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庶出長子皇帝!
公元前188年臘月初五,一個小孩的啼哭聲劃破了王宮莊嚴肅靜的上空,這個小孩叫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第五子,他的母親是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而他以後也會是這個王朝的統治者。劉啟,
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恆的兒子,母親是竇氏。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劉恆在代國為代王,在生下劉啟之前他還有幾個孩子,不幸的是他的幾個孩子都相繼病死,父親即位不久,劉恆就被立為太子,隨即他的母親就成為了皇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恆就走上了寶座是為漢景帝,而此時他才僅31歲。尊祖母皇太后薄姬為太皇太后,尊母親皇后竇氏為皇太后。年輕的帝王登基後,滿腔熱血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的確有為。
上台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定藩王,當時的藩王勢力割據,不削弱一些貴族的力量國家很難維持運行,甚至還會威脅到國家的統治。於是,劉啟即位後,提拔晁錯做內史,晁錯是個很聰明的人,在對國家形勢進行了分析後,他建議劉啟提防諸侯勢力,特別是吳王劉濞。
談到劉濞,早先劉啟為太子時和劉濞的孩子劉賢,曾入京陪伴劉啟下棋,因為劉賢棋品不好人品更不好,在爭執中劉啟就把劉濞打死了,由此劉濞對劉啟多有怨恨。劉濞在封地吳國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看來是做足了充分準備,所以,晁錯極力主張劉啟削奪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浩蕩的削藩運動觸及到貴族的利益,必然會引起諸侯國的動蕩,即使這樣,劉啟也是勢在必行。劉濞是最早被削藩的封王,他見朝廷開始向自己下手,他在漢景帝前元三年,聯合其他七個藩國一起反對劉啟的統治,史稱為「七國之亂」。
劉啟知道七國聯合後的消息,立馬組織軍隊進行打壓,他派名將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國、楚國,把最頑固、叛逆,也最難搞定的兩個國家先給平定了。然而,這一場戰爭雙方一時難以分高下,陷入僵局的時候,有人建議把晁錯給殺了,暫時平息事件,結果晁錯的死也並沒有帶來和平,無奈劉啟又調派周亞夫等將領領兵平叛,歷時三個月終於把叛亂給平定了。
平定七國之亂的劉啟,又把地方的權利收歸中央,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這場在他登基後不久的動蕩,在經歷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後,終於平定下來。解決了藩鎮問題,現在是時候解決關乎民生之事了。在經濟上,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注重休養生息,很重視對農業的發展。他也繼續採用文帝時期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文帝時期晁錯提出的「賣爵令」及「黷罪之法」都在景帝時期得以繼續推行,並使它更為完善。這一系列的法律措施,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在文化上,更加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為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對其他的學說也是持較寬鬆的態度,文化思想上算是比較開放的,景帝在提倡黃老的同時也讓包括儒家學說的其他各派存在、發展,這為後來董仲舒學說的發展以及被漢武帝的重視採用提供了前提條件。此外,在軍事上也是加強了對匈奴的防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騷擾。
漢景帝劉啟繼承和發展了其父親劉恆的事業,父子兩人開創了一個文景之治。他勤儉待民,勵精圖治,從而整個國家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在公元前141年正月,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還沒完全消退,劉啟卻生了一場重病,這場病徹底擊垮了他。後來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也是在病重強撐身子為太子劉徹主持加冠典禮。死前將整個天下交給了他的兒子劉徹,並囑咐劉徹要好好守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江山。不久,劉啟病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謚號「孝景皇帝」。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是為漢武帝。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漢武帝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推薦閱讀:
※金國[完顏氏]歷代皇帝
※每道菜最多吃三口,清朝的皇帝有這麼憋屈嗎?
※流氓皇帝漢高祖劉邦, 曾經當著群臣面出恭!
※大清最忠誠的鐵帽子王,扶兩位皇帝登基,父兄被殺毫無怨言
※平史 | 重審明末:當官員全部失去信仰,皇帝也無力回天~
TAG: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