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發行方院線分賬之爭 業內:大勢所趨
1 |
1 |
五大發行公司向院線發出聯合聲明,要求提高分賬比例[保存到相冊] |
搜狐娛樂訊 (陸十三/文)比起去年的賀歲檔,今年的賀歲檔呈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片子扎堆,而在賀歲大戰正式打響之前,國內發行公司與院線之間的紛爭搶先上演。11月15日,中影、華誼兄弟、光線、博納、星美等五大發行公司聯合向院線提出,將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到45%,涉及到賀歲檔的9部電影。
搜狐娛樂在採訪過程中,各家發行人均不太願意出來說話,但情勢上來看,還是發行方比較強硬,院線和影院則叫苦不迭。相關人士表示,製片成本提高的同時,下游放映環節的成本同樣水漲船高,其實並沒有大家印象中的那樣「暴利」。對於可能會導致票價上漲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並沒有直接關係,著名發行人高軍表示,這不是消費者要承擔的壓力,而是電影行業內部環節要承擔的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提高分賬比其實是大勢所趨,但是發行公司無法控制演員片酬上漲等因素,導致製片成本過高,於是把票房壓力直接轉嫁給院線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就好比北京的計程車和打車人,其實都是可以通過協商調價解決的。本來是互惠互利的關係,為什麼一定要搞對立呢?」
1 |
《王的盛宴》海報[保存到相冊] |
1 |
星美今年同時有《王的盛宴》和《血滴子》兩部大片加入賀歲大戰[保存到相冊] |
事件回放:五大發行公司聯手逼宮
11月15日,五大發行公司聯手向院線發出通知,要求將票房分賬比例提升到至少45%:55%,包括賀歲檔中的9部電影:《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大上海》、《一代宗師》、《十二生肖》、《血滴子》、《泰囧》、《笑過2012》、《秘密花園》,消息一出,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製片方、發行方與院線和影院的票房分成比例之爭由來已久,此次五大院線「逼宮」是往年同性質事件的延續。
2010年華誼出品的《唐山大地震》單方面規定最低票價,導演馮小剛表示,為什麼好萊塢分賬大片國內最低票價可以定到45元,國產片就不可以定到35元?他認為,在中國限定票價,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而此前《滿城盡帶黃金甲》、《赤壁(上)》、《建國大業》等電影都曾提高最低票價。
2011年賀歲檔,《金陵十三釵》製片人張偉平提出要求將發行方的分賬比例由43%提高到45%,並且提高了最低票價,此舉引起了院線方面的抵觸,並在北京聯合發起拒絕張偉平要求的事件。最終雙方各退一步,以票房5億為界,在5億票房之內,新畫面與院線的分賬比例為45%:55%;超過5億,新畫面和院線的分賬比例則將調整為41%:59%,這場票房分賬比例之爭最終告一段落。
0 |
博納去年《龍門飛甲》堅持挺院線,今年也加入了「逼宮」陣營[保存到相冊] |
院線和影院叫苦:利潤空間也不大
今年賀歲檔「分賬之爭」一出,搜狐娛樂連線牽頭此事的中影以及各家發行負責人,對方均不太願意出來說話,一位發行負責人有些為難地表示:「這個節骨眼,我們說話不太合適。」不過,從目前的情勢來看,發行公司比較強硬。
對於五大發行方的通知,院線和影院則是叫苦不迭,相關人士表示,很理解片方要求提高分賬比的心態,但製片成本在提高的同時,下游放映環節的成本同樣水漲船高,其實並沒有大家印象中的那樣「暴利」。著名發行人高軍表示:「現在院線能拿到的分帳點已經極低,有些院線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如果片方也要提高的話,那麼院線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利潤空間,我們先不說人員、水電,先房租這塊,新影院的房租都相對比較高,所以利潤空間也並不大。」
一位影院經理表示:「抱團提價的這些片子里,有《一九四二》、《十二生肖》這樣的大片,但也有幾部小片。小片本來對觀眾的吸引力就低,票房不好,影院本來就不太願意排映,如果還要提高分賬比例,就更不願意排了,這樣一來,其實是惡性循環。」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小片為了爭取多的排映,自願降低分賬比例,去年逼宮的也是像《金陵十三釵》這樣可以號令市場的大片。
分賬之爭不會直接導致票價上漲 影院:提價就更沒人看了
另外,雖然本次五大發行方「逼宮」,只提到提高分賬比,並沒有涉及提高最低票價。但還是有不少網友擔心,分賬比提高,會不會最終導致電影票價上漲?搜狐娛樂諮詢了多位院線人士,大家都認為,在這一點上觀眾可以略放寬心,其實電影票價和分賬比例多少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高軍表示,這不是消費者要承擔的壓力,而是電影行業內部不同的環節要承擔的壓力。「比如票價漲10塊錢,是按照各方的分帳比例來分享這10塊錢,誰也落不了多少,所以它和票價的高低應該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一位影院經理也表示,雖然分賬比提高,但影院也不可能盲目抬高票價:「其實道理很簡單,畢竟不是好萊塢大片,如果真的漲價了,觀眾就更加不來看這些國產小片了,最後大家都吃虧。」
0 |
觀眾最終用腳給票房投票,電影的品質才是王道[保存到相冊] |
業內呼籲製片公司提高製作水準
目前國內一部電影上映後,發行方與院線之間的票房分賬比例維持在43%:57%左右,根據實際情況,這一比例會有一定的變化。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北美製發方的分成比例基本都在65%-70%,而中國的製片方大部分都是不賺錢的,長此以往,會影響電影投資製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市場的良性進步。提高比例,能對他們形成一定的反哺作用。但是與北美的電影早已成熟的情況不同的是,中國的電影市場還在快速的發展時期,還遠未成熟。而片方過於依賴票房收入,也造成了在市場初建期,影院佔據比較大的話語權,製片方成為弱勢的一方。
該人士表示:「目前中國電影產業整個處於布局階段,影院擴張,都在搶市場搶地盤。而影院投資是一個長線項目,3至5之後才能看到收益。在擴張階段,影院的各項支出是大於收益的,所以必然也要求有比較豐厚的資金迴流。中國現在1600多家影院,只有200多家的單年票房收入在200萬以上,其他都處於虧損狀態。」
《綜藝報》電影版主編朱玉卿發微博表示:「電影製片成本提高,但製片質量提高了沒有?國產片已經如此不堪一擊,不在質量上下功夫做大產業大家全玩完兒。」此外也有院線人士「吐槽」表示:「片方那些號稱上億元的大製作,其實有多少都是注了水的?能曬一下賬單嗎?」
0 |
在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成熟階段,無論製片方還是影院,回收成本的途徑都過於單一[保存到相冊] |
提高分賬比是大勢所趨 應協商解決
中國電影資料副館長饒曙光表示,支持製片方提高分賬比例。「在現代電影產業鏈當中,製片方的分帳比例應該到50%才合理。我們國家現在製片方處於相對弱勢,製片方拿到的比例一般都低於45%,長期下去,所有的風險都是由製片方來承擔。」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相關人士表示,提高分賬比其實是大勢所趨,但是上游製片公司存在大量不規範操作,導致製片成本上揚,現在把票房壓力直接轉嫁給院線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比如演員的片酬越來越高。他們能聯合起來壓制院線,卻不能壓制一下演員片酬的不合理,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也不是健康的。」
好萊塢研究者周黎明在微博表示:「一直以來,放映商相對於發行商在中國的地位和分成均高於美國,但隨著銀幕數的急劇增加,放映商的相對地位會逐漸降低。跟美國相比,中國的院線因為大多建在鬧市區,因此運營成本比美國的要高。放映和發行環節的博弈,是影業步向成熟的一個階段。」
一位影院經理說,其實應該是協商的機制,而不應該造成現在這樣發行方和院線對立的行為。「就好比北京的計程車和打車人,其實都是可以通過協商調價解決的。本來是互惠互利的關係,為什麼一定要搞對立呢?」
有報道稱,這次提高發行方的分賬比,是在政府機構的要求下完成的,這也符合國家扶持電影製片產業的方向。記者諮詢了多位業內人士,對方均不願多談,但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發行公司人士表示,這次「逼宮」行為雖然看起來是民營公司打頭陣,但其實確實是有關部門的意思。「去年張偉平也並不是一個人要真的單挑各大院線,他也是在有關領導的授意下去做的。」之後該人士便表示不願再多談。
據悉,下周三,萬達、南方、聯合、金逸、大地、新影聯、中聯等院線代表將開會討論應對措施。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發文表示:「產業鏈所以稱之為產業鏈,就是缺了一環都不行。中國電影改革開放走過了成功的二十年,就是產業鏈上下團結勇闖難關的二十年。可以預料,當著產業內部開始你爭我奪的時候,一定就是利益空間開始變窄、格局出現重大裂痕的時候,首先就是不合理訴求超越公平的時候,當然,更是要藉助行政力量干預市場、改革倒退的時候。最好的結果是上下游協商,市場化調節;最不好的結果是院線、影城和製片業一拍兩散,產業發展從此走向不再信任與彼此對抗的格局。謹望深思。」
0 |
實力雄厚的大片才有底氣和院線叫板[保存到相冊] |
科普:製片方分賬比逐年提高 張偉平功不可沒
分賬制是現在電影產業票房利益分配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每部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收入,除去5%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兩項固定支出以外,剩下的部分由製片方、發行方、院線、影院四方分成。在利益劃分上,製片方和發行方屬於一個陣營,院線和影院屬於相對的另一個陣營。目前的慣例是除去稅和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剩餘票房所得的52%以上歸院線和影院,43%以下歸製片方,還有不到10%歸發行方。越是市場競爭力弱的中小成本影片,製片方拿的比例越少。
在提高分賬比的發展進程上,最功不可沒的是張偉平。2000年,分賬比例尚保持在35%左右。2002年,借《英雄》強勢崛起的東風,張偉平親自與各大院線談判,為影片爭取到40%的分賬比。再往後,《十面埋伏》達到41%,《滿城盡帶黃金甲》達到42%。而到了去年《金陵十三釵》,已經提升到了45%。
推薦閱讀:
※紫 微 格 局----解讀4
※052D大驅解讀:未來航母編隊防空反艦陸攻多面手|中國海軍|052D型|航母編隊
※解讀柳永詞中的「寒林衰荷」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何長文:《詩經》與《楚辭》的審美異趣
※解讀47困卦(一)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