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節目,鑒定失誤致使真品被砸,責任由誰來承擔?

在改編自小說《大玩家》的電視劇《霧裡看花》中,李幼斌飾演的古董商人黃立德常常被人請去"掌眼"。只要他說好,玩意兒的價格就要翻番地漲。在現實中,資深古董藏家或者鑒賞家也往往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北京衛視《天下收藏》是由著名節目主持人、古董藏家王剛擔任總策劃的一個鑒寶欄目。在這個節目中,藏寶人、明星嘉賓、知名鑒賞家匯聚一堂,共同就"寶物"的收藏與鑒賞展開論戰。他們認為好的東西,可能在節目後就會提升一些價格,他們認為不好的,很可能就會當場被主持人王剛砸毀。而砸毀,也正是該節目吸引眼球的地方。節目主持人王剛在公開場合表示,砸毀不好的東西,就是"恨那些造假、販假者,同情進而警醒那些上當受騙的藏友"。

然而,在2012年的"京城砸寶第一案"中,藏友付常勇卻覺得被節目組騙了。因為他被砸的藏品被國家認可、具有文物鑒定資質的機構和專家認定為真。

案情回溯:消失的碎片

2012年,來自石家莊的藏家付常勇參加了《天下收藏》節目。在他的同意下,一對藏品被主持人當場砸毀一隻,之後他未能要回自己被砸碎的藏品碎片。

付常勇是名中醫。在節目中,他展示的是1999年一位在台灣經商的病人贈送給他的一對甜白釉壓手杯。主持人王剛表示"這種器形其實全世界存量不過幾隻",而藝術品經紀人翟健民則聲稱,一個真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值5000萬元。

節目播放過程中,兩次以字幕打出"此藏品上場前鑒賞家團隊已進行鑒定"的內容。通常,節目視頻中會以小窗口顯示鑒賞家的鑒定過程,而付常勇的藏品並沒有鑒定的記錄視頻。也就是說,並沒有證據能夠顯示他的這對壓手杯真的在上場前被鑒賞家們鑒定過。

付常勇同意如果鑒定為假王剛可以砸碎一隻杯子,並執著聲明"不退"。王剛手起錘落,這對杯子中的一隻"啪"的一聲被砸成了碎片。接著,王剛宣讀了節目組鑒賞家寫就的鑒定結論:該杯為現代仿品。

付常勇將碎片收拾了起來,退出了錄影間。這時,一個節目編導突然從場內跑了出來,向付常勇表示,這些碎片專家點評還要用,不能帶走。

付常勇想把碎片要回來,所以他沒有離開節目現場。

節目錄完後,付常勇去找拿走碎片的編導。編導卻稱碎片不在他手裡,讓付明天再來。

可第二天,節目組卻明確表示拒絕將碎片歸還,此後,付常勇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些交出去的碎片,慶幸的是,他當時留下了其中的兩塊碎片。

據後來代理付常勇起訴北京電視台和王剛等人的辯護律師錢衛清介紹,參加付常勇那期節目的三個鑒賞家是翟建民、王春城和拉達,他們並非國家認可的具有專業鑒定資質的專家。翟健民和拉達都是藝術品經紀人,王春城雖然是首都博物館研究員,但其工作內容是研究出土文物,並不涉及文物真偽和年代鑒定。

事實上,這對杯子已於2011年12月20日經北京東博古玩字畫鑒定中心鑒定為清仿永樂甜白釉壓手杯真品,市場參考價為30至50萬元。

2013年5月,付常勇一紙訴狀,將北京電視台及主持人王剛、鑒賞家王春城、翟健民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請求判決北京電視台及王剛、王春城、翟健民連帶賠償財產損失15萬元。原來,他將留下的兩片碎片與未被砸毀的那隻杯子又送至北京瀛方齋文物鑒定中心,經鑒定認為這對杯子是明代製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陶瓷燒制過程中,胎內會產生均勻的氣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氣泡在百年、千年中破口、死亡,標記了瓷器的年齡。而古陶瓷的做舊則不可能觸及釉面下氣泡的破裂過程。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也收藏了大量瓷器,又在江西景德鎮工作過多年的錢衛清律師對瓷器的鑒定有多年積澱的心得。在使用數碼顯微鏡察看了付常勇保存的兩片碎瓷和另一隻完好的壓手杯上的開片和氣泡後,他認為,這些都是古瓷,絕非《天下收藏》所鑒定的"現代仿品"。

庭審辯論:這是娛樂節目,不是文物鑒定

此案一審經過兩次開庭,在兩次開庭中,雙方多次對壘。原告付常勇委託專家證人王治國發言證明自己收藏的文物是真品無疑,被告律師幾次打斷了王治國發言,對專家證人的資質表示懷疑,強調已方鑒賞團專家王春城"在首都博物館工作四十多年",並提交了節目鑒賞團的"專家意見",作為實施砸瓷的依據。

原告律師錢衛清對這份「專家意見」提出了質疑。專家意見是由三個專家在一起各自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是「背靠背『鑒定』」; 「而且這份僅含52個文字的專家意見文本上三個署名專家的名字都辨認不出來,嚴格來講這就是沒有完成簽名」。

鑒賞團在節目中對壓手杯的鑒定意見是"類似器型康熙時期才出現"。原告付常勇及其委託的代理律師和專家證人在向法庭說明時,一口氣舉出了從明代中期至民國時期的22件壓手杯,其中三件是明朝成化時期的。這證實了類似器型明代已經出現,與王春城等人的說法不符。

翟健民、王春城兩位鑒賞家向法庭列舉了著名陶瓷鑒定專家耿寶昌研究的永樂款識的四種書寫方法,說這四種款識書寫方法都與小杯有所不同,證明小杯是假的。原告方委託的專家證人王治國用上海博物館牆上的款識為標本,證明從明代到清朝的款識都有不同的寫法與書寫風格,表明款識書寫方法向來是多種多樣的。即便在耿寶昌的著作中,康熙朝的款識也不盡相同,雍正款也有不同書寫方法,乾隆款也是如此。款識和紋飾一樣,都是手工製作、作坊式的,如果出現了完全一樣的,恰恰纔證明是假的。

翟、王二人認為,明代仿本朝壓手杯仿品稀少,明代中期沒有仿製永樂的記錄,後期也很少遇到。王治國指出了耿寶昌的研究成果:永樂器的仿款從明中期至民國從未間斷。另一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也明確論述過:明正德時官民窯開始仿製永樂、宣德瓷器與年款,直至民國從未間斷,還有專仿永、宣、成窯瓷器的窯址。

翟、王二人強調小杯光澤、白度與永樂間器物有區別,認定為仿品,但沒有出示比對的物品。王治國指出,即便是永樂器物,釉色與光澤也是不盡相同的,鑒賞家脫離對比物,基於某種主觀感知即做出鑒定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翟、王二人否認現代科技檢測的地位,認為只有宋代以前的瓷器能使用科技檢測,對明朝時期不適用,且目前文博行業普遍不用科技檢測。而王治國則介紹,十餘年來,博物館都在購入、使用科技檢測設備,這些都是可以證實的事實。就連早期的耿寶昌本人,也曾經拍過微觀圖,而且微觀圖也進入了他公開出版的著作。

翟、王認為老化痕迹能夠仿出來,王治國就請被告找一個現代仿品的廠家仿一仿這種老化痕迹,以證實其說法。但直至終審宣判,被告方也沒有找出這樣的一個現代廠家。而就老化痕迹而言,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是可以專門進行痕迹鑒定,判定是「老的」還是「仿的」。

2013年第一次開庭時,王治國特意在潘家園購買了一隻暗刻龍紋小杯,第二次開庭前,又去景德鎮買了一隻現代仿品的小杯,指出這已經是現代最高水平的仿品了,但用手電筒一"打光",還是能夠看出是仿品。他指出,暗刻龍紋工藝是現代仿不出來的,老化痕迹更是現代不可能仿製出來的。

在僵持中,案件走到了最後答辯環節,原告方表示不接受調解。錢衛清認為,這次訴訟追求的就是改變媒體作風,要求一個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態度。

輪到被告方總結答辯時,被告律師明確表示:"《天下收藏》是一檔電視娛樂節目,而非文物鑒定活動。鑒賞團的專家上節目不是來鑒定的,而是來娛樂的。"此言一出,旁聽席上頓時引起了一陣騷動。

被告律師接著說:"付常勇參加節目是想上鏡,如果付常勇認為自己的藏品是文物,就不應當來參加這個節目。節目的專家鑒定意見也不是鑒定書,只是節目的一個環節。付常勇在參加節目時自述他的東西是十七八歲時因給人治病獲得的贈品,說明不能對藏品出處作出準確陳述,沒有出處就不是文物。節目錄製規則付常勇應該遵守,簽了《生死文書》,就要承擔砸毀的後果。本案與文物鑒定無關,只是電視節目,簡單的節目錄製合同關係,不承擔砸毀的賠償責任。"

經過兩次庭審,朝陽法院判決認為,付常勇與北京電視台自願簽署了《天下收藏藏品鑒定約定書》及《藏寶人承諾書》,付常勇同意經《天下收藏》欄目鑒賞專家組一致認定為贗品的藏品,由節目主持人在現場代為銷毀。該期節目三位鑒賞專家一致認為付常勇參加節目的藏品為現代仿品,節目主持人在"砸寶"前亦多次詢問付常勇是否選擇退出,付常勇明確表示"不退"。按照節目規則和雙方事先的約定,付常勇的藏品被主持人當場砸毀。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北京電視台、王剛、王春城、翟健民並不存在過錯,亦不存在侵權行為,付常勇以侵權責任糾紛為由主張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於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

一審敗訴後,付常勇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5年3月20日,北京市三中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原判,付常勇終審敗訴。

專家質疑:一砸了之妥不妥?

2012年8月,《天下收藏》欄目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被人指責「所砸掉的『贗品』不少是真品,並且不乏珍品」。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就是主要質疑者之一。

姚政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稱:「我們先後組織了五六批相關人士來首都博物館看這些所謂的『贗品』,大家都覺得是有問題的。」他所說的「相關人士」,包括30多個專家,有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中國收藏家協會專業委員會人員、瓷器收藏家及儀器檢測的負責人等。

當時媒體記者問:「質疑方稱所謂『贗品』90%以上都是真品,至少三成是珍品。對這個比例您怎麼看?」姚政表示:「這是保守說法。實際上我們認為百分之百都是真品,有10件以上是國家二級以上珍貴文物。」姚政還表示,「這周找電視台交涉,不管怎樣,破壞文物是錯誤的。」

但北京電視台及主持人王剛否認砸得不對。在被媒體問及「在砸的過程中有無失誤?」時,王剛堅稱:「沒有!」他介紹,它們都是「經過專家鑒定的」。「絕大部分」對他本人來說,猶如開門進來一人,是男是女一眼就能分清」。他說,「除非有那種過度化裝甚至做了"變性"手術的,才得仔細辨認一下,看看皮膚粗糙不粗糙,手腳大不大……看得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姚政與北京電視台關於贗品的爭議發生後,北京文物局請到文物鑒定委員會四位專家到首博,對展出的40件被砸贗品進行了一一鑒定,一致認為確為贗品。北京市文物局即時發布了這則消息,並表示歡迎廣大網民監督。

砸寶案審結侯,錢衛清律師說,付常勇雖然敗訴了,但庭審過程確實揭露出很多真相。所謂的「專家」,其實根本沒有鑒定文物的資質,庭審時被告方律師「發明」了一個詞,「鑒賞家」,不說他們是文物鑒定專家了。既然你是鑒賞家,沒有鑒定文物的資質,怎麼能「判定」一件文物是真是假,還要根據你的「判定」把文物砸掉呢?

錢衛清認為,文物沒有絕對的非真即假,更沒有絕對清晰的斷代,所以一切鑒定提供的都是一種「可能性」。經驗判斷必然有失誤,專家學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巨大的分歧,一件文物,可能甲專家說真,乙專家說假,丙專家認為存疑,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怎麼能夠根據幾個「鑒賞家」的意見就當場砸毀文物呢?即便是假文物,也不應該砸毀,工藝品也有它的價值。現在95%的出土文物在民間收藏,往往不被文博系統的專家認可,如果都一砸了之,那將是中華民族一場空前巨大的文物浩劫!

如果專家不認可的文物就應該被砸毀,那將呈現一幅多麼可怕的圖景:文物乃至多數真品只在少數專家和階層手裡,除了花大價錢從他們手中購買,別無他法;文物鑒定只能依賴專家「眼學」,別無科學辦法。

錢衛清說,文物鑒定至少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行業現有的鑒定能力、鑒定知識達不到「百分百保准」;二是任何文物鑒定家的鑒定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從來不犯錯誤。這本是常識,可《天下收藏》似乎不承認這樣的常識。文物鑒定本來分為很多門類,一個人窮其一生,或研究書畫,或研究瓷器,或研究青銅器,或研究古舊傢具,只研究某一類文物可能都研究不透,怎麼可能什麼文物都研究得門兒清呢?但《天下收藏》請來的幾位「鑒賞家」,似乎是全才、通才,什麼文物都敢鑒定,而且自信都能鑒定得百分之百準確。

推薦閱讀:

怎麼鑒定水晶還是玻璃
別以為logo大就是土,為你分析YSL大logo經久不衰的秘密……
學會砂岩薄片鑒定技術並不難(六)
郵票辨偽 | 《丙申年》小本票的真偽鑒定
色盲鑒定圖:看看寶寶是不是6000萬中的一個

TAG:責任 | 節目 | 失誤 | 鑒定 | 鑒寶 |