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 | 潮汕中元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同城資訊、風俗文化、美食娛樂、打折促銷

加小編 微信:binfen-DD | QQ:512020647

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傳說,從七月初鬼門關開門,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盪。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先人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據《乾淳歲月記》載:「七月十五日,道教謂之中元節,各有齋醮等會;僧寺則以此日作盂蘭盆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在潮汕人心目中,中元節的隆重僅次於春節和清明。對歷史的崇敬之意,對祖先的緬懷之情,在潮汕人質樸的情感中洶湧奔流。人們通過種種特殊的祭拜方式,將這種情感釋放得酣暢淋漓。

潮汕中元節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中元節潮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游燈等民俗活動。

1、恤孤

潮汕民間俗稱此節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後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語土話中,稱「施」音為「薛」,比如辭彙「閃失」等發音就是如此,因此時至今日,民間稱呼「薛孤」的發音詞語其實正是指這項祭祀活動。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節,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紮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3、做七樣棵晶

惠來縣中元節要做七樣棵晶:新婦仔、荷葉包、三角樓、六角樓、雞規團、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潮安中元節也製作多種果品,其中有一種叫「鯉魚果」,用糯米皮包米餡,捏成鯉形狀,皮為紅色,點綴節日的拜祖物品。

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這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讓其清醒復原。

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餘里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隻只用大陶缽製成的豆油燈,並把它們放下江里,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

當法師高坐祭台之上,敲響引鍾,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後,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6、游燈

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此日午後,小孩子忙著趕製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游燈,做一個小小的遊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

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遊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游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7、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於是,孩子們常喜歡悄悄跑到別家門口偷割「稻穀」,並常因此而引起家長們的爭吵和動武。清乾隆《普寧縣誌》載該縣中元節「至夜插香列燭於路」、「農民插竹掛紙錢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揚花季節,此俗或許是農民祭稻穀之神,或許是祈鬼靈以助農事。

現今,中元節很多迷信活動在潮汕已成為歷史陳跡,施孤普渡活動也簡化,而在潮人聚集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港澳等地仍很盛行,這與旅外潮人重視紀念客死他鄉的鄉親和超度孤魂野鬼有很大關係。

其實,不只中元,許多傳統節日都在發生著變化,有的淡化,有的更濃郁,而有的則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每一種習俗都是一塊塊跳動的文化胎記,記錄著這個時代的鮮活情感,在傳承中變化,在變化中傳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成為歷史……

推薦閱讀:

榕江侗族婚禮習俗
端午節各種不同的習俗有什麼?
苗族婚禮習俗3
世界各國的母親節習俗

TAG:習俗 | 中元節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