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疾病康復期的康復訓練

頸椎疾病經過慢性期後,就進入了康復期,這個時期,患者頸部癥狀已經消失,患者生活可以完全自理,一般白領工作可以勝任,藍領工作也可以完成。但是,患者仍然可能由於伏案工作時間較長或某一種過度的勞作體態(如油漆工、牙醫、理髮師、農民等職業工作狀態)而出現頸部不適或疼痛的感覺,這種癥狀往往可以通過改變姿態或適度的休息而得到緩解。

這個時期的頸椎結構及功能都已經比較穩定或代償穩定。雖然仍可能存在脊柱結構上的形態學異常(如側彎、畸形、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但從整體角度上看,頸椎已經恢復到了最有利於脊柱穩定的代償平衡點。通俗一點講,頸椎關節周圍組織急慢性炎症都已經消失,符合患者最佳狀態的關節代償結構已經比較穩定,周圍軟組織彈性恢復也基本完成。但是,關節的運動協調能力和耐受疲勞的能力並未完全恢復,比如,突然扭頭、突然抬手夠物、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時間看電腦和電視等。

所以這個時期的康復訓練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恢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彈性和協調能力,也就是要恢復肌肉與關節的協調反應能力(靈活性)和彈性儲備(耐久性)。

那麼我們每天就要十分規律地堅持「搖肩運動」訓練了。搖肩運動請點擊頸椎康復訓練(一):搖肩運動閱讀。

同時還要增加如下訓練:

肩胛俯卧撐:

患者將雙手支撐在桌面或窗台上,肘關節保持伸直狀態。上身軀幹鬆弛,雙肩塌陷,然後軀幹再聳起,同時要保持頸椎略後仰。如此反覆做,15—20個為一組,每日可以做3至4組練習。做肩胛俯卧撐的要點是,肘關節不能打彎,通過肩胛關節聳起和放下帶動頸椎、肩帶及胸椎區域的運動。

該動作是以肩胛關節為運動軸,通過肩胛間區的頸胸椎椎旁肌群有節奏地提升軀幹和使其下沉,達到鍛煉這組肌群彈性負荷的目的。這是一種頸胸椎椎旁肌肉的輕度負荷練習,當然,桌面高度越低負荷就越大,越高負荷則越小。患者可以通過調整支撐物的高度來改變訓練負荷。

頸椎斜牽運動:

患者先將頭轉向健側約四十五度角,然後用自己健側手扳住頭的患側後部,將頭向健側斜前方扳至極限位,小幅度反覆振牽3至4次,此時會感覺到頸椎患側略有牽拉感覺。然後頭頸復原,並使頸部後仰少頃並放鬆。如此往複共5至6回。再向患側轉頭,做同樣的動作,次數可以略少些。兩邊做完後則完成一組練習,每日可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不同時間做4組。做頸椎斜牽運動時,要用手做主動牽扳,頸椎要被動放鬆。被牽張一側可以略有牽張或鈍痛感,但牽張後疼痛感覺不應該持續存在。

頸椎斜牽運動斜向的牽拉動作,可以在椎間盤和一側後關節比較穩定的狀態下,牽拉另一側關節,達到單側關節在穩定牽引狀態下被動拉長的作用。這種有節奏的牽張動作可以幫助該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及附著韌帶逐漸恢復張力和彈性。

對於癥狀不穩定的患者,可以增加「頸部背伸肌力訓練」:

患者將雙手抱住頭後枕部,然後用力做頭部後仰背伸運動,但要通過雙手的力量對抗頭部的後仰,以保持頸部肌肉收縮但頸椎關節位置基本不動。維持10秒鐘後,手放開,頭略微後仰休息10秒鐘,再次重複上述動作。反覆3至5次為一組,每日可以做3至4組(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做)。頸部後群肌肉用力,但關節保持基本不動是訓練的關鍵。

頸部背伸肌力訓練是康復常規訓練中的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即在肌肉用力收縮的過程中,關節不做運動,在保持肌肉的長度和關節的穩定性基礎上增強肌肉力量載荷。這種訓練可以增強頸椎後群及側群肌肉對頸椎關節的保護作用,增強頸椎關節的穩定性,對於那些癥狀不穩定、容易反覆發作的患者比較實用。

推薦閱讀:

老人怎麼預防心臟疾病
直播 | 寶寶抵抗力低老感冒?4 個方法來幫你
脊柱相關的疾病的防治
揭秘男人小便中的疾病信號
打呼嚕到底是病么,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打呼嚕而去治療?

TAG:疾病 | 頸椎 | 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