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習俗漫話

大凡民俗節日,都有著與其他民俗節日不一樣的傳統習俗。譬如歷史文化積澱濃厚的咸陽人,過"臘八"就講究要喝臘八粥,這早在1936年時編著的《民國重修咸陽縣誌》中卷一"禮俗"篇就有記載:"十二月八日,以米豆肉菜做粥,遍送里黨,名"臘八粥""。稍後編撰的《咸陽縣誌稿》一書則更具體:"臘八,即十二月八日。雞鳴即起,煮米為粥,雜以臘肉、豆子、豆腐、蔬菜等,名臘八粥,鄰居交相饋送"。這些文字雖然簡約,但字裡行間卻透出咸陽人過"臘八"時的隆重習俗。

"臘八"習俗溯源,需先看"臘"字,其古時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月"最早並不是月份名稱,當時用干物祭祀神靈叫臘祭,臘祭之月叫臘月,這裡的臘字是干物的意思。在《說文》所說的"冬至後三戍,臘祭百神"的年代,臘祭的日子有時是在年終的十二月,有時是在下一年的一月里,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月份,只系臘祭之月。後來將臘祭的日子定在農曆每年十二月初八日,臘祭之月就固定在每年十二月,臘祭之月的臘月也就固定在農曆十二月,不過這還不是月份名稱,仍是臘祭之月的意思,但這一月就被稱為"臘月",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到了漢代,明確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南北朝時,又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就這樣演變而成,後來才演變出吃臘八粥的習俗。

追溯"臘八"吃粥習俗的由來,首先是古時天子國君每年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干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臘祭又是在農曆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亦稱"臘八"。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容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確保農業豐收。於每年的臘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祝",祝與粥同音,於是就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乾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並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南宋以後,臘八粥除了供佛以外,還是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互送臘八粥相沿成習。親戚、鄰里,家家都送去一些,偶爾還會有不相識的人來討要。家裡有牙牙學語的幼兒,有尚待啟蒙的孩童……都會像化緣一樣挨家去討,據說吃了百家飯,就會有了靈氣。到了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初一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穀雜糧以及各種乾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裡監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粥大臣下令生火,並一直監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為止。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煙裊裊、鼓樂齊鳴、眾喇嘛進殿念經,隨後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後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雜糧、乾果各50公斤,乾柴5000公斤,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宮內,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喇嘛,第六鍋作為施捨。

古人認為,粥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可見"臘八"這天吃臘八粥,既順應了節日的習俗,也對人的健康大有裨益。而臘八粥在佛教徒的眼中,又充滿了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崇敬之情,因為有傳說臘月初八是佛祖的悟道成佛之日,從這一點上來看也就不難理解每年的臘月初八,在西安的大興善寺、大慈恩寺等寺廟,都要煮臘八粥免費讓僧眾品嘗,有人為了消災祈福,一大早專程來到這些地方品嘗臘八粥。

對於"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歷代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在《臘日》一詩中刻畫了自己有意辭官回家過臘八的心境:"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除此之外,無論是北齊時魏收所作的:"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臘節》)還是清時夏仁虎的:"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臘八》)抑或是清時李福的:"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臘八粥》)都描繪出了人們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情形。

在民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種族,都要在臘月初八這天喝臘八粥。臘八粥講究要做多點。除了當天吃、送之外,要留一些在以後的日子裡天天熱來吃。這飯熱的次數越多越好吃:"臘八熱三遍,酒席也不換。"有時,會持續吃到臘月十五,這時的臘八粥可誰也討不去了。大詩人陸遊對此風俗就頗有興緻,他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詩中這樣寫道:"今朝佛粥便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咸陽人也要喝臘八粥,"臘八節"這天由婦女們早早起床烹制,有的甚至於頭一天就將玉米和豆腐、香菜等放在一起進行長時間的熬煮,等到家裡人一覺醒來,香噴噴的臘八粥也就熬成了;還有的在苞谷糝里下一些麵條進去,再配以黃豆,紅蘿蔔等,出鍋時撒一把切碎的芫荽,色香味俱全,深得人們的喜愛。在咸陽農村,老輩人還常說:一過"臘八",人就糊塗了。其寓意是說,吃完了臘八,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準備過農曆的春節了,干一切事情就顯得雜亂無章,糊裡糊塗了,在這當口,唯有過年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情。

歲月流轉,時光荏苒。在國泰民安的今天,人們大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但吃臘八粥的風俗依舊盛行。這不僅是一方習俗的延續,更是一種傳統的積澱。"臘八"這天吃臘八粥,不僅僅是一種習俗,也反映了勞動人民對豐收年景的渴望。人們希冀著通過吃臘八粥,來迎接紅火的春節,憧憬美好的新春,還有更加光明燦爛的明天。

  • 分享到:
  • 推薦閱讀:

    張家界記錄向·土家習俗之趕年
    石家莊治家習俗
    史上最揪心的習俗,女人穿的都是開襠褲,宮廷中最常見
    婚嫁習俗(二)
    《五禮通考》論婚禮習俗

    TAG:習俗 | 臘八 | 臘八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