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半夏湯+中風後遺症當首重治郁
治胃食管返流導致的哮喘驗方--延年半夏湯前幾天,在中央台《走近科學》欄目看到(胃食管返流導致的哮喘)的節目,我心中突然一亮,多年的迷團,似乎一下子清晰了起來,這不就是延年半夏湯的方證嗎?雖然岳老用此方治好了這樣的哮喘,但並沒能明確這就是「胃食管返流導致的哮喘」。這是因為,單用(從)中醫的理論,是很難認識和揭開這一病理的。只有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才能揭示明白,科學是在與日俱進的。請大家先看看岳老有關《延年半夏湯的二篇文章。不知您認為我的推論正確與否,也請大家以後在臨床中驗證此方。延年半夏湯治療支氣管喘息蕭某,女性.42歲,唐山市人。夙有支氣管喘息病,診視時複發甚劇,持續20餘日,晝夜迭進內服藥及注射劑,無效。已瀕於危,其夫倉皇備後事。其症作突發性陣咳,咳則喘,咳喘作須10餘分鐘,咯粘液樣的白沫痰,至痰咯出而氣道無阻始漸平息。但隔半小時或一小時而咳喘又作,晝夜約20餘次,不能平卧,只以兩手抵額.伏於枕上.其面目因頭久垂而現浮腫象。診其脈虛弱無力,惟左關浮細而弦,無熱.舌苔白膩.精神憊,不欲睜眼.見醫生至,稍抬頭即伏枕上,作喘息聲,自雲痛苦萬狀,不欲求生。根據其脈象及現症舌苔,姑投以延年半夏湯.不意服藥後夜間即能平卧,續進l劑,競霍然而愈。以此方治療支氣管喘息,在我的經驗,數年間已治癒五六例。其適應證,為突發性陣咳作喘.咯粘液樣白沫痰,舌苔白膩,面目稍浮腫(此症不必悉具),其脈左關部浮細而弦者,投之輒效。但病例仍不夠多。延年半夏湯方清半夏9克、炙鱉甲12克、前胡6克、苦桔梗4.5克、東人蔘6克、炒枳實3克、吳茱萸9克、檳榔片4.5克、生薑片9克、水煎溫服。按:延年半夏湯,系唐以前古方。日本野津猛男於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胃痙攣,有效。主要以神經痙攣為主.包括支氣管痙攣。因肝脈浮細而弦,用人蔘、鱉甲、檳榔;咯粘液性白沫痰,用半夏、桔梗、吳茱萸,且吳萸一味,在臨床上經驗,其治咽頭至胃部之粘液樣白沫壅盛.有殊效。桔梗與枳實相配伍,具升降肺氣之力,兼之柴胡能除胸脅苦滿,生薑主治水毒,合力共濟.故能用以治支氣管喘息。《岳美中醫案集》談延年半夏湯延年半夏湯,《古今錄驗》方,載於《外台秘要》。日本醫家對此方頗有研究,《漢法醫典》中即收錄本方,其臨床應用指征:一、凡見胃部時有劇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於左側胸部及肩胛部;二、凡見患者喜屈其上體抵壓疼痛之部位,以冀圖減輕疼痛者;三疼痛時發時止者;四、多噯氣欠伸,嘔吐後疼痛可緩解者,均可投用本方。藥用:半夏12克,檳榔6克,桔梗3克,枳實3克前胡6克,鱉甲9克,人蔘3克,吳茱蓖3克,生薑3克。水煎溫服.可獲速效。本方主要治心胃痛。然得力處,尤在治胃中著力於治肝。大凡神經系統疾病,中醫多歸於肝。胃痙攣疼痛,中醫稱為胃脘痛,大多兼有脅痛,發時其疼難止,除病在胃外,與肝相關。本方組成,除用半夏、生薑、吳萸和胃降逆而外,另有大量和肝鎮肝之品。,方中鱉甲鎮肝.檳榔破氣舒肝,枳實與桔梗相伍,一升一降,令肝胃氣機得調,配以人蔘和肝之力更強,故而肝胃不和之胃痙攣疼痛.用之特效。運用本方,病人脈象多為弦細脈,蓋弦脈主肝,弦細屬虛,所以葯除兩和肝胃外,重用人蔘培植元氣,斡旋其間,是以寥寥數味,切合病機,無怪獲效於頃刻之間。回憶早年曾治40歲一男性胃脘痛患者,每一發作,遍地翻滾,嘔吐不止,疼痛難忍,脈弦細而緊,遇怒更甚,多方醫治無效,經用本方,數劑而愈。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湯所治範圍尚廣。方中半夏、生薑、吳萸等味又為治水飲要葯,因而移治支氣管喘息兼有疼痛者,亦無不效。解放前曾在唐山冶一婦女,陣咳而喘,胸脅心口疼痛不止,倚伏枕上,呻吟痛楚.幾不欲生。急出延年半夏湯全方,2劑後霍然而愈,自此以後又治多人支氣管喘息皆效。根據個人經驗,大凡突發性陣咳作喘。痰帶白沫,舌苔白膩,證屬偏寒者.投之輒效。由於本方所治以神經性痙攣為主,故而用於兩脅肋疼痛經久不治者亦效,取其能和肝鎮肝也。於此可見,古方運用得好,常可治療一些大病難症。昔越人嘗嘆「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我國中醫藥數千年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我們勤於採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湯一方而已。《岳美中醫話集》原文地址:名醫談臨證感悟--------中風後遺症當首重治郁作者:中醫方葯集治療中風後遺症,很多書中多用補陽還五湯,但臨床應用時經常會碰到療效不好的情況。筆者在臨床用逍遙散方作為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第一方,療效會顯著提高。道理很簡單,就是中風後遺症患者多郁,逍遙散方治郁,方證相合。患者在得病之前肢體靈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變使得部分肢體活動障礙,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會鬱悶,會不高興。我們很少會見到整天樂呵呵的中風後遺症患者。何況,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長期氣鬱不舒或劇烈情緒波動,得病後經較長時間的治療,勞人耗財,忍受治療痛苦,加之療效不盡如人意,患者氣鬱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首選治法當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後再根據辨證結果選擇相應的治法,或活血,或補氣,或養陰,或填精等等。當然,在較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中,郁證也隨時都有可能再現,及時、有效地治郁可以明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說的「人身諸病,多生於郁」,確為臨證經驗之談。治郁方葯甚多,首推逍遙散方。在中風後遺症的治療中,以使用逍遙散方機會最多。費伯雄在《醫方論》中說:「逍遙散……最為解郁之善劑。」臨證根據虛實寒熱可進行適當加減。如陰虛加熟地,氣虛加黃芪,鬱熱加梔子、牡丹皮,痰濕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薑黃通絡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絡走下。久病頑瘀阻絡可加土鱉蟲、地龍等活血通絡。當然,加減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黃白偏膩,筆者也常舍逍遙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減治療。筆者治療中風後遺症首重治郁,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醫李翰卿的一則醫案啟發。李老曾治療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針灸和補陽還五湯方加減治療無效。李老審其面呈憂鬱之色,不願多語,脈沉弦。一改治虛、治瘀為治郁,處方:柴胡9克,當歸9克,白芍9克,絲瓜絡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鬱金6克。7劑諸證大減,繼服1月而愈。後讀《儒門事親》,受張子和先去邪、後養正及調理氣血在補益氣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治療中風後遺症治郁為先的思路,驗之臨床,療效頗佳。有郁證治郁,有郁脈治郁,即使沒有典型郁證、郁脈,而諸脈證並不反對以逍遙散方加減治療時,筆者也經常徑直使用逍遙散方加減治療。如治療一男性患者,68歲,右側肢體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變日久,與醫生言談間似很超脫,無絲毫鬱悶之狀,脈象偏沉偏細,並無明顯弦象。從家屬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門,也很少與人聊天交流。筆者仍從治郁入手,以逍遙散方加減。處方:柴胡12克,當歸12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白朮12克,薄荷(後下)6克,土鱉蟲12克,地龍12克,炙甘草3克。7劑見效,接服7劑後改用補陽還五湯方加味,治療2月余,肢體活動基本恢復正常。以扶陽為本,講講「陽虛的處方立法之妙」陽密乃固說:前面有文章講到將人體的五邪排盡,人體就清靜了,就通暢了,就健康了。根據中醫對虛實的定義,有東西為實,沒有東西或看不到東西為虛,就「五邪」而言,由於是有東西堵到,所以基本都屬於「陰實」的範疇,這裡有一個特例,中風的桂枝湯證它不是有東西堵到,而是揍理太疏鬆的表虛證。這裡問題就來了,既然「陰實症」我們以疏通為要,以排邪為要,那「陽虛症」呢?所以處方立法還有一種情形,就是針對陽虛而言的。當然這兩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陽虛是病之源,任何疾病無論怎麼辨,都有陽虛的一面,陰實的治療也要加入扶陽的理念,但這裡為了講述的方便,還是分為兩類,本文專講「陽虛的處方立法之妙」。陽虛的治理要引入五行生尅的理念,看下圖:
很多人理解不了五行生尅的關係,如果牽強附會地胡謅什麼物質世界由五種基本元素組成,那就大跌眼鏡了,那隻會講了半天,什麼也得不到,什麼也解決不了,實際上五行概念有這麼幾個要點:1.五行是在講運動,不涉及物質的範疇,從五行的「行」字,可以顧名思義;2.用陰陽的語言來說,五行都是在講陽氣的功能態,其中木是陽氣的升髮狀態、火是陽氣的宣通狀態、土是講陽氣的運化狀態、金是陽氣的收斂狀態、水是陽氣的潛藏狀態,儘管陽性向上,但陽氣只上不下還不行,所以五行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陽氣剎那剎那的循環運行,形成一個升浮降沉的圓運動;3.中醫將五臟對應五行,也是注重五髒的功能態,而對五髒的具體臟器是存而不論的,所以中醫言肝必言肝木,言心必言心火,言脾必言脾土,言肺必言肺金,言腎必言腎水,講的都是五髒的功能態;4.五臟生尅也是講五髒的功能態之間存在生尅關係,並非臟器間能相生相剋,相生代表功能正常,相剋代表越來越壞;5.五髒的臟器患病的意義何在?那正是五臟功能態患病的物質表現形式,所謂陽病及陰而已;好了,理解了上面的五個要點,陽虛為治的關鍵就好理解了,《金匱要略》開篇就講到了這一點,它以舉例的形式說明陽虛為治的要義,「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為什麼肝病要實脾?這是由五行的生尅關係決定的,當陽氣的生髮狀態出現問題的時候,下面就會影響到陽氣的運化狀態,不但如此,當陽氣的運化狀態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影響陽氣的潛藏狀態,陽氣的潛藏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會影響陽氣的宣通狀態,宣通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會影響陽氣的收斂狀態,收斂不好時就會影響陽氣的生髮狀態。當肝病去實脾的時候,病就阻止在肝木上面而不致傳變,這才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奧義,所以後面繼續講到「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唯治肝也,余臟准此」,其餘四臟都是一樣的,這就是陽虛的處方立法之妙,是中醫最神奇的地方。具體到藥物上面,扶肝木的有吳茱萸;扶心火的有生附子、有肉桂、桂枝、有炙甘草等;扶脾土的有白朮、乾薑等;扶肺金的有乾薑、生薑、五味子等;扶腎水的有炮附子、細辛等,至於重病的時候整體陽虛,也不分肝心脾肺腎了,就開四逆湯,全都有了,一般性的陽虛,分不清哪跟哪,開四逆湯溫扶整體之陽也不錯,醫聖都替你擬好方子了。聯繫上文一起考慮,陽虛就用扶正法,陰實就用祛邪法,扶正、祛邪就都有了。中醫常常將扶正祛邪掛在口邊,但真正理解這裡面的含義的又有多少呢?當然兩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陽虛就容易造成陰實,而陰實一定有陽虛的一面,所以扶正與祛邪常常在一張方子裡面同用,只不過根據病人當時的狀態,在扶正與祛邪的力度上有所取捨罷了,邪氣實以扶正為主,正氣旺就可以強力祛邪,這樣的處方立法就幾近完美。原文地址:經方補瀉之前要先辨明陰陽作者:陽密乃固經方補瀉之前當先辨明陰陽陽密乃固說:陰陽是八綱的主綱,中醫講到極上,也就是陽陽二字訣的精神而已,說來容易,但具體到用上面就難以明了,我今以經方的兩段條文試為分析之。《金匱要略》「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任用之」這是第一段;《輔行訣》「肝德在散。故經云: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也」這是第二段。這兩段條文都講到肝病,但一個講「補用酸」,一個講「以酸瀉之」;一個是「助用焦苦」,一個是「以辛補之」,這豈不矛盾?其實我們講補瀉,要分補陰還是補陽,瀉陰還是瀉陽,所以要理解這兩段話,就就要先辨明陰陽。古人著書,言簡剛正為其首要,但卻害苦了後人。先分析《金匱》的條文。首先仲景的這段條文,只對肝虛而言,因為「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任用之」,表明仲景是以虛實來分別病情的,但是這種先辨虛實的思想與陰陽為主綱的思想是不是相矛盾?我認為不矛盾,陰虛,陽虛,再到陰實是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而陽虛基本貫穿在疾病發展的各個階段之中,所以仲景所言之虛,就包括陰虛與陽虛,而不刻意將之分開了。具體到條文,仲景所言之「補用酸」,就單指補陰虛,因為酸味入肝,酸是肝臟的營養來源,屬於物質的範疇;其「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是解決肝臟的功能狀態,也就是從陽虛的角度而論的,其中「助用焦苦」,可以用烏梅丸為例說明之,焦苦當言苦溫,以烏梅之酸,合細辛乾薑蜀椒桂枝附子之溫,及黃連黃柏之苦燥,而肝膽之郁,得以條達,所以,焦苦之義也有辛溫之義在,烏梅丸也是苦溫化濕的主力方劑;至於「益用甘味之葯以調之」,就完全是運用補肝實脾的五行生剋觀念了,方劑以小建中湯為具體應用。再看《輔行訣》,《金匱》是但論虛,《輔行訣》與《金匱》不一樣,它把虛和實都包括進去了,其中的補,是指補陽虛,其中的瀉,是指瀉陰實。「以辛補之」,這個好理解,因為辛甘發散為陽,正合肝主升發的功能狀態,所以從補陽的觀念來說的,因此《輔行訣》的補與《金匱》的補其意義是不一樣的;再分析「以酸瀉之」,金匱講酸補,是補陰之虛,,輔行訣講酸瀉,是瀉陰之實,這有矛盾嗎?根據治病的原則,陰之所以會實是由於有不好的陰佔據了臟腑而不流轉循環,所以我們要將它們瀉掉,當我們要瀉陰的時候,一定要將好的陰填進去,壞的陰才可以擠得出來,所以瀉陰實的時候,仍然是用酸,是以酸換酸,經方永遠都是補瀉皆顧,只是當補大於瀉的時候,就是補,而瀉大於補的時候,就是瀉,如此而已,這一點在《輔行訣》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酸既可以補陰虛,也可以瀉陰實;「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味是緩中的,這大家都知道,但《輔行訣》在具體運用的時候,認為辛酸就可以化甘,所以連甘味的葯都省了。綜上所述,如果要很好的理解這些條文的文法,可以試著將各自的主語加進去:金匱曰「夫肝(虛)之病,補(陰)用酸,助(陽)用焦苦,益(陽陽)用甘味之葯調之。肝虛則用此法,(陰)實則不任用之」;輔行訣曰「肝德在散。故經云:以辛補肝(陽),以酸瀉肝(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也。」陰陽俱虛(古人傑醫案欣賞)(@@)(2012-06-06 22:39:26)標籤:健康分類:中醫馬××,男,原陝西省檢察院檢查專員。解放前作地下工作,被敵人逮捕入獄。患傷寒病出汗太多,熱退後受風,惡寒,振戰,身出雞皮疙瘩,手足冷,少腹痛,飲熱湯略止。在獄中受敵折磨,更缺乏營養,日漸消瘦。解放後,出獄,帶病工作,支持不住,在西安市郊王曲住療養院數年,遍求名醫治療無效。後經某老中醫治療,吃中藥半年,服人蔘,鹿茸1000克多,亦未見顯著效力。1954年初診,脈沉遲而澀,60次/分,舌無苔,面色暗黑,少腹按之堅硬如石,拒按,筋拘急,如指粗,語低微。詢其病史,方知發汗後傷其元氣。根據《傷寒論》第68條:「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開出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炙甘草,附子)之後,交給患者,患者見次方藥味少,分量大,懷疑說:「三味如此簡單之草藥,豈能治我這複雜而長期不愈的久病嗎?」後經我給他詳細講解病的根源,他恍然大悟說:「我初得病時,就是發汗太多,身體發冷而病的求醫多年,從未聽到過你這種理論,服一劑試試。」當天夜晚十二點,有人乘小汽車來敲我的門,說病人吃藥三小時後,覺腹中發熱,熱氣滿身走串。問是怎麼回事?我說:「這是寒散陽復的好現象。」至第二天下午,病人親自來說:「沒想到我的病已見大效,現在身不冷腹不痛了,此方真是奇妙!」複診其脈已由沉遲而澀轉為細弱,脈位升至中部(關部),仍用前方三劑,服後病已消失,身暖不冷,皮膚柔和。病人拿次方請前述之某老中醫看,此醫看後諷譏曰:「這叫什麼藥方,純粹胡鬧。」病人說:「我的病經先生用珍貴藥品補治半年,未見效果,浪費了國家大量資金。此葯少價賤,服四劑病已治癒。」本人按:古人傑:原西安市中醫醫院老中醫。郭永來老師曾經發帖尋找古人傑醫案,劉止吳先生即發該案上來。讀該案,甚覺精彩,不敢私樂,故轉論壇以饗同道。讀該案,有幾點啟示:1.了解患者生活工作史,病史和治療經過十分重要。如不了解「發汗後傷其元氣」,很可能根據「脈沉遲而澀,60次/分,舌無苔,面色暗黑,少腹按之堅硬如石,拒按,筋拘急,如指粗,語低微。」等癥狀而如前醫用參茸誤治。2.馬專員「患傷寒病出汗太多,熱退後受風,惡寒,振戰,身出雞皮疙瘩,手足冷,少腹痛,飲熱湯略止。」從這些癥狀看顯系少陰寒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之類當屬對證,即使無效也不至偏離太遠,遠勝於用參茸劑。但古先生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可謂慧眼。3.臨床四診細緻是辨證用藥的關鍵。從初診的情況看,古先生這方面的診斷很細緻,為後面的準確辨證,處方用藥提供了充分的證據。4.古先生學宗仲景,臨床善用經方。先生「詢其病史,方知發汗後傷其元氣。」馬上結合到《傷寒論》第68條:「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進而給出芍藥甘草附子湯,效果十分顯著,多年痼疾四劑而愈。5.芍藥甘草附子湯是個陰陽俱補,調和陰陽之方。過汗亡陽,陰損及陽,陰陽俱損,這是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病機。從馬專員臨床癥狀看亦為陰陽俱虛。用陰陽俱補之方補陰陽俱虛之證,正相合,是以效佳經方中治療肝病的方子陽密乃固說:肝病屬於厥陰證,是比較深層次的病,治療相對費時。《金匱要略》在講到上工治未病的時候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唯治肝也。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任用之。」這一段明講治未病,實講肝病的治療原則。肝病可分成肝虛寒與肝實熱,其中肝虛寒屬於肝陽虛,實熱屬於肝陽上亢,這樣一區分,則中醫的八綱辯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均在其中了,如果是肝癌,則屬於肝家陰實。肝虛寒就用上面的三法,「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具體到方劑就是:第一,如果肝虛掉了或肝膽有濕熱,則易生蟲,易長久下利,這時就用烏梅丸,因為烏梅丸是苦溫化濕的很好的處方,烏梅丸一下去,濕去掉了,同時虛熱也去掉了,注意,我們人體的濕根據不同的部位是需要不同的藥物去對治的,而厥陰肝經最好的祛濕藥物就是烏梅,最好的祛濕辦法就是苦溫化濕;第二,如果肝寒,嘔酸,吐延沫,有時會有胃下垂等,就表明是肝的功能不行了,為什麼會影響到胃?因為肝與胃在生理結構上緊挨著,肝的寒會傳遞給胃,肝寒會造成胃寒,這時最好的方劑就是吳茱萸湯,這時的肝只有寒還沒有虛掉,吳茱萸就是入肝經的熱葯;第三,如果從治未病的角度來考慮,通過實脾來治肝,就用小建中湯治療。味甜的入脾,所以小建中湯其實是針對脾臟的,但脾強壯了就能阻止肝病的傳變,所以對肝病也很好,有些醫家就以為它是直接對肝膽的,這個理解不對。另外,這裡提到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中醫治未病不僅僅是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去治療,還包括預見性的阻止病的傳變,這是對五行生剋最完美的體現。肝熱的時候也有兩方。一是如果早上起來感覺口苦,這是肝膽有熱鬱結,但還不是實熱,就用小柴胡湯,或四逆散;還一個就是白頭翁湯證,如果肝膽實熱的時候會有下利後重的主症,大家想一想肝實熱時裡面都發炎了,肝都腫大了,炎症往外走時就經過大腸,造成熱痢,肛門灼熱、大便腥臭、有下利未盡的感覺,基本方子就是白頭翁湯。所以治療肝病基本的方子就是這五個,經方其實很簡單,關鍵是臨證處方一定要精準。小方葯去疤痕(2012-06-06 22:36:37)標籤:健康分類:中醫患者 劉某女 35歲湖北十堰人面部外傷後遺留疤痕2月患者2月前因與人爭執,無意中被對方將面部抓傷,經治療後,左下頜關節附近留下長3CM,寬0.5CM疤痕,自用疤痕靈後無效,當地三甲醫院建議激光治療,患者心裡畏懼,前來就診,就診時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蓋霜後仍十分明顯,舌脈正常。診斷:疤痕(毒淤互結)治療:攻毒逐淤,消疤祛痕方葯:五倍子30克(研成極細粉),蜈蚣粉1克上藥共混勻,加醋適量,調勻(以手捏成團且不黏手為度),加入蜂蜜適量(必須用真蜂蜜),調成粘稠膏劑,放置24時後,膏轉為黑色,方可用。將上藥塗患處(先塗疤痕周邊,待疤痕縮小後,再塗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時(以不癢為度),療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縮小近一半,一周後徹底治癒。按:此法對燙傷,燒傷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對輕度燙傷愈後形成的色素沉著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瘢痕形成瘤狀,此方需加威靈仙煎膏才能起效。威靈仙煎膏:威靈仙 500g 牡丹皮 200g 澤蘭200【製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熱迴流 3次,每次 1小時,濾過,合度濾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治白癜風效驗方@@
(2012-06-06 22:28:36)標籤:健康分類:中醫文獻中稱白癜風「白癜」,是因皮膚變白,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局限性白斑而得名。嚴重者泛發全身,給人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對此病的發病原理中西醫各有論述,中醫認為風、瘀是主因。《金鑒.白駁風》說「由風邪相搏於皮膚,致令氣血失和」,王清任《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所治證目》有「白癜風血瘀於皮里」之說。各有各理,眾說紛紜。此病初起,多是無意中發現,因不疼不癢。多在面部額際、鼻旁、口唇四周或眉梢有不規則的細小白斑,形態不規則,或在手、四肢、軀幹偶爾發現,有的長期不變化,也有的在短期內就融合成片。施治或效或不效,特別是大面積的病人給予內服藥,療程長、代價高,多不能堅持治療。此病的基本病理表現是皮膚的色素脫失。對大範圍的病變沒有病例,較小或局部發生的經驗尚多,一般不予內服藥。總結父輩經驗,我篩選幾味葯,製成酊劑,名為「白駁酊」,療效尚可。考補骨脂是治此病的首選葯,內含補骨脂素有促進色素新生的作用。白芷內含羥基補骨脂素,「祛皮膚遊走之風」(《滇南本草》)。白附子為黃花烏頭的塊根,含次烏頭鹼,「主治疥癬、風瘡、頭面痕」(《海葯本草》),《簡便單方》用白附子、硫磺治赤白汗斑。白僵蟲「去皮膚諸風」。刺蒺藜「去惡血,破徵結積聚」(《本經》),「治諸風瘡瘍,破宿血」(《藥性論》),為散風要葯,俚語稱蒺藜咕咚子。紅花是活血要葯,能破、活、養血。
上各味聚會,配方如下:補骨脂50克、白芷20克 、白附子10克 、紅花10克、白僵蠶10克、白蒺藜10克 ,共搗粗末,70%酒精泡。為增強滲透性,加樟腦5克。便於記憶,歌訣一首:故紙白芷白附子,紅花僵蠶咕咚子,要問此葯做何用,專治白斑花豹子。用時切姜一塊,滴藥酒於姜上,用力擦患處至微熱微疼,一日二至三次。有條件的可用梅花針隔二日打刺至皮膚有微微出血點再擦藥,搽藥後可在日光下曬一刻鐘。因補骨脂有光敏作用,少數患者用藥不久可在患處出現紅斑、甚至水泡,可暫時停葯。面積大的可轉移用藥。多在用藥幾日後病患處白色漸紅,皮下充血,為色素生成創造了條件。周圍或中心有深色斑點出現即為好轉跡象。頭痛須用川芎(2012-06-06 22:24:29)標籤:健康分類:中醫李東垣先生有關頭部引經葯的經驗,一直為臨床所用。他說:「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葯,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厥陰吳茱萸,少陰細辛也。」特別是川芎善行血中之風,祛血中之風,上達巔頂,下行血海,走而不守,並能散少陽之風,內行肝膽,外散風邪,辛香走竄,為治上要葯。筆者在臨床廣泛應用川芎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取得較好的療效,個人經驗是川芎用量必大,大則效優,常用至20~30克。1.經行頭痛李某,女,35歲,護士,2011-3-20初診。反覆發作頭痛10餘年,每痛均發在經前2 天開始,經行前乳脹,煩躁,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柴胡10,生白芍30,黃芩10,代赭石30(先煎)天麻10,川芎30,蔓荊子10,香附10,當歸15,炙甘草10經前一周服用,七劑,服藥當月,經行頭痛未再發,後又經前按上法服藥兩個月經周期,其病即愈。2.血管神經性頭痛009-11-13田某長沙化工原料總公司。頭痛、以頭頂痛尤甚4月,曾在西醫院住院20餘天,使用西比林、頭痛粉及靜脈輸液用藥,未見明顯效果,症見:全身肌肉痛、畏寒,四肢不溫,喜熱飲,大便正常,小便量多,舌質淡紅,苔根白厚,脈沉細無力。制附片10細辛3羌獨活各10乾薑10吳茱萸3川芎20全蠍3蜈蚣1條,生白芍30 炙甘草10 生黃芪30 防風10×5劑2009-11-18 複診,自述病去十分之八九,要求更方。守上方5劑[轉載]骨碎補臨床應用體會
(2012-06-06 22:22:36)標籤:健康分類:中醫骨碎補治療慢性腸炎結腸炎:病例9人,男5人,女4人,年齡最大63歲,最小15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一個月。起效時間最短24小時,最長三天。最短治療時間四天,最長20天。療效:全部治癒。治癒標準:腹疼消失,大便成型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不複發。
用法:骨碎補50克水1500毫升浸透(慢火)煎。藥液估計剩800毫升濾出,一日分三次服。病例一、張大陽,男,50歲,河南予靈人,一天大便4-5次,腹疼則瀉,瀉後疼減10年,先後到多家大小醫院治療,效果不佳,聽人介紹而來,舌胖大苔白,脈沉細。用骨碎補湯12天,腹疼消失大便一天一次。隨訪沒複發。病例二、鄭某男六十歲,陝西省潼關人,腹疼腹瀉30年,有肝病史,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突眼,削叟乏力,納差,一天腹疼瀉泄4-5次。血壓160mlHg/100mlHg。舌瘦淡白苔少脈弦細。先後到西安等多家醫院診治,無效。用骨碎補湯五天後腹疼瀉泄減輕,一天二次,有食慾,精神比前好。用藥十天後大便一天一次成型,血壓正常。總共用藥20天。腹疼腹瀉痊癒。註:病例二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服其它降壓藥,而血壓降到正常,說明骨碎補有降壓作用,這在以前很少聽說過。最近給幾例腎陽虛性,或虛火上泛(火不歸元)型高血壓用骨碎補湯,效果不錯。從骨碎補湯治療慢性腸炎結腸炎的效果看優於四神丸,整腸生等現在治慢性腸炎的葯。還有就是骨碎補湯治療頸椎腰椎增生,跌打損傷效果也不錯透骨草妙治脂溢性脫髮@@(2012-06-06 22:31:05)標籤:健康分類:中醫脂溢性脫髮是青壯年比較常見的毛病,毛髮油膩膩的,頭髮變細易落,確實是非常鬱悶的事,進入中年後我也不能倖免,兩個鬢角漸漸毛髮稀疏。用了很多防脫洗髮用品,如霸王防脫等等,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眼看頭髮越來越少,心裡那個煩啊!自己作為一個中醫大夫,查了一些醫學資料,收集了一些治療脫髮的中藥方,挑選試用效果都不理想,這時突然想起讀過的一本中醫書有記載透骨草外洗治療脂溢性皮炎特別有效,我想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脫髮肯定有相同的發病機理,脂溢性脫髮按中醫的認識也和濕熱有很大關係,我就用透骨草50克,苦參50克,百部50克,白礬30克,水煎洗髮,你別說效果非常的好,洗後頭髮不再油膩,特別乾爽,頭髮落得也少了。我的經驗是上方可以一劑洗兩天,最好每天洗一次,連續洗效果為好,有脂溢性脫髮的朋友不妨試一下中醫臨證特效方選(陽萎的治療)(2012-06-01 22:50:48)標籤:健康分類:中醫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陽萎的治療)概要:陽萎之病雖無大痛苦,但關係到傳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間關係,所以亦不可不治。舊時因囿於腎主生殖之說,治療多用補腎的辦法。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陽萎病絕大多數是因精神、懷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數是因房勞傷腎 ...陽萎之病雖無大痛苦,但關係到傳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間關係,所以亦不可不治。舊時因囿於腎主生殖之說,治療多用補腎的辦法。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陽萎病絕大多數是因精神、懷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數是因房勞傷腎和醇酒厚味、濕熱下注所引起的。由此看來,過去對陽萎的認識和治療是片面的,是需要從新認識的。中醫治療陽萎,一般有如下數法:①腎虛者補腎,多以五子衍宗丸加減,藥用菟絲子、韭菜子、五味子、巴戟天、熟地、山萸、淫羊藿、鹿角膠等;②濕熱下注者,多以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黃柏、蒼朮、川牛膝、生薏米、茯苓、澤瀉、車前子、柴胡;③因憂愁思慮、情志不暢而屬肝氣不舒者用疏肝理氣、調和肝脾的辦法,多用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香附、薄荷、白朮、茯苓、當歸等。如因憂愁思慮,日久天長,暗耗營血,以致肝等因奉此蔞不足養筋所致者,可用養血舒筋法,多以抗痿靈加減,葯如當歸、白芍、蜈蚣、甘草、金蠍、地龍、女貞子等。④如因驚恐所致者,治當寧神鎮靜,藥用酸棗仁、遠志、石菖蒲、龍骨、牡蠣、甘草、小麥、大棗等。一般講,臨床上按上述治法能夠辯證處理,也就可應付自如了。可是,也有不屬於上述類型者,如寒濕下注,臨床亦每能見到。我用自擬蒼龍散治療,效如桴鼓。[方葯]蒼龍散:蒼朮30克、地龍15克、川芎15克、細辛5克、炒薏米30克、川牛膝10克、露蜂房10克、麻黃3克。[適應證]陽萎多無明顯誘因,偶有久卧濕地或居室潮濕寒冷所致者。症見:陰囊冷濕,舌淡苔白厚膩,脈沉遲。[體會]寒濕下注,宗筋弛縱,陽萎乃發。本方重用蒼朮,辛燥健脾除寒燥濕,。現代藥理認為本品含大量維生素A、B,有營養神經作用。地龍活血,此處取其善於屈伸,是中醫取類比象之意。現代藥理證明,本品能興奮子宮、腸管,是否能興奮性神經,尚有待研究證明。此二味同為君葯,方因此而命名。另佐以薏米去濕、川芎活血、川牛膝補腎且引葯下行、細辛通絡舒筋,露蜂房乃經驗用藥。取用麻黃,是按山東著名中醫劉惠民經驗,可能是取麻黃興奮脊髓的原理,諸葯相配,祛寒濕、通血脈,從而起到治萎的作用。(王仲舉)七十名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重劑量地附湯治療痹證)地附湯是由附子、生地組成,對各型類風濕關節炎,適當加減或單用本方均可獲得良好效果。[方葯]地附湯:生地120克、炮附子30克(切碎)。12歲以下兒童用酌減。先將炮附子浸泡2-3小時後,用文火煎煮兩小時,再將生地加入同煎2小時,去渣,取汁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溫服。[適應證]本方用於風濕熱痹,如類風濕證或風濕性關節炎。症見肘、腕、指關節疼痛,關節紅腫,夜間尤甚,肢節強直,難以屈伸,甚者進食、洗臉不能自理,行走困難,疼痛劇烈。脈弦澀或數,苔黃或暗無苔。[體會]一般4-5劑後,病情好轉,有明顯的效果;20劑後病癒,寒氣偏盛者關半生地用量。本方消除關節疼痛快,恢復功能明顯,尤其對於下降血沉的作用顯著。(王耀武)「千口一杯飲」治療陽痿-晁恩祥「千口一杯飲」治療陽痿晁恩祥學醫之初,曾隨方鳴謙老師實習。一資凶方老為一陽痿患者診病,四診之後,前因開一方,囑其配成丸藥服用。患者服丸藥治療月余後,來院告之,病情大有好轉,效果顯著。故將該錄存。1962年畢業後,人事內科睡魔工作亦常有陽痿患者來院求診,便多用方老治療陽痿之方化載,治療數十例,均獲滿意效果。1976年參加全國中醫研究班,跟隨名老中醫王廣鼎老師於門診學習。一日,見王老為一陽痿患者處方,觀其藥味與方鳴謙老師所用治療陽痿之近似,前因向王老詢問該方的來龍去脈。王老言:此方名為"千口一杯飲』,系配成藥酒,服時一杯藥酒做千百口飲之,並意守丹田,緩緩使葯下行,有道家方術之意。「並言此方治療陽痿效果甚好,有補腎、健脾、培補元氣、填補精髓之效用,又取其緩緩飲之,並意守丹田,使葯達病所。近幾年來,在翻閱資料時,偶見《驗方新編》中載有「千口一杯飲」方,言「此方專治陽痿不舉,一杯作二三百口緩緩飲之,能生精、養血、益氣、安神」,並言「其功不能盡述」。方中有「高麗參(好党參亦可)熟地、枸杞子、沙苑子、蒺藜、淫羊藿、母丁香、遠志(去心)沉香、荔枝肉等,上藥浸入好燒酒1千克,三日後蒸三炷香久,取起浸冷水中,拔出火氣,過三十一飲之。」方老所用之方,又增加桑螵蛸、芡實米、炒山藥,並以蜂蜜為丸服之。王老則以原方配成酒劑服之。從藥味中可以看出該方有補脾腎、益氣血、生精助陽效用,但並非辛熱壯陽大補之品,諸如常為人們應用治療陽痿的海馬、鹿茸、鹿鞭、海狗腎……等葯,該方並未選取,而是以平和草木之品為主,該方雖有益陽生精之葯,但大都是補腎、益氣以養心、生精、助陽,並非以驟補之法以求圖得一時壯陽為快,而是根於補脾、益腎,其效果同樣顯著而且並無傷正氣、耗損真陰之弊,觀其效果也較持久、鞏固。若兼有相火偏旺則復加知母、黃柏。我還曾用湯劑,服,只是沉香取面沖服,而後用丸藥治之。「千口一杯飲」治療陽痿的確效果好,同道不妨一試。肥胖型閉經肥胖型閉經一般以中青年患者多見。先是月經期延後量少,漸至閉經,體重隨之增加,並有癥狀出現,推其病因,多由心意不遂,情志抑鬱。中醫責之脾虛運失職,濕聚脂凝,脈絡受阻,營不宣通,血活空虛,體胖經閉遂至。1、脾腎陽虛,痰濕阻絡[臨床表現]體胖經閉,頭眩神疲嗜睡,納呆便溏,胸悶痰多,面色恍白,肢酸肢楚,尿少,周身肌肉發脹,脈濡,舌淡蔃膩。[治法]化濕導痰,溫脾通絡。[方葯]滌痰湯加減陳皮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5克,山楂肉10克,神曲10克,莪術10克,白朮,制香附15克,制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桂枝10克,雞血藤15克。[加減]脾胃虛弱,加党參10克,山藥15克,有貧血象加當歸15克、川芎6克;腰困加川斷10克、菟絲子20克;便溏加補骨脂10克、炒扁豆10克。2、肝鬱氣結,痰濕阻絡[臨床表現]體胖經閉,頭痛、心煩、易怒、口乾,便結,納呆,胸悶氣短,尿少,肢體腫脹,脈沉細弦,舌紅苔薄。[治法]疏肝理氣,養血調經。[方葯]涼血通經湯丹皮10克,赤芍15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鬱金10克,牛膝10克,澤蘭葉15克,當歸20克,血丹參20克,益母草30克。[加減]大便干加大黃15克,肢體腫脹加茯苓5克,澤瀉10克、[體會]之人,多痰多濕,痰濕阻滯經絡,氣血不暢,沖任不利,經血不得下行而經閉。脂膏積聚,痰濕不化,故形體肥胖。方中半夏、南星、茯苓化痰燥濕,陳皮、香附行氣解郁,桂枝、雞血藤、莪術溫經脈,舒筋絡,活血通經。菖蒲開心竅。白朮、山楂肉、神曲健脾開胃。肝鬱氣結型,一般脾胃素盛,體質尚實,由於情志不暢,心氣鬱結,肝失條達脾土受晦,痰火交結,陰精被劫,脈絡空虛而致經閉。方取丹皮、生地、赤芍清肝心熱涼血,當歸養血,柴胡、鬱金疏肝解郁,牛膝、澤蘭葉、益母草活血通經。肥胖型經閉患者,體豐濕盛,脾腎陽虛,多屬本虛標實,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經用止方化痰濕、活血通經治標,經行後健脾益腎養沖任,用參苓白朮散、金匱腎氣丸之類固本,能獲得滿意的效果。(秦榮華)七十名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補通消水湯治療慢性腎炎)補通消水湯是筆者攀年治療慢性腎炎的經驗方。本方是針對腎陽虛,腎不化氣行水,腎氣虛又易血滯成瘀的觀點,立法組方的。採用補腎、益氣、活血通補並用法,經臨床隨證加減治療,療效滿意,介紹如下:[組成]補通消水湯。生黃芪30克、覆盆子15克、菟絲子15克、淫羊藿30克、枸杞子15克、生蒲黃(另包)12克、五靈脂10克、生地15克、粉丹皮12克,赤芍21克、葶藶子15克、萹蓄30克、竹葉6克、蘆根20克。日服1劑,早晚水煎溫服。[功效]益氣補腎,活血利濕。[適應證]周身浮腫,尿量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質淡,舌質胖大,舌有瘀斑,脈象虛弱。[加減]神疲乏力,重用黃芪60克,腹以上無水腫者,去葶藶子;出現尿液混濁者加益母草30克、炒黃柏20克。[注意事項]忌食雞蛋,浮腫、尿少應限制鈉鹽,避免勞累。浮腫消退,尿濕一增多,可進低鹽。[體會]慢性腎炎是常見的以腎小球基底膜」湮韉牟≈ⅰ1檣碭≈住⒋罅磕虻鞍住⒏哐偷偷鞍籽⑹橇俅脖硐值娜筇氐恪J粲謐婀窖У「水腫」範疇。凡水腫者,多是肺、脾、腎三臟為病。慢性腎炎,尤以脾腎陽虛為主要病機,在脾腎陽虛二者中,以腎不化氣行水為基本原因。因此,補腎陽之氣,是治療的關鍵。腎氣虛又易血滯成瘀,補腎陽之劑合失笑散活血化瘀,補通聯用,以氣行則血行,血利水消為目的。大多數患者出現瘀血癥狀,應用活血化瘀和益氣清熱解毒治則聯用,實踐證明能提高療效。臨床所見亦有浮腫消退、癥狀緩解,但尿蛋白長期不正常者,仍需繼續堅持服藥。治療時結合化驗及其他檢查手段,全面觀察,不能以癥狀消失為治癒標準。生活起居要規律,避免勞倦傷腎。飲食不可過咸,宜多食苦味,苦可堅腎燥濕,有助於水濕之化。(李平善)七十名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屬於祖國醫學的消渴病範疇,臨床以多飲、多食、多尿、尿糖增高為主要特徵。其病因或因恣食肥甘厚味,或因五志過勞,或因房室不節,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臨床表現]口渴多僇,消谷善飢,」閆凳蚧胱牽蛭逍姆橙齲蟶硤逑藎蚴游鋝磺澹蚨嗌葛埽簧嗪煳尢Γ齔料甘[治法]滋補肺腎,清熱生津。[方葯]太子參15克、沙參10克、天花粉15克、石斛12克、生地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黃精12克、狗脊12克、葛根15克、菟絲子12克、豬胰子1付。[體會]糖尿病臨床雖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實際上是一個病3個證型。治療總以潤肺燥、消胃熱、滋腎陰為大法。程鍾齡指出:「治上消者,宜潤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潤其肺」可謂要言不繁,經驗心得之談。本人即遵此法,組成上方,驗之臨床,多有效驗。方中所配豬胰子,所謂以胰治胰也,臨證時,亦不可忽略不同。(張保富)七十名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泄瀉驗方)筆者在隨師臨床中收集了部分先輩的特效驗方,經臨床多年驗證,得心應手,屢用屢效者介紹於同道。1、脾腎陽虛泄瀉[主證]久瀉不已,黎明之前,臍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痛減,完谷不化、腹部畏寒,或有食後即瀉,舌淡苔白、脈宙細。[治法]溫腎健脾,澀腸止瀉。[方葯]四神丸合理中湯加味補骨脂9克,吳茱萸9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9克,党參9克,白朮6克,炮姜6克,附子9克(先煎)罌粟殼9克。水煎分兩次空心涼服。[體會]此類泄瀉,取效容易,根治難,凡五更泄瀉投四神丸皆效,停葯後而複發難痊癒。用吾師張子琳先生的方法治之則可愈而不複發。①用湯劑不用丸劑。湯者盪也,量大效宏。②應用反佐法涼服,葯可直達下焦,不易虛火上炎。③服藥時間最好在冬季,即用熱遠熱之意。脾腎陽虛自然冬季較重,冬天能治癒,其他季節就難以複發。一般3-5劑能止瀉,10-20劑可痊癒,可根據病情連用2-3個冬天即可根治。2、肝鬱化火,脾胃失和的泄瀉[主症]腹痛腹瀉,痛一陣瀉一陣,時輕時重,時發時愈,情緒激動則痛瀉加重,胸脅脹滿,心煩噯氣,肛門熱,燒心泛酸,舌紅少苔,脈弦。[治法]瀉肝和胃[方葯]戊己丸合痛瀉要方加味黃連9克、吳萸3克、白朮9克、防風9克、陳皮9克、赤白芍各15克、煅瓦楞30克。[體會]本方是吾師印會河教授治療肝鬱腹痛泄瀉的一張驗方。治療此類病症一般先選用痛瀉要方,但對肝經鬱火吐酸痛瀉者,必精細辯證,1972年隨師臨地,一老嫗痛瀉吞酸20餘載,常因情緒激動便瀉不能自控而污染衣被,北京名醫諸家,多用逍遙、痛瀉要方治之,似有好轉但未能根治。經用上方3劑效,7劑後痛瀉止、吞酸愈,經3個月追訪未得發,20多年沉痾痼疾7劑而愈。(候攝民)七十名中醫臨證特效方 選(膽結石)膽結石屬中醫「脅痛」範圍,多由於氣滯血瘀、濕熱內蘊、阻滯肝膽而成。[臨床表現]右脅疼痛及胃脘脹滿為主,脅痛多為脹痛或絞痛或陣發性竄痛,並有口苦咽干,頭暈少食的少陽證,舌尖發赤苔白或微黃,脈弦緊或弦細。[治法]疏肝利膽,利氣止痛。[方葯]金錢草30克、虛杖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赤芍10克、雞內金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加減]證見口苦口乾、納呆、頭暈、噁心、嘔吐、尿黃如茶、大便秘結、舌紅苔典膩或厚、脈弦數者,加茵陳30克、梔子15克、大黃10克。如癥狀出現脅痛或持續性腹痛,腹脹滿,口苦咽干,頭暈,不思飲食,寒熱往來,黃疸,尿黃濁,大便干,舌紅或絳,苔黃燥,脈弦滑數,加龍膽草9克,生大黃9克(後下)、板藍根20克、銀花5克結腸炎偏方有效(轉載)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溫開水送服,早晚各一勺,兩天見效;二、生薑片,用滾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兩片,每日兩三次,當天治癒。不過,不管用哪種方法,治好後都要連用兩次以鞏固療效。三 鮮馬齒莧30-60克煎水1飯碗,沖入搗爛的大蒜泥lO-15克,過濾得汁,酌加糖,1日2次。四 白木耳5-20克,浸泡數小時,以文火煮爛,酌加冰糖,每日2次。五每晚將250g山藥煮而食之。結腸炎偏方發表時間:2010-05-09 發表者:趙東奇(訪問人次:3344)民間中醫授我治療結腸炎偏方,拿出與同道分享,組方為;栗殼10g,金銀花10g,放於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溫水一次沖服.一般兩次即可,效果神速. -清晨起床後,取一塊拇指大小的生薑,洗凈後用小刀將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後用溫開水送服。午、食療用薑片當菜用。我愛人患腸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隔姜灸神厥穴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從去年秋天開始,我每天早晨喝綠豆湯泡黃芪,下午吃五顆大紅棗,晚上用熱水泡腳綠豆湯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熱,黃芪是養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具體做法是:綠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鐘,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黃芪浸泡,十五分鐘後喝光。早飯盡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潤腸道的功能。大紅棗盡量買好一點的,可當零食。紅棗能健脾開胃,而且是維生素C之王,鐵含量也高,補氣血。而泡腳的用意在於改善下寒,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療,多按摩一下腳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強的還可以試試藏式蒸足,讓人大汗淋漓,頗能改善血液循環。三個月之後,我的結腸炎好了一半,除了偶爾喝酒時發作外,基本上康復了。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此法又與睡眠有相關性,睡眠不好則容易出現血壓波動,對於老年人來說,每天睡覺前泡泡腳多半睡得好。下面就講講我是如何治好結腸炎的吧。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這個病是一個模糊型疾病,沒有對症葯,病因也不能精確描述,但與飲食不周和長期精神緊張有關,流行於白領階層,多見於工作壓力大、心情鬱悶、常吃夜宵之人群。開始我從養的角度下手,喝了半年多的益力多,意在培養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效果明顯,但一停用則立即反彈。從去年開始,我從中醫的角度猜測可能是體內濕氣重,所以經常吃薏米和紅豆排濕,但效果時好時壞,似乎也不完全對症,直到去年夏天求教我的中醫師傅,他診斷的結果是上熱下寒症,典型的肝克脾,根在脾虛。在五臟之中,脾為後天之本,主五臟之調和,畏寒,忌思慮過度。在現實生活中,脾不好的人,除了消化排泄不正常之外,體型上則過胖或者過瘦。對中醫來說,無論是腹泄還是便秘,都得從調理脾臟入手。慢性結腸炎,臨床又叫激惹性腸炎。下腹痛,便稀,常伴粘液便,重時帶血,時好時壞,延綿多年甚至幾十年。藥物治療效不明顯,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故稱「激惹——精神剌激惹的禍」。 1、雙手疊合,以臍為軸心、以下腹為重點,旋轉式按摩,順(時針)30,逆30圏,觸到痛處稍為加壓,每天一次,早晚均可——促進腸腔糞便排空,促進網膜血管增粗,血液循環加快,代謝旺盛。2、獨頭蒜苦幹放蜂蜜中浸泡1~2月後,每晨一粒,涼開水一大杯(300毫升)送服——消炎祛濕,溫腸和中。3、力戒煩躁和鬱悶,自我調節好心情,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心理調養,保持平衡。我今年84歲,曾患慢長達40餘年。每天午飯後1 2小時下腹部脹痛,,大便從不成形。中西藥和各種治療從未間斷,也沒好轉。 2001年春,經同事啟發,我開始服用生薑。每天午飯時選不嫩也不老的鮮生薑約5克,切片隨主副食同時食用,一周後開始見效,於是連續長期服用。為防止鮮姜缺貨,便買2斤切片鹽漬裝瓶長期服用。經8個多月後,飯後、、消失。至今已停止服用一年多,性再未複發。鄰居陳大媽今年65歲,曾患慢性非特異性過敏性結腸炎長達10餘年。 後來,陳大媽受到一則驗方的啟發,嘗試用生薑防治結腸炎:每天午飯時,選擇鮮生薑約5克,體積約像成人第一節食指。將生薑切片隨主食同時食用,並盡量少喝菜湯。一周後就有了效果,陳大媽感覺腹脹和腹瀉輕了許多。於是,她堅持每天服用。經過8個多月,陳大媽飯後腹脹、腹痛、腹瀉的毛病消失了,過敏性結腸炎再未複發。民間流傳著「生薑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等油性的揮髮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提神、排汗降溫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結腸炎的你知道吃「姜」的五大忌嗎? 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氣候炎熱時,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慾,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可增進食慾。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薑湯,吃薑粥,炒菜熱油時放點薑絲,燉肉、煎魚加薑片,制扁食、水餃餡時加點薑末,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於醒胃開脾,提神,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和有助胃腸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推薦閱讀:結腸炎飲食很重要不過,姜既然有藥理作用,就應該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注意的:結腸炎患者要知道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鮮姜洗乾淨後即可切絲分片。結腸炎患者要知道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結腸炎患者要知道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推薦閱讀:結腸炎治療網:寒假期間孩子吃喝不規律讓消化道受傷結腸炎患者要知道4、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結腸炎患者要知道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生薑與結腸炎 幾十年來,結腸炎病一直折磨著我:肚子受涼、吃涼的水果或飯菜、吃油水(特別是大油)大點兒的飯菜等等,都會肚子疼。每一次只要肚子疼,一定會腹瀉,腹瀉完了,肚子就不疼了。我到醫院看過,也吃了不少的葯,但是,效果都不好。葯一停,過不了幾天,還是老樣子。 為此我非常苦惱。我最怕出差:坐火車,肚子稍微感到不舒服,就必須立即到廁所,這時最怕廁所里有人,那個內急的難受滋味無法言表。坐火車還算是好的,如果坐長途汽車就更受罪了。長途汽車上有廁所的還好,沒廁所的就只有腆著個臉央求司機找個地方停車以解決內急問題,讓一車的乘客對你刮目相看。肚子疼的問題,不是腹瀉一次就能解決的,往往需要兩次或三次。後來出差坐車,為了防止肚子疼腹瀉,我不吃飯,光吃氟哌酸(一種治腹瀉的消炎藥)。平時吃飯,我也非常注意,不吃生冷,不吃油膩。但是,防不勝防,稍不留神,肚子疼腹瀉照舊。 因為經常性的腹瀉,我患有直腸粘膜脫垂。腸道常年的炎症刺激,導致肛門內有四個肛乳頭肥大,其中最大的一個像黃豆一樣大小,還拖著一個細細的尾巴。大便時常常脫出肛外縮不回去,感覺肛門處總是夾著個東西。肛門墜脹,坐卧不寧。 去年,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是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患了幾十年的結腸炎,後來堅持吃生薑,半年後,竟然治好了結腸炎。我半信半疑。這讓我想起有一年,我從一種醫療刊物上看到一個治腹瀉的驗方,說是把生大蒜搗碎成泥,用紗布包起來敷在肚臍眼上可以治腹瀉。我照驗方把蒜泥敷在肚臍眼上。三天後,感覺肚臍眼疼痛,就把肚臍眼上蒜泥敷料揭去一看,肚臍眼上起了兩個大水泡。到門診讓醫生看,說是燒的。這一次,腹瀉沒有治住,倒是讓我親身領教了大蒜的利害。 有一天,一個親戚說:用生薑泡水喝,可以降血脂,效果很好。我說:你試過。他說:體檢身體時發現血脂高,聽人說喝生薑水降血脂,就喝了一個月的生薑水,再去檢查血脂,竟然降到正常指標。聽他這麼一說,我想,這生薑看來是有點作用。不是有一句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嗎,我這結腸炎不妨用生薑一試。於是,我開始吃生薑。 說來也怪,我本來不喜歡生薑,但是,當我認為它能治我的結腸炎時,吃起來感到味道挺不錯。 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對我來說有點難,我沒有這個毅力。但是吃生薑我堅持了有半年的時間,這得益於辦公室旁邊的一個酒店。我與酒店的人很熟,酒店的服務員都認識我。每天有空的話我都會到酒店的大堂里與那裡的人聊一會兒。酒店服務員的習慣是:來人必倒茶。服務員知道我喝生薑水,所以,每次倒水的時候都會切一塊生薑放到茶杯中,我喝完水,就把生薑片吃掉。這樣不知不覺中我吃了有半年的生薑。 嘿!別說,我這肚子疼腹瀉的毛病怎麼在不知不覺中沒有了。即使我不太注意飲食,也很少發生肚子疼腹瀉的現象。吃生薑是去年九月以前的事,九月以後,就不怎麼吃了,直到現在,肚子疼腹瀉的毛病沒有再出現過。這是不是我的結腸炎已經用生薑治好了呢?我不知道,我也不敢說。我請教過醫生,醫生說你的結腸炎可能是胃寒造成的,生薑是暖胃的,胃不寒了,自然就肚子不疼了,也不腹瀉了。 如果我的結腸炎因為吃生薑好了,其中一定有醫理。至於是什麼醫理,我是弄不懂,只有專家能夠解釋清楚。我只是感到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有病不勞醫生開藥方」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碼,常吃生薑對人的腸胃是有好處的。病都是吃出來的,但是合理的膳食也可以把病吃好。結腸炎空腹生吃魚腥草雲南景洪楊開薦方:十幾年前,我患了結腸炎,肚臍下經常扭痛,吃藥總不見好。我按照老朋友告訴的方法,找了些魚腥草,洗凈舂細,空腹生吃,每天2次,每次10克左右,忌吃豬油和肥肉。一個月後,肚子不痛了。後來,我隨時把魚腥草當菜吃,七八年來沒有複發。點評:結腸炎多是由於濕熱毒邪蘊積腸道所致,而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作用,可用來治療結腸炎。但魚腥草性寒,不屬於濕熱毒聚腸道者慎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教授李軍祥)15年前,正當我為,一位親友提供了一個偏方:1斤,洗後放鍋底煮熟,從鍋里盛出後,再拌上半斤(不是紅),可以當飯吃,一日三餐用。如果感覺難吃,可把煮爛的紅小豆拌上紅糖,當餡做成蒸包。每斤紅小豆加半斤紅糖,可以蒸10個。為了治病,我就按這種方法一連吃了半個月。不知不覺,我的慢性結腸炎漸漸地從疼到稍微疼,大便逐漸成形、暢通。再後來,就恢復了正常。紅小豆加紅糖,治好了我的慢性結腸炎,患此病的病友們不妨試試看。準備長30厘米、寬5厘米晒乾的楊樹皮1塊,紅糖50克,雞蛋2個。在鍋內放5碗水,放入紅糖,把洗凈的楊樹皮和雞蛋放入鍋內,水開後再煮10分鐘。每天早晨空腹吃雞蛋、喝湯1碗。將多餘的水倒入暖瓶,當天把水喝完,連服3個月不要間斷。楊樹皮作為一種民間草藥,一般藥典和中藥書都沒有記載,但是可以入葯。用其治療慢性腸炎雖然沒有報道,但是有兩點可以佐證。其一,獸醫有用中草藥治療羊腹瀉的方法,取鮮楊樹皮500克,去掉外層老皮,切成碎塊,加水 1000毫升,煎煮30~45分鐘,取汁,每次服50~100毫升,每日2次,2~3天收效。雖然動物和人類疾病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參考價值。其二,楊樹皮的成分,含有水楊酸化合物,而現代醫學公認的慢性腸炎的治療葯柳氮磺吡啶也是水楊酸化合物。由於是民間草藥,有關楊樹皮的確切療效和安全劑量,尚無記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