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辯:羋月為什麼是宣太后的名字

秦國京城本來在櫟陽,秦孝公十二年遷都咸陽,十一年後孝公去世,惠文王即位,這時咸陽的南岸很荒涼。《漢書》記載「阿房宮由惠文王始建」,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到秦昭王從宣太后手中接管政權後,渭河以南「三百里阿房宮」範圍內的宮殿已經連成一片。由於阿房宮遺址內,發現「楚」字瓦當,發現眾多梳著「歪髻、偏髻」的玉人。更重要的是在阿房宮高窯村「北司遺址」之中,發現有「羋月」的刻文,這都證明宣太后名叫「羋月」,就是阿房宮的主人。

1974年3月29日,在距離「北司遺址」八十多里外的臨潼縣西楊村,農民抗旱打井中,發現陶俑眾多的殘片,在沒有經過考古論證的情況下,就認定它的主人是秦始皇。由於這些陶俑的服裝不是黑色的,頭頂上也梳著「歪髻、偏髻」,眾多史料都記載著宣太后的陵墓就在附近,更重要的是在一個陶俑身上,竟然也刻著「羋月」兩個字。在阿房宮和秦俑坑,本來似乎沒有任何聯繫的兩個地方,竟然會有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難道這還不說明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主人。

《羋月傳》播映引起的轟動效應,絕對是前所未有的,過去知道秦宣太后的人本來就不多,對於「羋月」這兩個字,除了陳景元的著作和他的博客之中,有所小範圍的提及之外,在其它浩瀚的輿論世界之中,幾乎很難能夠找到它的身影。現在《羋月傳》小說的發行了,《羋月傳》電視劇搬上了銀屏,《東方帝王谷》和《兵馬俑為誰守護》的輪番地上映,加上全國報刊雜誌以及各種網站幾百萬次的轉載傳播,「羋月」兩個字,已經變成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事情了。

《羋月傳》跨年度的熱播,著實讓蔣勝男火了一把、讓鄭曉龍火了一把,讓第一個提出宣太后名字叫「羋月」的陳景元,隨著火了一把。應該說,世界真是無奇不有,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在一起:沒有陳景元對羋月的研究,就不會引出蔣勝男的小說;沒有蔣勝男的小說,就不會導出鄭曉龍的電視劇;沒有鄭曉龍的電視劇,「羋月是兵馬俑主人」的影響力,就不能達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人們也不知道「羋月」這兩個名字,是經過陳景元四十多年的考證最後得出的結論。

《羋月傳》播出後,原來堅持「兵馬俑主人是秦始皇」的那些人,必然要進行最激烈、最頑強的抵制:作家蕭盛憤怒譴責,將宣太后的名字叫「羋月」是對歷史的姦汙,而其罪魁禍首就是陳景元;著名考古學家段清段,更以「狗咬人才能變成新聞」的惡毒語言,對陳景元進行人身攻擊;西北大學教授徐衛民,一面聲稱「對陳景元無聊的觀點,沒有興趣進行反駁」,卻又到陝西省圖書館、西安博物院去舉辦講座,高呼「宣太后葬在秦東陵,羋月不是兵馬俑的主人。」

與此同時,一些權威頻頻地向記者發表高見,聲稱自己觀點的牢不可破、不可戰勝,卻又一直不肯對當年爭論的癥結問題,拿出自已各種有針對性的反駁文章,讓公眾看看自己的論證材料,有多麼的確鑿、可靠和令人信服。除了罵人氣焰不衰,罵人的話歹毒之外,始終說不出多少真正有份量的話。相反,陳景元卻將罵自己的話,變成動力,並將自己對「羋月」兩字進行考證的詳細過程,毫無保留地公布如下,請公眾本著公正、客觀的原則,前來進行分析和檢驗。

要真正弄清「羋月」兩個字,必須先從阿房宮研究開始。陳景元從1957年起,就從建築學角度,深入探討秦阿房宮、秦始皇陵等重大的工程問題:從古代設計方法、建築結構、施工周期、建築材料等技術層面,尋找工程建設的可能性和規律性,結果發現一個實在令人震驚的現象,由於當時沒有卷拱建築結構,致使秦始皇生前不可能「預修」規模宏大的地下宮殿;由於伐木異常艱難、生木又不能建造宮殿,使阿房宮從伐木到建成,非要耗用幾十年、上百年時間不可。

秦孝公將咸陽作為京城不久就去世了,秦惠文王即位時,渭河南岸,是十分荒涼的,作為朝宮正殿的建築是一座規模狹小的「冀闕」,與諸侯各國尤其是楚國的「章華宮」相比,就顯得非常寒酸。這就極大刺激了秦惠文王和羋月等人,下決心建造規模遠遠超過「章華宮」的特大宮殿。據《漢書》的記載「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秦昭王即位,羋月接管朝政四十一年,到秦昭王后期,在渭河南岸「三百里」範圍之內,幾十座宮殿已經連成了一片。

人們從《秦會要訂補》一書中可以知道:在渭河南岸「三百里」範圍內的主要宮殿有:阿房宮、朝宮、長樂宮、興樂宮、鐘宮、章台宮、步高宮、步壽宮、宜春宮、華陽宮、甘泉宮、萯陽宮、長陽宮、六英宮、棫陽宮、高泉宮、虢宮、羽陽宮等,從前這裡是荒涼一片的土地,而在秦始皇即位之前,這麼多的正式宮殿,以及其它秦國王公大臣、外交使團所使用的府邸建築,都一個一個不斷冒了出來,所有這些高等級的宮殿,肯定都是在宣太后和秦昭王手上完成的。

在《漢書·賈山傳》中,有「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弛,旌旗不橈,為宮室之麗至於此也」的記載;《三輔黃圖》中,有「阿房宮東南至蘭田,傍南山,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歷渭水而東。阿房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連,閣道直通驪山八十餘里,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的記載。「阿房之殿」是「三百里阿房宮」工程的核心部分,而拱衛著它的則是秦國王族使用的其它行宮。

有兩個問題必須搞清楚,一是指由秦惠文王和羋月親手建造起來的阿城,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阿房之殿」即朝宮正殿,它高高屹立在一個12米的台階之上,這是歷代秦王正式聽政、接見賓客的場所,就像北京明清時期的紫禁城一樣。二是指由秦惠文王、羋月以及秦昭王等人,圍繞著「阿房之殿」而建造起來的秦「上林苑」以及「東通驪山,南至蘭田,傍南山,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廣袤三百里」的「派生工程」,它們都是「大阿房宮」總體規劃布局的一部分。

秦始皇即位後,渭河以南除進行少量修繕外,沒有場地建造大宮殿了。據史料記載,統一六國諸侯後,秦始皇下令把各國宮殿拆毀,將木料運往咸陽,在咸陽的北阪地區,按原樣進行仿建了一百四十五座宮殿,又從諸侯各國掠來「後宮列女萬餘人」供自己享用。它們和秦始皇建造的咸陽宮,都在渭河北岸,《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這時的秦始皇「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也就是說,當年由宣太后等人建成的「三百里阿房宮」,早已經被閑置起來。

秦始皇為什麼對宣太后建造阿房宮,沒有特殊的好感?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尊祖父秦昭王被宣太后整得太過分,羋月把持朝政四十一年,秦國成了羋氏楚人的天下,嬴姓秦人是沒有地位的,自己父親秦莊襄王,都要改名為「子楚」,去朝見來自楚國的華陽太后及華陽太后姐,竟然都要穿楚服,行楚禮,秦人的臉面都丟盡了。所以,當秦始皇即位之後,為了能夠徹底洗刷這種恥辱,於是就果斷地離開渭河以南的所有宮殿,下決心在咸陽建造屬於嬴姓秦人的咸陽宮。

秦始皇三十七年東巡期間,趙高等人發動政變,讓秦始皇突然死於幾千里之外的沙丘平台,為了掩蓋矛盾,轉移人們視線,在全國強征幾十萬工,限期奔赴驪山工地,劉邦押解民工,民工逃跑,被迫在芒碭起義,項羽在吳中率領八千個勇士,舉起抗秦大旗。經過浴血奮戰,項羽和劉邦打到驪山。《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後人都以為項羽燒的是阿房宮,其實不然,項羽燒的全部都是秦始皇親手在咸陽建造的那些宮殿。

《漢書·高帝紀》中,有「羽掘始皇帝冢」的記載,於是有人就一口咬定說:既然項羽下令挖掘了秦始皇陵,那麼位於秦始皇陵東側不遠處的兵馬俑坑,當然也是被項羽掘開,並且加以焚燒的。應該說,項羽「燒阿房宮、挖兵馬俑坑」的觀點,完全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因為,阿房宮、兵馬俑的主人,都不是項羽所要聲討的秦始皇,都與秦始皇沒有任何關係,反而是一直被嬴姓秦人咒罵的秦宣太后,人們知道項羽是什麼人嗎?項羽本人姓羋,是屬於正統的羋氏楚人。

項羽和秦宣太后羋月,是同宗同祖,都是羋姓楚人,也就是他們本來就是一家人,由於長期的戰亂和族人的矛盾,使得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生存和繁衍下來。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們的根子是相同的,他們的血脈是相通的,他們的情感是相連的。項羽的先祖項燕死在秦始皇手裡,項羽的伯父項梁死在秦將章邯手中,宣太后死後,陪葬坑遭到了破壞,羋氏族人被趕出咸陽。項羽攻入咸陽,一是要推翻嬴姓王朝,建立西楚王國;二是慶祝楚人抗秦勝利,並且修復羋氏陵。

在阿房宮遺址上,發現帶有「楚」字的精美瓦當;發現眾多頭頂梳著「歪髻、偏髻」的祭祀用玉人;在一個宮殿地下,發現埋藏著秦國王室大量的珍貴玉器;在阿房宮所在地的郿縣,至今流傳著一種特有的「郿鄠」地方戲,「鄠」就是湖北麋子國的所在地,郿、麋、羋是三位一體的。所有這些充分說明了,阿房宮建築本身,被深深打上「楚」人的烙印,使用阿房宮的人,頭頂上都梳著「歪髻、偏髻」,所以這一些人應該就是曾經長期居住在麋子國的羋姓楚人。

1976年一位叫鄭洪春的考古學家,在西安碑林得知陳景元對阿房宮有新奇觀點時,就寫了一個條子,讓陳景元到西安市文管會找李家翰和姜開任,李姜兩人見到陳景元的《阿房新譜》,十分高興地說:「學建築的人系統研究阿房宮,你是第一個,我們發掘阿房宮北司遺址時,發現有麻點紋的筒瓦,說明阿房宮不是秦始皇時期建造的。不過希望你能夠幫我們辨認一個字:北司遺址的筒瓦上有個很奇怪的字,請教過西安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結果誰都說不認識。」

在西安小雁塔的辦公室,李姜拿出筒瓦,陳景元不認識這個字,於是就將這個怪字,細心地在本子上描畫下來,又開了去阿房宮公社的介紹,讓陳景元到發現筒瓦的高窯村考察一番。南京師範大學段熙仲教授,每天都要到南京圖書館看書,陳景元拿著怪字向他請教。先生說:「中國古文字很複雜,經常有多一筆、少一筆的寫法,有時減一筆,加一筆,就能把字認出來。這個怪字,其實是兩個字,右邊是月字,左邊的字,將頭頂上的一豎,移下來,就是一個羋字。」

段教授說:「中國早有避諱制度,秦始皇父親叫子楚,所以當時秦人,都以荊取代楚;孔子名丘,人們不能將丘字寫全,碰到丘字,必須少寫一筆。羋月是掌朝政的太后,權力很大,名字不能寫全,所以羋月,必須少寫一豎,如果將少寫的一豎補上,就恢復原狀了。阿房宮北司遺址中,發現刻有『羋月』兩字的筒瓦,足以證明阿房宮工程與羋月,有著直接的關係。羋氏楚人有梳歪髻、偏髻的傳統習俗,加上有惠文王始建阿房宮的記載,所以整個脈絡也就清晰了。」

項羽燒了咸陽宮、掘了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燒阿房宮?一是他登上阿房朝宮正殿,意味著我「羋氏楚人」又回來了,推翻秦朝的統治,建立一統天下的西楚王朝,要在這裡登基,要在這裡分封包括劉邦在內的十八個諸侯王,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即使黃巢、李自成等人,都要在前朝的宮殿中舉行慶典一樣,所以項羽不燒阿房宮是有充足理由的。如果項羽真的把渭河以南的阿房宮燒掉,項羽和十八個諸侯王以及五十多萬軍隊,難道都要繼續在野外帳篷住下去?

阿房宮奇蹟般保存下來,有以下的史料為證:318年前趙皇帝劉曜將叛將囚禁於阿房宮,還要「擬阿房而建西宮」;前趙皇帝劉聰進兵長安,西晉將軍曲鑒從阿房趕來相救;384年西燕慕容沖「即皇帝位於阿房」;《晉書·符堅載記》有六個地方提到阿房宮的存在;在《晉書·符生載記》有「生如阿房」的記載;416年南朝宋武帝遊覽阿房宮;497年北魏孝文帝從洛陽來到長安「巡幸阿房宮」,唐代李世民還在阿房宮內駐屯過幾萬軍隊。一直到宋代阿房宮最後才變成農田。

《阿房宮賦》說:「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意思是阿房宮許多嬪妃,苦苦等了三十六年,都沒有見到秦始皇,這就充分說明,由宣太后羋月經手的阿房宮,在秦始皇即位之前,早就已經正式地投入使用了。阿房宮所需的木料,採伐於川蜀的深山,經歷了六代秦國君王的施工,才形成「周袤三百里」的建設規模,秦朝滅亡之後,阿房宮又被完好地保存下來,這就是阿房宮建設的真實歷史。

記住阿房宮的主人是宣太后,她的名字之所以叫「羋月」,是有阿房宮北司遺址出土的筒瓦刻文為依據的,加上這裡還有楚人特有的「歪髻,偏髻」玉人和眾多「楚」字瓦當,有惠文王始建阿房宮的史料,有秦宣太后在秦國掌權四十一年的可信經歷,人們應該認為:阿房宮的這段歷史,是誰也否認不了的。有人對刻有「羋月」兩字的筒瓦,提出一些疑問。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到西安市文管會庫房一查便知,陳景元的《秦俑風波》一書中對此也有詳細地說明。

這個理所當然的結論,很多學者卻不願意直接面對。因為認可它就會引起學術大地震。比如,自己一旦認可宣太后的名字叫「羋月」,一旦認可梳著「歪髻、偏髻」是羋姓楚人傳統的習俗,一旦認可「阿房宮的主人」就是秦宣太后,立刻就會引起一個無可挽回的學術大坍塌。這是因為,在八十多里之外的驪山北麓西楊村附近,還有幾千個陶人都梳著「歪髻、偏髻」,陶人身上也有「羋月」的刻文,兩個地方有這麼多驚人的相似,難道還不說明它們都與宣太后有關。

由於阿房宮遺址有「羋月」陶文和「歪髻、偏髻」玉人的出土,以及有大量文獻資料記載作為依據,使宣太后羋月是「阿房宮主人」的結論,已經變成板上釘釘的、不可推翻的鐵案了,它釐清、還原幾千年來一直被模糊起來的一段歷史,彰顯了秦宣太后不為人知的重大功績,肯定她是一位中國不可多得的、有傑出成就的女權人物,這是一件多麼值得人們加以肯定、宣揚的事情。這裡要向人們進一步地證明,地處驪山北麓那個「世界奇蹟」,也是宣太后的一個傑作。

在《皇清職貢圖》上,就有「土人結髻於右,漢種結髻於中」的記載,它表明「土人」的歪髻,和「漢人」的正髻,存在著十分巨大差異。土人是指生活在邊遠地區的一部分少數民族。也就是說,頭頂上偏於一側的「歪髻、偏髻」,它的真正源頭、或者生活原型,應該從漢民族之外的「土人」、或者與「土人」有著血統關係的人群之中去尋找。也就是說,楚苗是同宗同祖的,所以「歪髻、偏髻」的習俗與正統的羋氏楚人,存在著一種任何人都割不斷的親緣關係。

要知道,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歪髻、偏髻」在貴州、廣西一些地區,竟然都被保存了下來。可以肯定,無論在阿房宮、還是在兵馬俑坑,無論是玉人、還是陶人,只要是在頭頂上梳著「歪髻、偏髻」的,毫無疑問都是羋姓楚人的傳統習俗,都與秦宣太后羋月有著一種最緊密的聯繫,不管秦俑館的考古學家們,用「秦人尚右」、還是用「藝術造型需要」等虛幻的說辭為理由,千方百計要讓「歪髻、偏髻」與秦宣太后脫鉤,完全是一種異想天開的事情。

宣太后葬在驪山北麓「雍州新豐縣南十四里」的地方,有確鑿可靠史料記載為依據。就考古發現的材料來說,從陶俑的服色、兵器、軍陣、車馬以及坑內有14層淤泥的情況來看,俑坑的建造年代,應該在秦昭王時期。這些都顯示兵馬俑的主人只能是宣太后羋月。現在秦俑館考古學家還能夠進行辯解的是,陶人身上發現的陶文,到底是「月、卑」,還是「月、羋」?平心靜氣而論「卑」這個字,非常普通,不是怪僻字,「卑」字與陶人身上的字形,根本就對不上號。

陶人身上的陶文,到底是什麼字?真正的「羋」字,在眾多可查的「金文、籀文」沒有單獨出現過,人們只能從眾多的合體字如:「畢、華、澕、樺、燁、曄、驊、鏵」中,發現都包含有一個「羋」的獨體字,當人們找到以上這些合體字的範本,立即發現所有獨體字「羋」,與陶俑刻文一模一樣。直到此時,人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將陶俑刻文讀為「月、羋」是有據可依的。秦俑館著名學者家張文立著文說:「陳景元將此陶文,釋讀為『羋月』,無疑是正確的。」


推薦閱讀:

《大秦帝國之縱橫》和《羋月傳》中的羋八子(宣太后)誰表現的的更好?
慈禧定東陵到底有多複雜?
宣太后
提到歷史上的女政治家,就是呂后,武則天,孝庄太后和慈禧,為什麼很少提到秦朝的宣太后?
兵馬俑真正的主人竟不是秦始皇 而是高祖母宣太后?

TAG:名字 | 宣太后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