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壘岩畫管窺
木壘岩畫管窺
李玉廣
岩畫是一種石刻文化,在人類社會早期發展進程中,人類祖先以石器作為工具,用粗獷、古樸、自然的方法在岩石上刻畫來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它是人類社會的早期文化現象,是人類先民們留給後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岩畫是描繪在崖石上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史書。岩畫中的各種圖像,構成了文字發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我國北部地區的岩畫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山岩上鑿刻的藝術作品,是草原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宗教觀念的一種直觀的形象的藝術反映。岩畫不僅涉及原始人類的經濟、社會和生活,同時,還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以藝術語言打動人心。岩畫所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幾乎涵蓋了當時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反映社會生產的有:狩獵、放牧、農業等;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祖先崇拜、祭祀儀式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村落格局、舞蹈表演等,這些描寫游牧民族日常生活的作品無不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無疑是先民們最具有生活氣息和藝術魅力的一支奇葩。
據資料記載,在1988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在木壘縣境內,就發現了大量的岩畫。其分布範圍之廣,數量種類之多,都是其他地區所難以企及的。在木壘縣南面的天山山區,北面的北塔山,大小哈布的克山牧區,都有大量的岩畫群被發現。僅博斯塘霍加墓溝一帶,就有岩畫上萬幅之多。
據專家考證,木壘大部分岩畫作品產生的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之久。由於年代久遠,經曆數千年的風吹雨淋日光曝嗮,加之岩石中滲出的礦物質浸蝕,岩畫的色澤均呈赭紅色,岩畫的風格古拙粗獷,形象逼真生動,筆調簡潔明快,構思天真誇張,內容包羅萬象。如賓士的大角羊,其角和羊的身體一樣長,角鹿也是如此。特別是在表現生殖崇拜的岩畫中,對男女生殖器的刻畫則更是誇張到了極點。一般說來,每一幅岩畫都可能會反映多種題材,但歸結起來可分為人物圖、放牧圖、射獵圖和各種動物形象圖四大類,此外,還有少量的文字元號。人物形象頭上多是尖頂四瓦形帽,據考證為塞種人,此種帽飾至今哈薩克牧民仍在沿用。
在博斯塘哈夏霍勒溝有一幅珍貴的母系氏族的岩畫,女人高51厘米,寬18厘米,她頭戴尖尖帽,身穿著多種格子紋飾的服裝,挺直了的身軀,兩手叉腰,正襟危坐。從其坐像上看臀部豐碩,雙腿修長,顯得威嚴、莊重而又神采奕奕。她的左側方站著一個比她矮小的男人,右手高舉著一件物品向女人示意,看神態好像是帶著兩個騎馬的人前來朝拜的。射獵圖上刻畫的多數是獵人騎著賓士的駿馬,一面伸展雙臂拉弓搭箭,一面縱馬飛奔追逐真在縱身跳起越澗逃跑的的馬鹿、山羊、駱駝、狼等野獸,在馬前往往還有一隻幫助獵人追趕獵物的獵犬,畫面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在浩如煙海的岩畫群中,以動物為主要題材的約佔80%以上,主要有矯健靈活奔騰跳躍的山羊、馴良溫順俯首吃草的綿羊、尖角盤繞雄姿勃勃的大角羊、頭頂八杈角回首顧盼的馬鹿、飛奔疾馳追逐獵物的獵狗、走投無路拚命逃竄的野狼以及表現牧人們圍追堵截集體圍獵的壯觀場面或者悠哉悠哉地騎著駿馬趕著羊群放牧的生活場景。
關於木壘岩畫,新疆大學教授蘇北海先生曾幾次前往實地考查,並撰寫了多篇研究文章加以宣傳和介紹,在他的《哈薩克文化史》和《新疆岩畫》等著作中都一再闡明:「像木壘博斯坦沿山這樣綿延數十里都是岩畫,不僅在國內罕見,就是在世界各國也是極少的,堪稱『深山畫廊』」。
鑿刻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幅幅奇巧粗獷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岩畫,它是原始氏族社會游牧民族生產、生活以及世代繁衍生息的生動寫照,是生活在木壘地區的先民們遺留給後人的一件蘊藏豐富無比珍貴的藝術寶藏,其中所蘊涵的人文內涵是無可估量的。有如此之多的岩畫鐫刻在木壘縣的懸崖峭壁之上,崇山峻岭之間,彰顯著木壘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這是木壘人的福氣和驕傲。珍惜它、保護它,挖掘它、宣傳它,我們責無旁貸。
推薦閱讀:
※第二章:天山北麓岩畫
※揭秘:疑似中國詭異岩畫藏外星人存在證據
※舞蹈——賀蘭山岩畫
TAG: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