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歐洲300年的維京海盜,怎麼就不見了?!
前段時間在中國上映了一部號稱是俄羅斯第一神片的電影《維京:王者之戰》,雖然這部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與評價都較為一般,但在俄羅斯上映伊始,便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俄羅斯,票房迅速破億。
這部被譽為俄羅斯史詩級的電影,是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真實故事改編的,弗拉基米爾一世在俄羅斯歷史上有「千古一帝」的稱號。他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征戰最終建立起偉大帝國。
電影除了極具視覺衝擊的戰爭場面,最奪人眼球的是幫助弗拉基米爾一世奪回王位的那群彪悍,而又忠誠的維京僱傭兵。這似乎與人們對維京普遍認知的「北歐海盜」的形象,多少會有些反差,當然這不是戲說歷史,實際上,傭兵傳奇是維京時代壯麗史詩的最後一幕。
一、維京時代,令歐洲大地膽寒了三百年
793年6月8日,烏爾班被窗外的雜訊驚醒時,眼前還掛著記憶的殘片。讓這位修士疑惑的是,做完禱告後,林迪斯芬修道院本應非常安靜,但刺耳的慘叫立刻讓他想起了飽經蹂躪的故鄉,在一部編年史中,他承認自己逃跑時「歇斯底里地像一個女人」,當返回時,他幾乎跌倒,因為修道院已遭到洗劫並被付之一炬。
在多霧的清晨,倖存者將所有屍體埋葬,在墳墓邊,他們用聖歌向遇難者默哀:「由於最深的需要,我為你哀傷。」但在海岸線上,林迪斯芬的襲擊者們卻在唱另一首歌:「看啊,我目睹我的父親和母親,看啊,我目睹祖先的行列,他們都在向我召喚,召喚我去那英雄埋骨之地。」
巨大的風帆張開了,這是維京人的頌歌,從這一刻,一代代的維京人漂泊在驚濤駭浪之上,去向世界展示無畏的生命。(這是描述793年丹麥人襲擊英格蘭東北部沿海的情景)
從這一天開始算起,到1066年挪威海盜首領哈拉爾德遠征英格蘭失敗,古老的歐洲大地開始進入血腥、暴力、恐慌、殺戮的三百年的維京時代。
沒有人天生是海盜的。維京人的發源地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今挪威與瑞典),雖然氣候寒冷,土地貧瘠,但耕種與捕魚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從8世紀開始,北歐的氣溫在50年內下降5度,維京人掙扎在雨、雪、饑荒和死亡的夾縫中。
他們開始把希望寄托在遠航,維京人從貧瘠而又寒冷的故鄉出發,在波濤洶湧的冰冷海水中擊槳前進,用勇氣甚至生命去換取土地和財富。維京人開啟了一個尚武和征服的輝煌時期,而歐洲大陸陷入了血腥和恐慌的黑暗時期。
其中挪威人向西航行,發現了冰島、格陵蘭島乃至北美洲。丹麥人則向南,夥同挪威人一起襲擊了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甚至沿著歐洲西海岸強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劫掠了地中海兩岸。至於瑞典人,則向東進發,曾經三次進攻君士坦丁堡。
歐洲大陸對這群入侵者都有不同的稱呼,基督教修士們叱責他們為北歐海盜,西歐則常把他們稱為「北方人」或者「丹人」,東歐芬蘭人稱其為「瓦良格人」,斯拉夫人把他們稱為「羅斯人」。當時只有英格蘭人偶爾用「維京人」稱呼他們,如今「維京人」成為早期北歐人的統稱。
同樣是入侵者的身份,但瑞典人比丹麥人和挪威人顯得要文明一些,他們的身份更多是商人或者開拓者。他們被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和財富所深深吸引,雖然三次攻打君士坦丁堡都失敗,但他們在戰場上的軍事表現使他們獲得了非常優惠的貿易特權,甚至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僱傭軍征服北非。
但是在古代,海上的商人和海盜並沒有多大界限。瑞典人在面對那些缺少防禦的城鎮和鄉村時,會搖身一變為海盜,因為劫掠可以獲得誘人的利潤。其他時候則作為商人,用海象牙、琥珀、繩索、海魚換回君士坦丁堡的香料、絲綢、葡萄酒、金銀飾品等等。
維京人的野蠻與兇殘在歐洲大陸上馳騁了將近三百年,隨著北歐開始出現獨立王國並接納基督教,歐洲各國王權的強大,有能力抵擋維京人的進攻,維京時代開始走向末路。
在1066年的斯坦福橋戰役中,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戰死,他被稱為「最後一個北歐海盜」,大部分維京人被殲滅,維京時代宣告結束。
二、維京人橫掃歐洲的利刃與利器
維京人對劍有著深厚的情懷,並且極為推崇。如果有新生兒出生,父親就會拿著一把短劍走過去,對他的孩子說道:「我不會留任何財產給你,你只能憑藉這件武器獲取你想要的東西。」 在維京人的價值觀里,劍不只是件武器,更是一個男人維繫自己家族和血緣的關鍵,甚至具備著宗教般的神聖性。在維京人的諺語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一把劍,分開就一文不值」。
除了對劍的崇拜,在設計上也極具攻擊性。用烏茲鋼鍛造已達到劍鋒利堅固和難以破損;除了劍刃和劍尖,劍柄配重同樣可以用來攻擊。維京人擅長用劍柄勾住對方盾牌的邊緣,通過槓桿原理撬動對手,破除對方的防禦。在遇到著重甲對手,或者粘劍,就可以通過握住劍柄讓配重狠狠砸在對方臉上。
根據目前出土的維京劍發現,劍身一般不超過一米,由此可見維京人基本屬於單手劍,但僅僅依靠單手劍上戰場無異於自尋死路,而起到保護作用的便是圓盾。維京圓盾的防禦面積偏小,但輕便易攜帶,使用起來非常順手。維京人個個都是優秀的劍盾手。
而且維京圓盾在實戰中除了防禦,還可用於攻擊,通過一瞬間翻轉盾牌來干擾敵人的重心,偏轉敵人的攻擊,或者隱藏自己真實的意圖騙招等等。這就是維京人擅長的盾擊。另外維京人組成的盾牆也是強有力的防禦體系。
即使再優秀的維京人,如果僅僅依靠劍和盾是很難在戰爭中獲勝,畢竟劍和盾適用於近戰,面對遠戰則離不開矛槍。槍頭由純鐵製成,形狀為闊葉狀,頂為尖狀,這樣可以更具穿透性。為增加創傷性,部分矛槍還會帶有側鉤。
矛槍既可用作刺殺也可用作投射,有證據表明,用於砍穿鎖甲的矛槍即可單手使用也可雙手揮動。部分技藝精湛的維京戰士可以雙手投射矛槍,也可將飛來的矛槍接住再投射回去。
近距離戰鬥中,除了劍,戰斧也是維京人必不可少的武器。當用適當的力度揮舞丹麥長柄或「倒鉤""戰斧時,這種兵器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這樣的設計是依據維京時期隨處可見的家用劈木斧,經改良以適用於戰鬥。
這種戰斧的巨大頭部成新月形成凸圓形,配備一個長達一到兩米的木柄,有利於向下敲擊,有時斧身會鑄造成格外堅硬的雙刃,有時也可以鑄得較薄,使其成為更輕巧,更易操作的輕型兵器。
令歐洲大陸聞風喪膽除了維京人可怕的利刃,更有如同幽靈般的「維京船」。維京戰船通常以橡木為原料,船窄,靈活輕便,耐風浪,非常適合突襲沿岸城市。維京人會乘坐龍頭大船,從海岸登陸,劫掠沿岸的村莊、城鎮和教堂。
早期的維京人劫掠金銀財寶後乘坐返航,拿完東西就走,強盜本色十足。野蠻兇橫又來去如風的他們讓英國等歐洲國家頭疼不已。船首以龍頭雕像作為標誌,象徵著勇氣、力量和恐懼。
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亦可用來隱喻維京人因為溫飽變成海盜,因為金銀開始掠奪,最終成為中世紀歐洲大陸的夢魘。在1066年維京時代結束後的150年間,維京僱傭軍依然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服務,但其成員中的北歐人開始不斷減少最終完全消失。維京人的傳奇,到這時,才算畫上了句號。
推薦閱讀:
※江蘇9人自稱索馬利亞海盜盤踞長江口劫船
※海盜那些事兒
※清晰大圖展現索馬利亞海盜被抓全過程(圖)
※中國海盜的另一面
※大明帝國的一支海盜,竟兩次大破荷蘭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