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的你,要選擇讀點什麼?
關於接下來要讀點什麼,你是否有你的想法,之前很多老師說過,不要為了讀書去讀書,讀書不要預設一個目的,那會極大的限制你的閱讀,當時覺著有理非常,現在,感觸卻有些反過來,從精神狀態上來說,讀什麼書似乎跟你下面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是息息相關的,你為讀書付出的時間是出於「打發」,為了趣味,還是可以承受一定範圍的痛苦與不解,讓初期看似毫無意義的時間不再是被「打發」,這總歸是一種選擇,讀書是需要選擇的。
之前但漢松被問過一個問題,印象深刻,讀者的問題是「現在網路文學這麼繁榮,很多年輕人喜歡網路文學,您認為讀者要如何選擇」,但漢松沒有任何猶疑,幾乎斬釘截鐵:「我這麼長時間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把讀者從所謂的網路文學拉回我們的經典文學!」聽完我心裡幾乎是震蕩的,這也是一種選擇,選擇經典文學,同時捍衛經典文學。
這些經典文學的作者幾乎都是具有探索精神的探究者,他們懂得生活的意義,看到歷史的局限,卻又明白文學的偉大,他們究其一生,寫出最好的作品,出發點以及最終的落腳點卻總不會是自己,他們也總能跨越時代的斷崖,可常讀常新,也許這也就是我們必須去讀經典的原因。
跟阿乙聊起明年要讀什麼的話題,他一下子發過來一連串的書單,他不給自己劃定範圍和形式,從詩歌到散文到小說,有的只是一篇文章,有的就是一首詩歌,卻無疑都是偉大的文學作品,我想這就是阿乙的閱讀選擇,而這也不是我一開始以為的閱讀推薦,他說這是他的「佳作備忘錄」,這是個新穎卻又老舊的辭彙,從這一個詞裡面,我們就可以窺見阿乙的作為,他說明年的今日發布增補本,後年的今日發布增補本的增補本,他不故作寬廣的誇大其詞,他默默從自己的閱讀經驗中記錄佳作,這看似簡單,實則是讀書破萬卷的堅韌,但他其實是脆弱的,他說:「我看書的效果其實很差,又容易累」。這讓我們知道一個作家也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是更差的條件,但他們卻可以克服所有的阻礙博覽群書。
這讓我想起葉三寫阿乙的一段話:
這些年,我見過各種各樣的寫作者,有些例行公事,有些靠揮灑天賦,有些勤懇辛苦,也有更多精明的人將之經營得有聲有色。只有阿乙,我想,只有阿乙,他是把自己實實在在地交出去,放在祭壇上,交付給寫作本身。
想來,讀書時候的阿乙也是這樣實在的,把自己交出去了。
正在發愁2018讀什麼的你,不妨先來看看阿乙的「佳作備忘錄」。
阿乙的佳作備忘錄
阿乙的記錄幾乎沒有任何分類,有的只是一篇文章,有的只是一首詩,沒有文學上的分類,也沒有統一的度量標準,但還好,他盡量將相同國家的作者作品放到了一起,讓我們看到不同地區的文學瑰寶。
希臘
荷馬《伊利亞特》
亞里士多德《詩學》
柏拉圖《會飲篇》
卡瓦菲斯《卡瓦菲斯詩集》
一句話就可以說明古希臘的重要性——古希臘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
古希臘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而現代的希臘,同樣具有神邸一般的魅力。
法國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司湯達《紅與黑》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狂怒與無能為力》(短篇小說)
小仲馬《茶花女》
普萊沃神父《曼儂·雷斯戈》
巴爾扎克《大統領夫人》(短篇小說)
巴爾扎克《劊子手》(短篇小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說)
加繆《局外人》
加繆《卡利古拉》
熱內《走鋼絲的人》(隨筆)
波德萊爾《巴黎的憂鬱》
梅里美《馬鐵奧大義滅親》(短篇小說)
李健和盛可以的對談中曾說過:「從文學寫作技巧上來說,《包法利夫人》可能是最完美的一部小說」,每一位作家無不是文學創作的積極探索者,每一位又都是時代與歷史忠實的僕人,他們善於描寫浪漫和悲劇,善於操縱稍縱即逝的意識。
英國
莎士比亞《麥克白》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李爾王》
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奧登《美術館》(詩歌一首)
安東尼·伯吉斯《發條橙》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吳爾夫《牆上的斑點》
吉卜林《約爾小姐的馬夫》(短篇小說)
阿加莎·克里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
北愛爾蘭
保羅·穆爾頓《布朗李為什麼走了》(詩歌一首)
愛爾蘭
艾德娜·奧布萊恩《罪人》(短篇小說)
從莎士比亞的「無論黑夜怎樣漫長,白晝總會到來」開始,到阿加莎的「如果那些細小的灰色腦細胞不進行鍛煉的話,它們會生鏽的。」我們知道英國文學的多元與天馬行空,他們知道文學與藝術不可或缺的關係,又何嘗不知道人心。
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托爾斯泰《復活》
托爾斯泰《舞會以後》(短篇小說)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
普希金《黑桃皇后》(短篇小說)
契訶夫《三姊妹》(四幕劇本)
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短篇小說)
瓦爾拉姆·沙拉莫夫《大夫三死》(短篇小說)
安德列耶夫《瓦西里·菲維伊茨基的一生》(短篇小說)
俄國文學善於把握大時代的脈搏,對精神空間有著近乎殘忍的控制,但同時,他們對真理也有著近乎殘酷的認真,於是通過他們的作品,你似乎可窺探這個國家與世界。
美國
雅各布斯《猴爪》(短篇小說)
福克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說)
福克納《燒馬棚》(短篇小說)
福克納《八月之光》
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福克納《押沙龍,押沙龍!》
亨利·詹姆斯《阿斯彭文稿》
托馬斯·沃爾夫《遠與近》(短篇小說)
詹姆斯·M·凱恩《郵差總按兩次鈴》
田納西·威廉斯《慾望號街車》(劇本)
愛倫·坡《愛倫·坡短篇小說集》
愛倫·坡《烏鴉》(詩歌一首)
愛倫·坡《泄密的心》(短篇小說)
馬克·吐溫《加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短篇小說)
弗蘭納里·奧康納《善良的外鄉人》(短篇小說)
海明威《麥康柏的短促幸福生活》(短篇小說)
海明威《人情世故》(短篇小說)
海明威《世界之都》(短篇小說)
傑克·倫敦《寂靜的雪野》(短篇小說)
羅恩·拉什《艱難時世》(短篇小說)
霍桑《小夥子古德曼·布朗》
霍桑《教長的黑面紗》(短篇小說)
美國是短篇小說的重要陣地,馬克·吐溫、海明威們,用文字在精巧之間,囊括包羅萬象的氣度與人生,然後在美國你還是可以看見《喧囂與騷動》這樣的探索者,探索文學,也是探索自己。
義大利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談》
皮蘭德婁《太陽與陰影》(短篇小說)
文藝復興的光,在今天依然未曾熄滅。
捷克斯洛伐克
昆德拉《慢》
卡夫卡《變形記》
卡夫卡《美國》
卡夫卡《飢餓藝術家》
卡夫卡《鄉村醫生》
或許你知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變形計》,而他們的文學世界也在其他的作品中不斷擴展和豐富,等待你去探索。
匈牙利
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撒旦探戈》
德國
貝恩《夫妻走過癌症病房》(詩歌一首)
奧地利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
墨西哥
胡安·魯爾福《佩德羅·巴拉莫》
胡安·魯爾福《那個人》
阿根廷
博爾赫斯《南方》
博爾赫斯《交叉小徑的花園》
博爾赫斯《永生》
博爾赫斯《蒙面染工梅爾夫的哈吉姆》
博爾赫斯被稱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讀懂博爾赫斯的作品必定是對西方文學史的一場重讀,而他對時間和永恆的迷思永遠都令人著迷。
哥倫比亞
馬爾克斯《巨翅老人》
馬爾克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馬爾克斯《超越愛情的永恆之死》
馬爾克斯《我只是來打個電話》
馬爾克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杆」,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古巴
卡彭鐵爾《追擊·時間之戰》
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
印度
泰戈爾《摩訶摩耶》
日本
芥川龍之介《戲作三昧》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吉田精一說:芥川龍之介的的文學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識階層的良心、感覺、神經、趣味等經提純而獲得的結晶。他的創作是他學識與才華的化身。
中國
司馬遷《史記》
左丘明《左傳》
干寶《搜神記》
陶潛《搜神後記》
曹雪芹《紅樓夢》
施耐庵《水滸傳》
蒲松齡《聊齋志異》
沈復《浮生六記》
陳渠珍《艽野塵夢》
旺多《齋蘇府秘聞》(上部:夜驚旅客)
老舍《茶館》
余華《現實一種》
余華《活著》
格非《迷舟》
劉慶邦《神木》
蘇童《妻妾成群》
蘇童《傘》
陳忠實《白鹿原》
哈金《等待》
莫言《月光斬》
北島《時間的玫瑰》
張棗《張棗詩選》
施茂盛《婆娑記》
徐蕪城《一個青年的肖像》
白先勇《遊園驚夢》
阿來《塵埃落定》
畢飛宇《玉米》
李敬澤《<枕草子>、窮波斯,還有珍珠》
劉禾《六個字母的解法》
最近大熱的《國家寶藏》中有一句話:「我們這個節目很年輕,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這同樣適用於中華民族的文學,她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等待你去探索,去發現!
看完這份備忘錄,你的2018讀書計劃,決定如何選擇呢?
留言告訴我們!
推薦閱讀:
※轉基因安全嗎?關鍵在於轉什麼基因、選擇什麼性狀
※剖腹產的怎樣選擇吉日良辰?
※樓層選擇的風水知識盤點
※定了!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將在4方面影響中國
※怎樣選擇造葬日課?(十六)
TAG: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