之安定下來。

痛定思痛痛亦消——悲痛也有時間性的,也許任何悲痛都不能獨立於時間之外。這倒不是麻木。有些東西,會在日後點滴前來照面,而照面的多寡強弱,取決於這些記憶自身的能量,以及它們「躍入當下」的契機。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卓越的生存論闡釋,可能適用於古今中外任何個體的生存細節。此書密度甚大,容積無限,庶幾接近我們所能想像的天書。

欲理解身邊事物、「世界之為世界」,不妨讀幾部難讀的書。一味的輕鬆閱讀,淺閱讀,讀者從中所能獲取的,無非是那點生存經驗的簡單反彈。淺閱讀決不指向更高。淺閱讀製造群體,不可能對應個體。這一目了然。「娛樂天下」的叫囂,不過是朝著動植物所具有的生命形態的瘋狂倒退。

李清照活得很個體。「緩緩運動著的古代」,倒是個體多多。今日歷史學,不妨細思量。

世紀之交山河破碎,李清照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李清照,寫詩填詞,並不像稍後的陸遊辛棄疾。她遵循著自己固有的路數。遵循倒不是說,用意志去干預創作。藝術的嬗變自行其是。藝術總是慢慢來。從少女的清新、少婦的愁悶到幾經劫難的中年滄桑,藝術完成著自身,不受外力牽引、意志掌控。請看小令《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語調輕鬆,幾同早期詞作。故鄉只淡淡一筆。只因故鄉太沉重,所以才這麼淡處理。詩人矜持著,拒絕向命運低頭,沉痛之人不作沉痛語,很能符合她的天性。而天性融入了人世修鍊,顯現出輕描淡寫的高貴。

鬢邊有梅花。李清照是要美到八十歲的。此間未滿五十,還早呢。有時候她又批評梅花:「梅蕊重重何俗甚!」

一個人打發日子,情愛之軀閑置。

元宵節,她也不去街上湊熱鬧,關在家裡寫詩,縴手托香腮,杏眼向燈明,給我們留下長調《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濟楚:整齊的樣子。

元宵節,少女時代的記憶涌逼,於是李清照不出去,謝了香車寶馬、酒朋詩侶。這也表明,平時她要出去,領略杭州繁華。她未曾脫離貴婦們的交往圈子,這些女人能飲酒賦詩。往日相召,李清照欣然前往。元宵節謝客,是因為少女的歡娛對照當下,使她失去瘋玩兒的興趣。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基調還是快樂的,有心思聽人笑語。

文學史和歷代詩歌選,對這首名詞的闡釋顯然有問題。我想說的是:不能因為李清照提了一句中州,就把詞的主題往別處拽。

此間她有長詩《上工部尚書胡公》,表達對時局的看法,追憶山東祖輩的文化光榮。末尾幾句說:「當年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中國歷代詩歌選》對此詩評價高:「有豪邁氣,無女兒態。」李清照(12) 但是,李清照之為李清照,恰好在她攙入了豪邁的女兒態。

對一個宋代詩人來說,填詞,寫詩,分屬不同的表達區域。詩言志,詞訴諸日常情態。

女兒態有啥不好?曹雪芹的功勞,就是寫出了各種各樣的、令男兒汗顏的女兒態。曹公還發明了一個詞:鬚眉濁物。

從女孩兒到女人,李清照亮出了環環相扣的女子情態。她與曹雪芹有異曲同工之妙。漫長的封建社會,男權遮天蔽日,亮出女兒態,本身就是思想、是藝術、是價值。

為什麼說《紅樓夢》好而《金瓶梅》不好?是因為後者將女人擺到玩物的位置上。

把思想理解成「某種思想」,乃是運思著的思想的大悲哀……古典文學研究的某些固化已呈冰封之勢,破冰需要時間。

李清照寓居杭州,嘆息「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她希望回到舊日情懷。希望強烈,又落不到實處,於是轉生哀愁。這哀愁異於當初在汴梁做少婦時的鬱悶。《孤雁兒》自序云: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樓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吹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寄?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美人遲暮。美人寂寞。

玉樓寒,玉樓空,春情意,情懷如水……

李清照懷念亡夫,帶著慵懶的、感傷的、強烈的婦人氣息。

寡婦不僅深深懷念著亡夫,寡婦同時也是自由身!

一個又一個夜晚,李清照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愁人夜長,而當年那些個歡娛的夜晚啊,彷彿眨眼便是通宵。《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剛強豪邁的女人出此語,讀來令人傷心。

細讀李清照,誰能不辛酸?

想想濟南城裡的那位美少女:「見客人來,剗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再看看汴京街頭那位俏皮的美少婦:「賣花擔上,買來一枝春欲放…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往事如煙。

我們來看寫李清照頗具深意的《念奴嬌》: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杆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古人點評:新麗之甚;媚中帶老;新夢,卻不知夢何事?

古人問得真好。

李清照將滿五十歲了,卻顯然有著少婦的容貌和內心。滿目寵柳嬌花,不勝慵懶情狀。慵懶是說:風流身子時時閑置。她在杭州住樓房,有庭園、重門,物質條件蠻好。春天裡常常上樓,玉欄杆慵倚。她關心天氣,希望斜風細雨變成春日暖陽。她要出門去。蕭條庭院難系她滿腹春情。

她的「新夢」有點蹊蹺。老是夢見趙明誠,有些乏味了吧?她還不甘心單憑記憶打發時光。新夢之後,感覺到被冷香消,反襯夢中被熱香濃。古人追問她的夢境,其實已有答案,只不說破罷了。

意識的層面,趙明誠的音容笑貌是佔了絕對優勢的。但潛意識活動頻繁,李清照自己也管不著。

潛意識在何處活動?在夢境。

這一年的春夏之交,張汝舟突然出現了。

李清照乍見老朋友,欣喜之情擋不住。喝茶,吃飯,散步。談起趙明誠,張汝舟語音哽噎,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那幾十車燒毀、丟失的金石書畫,更使他捶胸頓足、質問蒼天。

二人同悲,同恨,同記憶。

一別多年,那張汝舟依然年輕。

他不時往李清照臉上、身上溜溜眼珠。

李清照瞧了別處。

張汝舟似乎順便提起,眼下他單身。

夏日裡春衫薄。李清照走動時,長腿蜂腰閃爍。薄暮時分,二人還在西湖邊溜了一圈兒。張汝舟讚美李清照步態輕盈。李清照望湖一笑。笑容隨湖波盪開去。

夏日的午後,庭陰遮蔽。二人對坐品香茶。鳥在鮮花之間撲騰穿梭。來了雷陣雨,二人起身,移至室內繼續交談。爐香裊裊,重現了少女、少婦時代的美好時光。李清照從牆上取下蒙塵的古琴,試著撥幾聲。張汝舟立於側後,咧嘴笑笑。笑聲與琴聲不大協調,李清照沒注意。

張汝舟無緣無故消失了好一陣。

仲夏時節,李清照每日倚樓慵望。夏風吹拂她彈性尚好的肌膚。雲鬢依舊。酥胸起伏。夢中出現了張汝舟……

她喃喃念著東坡詞:夢中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

這一天的擦黑有人敲門,李清照陡然來了心跳,也不問門外是誰,抖抖索索將門大開,一條人影竄進來:不是張汝舟是誰?這男人摟定她,貼緊她,憑她怎麼用力掙脫,卻掙不脫的。各自嘴裡胡亂說著什麼。漸漸地,力與力使到一處了。

緊要關頭的李清照冷靜下來。她明確表示:張汝舟得明媒正娶。李清照(13) 這一夜張汝舟未能如願。雖然動作是有的,且幅度大。

臨走時他回頭問:你是名門的媳婦,不管輿論么?

李清照輕鬆笑答:輿論於我如浮雲。

於是,擇了吉日明媒正娶。杭州城議論紛紛,李清照聽而不聞。蜜月挺好,激情勝過七月流火。晝夜顛倒衣裳,被翻紅浪。美人焉能遲暮?身心的舞蹈至死方休。李清照動著,愛著,呢喃著。中秋是個不眠夜呢。情懷如水,玉體如銀。秋天朝著夏天,中年邁向青年。

李清照滿心喜歡期待著溫暖的冬季。

可她一頭栽進了冰窟。

張汝舟想把她殘存的一些文物據為己有。這念頭一露,李清照的心頓時冷了半截。她手上有幾件珍品,包括宋徽宗寫繪於絹上的一幅團扇面。不得已時她才出手,靠這些東西度過余年。張汝舟哄走了她的玉壺,又來索要徽宗團扇書畫,說是送領導、疏通仕途。李清照識破了他的嘴臉,堅決不給。張汝舟動粗,撫摸過她全身的那隻手轉為耳光、拳頭。李清照奮力廝打,堅硬指甲抓破他的臉,鋼鐵長腿踹他下腹部。

蜜月的延長期,兩口子突然反目成仇,幾乎每日廝打。

庭院深深深幾許……濃陰下,繡房中,雕窗旁,玉榻上,雲發散亂四肢揮舞,呢喃變呻吟,雪膚現血痕。我們的詩人不哭。沒有一滴淚。

張汝舟畢竟力氣大,長期混跡江湖,還會一點拳腳,這時派上了用場,「遂肆侵凌,日加毆擊」(見李清照《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這事太慘了。

面目猙獰的醜男人,騙財騙色,騙到李清照頭上。

單純的貴婦,情商令智商陡降。

歷朝歷代,這類鬧劇、慘劇一再上演。

懷念著亡夫的中年美婦李清照,碰上外表光鮮的騙子張汝舟。後者既已原形畢竟,索性不再偽裝,露出流氓本相,把妓女「晶晶」帶回家,浪給李清照看。並羞辱李清照說:你瞧這晶晶,這模樣,這身段,比你三十年前如何?晶晶玲瓏剔透哩,床上手段比你多……

李清照眼中冰涼。

她寫下訴狀告到衙門去了。

離婚案驚動了皇帝,皇帝下詔,「付之廷尉」,令有司治張汝舟的罪,「遣柳州編管」。可是按宋律,妻子告丈夫也有罪,當判兩年監禁。李清照作好了入獄的準備,同時捎口信給翰林學士綦崇禮。此間她徹底冷卻了情愛之軀,大腦異常清醒。盛妝出庭,冷艷逼人。

多虧綦崇禮相助,李清照在牢房裡只待了九天。

由於她的身份和事件的一波三折,出獄時,市民圍觀,人潮湧動。

李清照平靜地穿過人流,雲鬢插著傲雪的梅花……

從她嫁給張汝舟到離婚入獄,剛好一百天。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盞兩杯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矣,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牌《聲聲慢》。

句句血和淚,不忍卒讀。

詩人如此發哀聲,卻有剛勁之態。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美人垂暮卻從容。

命運能毀滅她,但不能打敗她。這首《聲聲慢》,乃是宋詞的巔峰之作,無愧於蘇東坡辛棄疾的任何詞作。她的哀愁,也是古往今來受欺壓遭凌辱的所有女人的哀愁。

值得注意的,倒是古人多從字句、韻律的角度玩味此詞。嚴重傾斜於形式的點評,暴露出古代男人的某些不良心態。例子多,不予列舉罷。

離婚後的李清照長居杭州,有女友勸她搬到別的城市,她婉言以拒。杭州挺好的。江南的山光水色繼續滋潤著她,年過半百仍不顯老,羨煞一幫老姐妹兒。她愛穿的月白色絲質衣裳,愛戴的瑪瑙頭飾,愛插的梅花桂花,一度成為杭州城裡的時尚,宮廷市井皆仿效。她不愁花消,姐妹們拿錢給她,不許她賣那些隨她多年的古玩字畫。有些場合,她也和男人們接觸,接受他們彬彬有禮的的讚美。她不恨男人。內心深處的融和春光令容顏飽滿。

年近六旬她一頭青絲。這在今天也罕見。曾有兩鬢霜華,奇蹟般的返黑。猶如老東坡挖吃野菜,「發之白者日以返黑。」姐妹們戲稱她老來俏。

苦難拖不住她的。陽光的李清照,豈能活向漆黑的深淵?

命運之海波濤險惡,被她逐一化入古老漢語的優美節奏。《瑞鷓鴣》詠雙銀杏:「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玉骨冰肌未肯枯!這便是李清照。

她美得很平靜了。

姐妹們唱她的早期詞:「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她喜飲團茶,家裡便有了許多團茶。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酒朋詩侶來相召,暢遊金華城南之雙溪。李清照待在自家庭院,最後一次迎接記憶的波濤,讓眼淚打上句號。焚香,撫琴,默坐。然後鋪開紙筆,《武陵春》一揮而就。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14) 寥寥幾行字,載走許多愁。

漢語藝術真是靈丹妙藥。

李清照活過了七十歲……

李清照有《漱玉詞》傳世,錄詞六十多首。存疑詞若干,殘篇若干。今本《李清照集校注》(王學初先生校注),是收錄她的詩詞文最完整的一部書。

她一生有兩部大書。另一部的書名,赫然曰愛情。

她敢愛,並向世人傳達愛的聲音。兩千餘年封建史,數她聲音大。大而美。美而稀。她使一對一的愛情體驗臻於極致。眼下被影視炒得天翻地覆的四大古典美女相形見拙:她們無一例外是政治的產物或男人的玩物。名女人玩物多矣,包括染指皇權與血腥的則天武后。惟有李清照是她自己——自由的李清照,潔凈的李清照。這意義其大無論。從司馬遷到蘇東坡,男兒尚且九死一生爭自由,逸出權力黑洞,凸顯個體生存。而李清照降生於黑洞之外。父母又那麼寬鬆,丈夫又那麼優秀和藹平等。自由的種子,自由的樹,綻放清麗照千秋的永不凋謝的李花桃花梅花木樨花。男人們向來是權力的對立面,像孫猴子拚命翻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李清照在別處。俏立在自由的風中。不用跌跌撞撞奔官場、百感交集寫華章。文學史上這美妙身影,具有不可辯駁的惟一性。

可是這許多年,對李清照遮蔽多矣。

本文無意顛覆李清照在教科書中的形象,只不過這些年來,有時想到她,並不覺得她多麼吸引人。最近得一契機回頭細端詳,發現問題出在她的相關評論、賞析,以及半吊子水平的影視劇。七十年代末我初讀她時的驚奇與心跳,被這些東西抹去大半。評論、影視、講壇、舞台劇,把李清照往別處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導至罕見之傑出女性面目模糊。這很可惜。

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貴族美婦。應當還原她的女人本色。修養與風骨,皆由本色出。

除了她生得美之外,她還用文字去捕捉純美,將人生諸環節牢牢地籠罩於美感中:從優美到凄美。少女,少婦,怨婦,寡婦,老婦,她逐一描畫,細膩動人。後期詞植入了剛勁,而早期詞已露此端倪。剛勁是為了抵禦命運。南渡之後她美得令鐵石男兒心酸。比如辛幼安。

她的性格很要強的。同時女兒態女人態十足。這是李清照的感人處。巾幗不讓鬚眉,卻保持芳香襲人的脂粉氣,脂粉氣又透出自由風骨。文字皆由命運出。她的詞作確系超一流,文學史擁有她真是運氣。依我愚見,李煜,李清照,蘇東坡,辛棄疾,當屬同一級別,並肩立於詞史最高峰。清代已有《三李詞》風行於世:李白,李煜,李清照。建議目前的教科書為李清照辟專章。

李杜以後的唐宋男性詩人,普遍存在「影響的焦慮」:李杜光焰萬丈,詩人們難以掙脫這光區。宋詩幾代人努力,調動一切手段,用事,用史,用哲理,用禪機,試圖在李杜身旁另起巨峰,結果只能是:差強人意。

李清照沒有這種焦慮。她以前的女性詩人,找一位三流的都很難。她隨手一划,便是千古詩篇。瞄準男兒爭雄,甚至藐視北宋。顯而易見,她於閨中、重門中的文化努力有著高度的自覺性。晉唐宋文化,在她清晰的目光的燭照之下。清照二字,天意存焉。她有文化視野,而決不僅限於文學眼光,這一點,至關重要。北宋有此大氣象,遠遠勝過盛唐。而今天的某些中國作家,若是一味在文學圈中打轉,勢必日益縮小圈子。失掉文化視野的文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欲贏得視野,須收回東張西望的目光回頭讀書,西學中學,書城貨架上那麼多,年復一年躺著,塵封著,困惑著,渴望著……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鍵」,男人們手拉手圍成圈兒。李清照嫣然而入,縴手不讓巨手,蜂腰壓倒熊腰。倩影起舞鬚眉瞠目。連朱熹都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忍不住要在理學的課堂上為她講話。

宋詞碰上李清照。李清照碰上宋詞。雙方皆幸運。

李易安嚴把詞關,不讓詩來染指,鄭重宣告:「詞別是一家!」難怪她批評蘇軾詞:「皆句讀不葺之詩耳。」她於宋詞功勞大,以純粹的女性手筆,帶動許多不可一世的大老爺們兒。連辛棄疾這樣的豪壯聖手亦受她影響,英雄氣足兒女情長。稼軒系易安同鄉。余如姜白石、陸放翁、吳文英……名家不可勝數哉。清代的納蘭性德視她為偶像。

她常用的詞牌,如《減字木蘭》、《蝶戀花》、《菩薩蠻》、《浣溪紗》、《漁家傲》、《如夢令》等,亦為毛澤東所喜用。

濟南這地方,神奇如紹興。今日文壇,不止一位大家出自有風骨傳統的山東。

遺憾的是,李清照之後,女性詩人卻又矮下去了。罪在禮教。清代女詩人多,好詩少。五四運動以後,女作家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肖紅,冰心,丁玲,以及筆者單聞其名的張愛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女作家女詩人,至少在數量上更有壓倒男性之勢。

婦女大翻身,這多麼好!不搞女權運動的李清照功莫大焉。

我們再來看作為女人的李清照。

她的一生行跡清晰:1.濟南成長,汴京成婚。2.三年之後丈夫宦遊,她獨抱濃愁寫下傳世之作。3.青州十年忙於幸福,帶領姐妹們鬧自由。4.萊州接著幸福,拽著丈夫談詞和詩。5.金人鐵蹄踏破中國,李清照的命運被切成兩段,踉蹌向南三千里。親愛的丈夫死,寶貴的文物丟。6.遭遇財色騙子張汝舟,梅開二度卻慘遭蹂躪,花瓣散落塵土,而香如故。7.江南山水護芳姿,美人垂暮卻從容,玉手寫下《漱玉詞》。8.美過了七十歲,美到今日……

李清照很可能沒生兒女。母性的缺失反倒成就她佳作如潮。

她少女時代的春心跳得厲害,婚後風流婉轉。愛情與藝術是她的全世界。保養加修養,加嫵媚江南,使她的漂亮五官性感體態能最大限度挽留春光。她單純。單純駐顏,複雜損容。

唐宋女人,想必已有身體的自覺。綺陌紅摟的諸妓身影,也波及深閨淺閨。描寫徽宗時代小縣市井的《金瓶梅》,那幾個女人風流百端,活出了某種軒昂。可是缺愛情,難逃那隻玩弄的臟手。李清照情烈、欲旺,擁有封建女子稀缺的愛情,難怪她一旦愛在手,便緊緊地、緊緊地抱住不放。就像林黛玉。

李清稱得上十一世紀末的新女性。二十一世紀初,仍具有榜樣的力量。她生活的勇氣給人印象深刻。她的作品,閃耀著「女性之為女性」的奪目光輝。

李清照曾經丟失那許多珍貴文物,但願我們在文明的進程中,不要丟失她。不要丟失她萬般珍愛的晉唐宋。並以此上溯、類推。

欲前行必須回行……

本文寫作的過程中,有良師益友千里提示。蜀人於陋室受教多矣,謹此再拜!

李清照與英國現代女作家伍爾芙有相似處。

李清照,伍爾芙,都是貴族出身,都有良好的教養、深厚的學養。都有甘做綠葉的好丈夫。伍爾芙寫意識流小說,與《尤利西斯》的作者喬伊斯齊名,共同解構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小說。二人又同年生同年死,頗奇特。加上「永遠痛苦」的卡夫卡,三架馬車開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之先河。伍爾芙的代表作《海浪》,乃是反覆迴旋的人生詠嘆調,六個主人公,三女三男,意識奔流,情緒迭宕,場景跳躍。拿《海浪》與《漱玉詞》並讀,平添趣味:蓋中西之傑出女性,心有靈犀焉。和李清照一樣,伍爾芙的作品因深入女性視角而屹立於時間之外。她也寫評論。也美貌,單是脖子的線條就迷倒無數西方男人。

李清照與法國女傑西蒙娜.波伏瓦同樣有可比處。波伏瓦寫《第二性》,是女權運動的世界性英雄,才華橫溢,艷光四射。不過她苦苦追憶少女時代的憧憬,卻發現潛意識中有上當的感覺。為爭女權她其實在撐著。撐得辛苦。薩特先生艷遇不斷,法國、美國、古巴……妙齡女子奼紫嫣紅,波伏瓦竭力相信自己並沒有吃醋。意識,意志,害苦了這位穿裙子的哲學家文學家。而李清照更像個女人,能自由,能寫作,能挽留少女情狀、少婦情態。波伏瓦若讀《漱玉詞》,一定會羨慕得大聲喊叫,通宵徘徊巴黎城,淚流滿面,就像她在加繆出車禍的那個晚上。

關於李清照,意猶未盡。先寫到這兒吧。

2007.11.23.再改於眉山之忘言齋


推薦閱讀:

比李清照更慘的女詞人,因貌美被選為妃,卻遭無恥宰相強行納妾!
才女李清照曾出對聯徵婚 誰料對出下聯的竟是一和尚
李清照二度再嫁,為何她寧願坐牢也要將丈夫告上公堂?
☆ 古代女子的愛情悲歌(七):尋尋覓覓之李清照
你為什麼喜歡李清照?

TAG:中國 | 文人 |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