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國外交官書信中的動蕩中國
傅國涌
從1909年到1945年,一位叫做儒勒·樂和甘的法國人從24歲踏上中國的土地起,直到1945年在哈爾濱去世,在漫長的36年間,他曾先後在成都、漢口、天津、北京、重慶、海口、廣州、汕頭、上海、香港、哈爾濱等地工作和生活,以一個普通的駐華領事的身份,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用法語和老式照相機的鏡頭記錄了中國的動蕩歲月(法國博里斯·馬爾坦著 張宇凌譯《是從中國,我給你寫信……》,嶽麓書社2005年5月)。
他對這片苦難的土地、對這片土地上掙扎、努力、奮鬥的人都懷有深深的同情,1915年12月,他在參觀了圓明園廢墟之後寫道:「圓明園作為遠東獨一無二的豐碑只餘下破碎的噴泉、搖晃的牆壁、倒塌的樓梯、塞滿瓦礫的水池、粉碎的琉璃、大開的牆洞,牌坊通向新的廢墟。」他為這個壯麗的園林的毀滅而感嘆,他為英國軍人在1860年的「愚蠢的破壞欲」而吃驚。儒勒·樂和甘的信和照片大部分是1909年到1926年寫給遠在法國的母親的,那正是20世紀中國最動蕩不安、最有戲劇性的年代,他的信因為他母親的去世而中斷,以後只有一些斷斷續續寫給法國公使的報告和寫給妻子的家書。這些被束之高閣、塵封了60多年的書信、發黃的老照片,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被後人發現。
1911年,年輕的儒勒·樂和甘在四川親眼目睹了如火如荼的保路運動,他在9月7日拍下了被四川總督、「屠夫」趙爾豐殺害的平民橫屍街頭的珍貴照片,他發現北京報紙上清王朝的官方評論與他的所聞所見並不一致。這年10月16日他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說:
「堅持說省長進行了『七天七夜』的戰鬥是沒用的。甚至說衙門在9月7日遭到『襲擊』也是不對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擁有不可推翻的證明材料,我絕對是在場的惟一有這些材料的歐洲人,儘管獲取它們無比艱難。這就是關於跌倒在衙門口的屍體的照片,這些照片已經被官府封查,防止它進入流通領域。所有,絕對是所有的照片,都呈現了沒帶武器的人,大部分是平民,有老有少。有人被擊碎的手中還拿著扇子。沒有一個人手中有槍。」
殘暴的清廷已到了強弩之末,當保路運動被淹沒在血泊之中,武昌槍聲又響了。儒勒·樂和甘在成都目睹了「要求建立新政府」的這場革命,看到了中華民國的誕生。第二年8月,他從成都沿江東下時,手持的護照赫然就是「中華民國軍政府四川外務司」發給他的。
1913年,他在漢口見證了孫中山、黃興等民國締造者再度成為亡命客的「二次革命」,他在8月19日的家書中不無凄然地告訴遠在巴黎的母親:「革命似乎要結束了,政府處處獲勝。政府要麼用武器,要麼用金錢來保持自己的勝利。交易可以說是公開的。只是在中國目前這種脆弱的經濟狀況下,這麼昂貴的方式不可能長久使用。」9月3日,針對他母親關於什麼是「北方派」和「南方派」的疑問,他這樣回答:「你問我北方派和南方派的意義。如今,這兩個詞表示支持和反對袁世凱的人。這位共和國的總統大人,根本不把議會當回事,讓議員們去叫嚷,儘管有時他們叫得有道理。他進行的是獨裁統治。自由,甚至他敵人的生命,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不可否認,這個國家已經受夠了動蕩。」
1914年3月10日,他還是在漢口寫信,被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民國在他眼裡——「我們這裡現今比12月2日之後的法國更加不像一個共和國!袁世凱粉碎了所有自由和自治特點的東西;從議會到普通的市議會,所有議政機構3個月來悉數被取消,只剩下他自己。革命黨們一個個被清洗;去年發動起義的那些人逃亡日本;次要人物被從他們可能佔據的職位上替換掉。」
這是一個局外人、一個西方普通外交官當時的評價,後世想為袁評功擺好、為袁翻案、同情之理解袁之作為的治史者讀到這些話,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緊接著,袁世凱以一手操縱、量身定做的「新約法」取代了「臨時約法」,把總統任期改為十年,連任可以無限制,實際上做到了終身總統,還可以推薦繼任人,「書於嘉禾金簡」、「藏之金匱石室」,與皇帝已只隔一層薄薄窗戶紙。在法國這個大革命的發源地成長起來儒勒·樂和甘一眼就看穿了這些把戲隱含的危機。他在1915年2月4日寫的信中說:
「星期六,我們慶祝頒布共和國總統選舉的新法。這選舉真奇怪!選舉團的一百名成員,由兩院各選出一半,其中一院是政府任命,另一院由政府支配。這一百名成員從四名候選人中進行推選,一個是前總統,另三個可能是前總統指定的候選人。前總統指定候選人的過程是這樣的:將三個人的名字寫在一張羊皮紙上,再將這張羊皮紙[將]封在一個金柜子里。金柜子放在一間磚砌的房間里。對房間和鑰匙還有一系列支配措施,就像一部連載小說!當然,總統寫下的人要麼是自己人,他們會拒絕給予他們的榮譽;要麼是自己兒子,兒子不會拒絕;要麼就是大家都不可接受的人。所以現在就可以確定,他,還有他的後世子孫,擁有永遠的權力!」
然而,袁世凱仍不滿足,他要進一步戴上有形的皇冠,把終身總統制變成帝制,把民國變成他的家天下。當時正值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迷信的袁氏忙於分封公侯嬪妃,壓根就沒有想到皇帝夢只是一朵毫不鮮艷的曇花。當年12月25日,曾做過雲南都督的蔡鍔等在遙遠的雲南宣布獨立,打出了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的旗幟,要為四萬萬國人爭人格。三天後,儒勒·樂和甘寫信給母親:「從政治方面來看,這一年在各個地方都結束得很糟。我不僅是說因數月來最恐怖的戰爭而流血的歐洲,還有這裡的老中國,袁世凱是靈活的人絆在橘子皮上。這次,這塊橘子皮叫雲南革命,……雲南方面宣布雲南獨立,大家認為另一些省也會效仿。」
「橘子皮」,多麼形象的比喻,連一個外國人都看得很清楚,以袁之老謀深算竟然得意忘形,以為可以把民國的車倒退回去,不亦悲乎?局勢就像他所預料,他在1916年1月19日的信中說:「政局沒有太大的變化,袁世凱一手舞大刀,一手拿錢袋。這兩手哪一手能解決問題,仍難於預料。在『忠心』的中國,恐怖的統治讓人想起法國革命93年的可怕歲月,動輒逮捕和槍斃人。高官中正直的人都遠離了獨裁者。」 果然沒有多久,袁就在四面楚歌中一命嗚呼,黎元洪由副總統而總統。
當年6月25日,黎接見外交使團的儀式在中南海的總統府舉行,「袁世凱的棺材還在那裡。而他家裡那些『謹慎』的繼承人,已經連他生前的每那椅子都搬走了。屍體將在周三離開他的宮殿,被運往他的家鄉。」寥寥數語便將袁氏崩後,袁家子孫妻妾爭財產的醜態勾勒出來了。儒勒·樂和甘斷言:「中國的情況絲毫沒有好轉。可能幾十年後,才會變好一點。」 他的預料不是沒有根據的,1917年6月6日,他在北京寫信給母親,「中國再次陷入危機,所有北方省份都宣布『獨立』,要求解散議會,重新召回被總統免職的總理。但在開戰前,他們談判。一個軍人政府在天津組成,為達成妥協,在天津北京之間官方半官方的使團間穿梭。」6月13日,「總統宣布寧死不放棄原則,卻不得不踐踏原則了,因為憲法沒有賦予他權力解散議會,他只得反憲法行事。……我們勇敢的總統走投無路,突發靈感。他確認了北京衛戍司令可靠,任命司令當臨時國務總理(只要與前任臨時總理一同簽署就能做到)。新總理的頭一個行動就是聯合簽署自己的任命。」
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愈演愈烈的「府院之爭」為張勳復辟提供了機會,醜劇再次登場,又迅速煙消雲散,只是給世界看了笑話。7月11日,儒勒·樂和甘在信中說:「在這個可愛的國家裡喜劇與正劇不分。帝國軍隊被打敗[放心,沒什麼損失],向城裡退縮。一架共和國的飛機飛臨皇宮,扔下三枚炸彈,炸死兩個轎夫。太后立刻暈倒,張勳辭職,王公們來對使團說復辟是違心的,他們依賴著共和國政府的慷慨。」也是從他的信中我們才知道,7月18日中午是德國人幫助將張勳塞進一輛汽車,「先開到奧地利公使館,然後到荷蘭公使家,他是外交使團團長,給予他避難。張的房子被燒,士兵們投降並剪了辮子。」這一切似乎都驗證了儒勒·樂和甘在1913年8月說的——「中國近期還不能和平地享受『共和制的優越性』」。
1921年3月,儒勒·樂和甘在重慶目睹了農民奮起反對軍閥統治、遭到血腥鎮壓的一幕,農民們橫屍江邊,帶頭青年的頭顱被割下遊街示眾,「這是一個農民受盡饑荒和軍閥折磨,隨時可以跟著任何人揭竿而起的國家。」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的興起大致上就證實了他的預言。
1925年,連接著上海 「五卅運動」浪潮的延續半年之久的「省港大罷工」、是造成中國工人民眾死60人、陸軍學生死23人、法國人死4人的「沙基慘案」,儒勒·樂和甘正好是沙面租界的法國領事,是重要的見證人,在被罷工工人包圍的幾個月里,租界幾乎成了「一個武裝的兵營」。他在8月1日的報告中寫道:「明天我們要迎來第七個星期的罷工和全面封鎖。無論是誰,沒有一個中國人敢和沙面的人有任何聯繫。連接我們和市裡的橋都關閉了。河上沒有一條船回應我們的召喚。所以我們實際上無法離開沙面。我們的生命必需品由香港提供。」直到12月1日,沙面的局勢「和幾個月以前一樣,毫無進展……」。反對帝國主義的聲浪給蔣介石和國民黨創造了重整山河的機會,儒勒·樂和甘看到了,他同時敏銳地察覺到了共產黨人「可能為將來在中國的收穫準備好土壤」。
1945年2月13日,不到60歲的儒勒·樂和甘在冰雪覆蓋、天寒地凍的哈爾濱法國領事館孤獨地謝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法國領事館的官方說法是他因病自然死亡。當時哈爾濱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多年後,與他晚年交往密切的沙萊葉耶神父肯定地說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這為他的死添了幾分神秘,至今還沒有最後的答案。有意思的是,儒勒·樂和甘在中國的旅程就是從穿越東北開始的,三十六年前,24歲的他第一次在哈爾濱和牡丹江之間寫信給心愛的媽媽:「是從中國,我給你寫信!」
一個法國外交官書信中的動蕩中國
傅國涌
從1909年到1945年,一位叫做儒勒·樂和甘的法國人從24歲踏上中國的土地起,直到1945年在哈爾濱去世,在漫長的36年間,他曾先後在成都、漢口、天津、北京、重慶、海口、廣州、汕頭、上海、香港、哈爾濱等地工作和生活,以一個普通的駐華領事的身份,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用法語和老式照相機的鏡頭記錄了中國的動蕩歲月(法國博里斯·馬爾坦著 張宇凌譯《是從中國,我給你寫信……》,嶽麓書社2005年5月)。
他對這片苦難的土地、對這片土地上掙扎、努力、奮鬥的人都懷有深深的同情,1915年12月,他在參觀了圓明園廢墟之後寫道:「圓明園作為遠東獨一無二的豐碑只餘下破碎的噴泉、搖晃的牆壁、倒塌的樓梯、塞滿瓦礫的水池、粉碎的琉璃、大開的牆洞,牌坊通向新的廢墟。」他為這個壯麗的園林的毀滅而感嘆,他為英國軍人在1860年的「愚蠢的破壞欲」而吃驚。儒勒·樂和甘的信和照片大部分是1909年到1926年寫給遠在法國的母親的,那正是20世紀中國最動蕩不安、最有戲劇性的年代,他的信因為他母親的去世而中斷,以後只有一些斷斷續續寫給法國公使的報告和寫給妻子的家書。這些被束之高閣、塵封了60多年的書信、發黃的老照片,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被後人發現。
1911年,年輕的儒勒·樂和甘在四川親眼目睹了如火如荼的保路運動,他在9月7日拍下了被四川總督、「屠夫」趙爾豐殺害的平民橫屍街頭的珍貴照片,他發現北京報紙上清王朝的官方評論與他的所聞所見並不一致。這年10月16日他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說:
「堅持說省長進行了『七天七夜』的戰鬥是沒用的。甚至說衙門在9月7日遭到『襲擊』也是不對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擁有不可推翻的證明材料,我絕對是在場的惟一有這些材料的歐洲人,儘管獲取它們無比艱難。這就是關於跌倒在衙門口的屍體的照片,這些照片已經被官府封查,防止它進入流通領域。所有,絕對是所有的照片,都呈現了沒帶武器的人,大部分是平民,有老有少。有人被擊碎的手中還拿著扇子。沒有一個人手中有槍。」
殘暴的清廷已到了強弩之末,當保路運動被淹沒在血泊之中,武昌槍聲又響了。儒勒·樂和甘在成都目睹了「要求建立新政府」的這場革命,看到了中華民國的誕生。第二年8月,他從成都沿江東下時,手持的護照赫然就是「中華民國軍政府四川外務司」發給他的。
1913年,他在漢口見證了孫中山、黃興等民國締造者再度成為亡命客的「二次革命」,他在8月19日的家書中不無凄然地告訴遠在巴黎的母親:「革命似乎要結束了,政府處處獲勝。政府要麼用武器,要麼用金錢來保持自己的勝利。交易可以說是公開的。只是在中國目前這種脆弱的經濟狀況下,這麼昂貴的方式不可能長久使用。」9月3日,針對他母親關於什麼是「北方派」和「南方派」的疑問,他這樣回答:「你問我北方派和南方派的意義。如今,這兩個詞表示支持和反對袁世凱的人。這位共和國的總統大人,根本不把議會當回事,讓議員們去叫嚷,儘管有時他們叫得有道理。他進行的是獨裁統治。自由,甚至他敵人的生命,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不可否認,這個國家已經受夠了動蕩。」
1914年3月10日,他還是在漢口寫信,被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民國在他眼裡——「我們這裡現今比12月2日之後的法國更加不像一個共和國!袁世凱粉碎了所有自由和自治特點的東西;從議會到普通的市議會,所有議政機構3個月來悉數被取消,只剩下他自己。革命黨們一個個被清洗;去年發動起義的那些人逃亡日本;次要人物被從他們可能佔據的職位上替換掉。」
這是一個局外人、一個西方普通外交官當時的評價,後世想為袁評功擺好、為袁翻案、同情之理解袁之作為的治史者讀到這些話,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緊接著,袁世凱以一手操縱、量身定做的「新約法」取代了「臨時約法」,把總統任期改為十年,連任可以無限制,實際上做到了終身總統,還可以推薦繼任人,「書於嘉禾金簡」、「藏之金匱石室」,與皇帝已只隔一層薄薄窗戶紙。在法國這個大革命的發源地成長起來儒勒·樂和甘一眼就看穿了這些把戲隱含的危機。他在1915年2月4日寫的信中說:
「星期六,我們慶祝頒布共和國總統選舉的新法。這選舉真奇怪!選舉團的一百名成員,由兩院各選出一半,其中一院是政府任命,另一院由政府支配。這一百名成員從四名候選人中進行推選,一個是前總統,另三個可能是前總統指定的候選人。前總統指定候選人的過程是這樣的:將三個人的名字寫在一張羊皮紙上,再將這張羊皮紙[將]封在一個金柜子里。金柜子放在一間磚砌的房間里。對房間和鑰匙還有一系列支配措施,就像一部連載小說!當然,總統寫下的人要麼是自己人,他們會拒絕給予他們的榮譽;要麼是自己兒子,兒子不會拒絕;要麼就是大家都不可接受的人。所以現在就可以確定,他,還有他的後世子孫,擁有永遠的權力!」
然而,袁世凱仍不滿足,他要進一步戴上有形的皇冠,把終身總統制變成帝制,把民國變成他的家天下。當時正值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迷信的袁氏忙於分封公侯嬪妃,壓根就沒有想到皇帝夢只是一朵毫不鮮艷的曇花。當年12月25日,曾做過雲南都督的蔡鍔等在遙遠的雲南宣布獨立,打出了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的旗幟,要為四萬萬國人爭人格。三天後,儒勒·樂和甘寫信給母親:「從政治方面來看,這一年在各個地方都結束得很糟。我不僅是說因數月來最恐怖的戰爭而流血的歐洲,還有這裡的老中國,袁世凱是靈活的人絆在橘子皮上。這次,這塊橘子皮叫雲南革命,……雲南方面宣布雲南獨立,大家認為另一些省也會效仿。」
「橘子皮」,多麼形象的比喻,連一個外國人都看得很清楚,以袁之老謀深算竟然得意忘形,以為可以把民國的車倒退回去,不亦悲乎?局勢就像他所預料,他在1916年1月19日的信中說:「政局沒有太大的變化,袁世凱一手舞大刀,一手拿錢袋。這兩手哪一手能解決問題,仍難於預料。在『忠心』的中國,恐怖的統治讓人想起法國革命93年的可怕歲月,動輒逮捕和槍斃人。高官中正直的人都遠離了獨裁者。」 果然沒有多久,袁就在四面楚歌中一命嗚呼,黎元洪由副總統而總統。
當年6月25日,黎接見外交使團的儀式在中南海的總統府舉行,「袁世凱的棺材還在那裡。而他家裡那些『謹慎』的繼承人,已經連他生前的每那椅子都搬走了。屍體將在周三離開他的宮殿,被運往他的家鄉。」寥寥數語便將袁氏崩後,袁家子孫妻妾爭財產的醜態勾勒出來了。儒勒·樂和甘斷言:「中國的情況絲毫沒有好轉。可能幾十年後,才會變好一點。」 他的預料不是沒有根據的,1917年6月6日,他在北京寫信給母親,「中國再次陷入危機,所有北方省份都宣布『獨立』,要求解散議會,重新召回被總統免職的總理。但在開戰前,他們談判。一個軍人政府在天津組成,為達成妥協,在天津北京之間官方半官方的使團間穿梭。」6月13日,「總統宣布寧死不放棄原則,卻不得不踐踏原則了,因為憲法沒有賦予他權力解散議會,他只得反憲法行事。……我們勇敢的總統走投無路,突發靈感。他確認了北京衛戍司令可靠,任命司令當臨時國務總理(只要與前任臨時總理一同簽署就能做到)。新總理的頭一個行動就是聯合簽署自己的任命。」
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愈演愈烈的「府院之爭」為張勳復辟提供了機會,醜劇再次登場,又迅速煙消雲散,只是給世界看了笑話。7月11日,儒勒·樂和甘在信中說:「在這個可愛的國家裡喜劇與正劇不分。帝國軍隊被打敗[放心,沒什麼損失],向城裡退縮。一架共和國的飛機飛臨皇宮,扔下三枚炸彈,炸死兩個轎夫。太后立刻暈倒,張勳辭職,王公們來對使團說復辟是違心的,他們依賴著共和國政府的慷慨。」也是從他的信中我們才知道,7月18日中午是德國人幫助將張勳塞進一輛汽車,「先開到奧地利公使館,然後到荷蘭公使家,他是外交使團團長,給予他避難。張的房子被燒,士兵們投降並剪了辮子。」這一切似乎都驗證了儒勒·樂和甘在1913年8月說的——「中國近期還不能和平地享受『共和制的優越性』」。
1921年3月,儒勒·樂和甘在重慶目睹了農民奮起反對軍閥統治、遭到血腥鎮壓的一幕,農民們橫屍江邊,帶頭青年的頭顱被割下遊街示眾,「這是一個農民受盡饑荒和軍閥折磨,隨時可以跟著任何人揭竿而起的國家。」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的興起大致上就證實了他的預言。
1925年,連接著上海 「五卅運動」浪潮的延續半年之久的「省港大罷工」、是造成中國工人民眾死60人、陸軍學生死23人、法國人死4人的「沙基慘案」,儒勒·樂和甘正好是沙面租界的法國領事,是重要的見證人,在被罷工工人包圍的幾個月里,租界幾乎成了「一個武裝的兵營」。他在8月1日的報告中寫道:「明天我們要迎來第七個星期的罷工和全面封鎖。無論是誰,沒有一個中國人敢和沙面的人有任何聯繫。連接我們和市裡的橋都關閉了。河上沒有一條船回應我們的召喚。所以我們實際上無法離開沙面。我們的生命必需品由香港提供。」直到12月1日,沙面的局勢「和幾個月以前一樣,毫無進展……」。反對帝國主義的聲浪給蔣介石和國民黨創造了重整山河的機會,儒勒·樂和甘看到了,他同時敏銳地察覺到了共產黨人「可能為將來在中國的收穫準備好土壤」。
1945年2月13日,不到60歲的儒勒·樂和甘在冰雪覆蓋、天寒地凍的哈爾濱法國領事館孤獨地謝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法國領事館的官方說法是他因病自然死亡。當時哈爾濱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多年後,與他晚年交往密切的沙萊葉耶神父肯定地說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這為他的死添了幾分神秘,至今還沒有最後的答案。有意思的是,儒勒·樂和甘在中國的旅程就是從穿越東北開始的,三十六年前,24歲的他第一次在哈爾濱和牡丹江之間寫信給心愛的媽媽:「是從中國,我給你寫信!」
推薦閱讀:
※國外的創意名片
※在國外,有一群人專挑中國人搶劫...
※國外習俗
※海外養老:如果你有100萬去國外養老,可以過上怎樣的生活?
※鄭永年:中國外部崛起不可扭轉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