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代帝王陵的守望者——孤獨的守陵人

鄧海:陝西省興平市人,自由攝影師。從事攝影30多年,現為雅昌簽約攝影師、亞朵簽約攝影師。

2001年,被陝西省文聯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15年,《遠古的夢》入圍 「侯登科」全國紀實攝影展。

2015年,出版專著《木輪車記憶》一書。

2015年,《木輪車記憶》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

2016年,《公益光影助學工程》聘為該工程的形象大使。

2017年,《往事千年·唐陵下》參加第七屆大理國際影會大展。

2017年,《往事千年·唐陵下》參加第七屆土耳其布爾薩國際攝影藝術節。

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獻陵

唐睿宗李旦—橋陵

在中國陝西關中地區,蒲城縣由東向西,經富平、涇陽、禮泉直至乾縣共六縣的渭北高原上,一字型分布排列著唐代帝王的十八座陵墓。這些陵墓前的石雕、石馬、石人各不相同,它們代表著當時年代的文化,每一尊石雕背後都有一部動人的故事,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洗禮,長年累月的風雨侵蝕和人為損毀,石雕本已滄桑的面容傷痕纍纍,但它們仍然忠實地守衛在唐陵前,靜觀風雲變幻,似乎在等待有人們來關注自己往昔的輝煌。

唐肅宗李亨—建陵

唐德宗李適—崇陵

唐代帝陵在中國帝王陵寢制度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汲取了前世帝陵的諸多元素,而且對後代帝陵影響深刻,可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屹立千年的唐陵保留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映照著李唐社會的重大變革,極富研究價值。毋庸置疑,唐陵是唐代以後各個朝代禮儀制度的典範,也是貴族官吏乃至平民墓葬應遵循的標尺,與其他墓葬一起反映出社會的等級秩序。帝陵的排列、陵園的布置,建築石刻的樣式,以及背後的喪葬觀念、習俗、禮儀、制度,甚至帶有個性化的奢華與節儉,都直接影響著一個時代各類墓葬的基本面貌和演變。而高大的封土山丘,宏偉的陵園布局,屹立的石刻雕像,形成物化的禮法標示,在人們的視野和常規的祭奠活動中,無不影響著後世的生活。

唐德宗李適—崇陵

唐憲宗李純—景陵

唐武宗李炎—端陵.

欲圖皇權永固,希望家族永享奢華,於是,帝王陵便成了禮儀和制度的集中體現。帝王葬身之地也被視為江山社稷的象徵,皇家陵寢的風水更被認為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所以,帝陵是封建王朝興衰和社會經濟狀況的縮影。唐代帝王陵寢佔地規模之大、耗費之巨,直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

唐宣宗李忱—貞陵

唐陵下的子民

因為風水因素所致,唐帝十八陵葬地往往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農業機械無法使用。所以,一千三百年來,住在唐陵腳下的農民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從事農耕生產。儘管如此,唐陵周圍的守陵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老人去世也都埋在這裡,他們守望千年唐陵,祭祀逝去的祖宗。守陵人平時打掃陵墓,巡山,防止有人盜墓,在陵墓周邊的溝溝坎坎種一些莊稼、蔬菜維持生活。儘管有一部分人走出山野,融入了城市,然而還有一些人仍在堅守,他們是那些逝去千年的皇帝最忠實的衛士,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值得尊敬的無名英雄。

定格他們的生活,留住他們的影像,是我們攝影人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對中華文明和生動歷史的忠誠守望。


推薦閱讀:

告訴我,為何你如此孤獨?
不熟就微笑
匠人:A面是光鮮,B面是孤獨
剪一段黃昏
孤獨不等於寂寞

TAG:孤獨 | 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