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 釋】

①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②春花秋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時光。了:了結,完結。③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④砌:台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⑤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裡指南唐舊日的宮女。⑦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譯 文】

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湧上了心頭,不忍回首。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賞 析】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春花秋月」多比喻美好,作者卻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氣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悵,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的哀愁。「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以上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了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巨大反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作 者】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詩和遠方很近,

只與您相隔一指點擊!

推薦閱讀:

夜聽丨春漸悄,夏意濃,花滿陌上,與往事溫暖相望
夜讀詩話:當風流已成為往事21
梁實秋:喝好茶 往事如煙
中國芯酸往事
[原創]《美國往事》:沒有特色的「美國特色」 【影視評論】

TAG: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