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醒己語錄五(鼎然文章摘編)

禪定的能量,足可以穿透外界一切誘惑,包括自己心識妄取的垢業。若能時常於禪定中,安然本覺,念念明凈,這種無漏的大覺能量,就是一種徹底的自在和洒脫。

1.只有淌過河的人,才有資格說出水的深淺和水的力量。只有深入禪定,瞥見一切煩惱和妄想,而運用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毅力,伴隨自我的清凈覺智,安然釋放一切心識妄垢的人,才有資格宣說佛理。2.佛法,是用來如實修證的,不是拿來狂吹炫耀的。就象你的母親辛苦賺來的錢,是為了你的學業有成,能造福人類。而不是你拿著你母親辛苦賺來的錢,到處賣弄鼓吹自己如何有錢的,而肆意瘋狂奢侈和炫富。3.一個人最可憐之處,就是有了一丁點資本,就拿不穩自己,總想去炫耀,來得到他人對他的憐憫回報。4.當你遭受人生不如意時,你總是喜歡妄想有一個適合自己去的安樂地方。卻不知道,人生不如意,正是你需要凈化的凈土。這樣的凈土,就是在煩惱中大覺。在痛苦中醒悟。在面臨挫折和坎坷時,安然無住。

5.能夠讓你的禪坐,持久相續地延伸,就必須從根本禪性起修。譬如:意識散亂,但有一樣「東西」,不曾散亂,那就是你明凈於意識散亂的心。意念的不專註,但有一樣「東西」,始終恆常不動,那就是你堅固有力於不專註的心。只要你善於撲捉這顆心,縱然意識散亂,還是意念不專註,你都是安然無住的。如此相續打磨,如此持久延伸,你就會發現。原來散亂就是真定。不專註就是恆常。因為你終於啟用了恆常明凈的覺力,在你的每一念當中,都顯得如此的安泰,如此的自在,如此的寂凈。這種佛陀根本禪性,是一切大覺者必然徹證的禪定覺智。也唯獨如此,你才會安然坐禪,持久運行,無所造別。

6.想讓一把刀徹底鋒利起來,你的手心必須布滿老繭。7.修行貴在持久相續,你既然學佛了,就不要「辜負」佛陀的本義。你每天都需要給自己制定基礎修行的方法,不要空談賣弄。自己的腳下紮實了,才可以奔跑。自己的心如實禪定了,才可以有資格去度人。

8.如果戴著虛假和造作的面具去學佛,還不如不學的好。免得禍害他人,也滅你自己的本真。說句實在話,沒有一定的修證,有什麼資格充當「大師」和「禪師」?人,再羞恥,也不至於羞恥到盜竊佛陀教義,來為自己臉上貼金吧!

9.不奢求死後能燒出多少舍利子來,而企望生前能給眾生帶來最圓真的解脫智慧,讓所有眾生活得更加清明和自在10.人,只有自己餓了,才意識到吃飯的必要性。同樣的道理,修行人能夠經歷人生巨大的苦難,方才覺悟到修行的必要。11.一切如實學佛的人,請認準自己的位置,堅固自己的信念,強化自己的毅力。用一顆柔善的心,安然修行,持久覺悟。不要捨棄生活,反而在生活當中去大覺。而不是通過自己幼稚的意識知見,來肆意賣弄佛法,鼓吹神秘,而不如實修證佛陀禪定。眼下,越來越多的所謂「學佛人」都想妄求解脫,反倒變的越加懶惰和懦弱了。這些世俗愚人,也只能打著佛法旗號,到處賣弄,來為自己「打打牙祭」而已。如此可憐的舉動,在如今末法世道,也只能自生自滅了。12.與其空談法理,不如如實修行。13.也許,學佛,是件快樂的事情。或許,因為快樂而去學佛,反倒痛苦。為什麼?因為懶惰於妄想,總想快樂,反而因為快樂,更加懶惰於妄想。有錢的人很多,但沒有幾個是真正擁有自我本真的。同樣的道理,空談佛理、法理,禪理的很多,可真正降服自心習性的人,卻沒有幾個。14.空談和實幹,只在於運用的差別15.安神,神無須安,故名安神。這是什麼?純粹的理論。我們修行人,總不能一輩子拿著這樣的理論來當自在和解脫吧?16.有修者問:修行,為什麼總上不去?鼎然答:因為你太想上去了.17.有的學佛人,從表面看,好像悟性很好,其實是一種假象。悟性的好與壞,不在於你是否能夠快速領悟法理或快速認識根本,這不是悟性好,而是靈識比較敏銳。悟性的好壞,在於你的妄想和貪愛,是否長久處於清凈和平穩狀態,並伴隨這樣的清凈和平穩,能夠安然運行,其間沒有太多的愚傲和索取。這才是真正悟性好的人。因為這樣的悟性,是真實不虛的,踏實堅固的,清凈無取的。18.真正悟性好的人,他是注重內在的修鍊,而不是注重外在的炫耀和賣弄。19.悟性好的人,他的行為是洒脫自在的,不會造作自己,來偽裝謙虛。悟性好的人,他的思想是清凈的,不會妄說法理,而是如實修行,畢竟不取。一個做人踏實的,他的言語、行為,思想,是雷厲風行的,從不虛假20.不要以為自己懂得法理越多,就越有智慧。其實,你想錯了。法理的明白,目的是讓你如實修行用的。如果你因為懂得法理越多而沉迷其中。那麼,這樣的法理最終也會滅了你。21.修行,就是在平常去覺悟,在平常去磨練自心;修行,就是遭遇病痛,理應在反省中覺悟;遭遇煩惱,理應在清醒中放下;遭遇感情傷感,理應在時間延續中逐漸淡化;遭遇親人死亡和離散,理應在悲痛中清醒地感知人生的無常之性。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運用一顆平常心,穩當生活,無住其中;自然隨緣,徹底空凈。22.修行,就是在認知本我的同時,去認知這個世間,從而運用我們清凈的覺性,隨緣度人,無所希求。23.心的安然,本身就是成佛。必定這樣的成佛,是從自己本心平等顯現。其間,沒有一丁點的索取和貪求。24.修行終究要靠自己,誰也幫不了誰。一切助緣必定是生滅的,只有自己本真的心,必須通過自我如實修證,才可以恆常運行。25.沒了眾生,就沒了菩薩的慈悲,也沒了佛陀的愛。猶如你的心,沒了煩惱和惆悵,就沒了覺醒的機會和自在的感知。26.也許,當煩惱給予你無情的時候,你是絕望的。但你的絕望,恰恰是愛幻化出來的煩惱。只是,只是你稍微覺醒一下,煩惱就一定對你微笑。因為它本身就是愛的化身。別忘了,快樂不一定總是對你微笑。也有對你哭泣的時候,甚至瘋狂的時候。只是,只是你稍微覺醒一下,它們都會變的非常溫柔和可愛。因為,愛是圓真的。27.修行人都知道,當在坐禪中,氣太沉,則意枯。氣太燥,則心亂。氣太浮,則意昏。氣太旺,則心旋。但是,又有幾個真正清楚,這樣的「氣」到底是什麼?難道是身體內在的所謂氣?當然不是。這樣的「氣」其實就是念力。也就是說,念越沉,則意枯。念越燥,則心亂。念越浮,則意昏。念越旺,則心旋。若非念動,何來氣感?28.一個往往大談佛法理論的人,註定在實修上,脆弱無助。29.煩惱執著一心出,淫慾妄想一心生。一心清凈照大千,一心光明無二相。如風起時波顯露,皆是虛妄本無體。風停浪融水常清,水波同歸性寂然。淫慾妄想皆真如,煩惱執著皆自在,照見五蘊皆虛妄,來去自在無掛礙。菩薩本來在你心,諸佛也在你心座。向外尋求萬年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30.迷人不識自性原本清凈,本來呈現,苦於向外迷境,不識境之幻相,皆是性之所顯。迷境為真,幻為境真,執於境中,不得見性。智者明了,性之所顯。因其性體,原本空寂,於空寂體中,才有妙顯。10.人,只有自己餓了,才意識到吃飯的必要性。同樣的道理,修行人能夠經歷人生巨大的苦難,方才覺悟到修行的必要。11.一切如實學佛的人,請認準自己的位置,堅固自己的信念,強化自己的毅力。用一顆柔善的心,安然修行,持久覺悟。不要捨棄生活,反而在生活當中去大覺。而不是通過自己幼稚的意識知見,來肆意賣弄佛法,鼓吹神秘,而不如實修證佛陀禪定。眼下,越來越多的所謂「學佛人」都想妄求解脫,反倒變的越加懶惰和懦弱了。這些世俗愚人,也只能打著佛法旗號,到處賣弄,來為自己「打打牙祭」而已。如此可憐的舉動,在如今末法世道,也只能自生自滅了。12.與其空談法理,不如如實修行。13.也許,學佛,是件快樂的事情。或許,因為快樂而去學佛,反倒痛苦。為什麼?因為懶惰於妄想,總想快樂,反而因為快樂,更加懶惰於妄想。有錢的人很多,但沒有幾個是真正擁有自我本真的。同樣的道理,空談佛理、法理,禪理的很多,可真正降服自心習性的人,卻沒有幾個。14.空談和實幹,只在於運用的差別15.安神,神無須安,故名安神。這是什麼?純粹的理論。我們修行人,總不能一輩子拿著這樣的理論來當自在和解脫吧?16.有修者問:修行,為什麼總上不去?鼎然答:因為你太想上去了.17.有的學佛人,從表面看,好像悟性很好,其實是一種假象。悟性的好與壞,不在於你是否能夠快速領悟法理或快速認識根本,這不是悟性好,而是靈識比較敏銳。悟性的好壞,在於你的妄想和貪愛,是否長久處於清凈和平穩狀態,並伴隨這樣的清凈和平穩,能夠安然運行,其間沒有太多的愚傲和索取。這才是真正悟性好的人。因為這樣的悟性,是真實不虛的,踏實堅固的,清凈無取的。18.真正悟性好的人,他是注重內在的修鍊,而不是注重外在的炫耀和賣弄。19.悟性好的人,他的行為是洒脫自在的,不會造作自己,來偽裝謙虛。悟性好的人,他的思想是清凈的,不會妄說法理,而是如實修行,畢竟不取。一個做人踏實的,他的言語、行為,思想,是雷厲風行的,從不虛假20.不要以為自己懂得法理越多,就越有智慧。其實,你想錯了。法理的明白,目的是讓你如實修行用的。如果你因為懂得法理越多而沉迷其中。那麼,這樣的法理最終也會滅了你。21.修行,就是在平常去覺悟,在平常去磨練自心;修行,就是遭遇病痛,理應在反省中覺悟;遭遇煩惱,理應在清醒中放下;遭遇感情傷感,理應在時間延續中逐漸淡化;遭遇親人死亡和離散,理應在悲痛中清醒地感知人生的無常之性。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運用一顆平常心,穩當生活,無住其中;自然隨緣,徹底空凈。22.修行,就是在認知本我的同時,去認知這個世間,從而運用我們清凈的覺性,隨緣度人,無所希求。23.心的安然,本身就是成佛。必定這樣的成佛,是從自己本心平等顯現。其間,沒有一丁點的索取和貪求。24.修行終究要靠自己,誰也幫不了誰。一切助緣必定是生滅的,只有自己本真的心,必須通過自我如實修證,才可以恆常運行。25.沒了眾生,就沒了菩薩的慈悲,也沒了佛陀的愛。猶如你的心,沒了煩惱和惆悵,就沒了覺醒的機會和自在的感知。26.也許,當煩惱給予你無情的時候,你是絕望的。但你的絕望,恰恰是愛幻化出來的煩惱。只是,只是你稍微覺醒一下,煩惱就一定對你微笑。因為它本身就是愛的化身。別忘了,快樂不一定總是對你微笑。也有對你哭泣的時候,甚至瘋狂的時候。只是,只是你稍微覺醒一下,它們都會變的非常溫柔和可愛。因為,愛是圓真的。27.修行人都知道,當在坐禪中,氣太沉,則意枯。氣太燥,則心亂。氣太浮,則意昏。氣太旺,則心旋。但是,又有幾個真正清楚,這樣的「氣」到底是什麼?難道是身體內在的所謂氣?當然不是。這樣的「氣」其實就是念力。也就是說,念越沉,則意枯。念越燥,則心亂。念越浮,則意昏。念越旺,則心旋。若非念動,何來氣感?28.一個往往大談佛法理論的人,註定在實修上,脆弱無助。29.煩惱執著一心出,淫慾妄想一心生。一心清凈照大千,一心光明無二相。如風起時波顯露,皆是虛妄本無體。風停浪融水常清,水波同歸性寂然。淫慾妄想皆真如,煩惱執著皆自在,照見五蘊皆虛妄,來去自在無掛礙。菩薩本來在你心,諸佛也在你心座。向外尋求萬年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30.迷人不識自性原本清凈,本來呈現,苦於向外迷境,不識境之幻相,皆是性之所顯。迷境為真,幻為境真,執於境中,不得見性。智者明了,性之所顯。因其性體,原本空寂,於空寂體中,才有妙顯。31.色身,是業相的聚集場所。心識則是業的直接操縱者。心的安然,直接導致色身有著質一樣的變化。假如執著於色身的修行,而忽略了心識的清凈運作,就是在顛倒本性,錯亂求道。32.佛陀正法,是在煩惱中浮現本覺。是在貪慾中顯露清凈。是在平常生活中安然悟道。因為他的平等性,所以就顯得非常的平實和安泰。這樣的修行,絲毫沒有宗教色彩和神秘遐思。因為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此的平常和淡然。33.做一個本真的自己,就是修行。34.作為一個正修行人,他的言語和行為乃至思想,都是低調的運行,從來不會空談和賣弄。必定靠賣弄和鼓吹的人,本身就是有漏的愚昧,否則,幹嗎靠傲慢和空談來展示自己所謂的悟道呢?難道佛性,是這樣顯露的嗎?35.世間人之所以煩惱。是因為自心妄想的太多,獲得的卻很少。36.只靠妄想和空談,是找不到屬於自己本真的家的。家,是在經受風雨摧殘中,覺醒而來。37.我深知一切煩惱本是如來真體,一切由妄想滋生出來的愛欲都可以促使我們覺醒和自在。我更懂得也只有在煩惱愛欲中才可以煉就出一身的金剛之體。如果遠離它們,一切修行將是徒勞無義的。38.於諸妄想,不假了知。於諸境界,不辯真實。平等圓照,與性相應。39.波浪為什麼會生起?因為有風的啟用。水會不會自生波浪?當然不生。水會不會自滅波浪?當然不滅。這如同你自心當中的煩惱,實本不生,本也不滅。因一念妄動,才顯十方虛境。這如同一風啟用,才現波浪。而水本來不生波浪,也不滅波浪。因風所起,波浪幻顯。這樣不難明白,縱然風起,波浪現,也絲毫無礙水的清凈體性。同樣的道理,縱然自心如何煩惱,也絲毫無礙你的真心顯現。若想達到佛陀禪定,至少要徹明根本,如實禪坐。一坐至少不少於7天時間,並相續三年修證(隴上鼎然提示:所謂1坐,為根本行。所謂7天,為七種煩惱善轉智性。所謂三年,為念念畢竟成覺,徹出三界乃至八識虛性)才算入門。必定,真正的佛陀禪定,都是從第九識(庵摩羅識)開始啟用,乃至第56識(陀螺識)逆轉智體周圓的。前八識皆是有漏修,實不可得。
推薦閱讀:

精彩語錄
經典語錄:容得下委屈的,才留得住真愛
每日勵志經典語錄
四大名著里的 經典語錄
snwqk1的愛情語錄

TAG:語錄 |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