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之:人類社會理當為至善而創造財富

人類社會理當為至善而創造財富

盧德之,湖南桃江人,倫理學博士,現任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轉自丨華民慈善基金會公眾號

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提出:「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這句樸素的話語說出了我們創造財富與發展企業的真諦。人類社會為什麼創造財富?企業怎樣承擔推動社會發展的責任?我在自己今年1月出版的《資本精神》小書里專門談到了創造財富與超越創造的問題,都是我這些年來的實踐認識與體會。今天與各位交流,我們的視野可以放開一些,立意也要放高一些,因為今天的世界聯繫日益緊密,不能再孤立地看自己或者看別人了。所以,我想說的是,人類社會理當為至善而創造財富。

我認為,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也可以表現在為至善而創造的財富。那麼,至善是什麼呢?人世間又怎麼會產生至善的理念,並付諸行動呢?我們把存在於人的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想叫作善,把其中終極的、普世的,或者說共同的核心部分叫作至善。至善有美的東西在其中,但美不是至善;美更多的來源於感覺,至善則是一種價值判斷與規範。

從生成上看,至善有三個來源:一是人類崇高的理想與美好的價值觀,比如「大同」思想、共享理想與目標等;二是人類宗教中所表達的終極追求,比如上帝、天堂等;三是人類的實踐總結,人類美好的道德都可以用至善來概括。人類在不斷的實踐與思考中形成了至善的追求,就是要對人類整體負責,要融合來自人間世俗的、神的美好追求,至善的追求——共享就是這樣的一種追求。這也可以說,至善就是個人對自己靈與肉的整體性超越。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所說的:「快樂地活著而不謹慎地、不正大光明地、不正直地活著,是不可能的;謹慎地、正大光明地、正直地活著卻不快樂地活著,也是不可能的,那沒有謹慎地、正大光明地、正直地活著的人,也不可能快樂地活著。」

人的一生始終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限制,以至人的生命成為一個有限的過程。在各種限制因素中,人的情慾與肉體的自然狀態,總是指向道德上的惡與罪。所以,從人的自然本能來看,一般情況下,有限的人生不會、也沒有必要無限地創造財富。因此,當一個人處於道德的自然狀態時,如果他有機會獲得大量的財富,他只會順從肉體的自然要求,滿足種種物慾、色慾、權欲、名利慾。在這樣窮奢極欲、花天酒地之外,一個人還會有什麼高尚的追求?可能不會,因為那一切就是他創造財富的全部目的了。

不僅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超越自我,只做慾望的奴隸,他就會把自己能夠獲得財富看成是自己有能力的結果,這種自我誇耀又會使他自認為高人一等,進而產生一種要求別人服從自己的權力欲。這或許就是為富不仁的思想根源。所以說,一個沒有超越道德理想的人,一旦獲得了財富,不但會窮奢極欲,而且會為富不仁。

所幸的是,人類不是沒有道德與智慧追求的物種,而是不同於其他物種的靈長物種。人們能夠感悟到超越於自我物慾的、崇高的道德召喚。人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最深刻地思考了人類處境與未來前景的思想者普遍認為,這種超越才是我們能夠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上得到自我拯救的唯一希望。美國的安德魯·卡內基早在100多年前就總結出了一句名言:「一個有錢人如果到死還是很有錢,那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那麼,怎樣擺脫這種「可恥的事情」呢?我們只有去響應我們心靈深處最神聖的道德召喚,真正認識到財富的本質,自覺地讓過多的財富不成為我們的罪證,而成為我們道德理想的旗幟,才可能不去做那一件「可恥的事情」。

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們心靈深處最神聖的道德召喚,就是我們自覺接受至善呼喚的迴音。至善是個人對自己靈與肉的整體性超越。人在至善的引導下不但能夠超越個人,也能夠超越人類。人類是人的集合體,不管這個集合體有多麼大,仍然是由有私慾、私利的人所組成。比如一個民族,就會把自己的民族利益置於其他民族利益之上,所謂自己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口號,其實質還是私利、私慾支配的結果,只是把自我擴展到了國家的尺度之上而已。而至高的道德理想,既不屬於一人,也不屬於一家和一國。儘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國家性質的要求,又是必要的,甚至是神聖的,但人類社會還必須要有超越於國家之上的、為所有國家、所有人所共同接受的東西。那是什麼呢?那隻能是超越於任何人及其組織之上的、終極的道德理想。至善就是對所有時代、所有人最好的終極的解決方案。

財富是人類按照自己的需要設計並創造出來的物質秩序。作為一種特定的物質過程,財富有沒有道德屬性呢?當然有。比如人們所說的黑心錢,就是一種道德判斷。人們不願意賺黑心錢,一方面是出於人的本能的道德取捨,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利害的考慮。一個人如果收了黑心錢,會有什麼後果呢?很可能心神不寧,晚上睡不著覺。為什麼睡不著覺?那是一種真正地來自靈魂深處的恐懼,害怕報復,害怕天譴。這也是出於對利害的考量,無論來自有意識還是潛意識。也就是說,道德決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得到財富的同時,也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仇恨,這種財富就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安全的。即使是那些只想滿足慾望權利的人,如果在得到財產的同時,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也是捨本逐末。生命沒有了,慾望隨之消失了,空有財產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此看來,即便是最初級的道德,也符合人的本質利益。

而作為道德理想的至善,不僅要求人們不懈地、滿懷激情地創造財富,而且要求人們不斷地把自己創造的財富以適當的方式積累起來,再去創造更多的財富。善在這裡的意義是,既要求取得財富的過程不違背一般的道德要求,也要求人們不能只顧自己「慾望滿足的權利」,而要考慮為他人去創造財富。在這裡,創造財富的過程完全屬於個人,處置財富的權力也屬於個人,只是使用財富的人擴大到了那些需要援助的人。那麼,這些創造財富的人能夠得到什麼呢?就他本人來說,得到了靈魂深處道德理想的滿足——那是人的生命中唯一與永恆相聯繫的東西;對接受援助的人來說,得到的則是現實的生活改善和生命的尊嚴;對社會來說,得到的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所需要的創造活力和社會的安寧與和諧。

托馬斯·阿奎那在談到人的德性時說,德性就是指「一個力量之完善」。他還認為:「任何事物的完善,主要地視其目的而定,而力量的目的是行動,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善的,乃是因為它被決定去做它的行動。」還需要清楚的是,至善並不僅僅要求人們利他。一個人合理地處置自己的財富,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去兼善社會與他人,得到的是一個與永恆的道德理想相聯繫的生命價值。創造財富不是人的目的,只是人們追求幸福的一種手段。不管一個人為援助別人拿出的財產有多麼大,他的所得都要比他因出手援助而失去的要多。他的道德價值將融入至善,成為人類永恆的道德理想的一部分。他的援助行為、他的善舉不僅增強了財富的活力,而且使財富超越了財富本身的價值,同時讓他的生命得到了升華,得到了通往永恆的生命價值——世界上還有多少東西比生命價值更加寶貴呢?還有多少東西比為至善而創造的財富更加令人敬重呢?我想,肯定有,但不會多。

不僅如此,我更加認為,追求至善是保持創造激情的基礎。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人是一種特殊的動物,人與其他動物相比,不同的地方很多,突出的是人有精、氣、神等品質。這些品質往往被稱為人的靈魂。人的這種靈魂相對於肉體而存在。肉體的存在產生慾望,食慾、色慾、情慾、權力欲、名利慾等慾望。這些慾望都是由人的肉體產生的,不具有超越性。一切從肉體產生的東西都傾向於惡而不是善,因為所有的慾望都是以滿足自身肉體的需要,即食、色、情、權、美、名等為目的。所有的善都是超越自我的存在,任何以自我作為出發點和受益人的活動、動機,都不是善。如果我們的理想,只是最大限度地滿足那個必定要回歸到泥土的軀殼所需的話,那它必然會隨著泥土一起被置於寂寥的荒野,最後草芥叢生。

其實,從自身的肉體出發是所有的動物共同的特徵。這種特徵往往導向惡而不是善。靈魂一定要超越這種動物性。肉體則天然地導向惡,靈魂導向的則是善。這個善就是道德超越,超越肉體,超越自我,超越慾望情感。比如人的生命充滿「少我」乃至「無我」的辛勞,那就是善。徹底「無我」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與我們生存的基本本性相悖。食、色,性也。慾望是人的本性,不可能改變。所以,任何人,即使是那些最具道德感的人,也不可能強求自己成為「完全的善人」。

那麼,如果人不為自己,而是為了他人辛勞,比如古人說的為了帝王,是不是就是善呢?我想,那也不是。不管什麼人,只要是出於肉體、慾望的目的,都不具有道德超越性。如果眾人努力去滿足一個人的要求時,只會產生更大的惡。讓眾人去滿足一個人的貪慾,除了增加他的貪慾和罪惡之外,不會帶來任何道德上的收穫。因為任何要求都出自慾望,只要是人,概莫能外。善是自然自在的一種超越,任何一具肉體,不管它是多麼崇高偉大,都不具有這種超越。所謂「沒有義人,一個都沒有」,就是這個意思。道德不承認帝王。道德領域就像法國人所說的房子一樣:「風能進,雨能進,帝王不能進。」不管是誰,只要超越了低俗的世俗生活,擁有超越慾望的胸懷與德性,那才是有了善。

至善是善的終極存在,既是開始,也是終結。如果說善超越了慾望的個體,至善則超越了慾望的整體。至善是超越之後的超越,是存在於所有現實、現世之上的道德理想的巔峰。人只有在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仰望它。至善又是關於人類一切自身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是人類理性的至高處。它超越人類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是人類唯一共同利益的關懷者。它是雄踞於人類理性之上的純粹的道德理性。在人慾橫流的時候,至善往往會引領人們駛出慾望海洋的燈塔。至善更是普世的存在,它不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道德理想,同時又是現實的存在,是可以通過人的行為接近的生活目標。

人怎樣追求至善呢?首先讓自己的心接受至善,讓至善照亮人們那些幽深、渾濁甚至骯髒的心理,使那個從屬於肉體、慾望的心,逐漸轉變為一顆向善的心。這時候人就有了一種道德感,就會進入一種新的境界。道德感會洗清慾望的污泥,使生命變得乾淨,變得靈動起來,就能夠用一種新的眼光觀察世界,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東西;就會產生新的能力,做到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這種狀態,我們的祖先叫作「良知良能」。

就個人來說,當你有了一顆嚮往至善的心,當你成為一個良知良能的人,你就會有新的追求,你的追求才會擁有超越於慾望,超越於所處的環境。當你的創造動機脫離了自身肉體,脫離了利己慾望的時候,你就獲得了第一次超越。當你把生命的過程看成是通過生命中的創造去表現至善的道德理想時,你的創造也就獲得了超越——生命也就成為了那條高居雲端的終極道德理想與人世間美好德性的紐帶。由此,任何一個創造都將擁有最深刻的激情。

(本文根據講話錄音整理)

文章不代表東書房立場

於建嶸的東書房

投稿及合作請私信我們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搞笑的吉尼斯:第一項紀錄是5歲男孩創造,沒人能超越!
思想創造你的境況
佛教不承認有創造萬物的神
改造居家環境 創造自然好風水
創造性思維價值幾何?

TAG:社會 | 人類 | 財富 | 人類社會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