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血戰:志願軍神槍手創造狙擊神話!

上甘嶺血戰:志願軍神槍手創造狙擊神話!

志願軍有個神槍手叫張桃芳,在上甘嶺上32天擊斃了214個美國鬼子,是一級戰鬥英雄。張桃芳,江蘇興化人,1931年出生。1946年擔任兒童團團長。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阻擊戰中,張桃芳擔任狙擊手,斃敵214人,被志願軍總部和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特等功、朝鮮一級國旗勳章!張桃芳老英雄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狙擊手之一。他使用的是蘇聯制式的普通步騎槍,沒有瞄準鏡,從這一點來說他應該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狙擊手!

志願軍王牌狙擊手張桃芳絕命狙殺敵人。「上甘嶺」3個字當今國人無不知曉。由一場戰鬥而產生的故事、誕生的英雄人物和群體不僅存留於參戰各方的史志資料和戰例評價中,又經電影、歌曲、文學作品由數以億萬計的人群交口傳揚,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且數十年長盛不衰,這在中國現代史上,不說是絕無僅有,至少也屬罕見了。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場戰事的政治、軍事意義所能賦予、所能詮釋的了。這裡曾經矗立起了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的豐碑。

狙擊手在傳授經驗在「鐵三角」對峙當年的那場戰事最初並不叫上甘嶺戰役,而稱作五聖山戰鬥。五聖山是當時朝鮮半島中部"鐵三角"最靠北的頂點。所謂「鐵三角」,是鐵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簡稱。它剛好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平康位於三角形的最北頂點,金化、鐵原則分別位於三角形的東、西頂點。中國軍隊五聖山守軍的最高首長——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這樣形容"鐵三角"的重要性:如果把朝鮮半島看成一個人形,那麼第15軍擔任防禦的平、金、鐵這個三角地區正處在人的肚臍偏上的心窩地區。該地區也是朝鮮東西海岸之間交通樞紐的咽喉地區。北有一條橫貫東西的公路,東起東海岸的元山港,經過平康向西南方向直至西海岸之濱,穿越漢城。南有一條鐵路幹線,自漢城經過鐵原、金化,朝東北方向延伸至東海岸的大津里。公路要道和鐵路幹線在鐵原以東交匯成十字形的交通樞紐,橫跨"鐵三角"上中部的就是五聖山主峰。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對峙的防線就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繩索,把"鐵三角"地區從中劃為兩半。雖然聯合國軍佔據了鐵原和金化,但是平康和中部防線的制高點均為志願軍第15軍牢牢控制。這些制高點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人稱為"爸爸山"的五聖山。五聖山主峰之西側的鐵原和平康之間的西方山與曉星山之間的一道平川又是易攻難守之地,便於機械化部隊行動。誰控制了五聖山,誰就掌握了"鐵三角"地區,也就掌握了中部戰線攻守的主動權。上甘嶺實際上是五聖山主峰東南4公里處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與之相對應的五聖山主峰北面1000米處還有一個小山村,叫作下甘嶺。上甘嶺村南邊兩側有兩個小山包。一個標高597.9米,"聯合國軍"稱之為"三角形山";另一個標高537.7米,其北山被"聯合國軍"稱為"狙擊兵嶺"。

志願軍狙擊手和他的狙擊陣地最職業的軍人"狙擊"這個辭彙對有些人來說還比較陌生,甚至常常誤讀為"阻擊"。很多人認為這個辭彙來自於國外,其實並非如此。在中國的《漢書·張良傳》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張良"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至搏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這可能是中國典籍中第一次出現"狙擊"這一辭彙。當然在這裡,狙擊還只是類似於從暗處襲擊的意思,與今天的含義還有些差距。狙擊手這個概念應該說還是來自於西方。"狙擊手"一詞在英文中稱作sniper。這個詞的前身是snipe,1832年第一次出現,源自於英軍在印度邊區的一種獵鳥活動。據說snipe是一種身體嬌小、動作十分靈活的小鳥,要獵獲這種鳥並不容易,需要相當不錯的射擊和潛行技術,這種運動也就被叫作snipe。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sniper這個名詞普遍用來指代軍隊中那些槍法精準,經過偽裝、潛行、偵察等特種訓練的射手,中文譯作狙擊手。在現代戰爭中,狙擊手也許是戰場上最令人恐懼的戰士。他隱身在神秘的暗處,往往會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最不可思議的地點,從一個永遠猜不透的角度,僅僅用一粒子彈就讓對手命歸黃泉,然後神秘消失。你無法搞清他身在何處,卻時刻都能感覺到威脅的存在,稍有鬆懈,就會遭受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死亡只是生命的完結,而如果整日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下,那則是一種折磨,令人不寒而慄。戰場上的狙擊作戰製造的就是這種氣氛。有人說狙擊手是冷酷無情的隱身死神,有人說他們是創造奇蹟的傳奇英雄,準確地說,狙擊手是一群最職業的軍人。他們具有出色的技藝和異乎尋常的忍耐力。他們的任務總是危險而孤獨的。他們常常挺身在前,深入敵後。他們從不輕易浪費每一粒子彈,然而卻也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每當一個目標出現,他們的槍口便會閃過一道幽藍的死光…在60年前的朝鮮戰場上,也有這樣一群狙擊手。他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神秘莫測,他們中很多人只是剛剛踏入戰場的新兵,他們甚至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戰術訓練,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所有戰爭中一樣的生死搏殺。60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那場狙擊大戰發展成為一場現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狙擊作戰行動,而且對整個戰爭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次規模空前的狙擊作戰行動被鄭重收入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並擁有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名稱——"冷槍冷炮活動"。

狙擊手在傳授經驗狙擊手應運而生說起朝鮮戰場狙擊戰的起源,還是在陣地戰的初期。1951年11月,皚皚白雪覆蓋了朝鮮的山川大地。經歷了一年多的激烈廝殺,戰場的硝煙也在料峭的寒風中漸漸消散。戰局暫時歸於平靜。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隊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形成了對峙。戰線基本固定。雙方的較量似乎在一段時間內轉移到了板門店帳篷中的談判桌上。但是,「三八線」並不是和平時期的邊界線,而是百萬大軍對峙的前線。戰場上的對話除了槍炮別無選擇,而雙方陣地犬牙交錯的狀況又使這種對話平添了許多奇異色彩。因此,陣地對峙中的槍炮聲始終不絕於耳。大到數個山頭、高地的爭奪,小到單兵、單炮的較量,雙方使出全身解數,力爭控制戰場上的主動權,為停戰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提供堅實的後盾。美國投入朝鮮戰場的總兵力已有數十萬人,並且擁有絕對的裝備優勢。所以陣地對峙一開始,習慣了運動作戰的志願軍就處處被動。美軍方面大炮、坦克整日濫轟不止,平均每天向志願軍重點陣地發射炮彈2000餘發,而且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不斷向雙方中間地帶擴展陣地,把警戒陣地甚至修到了志願軍的鼻子下面。志願軍陣地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隨時都會招來美軍鋪天蓋地的火力轟擊。此時此刻,志願軍的陣地基本上還是野戰工事,沒有形成堅固的防禦體系。陣地上防禦設施簡陋,難以抵禦美軍密集炮火的轟擊。加上火炮落後,數量有限,又缺乏制空權,志願軍根本無法與優勢裝備的美軍進行火力對抗。朝鮮前線白天的控制權基本上把握在美軍手中。

美軍車輛、人員在志願軍視野當中肆無忌憚地頻繁活動。太陽一升空,無法忍受枯燥乏味陣地生活的美國大兵更是把陣地變成了舞場、酒吧和海濱浴場,性情溫和者躺在地上曬太陽,生性好動者聚成一堆喝酒、摔跤、洗澡。志願軍官兵義憤填膺,忍無可忍,可火力對火力絕不是志願軍的強項,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美軍陣地上的目標明顯,但只要志願軍官兵一開火,馬上就會招致美軍瘋狂的火力報復,不但達不到削弱美軍力量的目的,反而增加了自身的傷亡。當美軍縱深火炮和飛機進行轟炸時,美國大兵個個得意忘形,站在陣地上對著志願軍陣地手舞足蹈,亂喊亂叫,甚至扯開褲子撒尿。志願軍官兵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拼實力、拼消耗,不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戰術風格。況且美軍的炮彈敞開供應,可以胡打、亂打、猛打,而志願軍的彈藥則是全國人民節衣縮食從蘇聯一發一發買來的,不可能也絕不能與美軍打火力戰,必須在戰術手段上下功夫,這就迫使志願軍官兵在"巧打"兩字上大做文章,提出了"變死陣地為活陣地"的口號。交戰雙方陣地大多距離400~500米,最近處僅有100多米。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志願軍戰士對此作了最形象的描述:"對面陣地上的美國佬眼睛是黃的還是藍的,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這樣的距離已經進入了各種輕武器的射程。狙擊手由此應運而生。

張桃芳狙殺800米外敵人克敵制勝的狙擊步槍對於一個職業狙擊手而言,他的狙擊行動必須要有專用狙擊武器--狙擊步槍。在現代兵器家族當中,狙擊步槍因極高的射擊精度被人稱作"一槍奪命"的武器。與普通步槍相比,狙擊步槍的槍管要長出許多,除此之外,其外觀上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在於槍身上安裝有望遠作用的光學瞄準鏡,用以精準地射殺遠距離目標。通過望遠瞄準鏡,狙擊手所要做的主要的事情就是在最恰當的時候扣動扳機。他必須目不轉睛地注視對手中彈倒下的慘狀,隨時準備著補上第二粒子彈。一個出色的狙擊手往往可能成為戰場上扭轉乾坤的無敵英雄,而他們手中的武器也隨之成為極具傳奇色彩的神兵利器。解放初期的新中國幾乎沒有任何軍事工業。志願軍的輕武器裝備可謂五花八門,且大多是在戰爭中從敵人手中奪來的,有的戰士手中甚至還沒有槍。至於那種裝備有先進瞄準設備的狙擊步槍對志願軍而言更是聞所未聞。但是,志願軍就是憑藉著那一支支在今天的軍事愛好者眼中已經視同燒火棍的武器,在當年的朝鮮戰場上創造出一個神話--狙擊手的神話。究竟是哪支部隊、哪位英雄首開狙擊作戰的紀錄已經無從考證。現存的歷史資料顯示,在最初的狙擊作戰中,駐守朝鮮前線中段金化地區的志願軍第26軍戰果最為顯著。1952年年初,該軍第230團組織全團特等射手,在與敵軍陣地接壤的前沿陣地,各種輕武器交替使用,開展"打活靶"競賽,以29發子彈斃傷敵軍14人,令對面陣地上的敵軍魂飛膽破,幾天之內沒有一個人敢在陣地上露面。

志願軍王牌狙擊手張桃芳志願軍總部立即推廣了該團的經驗,並於1952年1月29日向全軍發出指示:"在與敵對峙狀態中,對敵之小群目標及一般目標,每日指定值班的輕重機槍不失時機地尋求射擊,對於單個目標也應組織值班的特等射手(狙擊手)專門尋求射擊目標,這將給敵人甚大殺傷。我們堅決反對認為步槍在近代戰爭中已是落伍兵器的說法。"由此開始,志願軍的狙擊手運動開始在前線各軍展開。這種零敲碎打的狙擊戰術初看殺傷力不是很大,但是架不住天天如此。一天兩三個,日積月累,戰果就相當可觀了。在綿延200多公里的"三八線"上,活躍著成千上萬個志願軍的狙擊手。他們潛伏在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等待著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機遇,隨時獵殺任何暴露目標的對手。看似平靜的山野每一刻都有可能爆發出突如其來的殺機。第15軍守備的五聖山地區狙擊活動頻見成效。第45師第135團守備上甘嶺537.7北山陣地,9個月冷槍殲敵達3558人,而同時期的第15軍僅傷亡35人。這才是真正像毛澤東所說的「零敲牛皮糖」戰術。牛皮糖是中國南方一種用麥芽做成的圓餅狀的糖,有的地方叫麥芽糖。賣糖人用小錘一塊塊地敲下來零賣。顧客買多少賣糖人就敲下多少。狙擊手一槍一彈的蠶食戰術恰恰符合毛澤東「零敲牛皮糖」戰術的精髓,以至於後來的"聯合國軍"官兵給上甘嶺537.7北山陣地起了個名字--"狙擊兵嶺"!

志願軍王牌狙擊手張桃芳狙殺美軍觀察員


推薦閱讀:

是什麼束縛了中國孩子的創造力?
必學知識《六十甲子年份對照表 》中華民族最早、最大的發明創造
《山海經》創造了許多神獸與妖怪
創造性思維價值幾何?
安·蘭德:創造財富的品質

TAG:神話 | 創造 | 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