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有哪些城市?
1、徐州
徐州九里山古戰場
據統計,史料上有案可查的在徐州爆發或者以徐州為中心爆發的戰爭的記載就已經多達400多次。據《竹書紀年》記載,爆發在徐州的最早的一次戰爭是彭伯壽征西河,發生於公元前21世紀;最近的一次,是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發生於1947年。
抗戰時期的徐州會戰
朱德元帥曾經說過:「徐州歷史上就是決戰的古戰場。」資產階級革命家黃興也曾說過,徐州是「南不得此,無以圖冀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
徐州之所以重要,得益於其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東襟黃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在中國古代,徐州向北可圖中原,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徐州向南可平江淮,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有人曾比喻,徐州是中國東部的「腰眼」,是中國南北的「咽喉」,均屬要害位置,適宜兩軍決戰。
楚漢彭城之戰
第二個原因,就是徐州交通便利,適宜大規模運輸兵力。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與東面有泗水環繞,西面有汴水流過。從泗水北上,可通金鄉、曲阜、定陶;從汴水向西,可達開封、洛陽;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陰。到了明朝,就在徐州建碼頭了,每年經徐州北上的糧船多達1.2萬餘艘。元明清三個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糧食卻取之長江下游,而運糧則必須通過大運河這個大動脈。徐州便是這條水上大動脈的必經之處,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首都心臟地帶的安危。
2、西安
古人云,得關中者得天下。西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古代很多王朝在此建都,是很多王朝的心臟地帶。
長安城數字復原圖
西安地理位置優越,關中四面高山環繞,有極高的軍事防禦價值。關中南面有秦嶺連綿,隔絕南北;北面有北山,阻隔了西安與北方的交通;東面有崤山縱列,作西安的屏障;西面有汧山、隴山相接,抵擋了西方少數民族的侵擾。
從中原攻打西安只有經過潼關。換句話說,只有守住潼關,西安的安全就不成問題。除此之外進入關中的道路就只有從秦嶺的子午古道進入,但該路途艱辛,不易大規模輸送部隊,諸葛亮亦是從這條線路進攻魏國。
古代關中地區水利工程眾多,土地肥沃
從經濟角度來講,因為西安地處關中地區,處於渭河平原,土壤肥沃,足以支撐大量人口,有足夠發展的空間,不必有後顧之憂。《禹貢》把關中的黃壤土,定為上上等,即是最適宜種植農產品的土地。經過周、秦、漢三朝的開發,以及秦、漢政府在關中大力興修水利,使關中平原沃野千里,使得當時的關中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3、漢中
漢中這個地方今天雖然屬於陝西省,但在歷史上長期屬於四川,文化風俗都跟四川更接近,漢中方言也屬於西南官話成渝片。即使今天,有部分漢中人仍然認為自己是四川人,而不是陝西人。
從地圖上看,漢中基本與陝西其他城市隔離,而更靠近四川。
漢代蕭何曾對劉邦說過,蕭何曰:「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王漢中,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東漢末年,曹操平定漢中張魯後,也評價道:「南鄭直為天獄,中斜穀道為五百里石穴耳」;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上也說,「漢中,益州咽喉,若無漢中,是無蜀也」。漢中的戰略價值由此可見。
漢中和陝西隔著秦嶺,從斜谷進入漢中極度不方便。元代之後,把漢中劃歸陝西,是鑒於歷史教訓,防止四川可以依秦嶺形成割據政權。
正因為蜀國具有漢中,使得魏國對蜀國是難攻難守。諸葛亮六處祁山,都是從漢中發兵,進軍中原。可見漢中在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價值。
4、襄陽
襄陽城自古固若金湯,易守難攻。東面有大別山脈和桐柏山脈,在東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嶺山脈,在西是西川諸山脈。襄陽位於唐河白河交匯之處,然後交匯之流又注入漢江,而襄陽則位於三江交匯之上。襄陽城,背靠峴山,虎頭山,等諸多小山脈,形成天然屏障。
襄陽在中國古代幾次大的戰爭中凸顯出戰略價值。當年關羽正是攻打襄樊,威震華夏;而蒙古人也是打破襄陽以後順漢水入長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禦體系登時崩潰。
關羽破襄樊,引發曹魏孫吳震動
襄陽正好處於南陽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貫通,要經過這裡;東西貫通,也要經過這裡。四周的各條道路,都匯聚於此,繞不過去。所以無論你在這裡是建個炮塔還是修個兵營,只要這個口一堵住,整個南陽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
從襄陽南下,沿荊山、大洪山之間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荊州,進入廣袤的江漢平原,直抵長江。然後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於鎖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峽門口。向東可以把江漢平原這個重要的經濟區掌握在手中。
襄陽四通八達,戰略價值極高
戰國時期,楚國北上爭雄,問鼎中原,襄陽是其橋頭堡。宋軍死守襄陽,是因為襄陽一旦城破,蒙古人便可長驅直入,進入長江沿線,切斷四川與江南聯繫,殺入江漢平原。
蒙軍攻打襄樊六年,襄樊失陷,南宋防禦體系徹底瓦解
更可怕的是,源自漢中的漢水過安康以後,在襄陽這裡朝東南流過去。在古代交通運輸落後,有這麼一條河跟著,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襄陽不光從戰略上地位十分重要,其軍事守衛也是固若金湯。自古以來都有「鐵打的襄城、紙糊的樊城」一說,樊城為漢水以北,地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若有戰事均抱著能守則守,不能守就撤(回襄城)的心態;而襄城卻是依山(峴山)傍水(漢水),地勢險要,且集數千年守軍打造,歷代十分重視,城牆可謂加固了又加固(8至10米高),護城河擴寬了又擴寬(現在是180至200米寬)。
襄陽古城
5、洛陽
古代人講逐鹿中原,中原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而河南最重要的在古代無疑就是洛陽了。
唐代洛陽城復原圖
洛陽處於中國的中心位置,所處三川地區也有通往東(山東)南(南陽)西(關中、漢中)北(山西、河北)各方的險要通道,是距離帝國各個邊疆交通通信成本最為適中的地點。
洛陽既能獲得關東與南方的經濟補給,又能支持關隴、并州、幽州的邊防需要,地理交通因素決定了洛陽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得到洛陽可以掌控河南,得到河南可以稱霸全國。
唐玄宗曾說:」帝業初起,崤函乃金湯之地;天下大定,河雒為會同之府。「意思就是打天下起於關中地區,但治理天下要在洛陽。洛陽除了重要的軍事價值,在經濟上也是非同小可。
西漢末年,人口大規模向關東地區遷移,而長安由於戰亂,地位下降。關東地區的耕地面積在西漢以後也開始超過關中,成為中國的主要糧倉。
隋唐時期甚至出現過關中地區官民同行,就食洛陽的壯觀景象。歷史上還專門有個詞來形容隋唐兩代的這些個皇帝們,叫「逐糧天子」 ,原因就是關中人口大增,當遇到糧食缺口較大的時候,由於交通原因運力不足,就只好逐糧而走了。
因此隋唐以後,洛陽的交通優勢開始凸顯。洛陽距離東部黃淮大平原與江東地區更近,漕運更加方便,因此在天下太平時朝廷有力量控制地方,則關東各地的賦稅可以源源不斷的滋養洛陽,運輸成本還遠遠低於運到處在關中的長安。
隋代京杭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遙控南北,如此重要的地方必然是遭致各方覬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6、錦州
錦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時間比較晚,主要是從明代開始,在直奉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其價值不斷凸顯。
錦州地處遼寧省西南部,北依松嶺山脈,南臨渤海遼東灣。錦州地理位置優越,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位於著名的「遼西走廊」東端,是連接中國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如果不走錦州進入,就必須繞道蒙古翻山越嶺,越長城才能進來。如此,後勤補給將嚴重不足,無法進行長期戰爭。
明清戰爭形勢圖,明朝政府在遼西走廊構築的關寧錦防線
明清戰爭時,孫承宗、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實際上就是從錦州到山海關這一條線,戰略縱深四百里,使得山海關壓力大減。皇太極五次從唐山遷西縣入塞,只能搶劫財物,卻不能定鼎中原,就是這個道理。後來多爾袞率清兵入關,走的還是錦州一線。
到了解放戰爭的時期,已經是現代化兵器作戰,坦克汽車大炮不可能再翻山越嶺,運兵基本也要走鐵路,因此林彪當年就採取「關門打狗」的策略,先取錦州,才發起遼瀋戰役。
推薦閱讀:
※《孫子兵法》對於現代戰爭還有何意義?
※兵家四勢各有哪些特徵?代表人物是誰?
※兵家寶圖---三國歷史一目了然
※兵家奇門遁甲
※淺談《孫子兵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