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醒醒!睜眼看看是誰在印度東北部地區深耕?——日本!!
2017年5月20日,恰逢英帕爾—科希馬戰役73周年之際,日本駐印度大使平松賢司率38家在日印企代表訪問了位於印度東北部地區的曼尼普爾邦首府英帕爾。兩個多月後的8月3日,以開發印東北地區為主題的第一屆日印合作論壇在新德里召開,平松賢司稱「日本是印度開發其東北地區的天然夥伴」。有鑒於印東北地區戰略位置的特殊重要性和印日戰略合作不斷升溫的趨勢,有關動向值得重視。
▍▎▏印東北曾是日本軍國主義覬覦南亞的前沿
提到日本與印度東北地區的歷史關係,英帕爾—科希馬戰役是無法迴避的。英帕爾位於曼尼普爾邦的英帕爾河谷平原中部,歷來就是吉大港(今屬孟加拉國)通往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必經之地。科希馬是那加蘭邦的首府,距印緬邊境很近。兩城相距不遠,呈南北縱向排列,是英屬印度防禦外敵的重要防線。二戰後期的1944年3月至7月,在英帕爾-科希馬地區爆發了一場大戰,英軍以及英屬印度軍隊與日軍在叢林山地中鏖戰,最終日本陸軍以傷亡5.5萬人的代價慘敗,盲目輕敵、糟糕的後勤和雨林複雜天氣是日軍戰敗的主要原因。經過這一仗,日軍試圖截斷中國戰場補給線、取得發兵印度的「橋頭堡」、與德軍會師南亞次大陸的夢想破滅。此後,盟軍在印緬戰場轉入總攻。歷史學界評價英帕爾—科希馬戰役為「大英帝國實質上的最後一役和新生印度的第一役,為日本戰敗打下了基礎」。
在這次戰役中,印度士兵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在科希馬防禦戰中,阿薩姆步槍第一團的1500名士兵打得非常勇敢,為守軍贏得緩衝時間。隨著英印第5師第161旅的一個營和一連拉吉普特兵的加入,守軍增加到3500人。但他們的當面之敵是約有1.5萬人的日軍第31師團,力量對比懸殊。守軍多次打退敵人進攻,足足堅持了兩周,直到援軍趕來。印度士兵在戰鬥中表現出的勇氣、戰鬥素養和犧牲精神,令英軍指揮官刮目相看。
隨著戰爭硝煙褪去,日本每年都有戰死者家屬來昔日戰場憑弔,而健忘的印度人卻對這段光輝歷史日益淡忘。2014年是英帕爾戰役70周年——當時莫迪剛剛就任印度總理,印主流媒體上卻找不到相關報道,昔日為國捐軀的老兵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紀念。印度國防部前發言人、退役少校阿尼爾·巴特為此悲傷地寫到,「在印度沒有人談論這個偉大的軍事成就,無疑是國家的悲劇。我們希望莫迪政府能為此做些什麼。」對莫迪政府究竟是因為初掌政權手生沒顧上、還是為避免刺激日本人而有意淡化這場值得紀念的戰役,我們不得而知,但後來外界清晰地看到,在莫迪政府鼓勵和推動下,日本人以經濟形式加速重返印度東北部地區。
▍▎▏日本投資在印東北地區進展迅速
印度東北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水力和森林資源,但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落後的基礎設施、綿延不絕的分離主義叛亂以及低效、不連貫的中央治理政策等,該地區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開發,淪為印度經濟版圖中的「短板」。印官方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地區的七個邦中,有六個邦的人均國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總人口中的34.28%生活在貧困線下。莫迪上台之初曾許諾把印東北的和平、安全與經濟轉型當作最優先考慮事項,他的「振興東北「政策主要明確為:推動印東北的開發,平衡印度區域經濟;解決地區內的暴力衝突,穩固邊疆地區的治理;發揮東北區位優勢,建設通往東南亞的「東大門」或橋頭堡,進而以印東北為「跳板」增強印度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要想實現上述目標,經濟發展無疑是前提條件。制約印東北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太多。為此,莫迪政府一方面加大中央財政投入,一方面積極尋求外來資金和技術支援。日本在這方面具有較強實力,也有強烈的參與動機,雙方一拍即合。2014年9月,莫迪首次訪日本明確動議兩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主要針對亞洲的對外基礎設施輸出的新戰略——「高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該戰略不僅包括鐵路、公路、發電站等傳統型項目,還涵蓋石油、天燃氣、醫院等廣義項目,此外特別涉及人才培養、法治建設等,旨在加強日本與亞洲各國「人」和「制度」的互聯。至此,雙方在印東北優先開展合作的政策基礎基本具備,日本成為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在印東北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國家。
2015年12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恆河邊共同出席祭河神儀式。
從2014年底至今,日本通過低息貸款、政府開發援助(ODA)、技術支持等手段,開始全面參與印東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領域涉及鐵路、公路、航運、水電站、森林開發等。2016年4月,日本國際合作署(又譯「日本國際協力機構」)與印政府簽署《改善東北道路交通網第一階段計劃》,計劃提供1500億盧比(約合23.3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利息僅為0.5%,主要用於在印東北修建高速公路,包括在米佐拉姆邦擴建長約400千米的54號國家高速公路——該項目有助於加強印度與緬甸的聯繫,在梅加拉亞邦修建長約38千米的51號國家高速公路。日本還承諾向印度提供8.45億美元的政府開展援助貸款,用於修建連接英帕爾和緬甸邊境的長約54千米的高速公路。
2015年12月安倍訪印時,表示願提供671億盧比(約合10.4億美元)助印修建40號和50號兩條高速公路。根據印官方信息,40號高速公路將擴建梅加拉亞邦首府西隆至道基路段,同時修建一座大橋,總耗資133億盧比(約合2.063億美元),由日本國際合作署資助,該項目將顯著改善印東北地區與孟加拉國的道路聯通;50號高速公路連接印東北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和阿薩姆邦大吉嶺,總長82千米,將給大吉嶺的避暑山莊和療養勝地帶去更多遊客。
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比日本國際合作署更早參與了印東北地區的開發建設。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從2003年到2014年,亞行向印東北地區至少提供了20筆項目貸款,總計金額約16億美元。2017年6月亞行行長中尾武彥訪印期間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印度落後地區的基建援助,計劃在2018年至2022年間提供總計50億美元的相關貸款。
2017年5月26日,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多拉-薩迪亞大橋正式開通,莫迪總理為大橋開通剪綵。
前景與影響
印度歷屆政府曾多次提出開發東北的各種計劃,但大多是「一屆政府一個思路」,最後不了了之。莫迪政府把印東北開發提升到戰略高度,大規模引入外資進入該地區,可見決心之大,日本已經並將繼續是其推進印東北開發最為倚重的外部資源。可以預見,隨著道路的修通,日本將在能源、教育、商業等領域進一步滲透至印東北地區。印度東北各邦對此十分期待,前不久「印日夥伴關係與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論壇在阿薩姆邦的卡茲蘭加舉行,阿薩姆邦首席部長表示,該邦商機無限,建議日本企業以之為「跳板」挺進整個南亞次大陸東北部地區市場。今年9月安倍晉三將第四次訪印,兩國勢將進一步探討深化開發印東北地區合作事宜。
日本加大對印東北地區的基建援助,顯然不只是出於商業利益,有關項目與其在印度次大陸主體地區的經濟投入遙相呼應,也有擴大日本在南亞、東南亞的地緣經濟和政治影響,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坐大坐實所謂「東亞價值共同體」並加強對華競爭的深遠考慮。因此,對印日聯手開發印東北以及可能給地區形勢帶來的影響,我們應有針對性的預判。
我們要關注可能給中印東段邊界問題帶來的影響。中印邊界東段地區存在巨大爭議,中國政府從不承認印度單方面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不可否認,印度加緊借外力開發其東北部地區,尤其在阿薩姆邦大搞基建,很重要的意圖之一是增強其在中印邊境東段爭議地區與中國相抗衡的戰略縱深。2017年5月26日莫迪親赴阿薩姆邦為多拉—薩迪亞大橋剪綵,該橋是一個戰略性的項目,全長9.15千米,橫跨布拉瑪普特拉河,軍民兩用雙向雙車道,印陸軍60噸重型坦克可穿行,北岸所抵的阿尼尼地區距中印邊界直線距離只有100千米。該橋建成後,從印東北阿薩姆邦到「阿魯納恰爾邦」的交通將縮短4小時,還可併入高速公路網。在印度邊境道路建設局努力下,「阿魯納恰爾邦」的公路路網密度已成為印東北各邦當中最高。《印度時報》2017年7月25日報道,印計劃在海拔約4170米的色拉山口(阿薩姆邦境內)附近修建兩條隧道,建成後,印陸軍第4集團軍司令部與達旺地區之間的陸路距離縮減至少1小時。
也要警惕日本以基礎設施援建為抓手,插手中印東段邊界事務。2015年1月,日外相岸田文雄訪印時曾公開表示,中國稱為藏南地區的「阿魯納恰爾邦」屬於印度領土。這一罕見表態立刻引起中國外交部的嚴重關切。最終,迫於中方壓力,日方向中方表示對中印爭議地區不持立場,也不會介入。日本的這種試探性言行十分危險,不排除未來有可能以基建合作為借口,逐步滲透到中印有爭議的邊境地區,增加邊界問題的複雜性。筆者關注到,2015年6月,日本國際合作署總裁矢島慎也表示,「我們知道阿魯納恰爾邦有點敏感,但仍認為它是印度的領土。只要印度政府提出請求並得到日本政府同意,日本國際合作署願向該邦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援助。」
我們還要關注印日合作打通印東北地區通向東南亞的經濟走廊可能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構成的競爭性影響。日本的「高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側重在「一帶一路」沿線以及戰略重要地區和國家布局,明顯帶有與中國競爭的意味。例如,日本在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國投資興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客觀上使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互聯互通」項目時不得不付出更高的經濟和外交成本。參與印東北開發,是日本在湄公河次區域與南亞次大陸之間構建「一大聯接」政策的組成部分。2011年12月,在日本學者牽頭下,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ERIA)發布題為「東盟與印度的互聯」報告,首次提出了該構想。有關構想擬建設海陸兩條通道:海上通道通過緬甸土瓦港向西延伸,跨越印度洋與印度金奈港相聯;路上通道以印度東北部地區為起點,修建印度、緬甸、泰國三國跨境公路。這條公路現正加緊施工,莫迪政府已先後六次增加資金投入。莫迪也計劃把該公路延伸至柬埔寨和越南,形成一條「東西大走廊」。莫迪政府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猜疑與不合作態度表明,印度以東北地區為「橋頭堡」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特別是緬甸的互聯互通,背後隱藏著反制中國、干擾「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
印度有學者認為,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有可能對印度形成包圍之勢,印緬泰公路的修建可以發揮「改變遊戲」的作用。甚至有印學者提出,既然中國在克什米爾爭議區修建中巴公路,印度也可以在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引進外資修築基礎設施。印度還試圖增強其在南亞地區一體化合作中的領導地位,如積極推動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恆河—湄公河合作倡議(兩者都不包括中國)等,對中國提出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不十分熱心。由此可見,一旦印度東北部地區開發的時機成熟,印度勢力在東南亞、特別是中南半島的影響日益增強,印度與日本的合作可能給中國主導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一帶一路」的東南亞、南亞環節帶來新的負面影響。
作者:李益波
推薦閱讀:
※日本的民族性是什麼?
※你是如何成為日飯的???
※白色襯衣的幻想,泰國日式ktv女孩穿白襯衣,老闆規定
※日本有哪些美女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女神?
※漲知識!日本歷史上的10大名刀 你認識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