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父母發脾氣,就是最大的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一曲萬古不衰,越唱越響的讚歌!
孟子曰:「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宋人袁采說:「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
魯迅更是嫉惡如仇:「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我還特讚賞這些話: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動天之德莫大於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何謂孝?孝,其實很簡單:
孝,就是你有耐心陪父母拉拉家常;孝,就是你遠在外地他鄉時,能常回家看看。
孝,就是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幫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孝,就是你能為爹娘揉揉酸疼的背,捏捏疲憊的肩。
孝,就是夏日裡你能給父母驅驅蚊蟲搖搖扇;孝,就是寒冬里你能為父母溫暖被褥祛祛寒。
孝,就是在父母面前,開口說話時你先笑;孝,就是父母有憂有愁你分擔。
孝,就是不惹父母生閑氣;孝,就是平日里你對父母的順;孝,就是父母生病百日,你依然守護在病床前。
孝,絕不是你急躁時對父母的凶,絕不是你煩惱時對父母的嚷,絕不是你不理解時對父母的怨,絕不是你無耐心時對父母的嫌!
當然, 孝並不是「愚孝」。當父母真的做的不對或不妥時,你可以真誠的,耐心的,委婉的向老人解釋和勸說,這樣做也不可謂之不孝。
你對父母、老人做得好與不好,沒有固定的標準,總言之,問心無愧就好!
古往今來,曾有過幾多大孝之楷模?!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典範。
他小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多病,家境艱難。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
也許有人還記得,曾經一個13歲少年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竟然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這就是孝!這是何等感天動地的孝!
一個「孝」字,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易!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
君不見,有些人的「孝」卻表現在:
不高興時竟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當兄弟姐妹輪流贍養老人時,多一天都不樂意伺候;對待久病卧床的父母冷若冰霜,吹鬍子瞪眼;更有甚者,連自己的父母與世長辭時,都會找這樣那樣的借口不回來奔喪!
現實生活中,竟有這樣一個讓人唏噓的事例:一位母親在丈夫早逝之後,艱難的把兩個兒子拉扯成人,兄弟倆都考上了名牌大學,並且都挺有出息。然而,兩個兒子全然不顧母親當年的艱難,竟幾年都不回來看望母親。
一天,這位母親在電話里試探著說,想去兒子家過個年。不曾想,兩個兒子都爽快的答應了,很快都寄來了火車票!連鄰居也替這位母親高興。
哪裡會想到,在廣州的兒子寄來的是去北京的火車票,在北京的兒子寄來的是去廣州的火車票!
結果,悲憤至極的母親只得來到死去的老頭子墳前痛哭了一場,把兩張火車票撕了個粉碎!……
這就是「孝」!這是何等悲哀心碎的「孝」!
請快快捧出你的孝心,及時兌現你的孝意吧,切莫待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悔之晚矣!
作者:彩雲追月,教師,酷愛文字,熱愛文藝。曾獲得上海市等六家報刊聯合舉辦的學生作文大賽優秀輔導獎,被評為「作文教學能手」,文章、詩歌散見於散文吧、省市、國家級刊物。
推薦閱讀:
※聶榮臻元帥父母墳
※父母有多偉大?
※世上有4類父母,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成為第四種!
※「不配有我這麼好的兒子」沒毛病
※父母催你生孩子,你卻想選擇丁克,是不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