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專輯宇宙美圖(3)
說明:在這幅9月22日攝於南非的明亮星空影像里,我們銀河的膨脹核心像是懸在一團光暈之上。在影像頂端,長河狀的塵埃,看似從銀河中心往天蠍座泛黃的最亮星心宿二傾瀉。不過,星野中最明亮的天體並非恆星,而是行星金星,它現在仍是西方天空日落後最亮的天體。此外,由地平面往上伸展的光柱稱為黃道光,是分布在黃道面的塵埃反射陽光所產生的暈光;在南半球春季時,它在暮光消失後的夜空中格外明顯。
.
.
說明:這幅單格天體照片,由上到下分別呈現了艾桑彗星、火星和獅子座的最亮星軒轅十四。影像的視野,大約涵蓋了10月15日清晨東方地平線附近2度的天區。三者中,最近的是眾所期待的艾桑彗星(C/2012 S1),距離只有14光分 (1.7 AU),但它卻是其中最暗的。火星離我們的地球稍遠一些,大約是16.5光分 (2 AU),不過這張影像並沒顯現它原有的紅潤色澤。距離有75光年軒轅十四,反而比它們都來得亮。軒轅十四上方、緊貼著它的黯淡暈斑,則是矮星系獅子座I (Leo I dwarf galaxy),它有800,000光年遠,身影差點淹沒在藍色亮星的眩光中。艾桑彗星預期會再增亮些,不過,雖不知會增亮多少,但不會比夜空中的滿月來得亮。據估計,艾桑彗星彗核的大小介於1到4公里之間。它的大部份彗核,在11月28日和太陽近距靠近後,有可能會殘存下來。如真是如此,這顆彗星在12月初,會重新現身在北半球日出前的東方天空中。
.
.
三個星系
影響提供與版權:Stephen Leshin
.
.
說明:船底座大星雲亦名為NGC 3372,大小超過三百光年,是我們銀河系最大的恆星形成區之一,也是南天的珍寶之一。和北天較小的獵戶座大星雲相似,船底座大星雲也是肉眼輕易可見的天體,但它距離則有7千5百光年,約是獵戶座大星雲的五倍遠。這幅壯麗的望遠鏡影像,呈現了這個區域明亮星際雲氣絲和黝黑塵埃雲的許多細微結構。這幅張角比滿月大的影像,大約涵蓋此星雲100光年的區域。船底座大星雲是一些非常大質量年輕恆星的家園,包括神祕多變、質量超過太陽百倍以上的海山二星 (Eta Carinae)。在這片星野里,海山二星是影像中心的鎖孔星雲(NGC 3324)左方那顆最亮的恆星。海山二星可能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炸,X射線波段的觀測也指出,船底座大星雲是個名副其實的超新星工廠。
.
.
說明:中午時,太陽總在頭頂嗎?不。舉例來說,在南北半球離赤道很遠地區,太陽從不會出現在頭頂。但反過來說,地球上總有地方中午時,太陽會在天頂,例如:春、秋分之時的赤道。換個角度看這問題,想知道正午時的太陽何在,只要等到中午時,把相機向上指,然後拍張照片就得了。如果你常常這樣做,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太陽會慢慢在天空畫出一個8字型的影跡。上圖就是這樣的正午日行跡 (analemma),它就是在一年之中,在正午所拍的一系列照片所構成的。上面這幅魚眼相機影像,攝於2012;其中,影像邊緣的建物和樹位在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巴庫市。
.
.
說明:十六年前,海爾-波普彗星繞過太陽,成為當時地球夜空耀眼的景觀。這張精彩的影像,攝於1997年彗星剛通過近日點後不久;當時的海爾-波普彗星,拖著二道令人難忘的彗尾(白色塵尾和藍色離子尾)。而在北半球的星空中,離子尾伸展的長度超過十度,隱沒在英仙座的雙星團附近,彗星頭部則離仙女座亮星天大將軍一 (Almach)不遠。你還記得海爾-波普嗎?至少影像前景當時12歲和15歲的攝影師公子會記得。總結地說,大約在1997年5月底到1997年9月之間,海爾-波普彗星是一顆裸視彗星。現在,星空愛好者靜待艾桑彗星在接下來的數周內持續增亮,只是目前很難斷定,它的首次內太陽系之旅能變得多有趣。
.
.
說明:這片富星場中心處鑲著亮邊的流形,位在南天航海星座─船底座和船帆座的交接處。這群主成份是星際雲氣和塵埃的彗星狀雲球,距離約有1,300光年遠,長度則在1光年上下。鄰近熾熱恆星的高能紫外輻射,除了為雲球塑形之外,所造成的電離也為它們鑲上了亮邊。此外,這些雲球氾流的方向遠離船帆座超新星遺骸,因此它們掃掠的流形可能也曾受到超新星之影響。雲球之內,冷雲氣和塵埃聚成的團核,可能正在塌縮形成小質量恆星,而它們的形成終將造成雲球的消散。事實上,位在這群雲球右上角的彗星狀雲球CG30,它頭部的小紅暈斑,就是由恆星形成初期階段的高能噴流所造成的。
.
.
說明:在我們眼裡,這幅影像左下角的泡泡星雲 (the Bubble Nebula)和它右上方的疏散星團M52看來門當戶對。但在其他宇宙尺度里,它們的差異其實頗大。嵌在星際塵埃和雲氣團里、被單顆大質量O型星吹拂而成的泡泡星雲(又名NGC 7635),寬度只有10光年。而M52是個成員星約有一千顆的疏散星團,直徑則有25光年。此外,位在仙后座北緣的泡泡星雲和其所在的雲團,距離約為11,000光年,而星團M52的距離只有5,000光年遠。這幅廣角望遠鏡影像涵蓋大約2度的天區,相當於4個滿月的寬度。
.
.
說明:在富饒的獵戶座里,到處都是星際塵埃雲和光亮的雲氣。在這幅涵蓋獵人腰帶以北天區的望遠鏡彩色廣角影像里,其中最明亮者之一是位在星野中心的M78。泛藍的反射星雲M78離我們約有1,500光年遠,大小則約為5光年;它的藍色澤,則來自塵埃偏好反射了鄰近熾熱年輕亮星的藍色星光。在星野里隨處可見的眾多塵埃帶和星雲之中,包括很引注目、剛發現不久的麥克尼爾星雲(McNeil』s Nebula),因為它和一顆類太陽恆星的形成有關;此外還有具有跡證性的許多暈紅赫比格-哈羅天體,它們是由恆星誕生過程的高能噴流所造成的。 (譯註:麥克尼爾星雲是M78右上方、帶淡黃暈的扇形星雲,它左下方有二顆相鄰的黃色恆星。)
.
.
說明:這幅望遠鏡影像,記錄了大螺旋星系NGC 3227和較小的橢圓星系NGC 3226動蕩生涯之瞬間。除了捕捉到它們正在進行重力擁舞之外,高靈敏相機的影像也呈現它們歷次近距接近時,被星系拋甩出去的黯淡潮汐恆星流束。位在獅子座方向、距離超過5千萬光年遠的這對星系,因其奇異的外觀,而被經典的奇特星系目錄登錄,成為編號Arp 94的天體。不過,像這樣的星系碰撞和合併,現在認為是星系演化的常態,我們的銀河系自不例外。跨幅約9萬光年的NGC 3227,大小和銀河系相當,被歸類為西佛型活躍星系,其核心藏著一顆超大質量黑洞。
.
.
說明:艾桑彗星 (Comet ISON)會變得多精采呢?沒人說得准;不過略 帶遺憾的是,隨著它往太陽系內圍靠,增亮的速率卻比預期慢。上圖是攝於二周前的艾桑彗星,當時它的彗尾仍在發展中。上星期,彗星以相對近的距離掠過火星時,火星探勘軌道船也為它照了像。在11月底,當艾桑彗星衝到離太陽表面數個太陽半徑時,它有可能會比月亮還亮,並拖著長且流動的彗尾,不過,也可能不會這麼精采。不論如何,星空熱愛者總希望從地球看出去,殘存的彗星能好好表現,而且至少一路持續到年底。
.
.
說明:在龐大且相對鄰近的英仙座星系團里,活躍星系NGC 1275是其中心深具主宰性的成員星系。這個星系除了在可見波段看來很狂野之外,也是很強烈的X射線源和電波源。NGC 1275吞食周圍其他星系,形成環拱它的吸積盤,最終並把吸積物質饋送給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幅使用哈伯望遠鏡影像庫資料重建的彩色合成照片,突顯了被吞食後的星系殘骸和有些長達2萬光年的光亮雲氣絲。依理來論,在經歷星系碰撞的猛烈動蕩後,這些雲氣絲應會被摧毀,但它們卻存活了下來。是什麼把這些雲氣絲束在一起?觀測指出,影像中這些結構是因為黑洞活動,而從星系中心被推擠出來的,然後被磁場侷限在一隅。NGC 1275又名為英仙座A (Perseus A),其跨幅超過10萬光年,距離則有2億3千萬光年遠。
.
.
說明:在這幅迷人的夜空影像里,風和太空天氣事件都變得如夢似幻。當秋夜漸長,觀賞極光的好季節也隨之來臨;而影像中的草原風車和彩色極光,即在10月1日攝於美國.南達克達州中部。從綠色到較少見的紅色之各色極光,都是因太陽活動引發的地球磁暴所造成的。影像中的極光,高度從遠高於雲層,綿延伸展到遠高於一百公里之處,並以北半球夜空中的眾星為屏幕。肉眼可見、位在北斗七星斗柄上的開陽雙星,出現在影像的左緣,而照片中央處,可見到幾乎垂直排列、直指北天極的天樞 (上)和天璇。(Mizar 開陽;Dubhe 天樞;Merak 天璇)
.
.
說明:在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清晰特寫影像里,左上角的突出天體,是龐大橢圓星系M60的明亮核心和外圍。在鄰近的室女座星系團里,距離約5千4百萬光年遠,跨幅有12萬光年的M60,也是其中最龐大的成員星系之一。而與其成為尖銳對比的,是位在影像中心處的圓形亮斑,它是一個極端緊密的矮星系。這個編錄號為M60-UCD1的天體,可能是我們鄰近宇宙中最緊實的星系;它將近一半、約2億倍太陽的質量,擠在半徑只有80光年的空間里,而M60-UCD1內圍的恆星間距,大約是地球所在銀河區的25分之1。天文學家探索M60-UCD1的目的在於,極端緊密的矮星系是大星系因近距接近,受到引力潮汐剝削所殘存之星系核呢?還是因演化而形成的大球狀星團?最近在M60-UCD1的核心找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其源頭可能是超大質量黑洞。 若此為真,則M60-UCD1可能是殘存的星系核。
.
.
星系M106的特寫影像
影像提供:影像數據合成-Hubble Legacy Archive;Adrian Zsilavec, Michelle Qualls, Adam Block/ NOAO / AURA / NSF製作-André van der Hoeven
鄰近大熊座、被獵犬座眾星所環繞的這個星系,是由譽為公制推手的法國天文學家梅尚 (Pierre Mechain)在1781年所發現的。後來,他的朋友兼同事梅西葉把它納入他的編錄中,成為M106。近代的深空影像證實它是個宇宙島,一個位在銀河系眾星後方,寬度3萬光年,離我們只有2千1百萬光年遠的螺旋星系。除了鮮明的塵埃帶和明亮的星系核之外,這幅組合影像突顯星系螺旋臂上的年輕藍色星團和泛紅的恆星誕生區。這幅高解析星系影像, 結合了哈伯望遠鏡先進巡天相機的清晰照片和地面望遠鏡的彩色影像數據。M106 (亦名為NGC 4258)是一個鄰近的西佛型活躍星系,在橫跨電波到X射線的電磁波段都很明亮。活躍星的能源,據信是來自掉進大質量星系核心黑洞的物質。製作-André van der Hoeven
.
.
太陽光譜影像提供與版權:Nigel Sharp(NSF),FTS,NSO,KPNO,AURA,NSF
某些顏色的陽光為何會消失,其原因仍然不明。上圖是太陽的所有可見光顏色,它是陽光通過類似三稜鏡的儀器後所產生的。這幅由麥克梅斯-皮爾斯 (McMath-Pierce)太陽塔所提供的光譜,第一個特徵是,我們泛白的太陽雖然會發出各種顏色的光,但還是以黃-綠光最強。這則光譜之所以會有暗線,是因為太陽表面和上方的氣體吸收了下層所發出的陽光。因為不同的氣體會吸收不同顏色的光,所以我們得以反推太陽的氣體成份。舉例來說,氦就是在1870年首先在太陽光譜中發現的,後來才在地球找到。到今日,絕大部份光譜吸收線的來源已知,不過,仍有數條暗線之出處不明。
推薦閱讀:
※NASA的哈勃望遠鏡最近拍攝了什麼新照片?
※NASA科學家發現宇宙生命律 富含碳行星不存在海洋
※專訪NASA首席科學家
※NASA 專輯宇宙美圖(18)
※中秋「特供」:NASA月亮圖集(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