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逝世200周年,5本書帶你認識最真實的她
從閱讀簡·奧斯汀,到成為簡·奧斯汀。
作者|侯潔瑩
正如二十世紀美國著名作家、批評家埃德蒙·威爾遜所說,英國文學「曾發生過幾次趣味的革命」,讀者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經久不衰」。
200年前的今天,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在溫徹斯特因病去世,享年42歲。在奧斯汀去世後的兩個世紀里,她的作品仍持續得到讀者的喜愛和批評家的關注,《傲慢與偏見》《愛瑪》《理智與情感》等小說也陸續被翻拍成影視劇和電影。
簡·奧斯汀其人如何?她的作品魅力何在?在簡·奧斯汀逝世200周年之際,界面文化選取了5本書,以期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簡·奧斯汀,洞悉奧斯汀作品「經久不衰」的秘密。
簡·奧斯汀畫像
▋《簡·奧斯汀傳:嫁給文字的女人》[英]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著岳玉慶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
奧斯汀生前發表的四部小說並未署名,因此當時讀者對這位作家的生平知之甚少。19世紀後期,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發表的《簡·奧斯汀傳:嫁給文字的女人》則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簡·奧斯汀。
這本傳記的作者奧斯汀-利是簡·奧斯汀長兄詹姆斯的兒子。關於奧斯汀的生平與性情,他自稱是「活著的見證人」。這本書是奧斯汀-利對姑姑簡的回憶錄,它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展現了簡·奧斯汀的家庭生活影像。
在奧斯汀-利看來,「對於簡·奧斯汀而言,家庭太重要了」。奧斯汀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母親是一個鄉紳家庭之女,她有六個兄弟和一個姐姐。姐姐卡珊德拉·伊麗莎白是她最好的朋友,兩人都終身未嫁。奧斯汀的媽媽甚至曾說:「如果有人要砍掉卡桑德拉的腦袋,簡也甘願與姐姐共赴黃泉。」他們一家「感情深厚,團結一心,總是不離不棄」。
簡·奧斯汀姐姐卡桑德拉為她所繪肖像
簡·奧斯汀在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少年時期就展露出才華,因為「覺得奇妙好玩」而開始了文學創作。她「利用小紙條寫作」,一旦有人走近,就會「迅速藏好」;她會給家人朗讀寫好的小說篇章;在跟姐姐的信中透露自己「不為愚鈍的小精靈寫書」,因為他們本就沒有多少智慧。
在侄子奧斯汀-利的筆下,簡·奧斯汀是一個「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而且非常風趣」的姑姑,也是一位富有才華、勤奮努力、有幽默感的作家。書中收錄的簡·奧斯汀與姐姐的多封書信也能讓讀者一窺奧斯汀的生活狀況和真實性情。
▋《奧斯丁研究》朱虹編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
簡·奧斯汀在生前曾得到一些作家、批評家的讚賞,比如英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詩人沃爾特·司各特就曾稱讚她「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但這樣的稱讚數量不多,奧斯汀在當時的聲望並不高。
對奧斯汀作品的評價,也不乏貶損之辭。《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就曾在書信中批評奧斯汀「全然不知激情為何物」,認為她「涉及人的心靈,還不及涉及人的眼、口、手、足的一半」;D·H·勞倫斯評價奧斯汀是「壞的、刻薄的、勢利眼意義上的英國人」;馬克·吐溫說自己對奧斯汀有「生理上的反感」;愛默生說她「乾癟」和「庸俗」。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朱虹所編選的《奧斯丁研究》按19世紀、現代和當代的時間順序,挑選了歷史上一些作家、批評家對奧斯汀作品的評論文章,為我們提供了解和閱讀奧斯汀作品的多種角度以及不同時代的文壇生態變遷。
19世紀的奧斯汀研究者大多稱讚奧斯汀有著細膩的筆觸、刻畫了逼真的人物肖像,比如塑造了自負的愛瑪、固執偏見的伊麗莎白、傲慢卻深情的達西、怯懦的安妮等一系列個性鮮活的人物。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家、文藝批評家托·巴·麥考萊也首次將奧斯汀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但這一時期的批評主要認為奧斯汀是一位「不自覺」的藝術家,靠的是「自發的天才」,並且只限於描寫婚戀這個「小題材」和「社會上的中產階級」上,忽略了她的「藝術匠心」和寫作深度。
從20世紀開始,現當代的批評家們有了創新,他們看到了奧斯汀小說中反嘲的複雜性、「自覺」的小說技巧和語言藝術,以及從小說中體現的道德觀念等。比如舊金山州立大學英語系主任斯蒂芬·阿金就洞察出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隱藏的「反嘲」手法,簡和伊麗莎白的母親班內特太太一心要讓女兒們有個好歸宿,神經極度緊張又愛用計謀,甚至不惜故意讓簡淋雨,好留宿在賓利先生家中。班內特太太從一開始就是讀者嘲弄的對象,可是到最後卻發現她的謀劃都成功了,女兒們的婚事確實都按照班內特太太的意願完成了,看小說的人反而成為了奧斯汀嘲弄的對象。
這本書以時間順序展現了奧斯汀研究的發展和演進,無論是對簡·奧斯汀的嚴厲苛責,還是對她的不吝讚美,都為我們呈現了奧斯汀作品的不同側面,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分析角度。
▋《為什麼要讀簡·奧斯丁》[美]蘇珊娜·卡森著王麗亞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11月
美國文學理論家、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說:「有些文學作品如曇花一現,然而,奧斯汀作品的魅力卻經久不衰。因為奧斯汀的作品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為什麼要讀簡·奧斯丁》是耶魯大學法語系博士、英法文學學者蘇珊娜·卡森編選的一本奧斯汀評論集,它試圖回答這樣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喜歡簡·奧斯汀?布魯姆所說的神秘力量是什麼?讀者從奧斯汀的小說里讀到了什麼?
這本評論集的特別之處在於,作者並不都是像布魯姆這樣的專業文學評論家,還有像E·M·福斯特、薩默塞特·毛姆、弗吉尼亞·伍爾芙這樣的小說家,以及像阿蘭·德·波頓這樣的作家兼評論家,以及電影導演等。因此,書中既有旁徵博引的專業文學批評,也有普通讀者的坦率感受,「整個集子形成了生動有趣的對話」。
這本書的譯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麗亞指出,如今經典文學作品的評論離普通讀者越來越遠,大多集中在專業學者和評論家當中,而讀者的自發評論常常被指責為缺乏學術規範,這一現狀實際上抹殺了經典作品閱讀與評論的多元性。而這本擁有不同類型作者的評論集,是一種「多元對話式」的批評,「在經典與普通讀者之間疏通了對話的渠道」。
這種「以理解為出發點」的對話無疑更能引發親切感,讓讀者感覺奧斯汀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似乎並不遙遠,如同《紐約客》撰稿人麗貝卡·米德感受到的那樣——你彷彿可以邀請奧斯汀一起共進晚餐。
▋《簡·奧斯汀的世界》[英]瑪吉·萊恩著郭靜譯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
有人認為,簡·奧斯汀作品的魅力在於她的小說不涉及宏觀的歷史背景,她所討論的婚戀主題以及對人性的細微觀察,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親切感,比如我們身邊總有像愛瑪一樣喜歡為人牽線搭橋的人,我們也會像伊麗莎白一樣依據第一印象對他人固執地抱有偏見。但也有人認為,奧斯汀的時代距今已遠,因此奧斯汀作品的魅力恰恰是它所散發的歷史感和陌生感。
無論持哪一種觀點,不可否認的是,簡·奧斯汀所生活的時代與當今世界都差異極大。對中國讀者來說,了解當時英國的歷史語境、社會風俗和文化觀念無疑有助於加深對奧斯汀作品的理解。
《簡·奧斯汀的世界》在講述簡·奧斯汀的生平之餘,運用大量篇幅介紹奧斯汀時期英國的日常生活習慣、社會和時代精神。比如,在當時,舞會是男士們追求女子、尋覓結婚對象的場所,年輕人可以一起跳舞、調情。而最有聲望的舞會是在當地最好的豪宅當中舉辦,由主人事先計劃,邀請所有鄉紳參加。女孩兒們會穿上最好的衣服在舞會上魅力四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妹妹們為何迫切地期待賓利先生舉辦舞會了。才藝則是當時英國中上層階級女性教育的主要內容,但這種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自我發展,而是為了在社交時更容易吸引到理想的結婚對象,《理智與情感》中瑪麗努力練習彈琴,正是因為她的長相一般,不得不通過才藝來彌補不足,增加魅力。
《簡·奧斯汀的世界》較為全面地介紹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從奴隸制、莊園生活,到用餐禮節、教育情況,再到當時的英國藝術、交通工具。如果能把奧斯汀的小說放在歷史語境中,理解當時英國人的風俗習慣,以及他們對責任、家庭、愛情、金錢的觀念,我們也就更容易理解奧斯汀小說中的深層意蘊了。
▋《成為簡·奧斯丁》[美]喬·亨特·斯賓塞王杭鉺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11月
《成為簡·奧斯丁》是其同名電影的原著小說。由朱利安·傑拉德執導的同名電影講述了一個浪漫憂傷的愛情故事。20歲的簡·奧斯汀遇到了來鄉村遊玩的律師實習生湯姆·勒弗羅伊,兩人墜入愛河,甚至籌劃私奔,但由於現實的經濟原因,貧困的兩人看不見未來,以分手告終。最終奧斯汀終身未嫁,二十年後再相見時,勒弗羅伊早已結婚生子,並用奧斯汀的名字為女兒起名。
電影《成為簡·奧斯丁》劇照
電影的情節固然浪漫,卻與原著的內容相去甚遠。喬·亨特·斯賓塞是研究簡·奧斯汀的學者,他以廣泛、詳實的調研為基礎進行寫作,於2003年出版了傳記《成為簡·奧斯丁》。在這本書里,斯賓塞雖提及了奧斯汀與湯姆·勒弗羅伊的情史,並認為這段經歷很有可能是《傲慢與偏見》的原型,但他的表述是謹慎的,從未提及兩人有過一次以失敗告終的私奔,更沒有電影結尾處的重逢場面。電影劇本在此處的杜撰十分明顯。
即使斯賓塞在書中僅將兩人的關係形容為「情侶」,仍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奧斯汀和勒弗羅伊的關係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在1796年,奧斯汀在寫給姐姐卡桑德拉的一封信中這樣說:「我都不敢告訴你我那個愛爾蘭朋友和我怎麼了。想想看我們在一起跳舞的時候,坐在一起是多麼放肆,多麼讓人瞠目結舌啊。」奧斯汀表達了和勒弗羅伊調情的喜悅,也在一周之後離別時流下了眼淚,在信中向姐姐訴說悲傷之情。但奧斯汀對勒弗羅伊的描述都夾雜在關於天氣和家庭瑣事的談論之中,甚至還在同一封信中談到了另一位年輕男子的迷人雙眼。因此,奧斯汀和勒弗羅伊間的關係難有定論,無論是電影,還是斯賓塞的傳記,在這一點都有不同程度的推測成分。
實際上,《成為簡·奧斯丁》一書更多講述了奧斯汀作為一名女性作家,是如何克服社會束縛和坎坷情路所帶來的彷徨,筆耕不輟地堅持文學創作,並在35歲時決定「像男人一樣致函出版商」,開始堅定地出版自己的作品。弗吉尼亞·伍爾夫認為,奧斯汀的晚期作品《勸導》已經展現出寫法上的轉變,她的諷刺手法「更加尖銳、更有穿透力」,她「不但會展示人物話語,而且會傳達任務沒有說的心意;不但能寫出人的本質,而且能寫出生活的本質」。奧斯汀卻在這時不幸因病去世。伍爾夫惋惜道:「這位擁有最精湛語言藝術的女作家寫下了不朽名作,正當她對自己的成功開始感到有信心的時候,她卻與世長辭了」。
與奧斯汀-利對姑姑簡的回憶錄相比,這本傳記沒有刻意迴避奧斯汀的感情生活,因而也更加全面地呈現了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堅持自我的女作家形象。
(說明:以上書籍選擇的人名譯法不同,將Jane Austen譯為簡·奧斯汀或簡·奧斯丁。作者保留了各自書名的譯法,但正文使用的譯法均為「簡·奧斯汀」。)
-今日互動-
你最喜歡簡奧斯丁筆下的哪個人物?
·END·
推薦閱讀:
※專欄|孤獨的美食家,孤獨的漫畫家——紀念逝去的谷口治郎
※黛安娜王妃逝世時侄女才6歲,如今27歲的侄女卻神似黛安娜!
※此人是科學家,落魄之時得江青幫助,江青逝世此人祭拜五年
※他是一個傳奇,活在所有歌迷的記憶里-貓王逝世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