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珍寶--全唐詩中被遺忘的佳句(13)

十二

卷806_1 【詩三百三首】寒山

(其一)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間。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寒山也是唐代非常有名的一位詩僧,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據說寒山當年在國清寺中只是負責燒火,歷來真正的有道高人,往往都是「避山唯恐未山深」,離紅塵俗世越遠越好,有個叫韓康的隱士以賣葯為生,他的葯言無二價,後來有了名氣,一個女子因他不肯還價而認出他,他於是遠走他鄉,再也不在此地賣葯了。

寒山也是如此,當時有一個叫閭丘胤的官兒(台州刺史),患頭疼病,百治不愈,結果被一個叫豐乾的和尚治好了,閑談中,豐干告知他國清寺里有寒山、拾得二人,是文殊菩薩化身,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閭丘胤於是專門去拜訪,但寒山一見有官來了,就和另一個和尚拾得攜手走出寺門,奔歸寒岩。閭丘胤做了兩套僧衣,並許多禮物,派人送到山上。寒山一見,就喝道:「賊,賊!」轉身退入山洞,當下山洞閉合成絕壁,再也追尋不著,拾得也不見蹤影。閭丘胤搜尋他倆無獲,不過卻發現山後竹木石壁上到處都寫有不少詩篇,於是抄得寒山寫的詩三百餘首,又抄得拾得寫的偈語數十首,編集成一卷。

關於寒山拾得二人,傳說多多,後來他倆竟又變為和合二仙,主宰男女婚姻。傳統風俗畫里,有兩個童子模樣的,一人執荷花,一人捧盒子,據說就是寒山、拾得二人。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

但這些都是傳說而已,不過關於他的身世,也確實十分神秘難解,他的生卒年就鬧不清楚,有說他是初唐人的,有說他是中唐人的,也有人說晚唐的,還好,沒有跑到唐朝外面去。有人還覺得詩集中寒山的風格並不統一,懷疑不是一個人寫的。對於這些問題,江湖夜雨的看法與眾不同,我覺得寒山既然是遁世高人,很有可能從初唐活到晚唐,至於詩風中有的像初唐,有的像中唐,風格很不一樣,那也很好理解了,一個人活上幾百年,思想能沒有變化嗎?別說上百年,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年輕時說的話寫的文章,也會和現在大不相同,易安居士暮年「在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情懷,和少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態不也是判若兩人嗎?  上面說過,現存的寒山詩是抄自他隨手寫在山壁竹石之上的,所以好多詩也不知道是何題目,《全唐詩》中收集的寒山詩三百多首,堆在一塊兒,統稱為《詩三百三首》,這些詩風格也不盡一致。我們選這首最能代表寒山本色的詩來看一下。

寒山的詩,根本不用那種晦澀艱深的典故來充門面,他的詩明白如話,如同白居易的詩能讓老太太都懂一樣,只要能通文識字,一般來說就不會看不懂。本篇這首詩亦是如此,所以就不用多解釋了,正所謂「是真佛只道家常」。  當然,「真佛」所道的家常,絕不僅僅是張家長李家短,蒜貴還是蔥貴,「真佛」是將深刻的道理融入淺顯的事例中來講,寒山的詩也有此特點,像「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字面雖淺近,但深味其意,卻發現似在隱喻著不少深遂哲理。「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也是如此,為什麼不說「殘月下寒山」?圓月,在佛門道門中都有其喻意,呂祖曾說「有人問我修行法,遙指天邊日月輪」,佛門中更是常用來指圓覺光明,所以這首詩乍讀但覺僅獲冷清之感,但最後這句「圓月上寒山」,如果真正領悟後,卻會感受到詩人清明在躬,智慧朗照,一派大徹大悟後暢達自如的心境。  從這首詩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寒山的詩和王維、孟浩然的詩都不盡相同,王維、孟浩然雖也不乏清逸之作,但王維的詩裡面總多一份空寂之感,充滿了悵惘和迷茫,孟浩然的詩雖然恬淡,但骨子裡還是有俗世中人的熾熱肝腸,像什麼「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之類的,而寒山的詩,卻冷清澄澈到了極處,真使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

寒山此類的好句還有:「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無風蘿自動,不霧竹長昏」、「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等等,都是空靈神逸的上品,不可不讀。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還能怎麼再解讀?
唐詩宋詞下載
【經典圖文 - 唐詩精選鑒賞版①】
趙之謙魏碑楷書集唐詩(上)

TAG:唐詩 | 遺忘 | 失落 | 全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