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人「面子」心理的分析

關於中國人「面子」心理的分析

摘要:「面子」是一種中國人典型的社會心理學現象。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裡,「面子」具有非同一般的影響。然而,萬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扭曲的「面子」心理對個體、對他人、對社會也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極影響,樹立正確的「面子」心理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從四方面分析了「面子」心理,即:1)面子的概念;2)面子背後的心理學知識;3)面子的表現類型及現狀;4)面子的影響。

關鍵詞:面子;社會心理;表現;影響

我國現代作家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一文中指出,「面子、命運和恩典是統治中國的三大女神,而面子比命運、恩典更具有勢力」。[1]可見,面子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義。當然,也不光中國人愛面子,外國人也是要面子的,只不過這在中國是比較典型的社會現象。這也就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人面子心理的關注。筆者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對面子心理的研究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一,面子的概念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面子進行了大量的探究,也有很大的成果,但是對面子的概念卻仍不能統一、各有側重,每一種說法都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在這裡介紹幾種有代表的觀點。

美國華裔心理學家丁托米(Ting-Toomey)採用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價值差異作為理論框架提出的面子磋商模型,認為面子是指在某種關係情境中,個體所聲討的一種積極的社會自我意象。英國功能主義人類學家布朗和美國哲學家列文森認為面子就是每個人要求他人認可的公眾自我心象。這幾位學者關於面子內涵的闡述中,都把自我形象作為重要因素。在國內,胡先縉是第一個給面子下定義的人,她認為面子代表在中國廣受重視的一種聲譽,這是在人生經歷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誇耀而獲致的名聲,也是藉著個人努力或刻意經營積累起來的聲譽。[2]她還將「面」與「臉」聯繫起來,面子代表因達成社會認可的實質成就而獲得的聲譽, 是屬於社會地位的擁有; 「臉」則代表個人在道德規範履行上的名譽。一個人有「面子」不能保證一定有「臉」, 反之亦然。另外,王秩楠, 楊中芳把面子看作是在特定的社會交往中,個人成功地獲得其向他人聲討的同時也是他人認為他應該獲得的社會正向價值。[3]其實,面子與自尊也是不可分的。自尊在社會心理學中是這麼解釋的「自尊」指的是個體對自我價值持有的一種評價和體驗,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面子說穿了就是一個尊嚴與自尊的問題,一個人沒有尊嚴和自尊那就無所謂面子。自尊是里,面子是外,自尊是背後動機,面子是外部彰顯。在一些中國的日常用語中就能看出,比如「給個面子」、「死要面子」、「沒臉見人了」等等。綜上所述,筆者對於面子的定義比較傾向於何友暉與周美伶共同提出的觀點,認為面子既是社會建構,也是心理建構,並將其定義為:「個人所聲稱的、而且為他人所認可的社會尊嚴或公眾形象;它在有來有回的互應前提下與特別待遇、行為標準及個人期待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相聯結。」[4]在我的理解中,面子其實就是一種他人對一個人地位的尊重。

二,面子背後的心理學知識

面子雖然早已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它的產生,不是先天的,而是受到社會等影響逐漸形成的。就比如,一個兒童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影響了秩序,這時候孩子是不會注意到他的行為影響的,反而是他的父母會覺到「丟面子」。

首先,面子的產生與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分不開的。在社會心理學中,自我意識又稱自我概念,它是指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及社會角色的認知。隨著個體的成長,他們會逐漸的形成自我意識,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對周圍產生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達到「社會自我」。於是,他們就會為了得到他人讚許,會去做一些符合社會價值觀的事情,這樣他也就維護了自己的面子。反之,他會得到社會的譴責,會感到丟面子。有的人呢,他會為了維護自尊,有的人則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俗話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自尊與自卑也正是自我意識中的兩大對立面。有一種說法是,「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內核,面子實質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高度關注」。[5]我也是贊同的。

其次,面子心理其實跟一個人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性格是指人在對現實現象的態度以及對此做出的相應的行為表現方式的綜合體現。它是社會屬性的最重要的體現。性格也是在社會生活中住逐步形成的,它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並可能會因為某些重大事件而改變。對於面子,那些性格比較好強的、好大喜功的人更加看重,甚至會扭曲正確面子的心理,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此外,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面子是人類依據自己所處的文化、政治、歷史、社會形態等背景,所形成的關於自身與他人獲取社會正向價值的公共意象,是人們的一種心理適應性機制。由於在這裡強調的是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所以就不再具體闡述。

三,面子的表現類型及觀念

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面子的應用可以說是一個大「學問」,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對面子的表現類型進行了概括。面子的類型包括:「做面子」、「給面子」、「借面子與賒面子」、「爭面子與保全面子」、「撐面子」、「丟面子和挽回面子」以及「交換面子與贈送面子」。[6]下面就簡單的介紹幾類。

首先,是做面子。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它是指某

人本來不具備某方面的優點或優勢,但為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故意表現與社會期望相一致的行為。比如:某些人本來生活很拮据,但在某些公共場合卻要故意表現的很闊綽;再者,某些人在相親過程中有意掩蓋自己的缺點等。做面子按現代社會心理學的話說即是按照某種社會期望做出的表同行為或文飾行為。

其次,看一看「給面子」、「借面子與賒面子」、「交換面子與贈送面子」。這三類可以歸為一類,因為這三類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把面子當作像商品似的,進行交換或者買賣。其實,面子在這裡被當作了一種社會資源,人們為了達到與他人協調好社會關係的目的,實現社會互動的理想效果,就對這一資源進行了利用。比如:當一個人辦事不順時,他就會尋求一個面子大的人出面,這時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在這裡就涉及到了什麼樣的人面子大呢?我認為,那些位高權重的人面子足夠大;還有那些才華橫溢、品質優秀,有廣闊的人脈網的人,面子也是很大的。

從整個社會來講面子心理的觀念有很多方面,在這裡就介紹一下大學生的面子觀。它包括:學業中的維護面子現象,;人際協調中的面子心理;消費中的面子處理;戀愛的面子觀;擇業的攀比心理。相信,讀者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對這些現象都有所了解,甚至深有體會!在這裡就談一下人際協調中的面子心理。不可否認,面子有助於形成相互尊重的社會風俗,調節人際關係。我們常常會選擇那些能給自己「爭臉」、「爭面子」的社會行為,而主動放棄那些可能導致自己「丟臉」或「丟面子」的事情。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根據面子標準來選擇自己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因為有「面子」的存在與調節作用,才使人們的人際關係相對和諧 [7] ,在我們大學生活中不是經常出現一些情節來印證這句話嘛!比如:倆人鬧矛盾,本來互相道歉就能解決,但兩人都感覺誰先道歉誰就「丟面子」,導致最後倆人矛盾很久不能得到解決。

四,面子的影響

面子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影響有利有弊。

首先,面子作為一種社會資源來進行交換,這樣有利於調節人際互動,營造良好的和諧的社會關係。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為人處事時,總是要給他人留一點面子的。人與人之間也是互相賣面子的,某些事你給他留點面子,在你遇到困難時,他肯定也會給你面子,幫你解決。

其次,面子心理也可以約束人的行為。人們往往礙於面子問題,會主動做一些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事情來獲取社會的認可。比如:一個吝嗇的富翁就有可能為了掩蓋自己的自私,就會進行善捐得到社會的認可與讚揚。

還有,面子心理是一個人社會地位和聲望的象徵,是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有利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及社會化。[8]有利於培養人們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促進我們個體更好的成長。

然而,社會中往往出現過度強調面子的現象,從而導致社會關係更複雜,是人際關係功利化,破壞社會關係的穩定。比如:前面所列舉的例子倆人之間爭吵,都礙於面子問題,都拒絕向彼此道歉,導致倆人關係緊張,甚至影響到周圍的其他人。面子心理也會引起社會的不公。中國人面子一旦發揮作用,就不可能用同樣的目光看待同樣的事情。所以在公務活動中,不是以法律、制度、原則為最高準繩,而常常考慮的是如何按比例分配面子。因此在處理問題時很難客觀、公平、公正。一些貪污腐化、收受賄賂、違法亂紀的社會醜惡現象也常常與面子心理密切相關。大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魯迅先生將「面子主義」看成虛偽的道德觀。[9]

綜上所述,面子心理的知識是很豐富的,至今也沒有得到特別系統、統一的理論體系。然而,它的影響又是不能被忽視的。我們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一定要加強自我意識的培養,努力汲取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豐富內涵,用一顆包容的心面對一切,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爭得面子,維護尊嚴,樹立正確的面子觀!

參考文獻:

[1] 林語堂.吾國吾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 胡先縉.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J].決策與信息,2005(10): 34-35.

[3] 王秩楠, 楊中芳.面子預測差異模型的構建.[J].社會心理研究.2004, Vol.59.

[4] 周美伶,何友暉.從跨文化的觀點分析面子的內涵及其在社會交往中的運作〔A〕.楊國樞,余安邦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1992)〔C〕.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4,205-254.

[5]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775.htm

[6] 張庭輝.大學生面子心理探析[J].湖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0.

[7] 燕良軾,等.論中國人的面子心理[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7, 6(6).

[8] 陳虎強.論面子觀念[J].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1.


推薦閱讀:

機要幕僚眼中的曾國藩
我到底算不算女神?
自從有了閨女後,作為孩爸,心中「越疼愛越捨不得離開「的心理愈加強烈,其他有閨女的老爸也有這種心理嗎?
你遇過的最寒冷的瞬間是什麼?

TAG:中國 | 心理 | 中國人 | 面子 | 關於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